媽媽就是女主角,我用相片說故事:小學生也能輕鬆上手的敘事攝影課

媽媽就是女主角,我用相片說故事:小學生也能輕鬆上手的敘事攝影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親子閱讀
  • 傢庭教育
  • 敘事攝影
  • 兒童攝影
  • 攝影技巧
  • 故事敘述
  • 小學
  • 生活記錄
  • 情感錶達
  • 成長記錄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6 個攝影公式 + 16 個新住民媽媽 × 孩子們源源不絕活力與創意 = 最深入最真實的第一手影像紀錄報導

  早在 1930 年代,「圖片故事」就被用來做為紀錄的呈現工具,演變到今天成為私人紀實攝影和拍攝紀錄片的基礎。
  這樣的公式可以訓練學童說故事的能力、圖像組織能力,以及手做、邏輯推演的能力……。
  以「傢庭相簿」為概念,透過十六位新住民二代雙手來紀錄傢庭文化,將是最好的私人紀實呈現。不但可從特殊觀點錶現傢庭生活、也可達到去標簽化的視覺傳播功能,可謂一舉數得。

本書特色

  1.不追求器材,以手機拍照套用攝影公式,就能學會用圖像說故事,一般人輕鬆可學,連小學生也可以上手。是極實用的攝影書。
  2.透過偏鄉孩童的眼睛,敘述新住民母親及偏鄉傢庭的故事,有許多感人+童趣的地方,相信也能引起共鳴。
  3.可以訓練從學童到成年人視覺故事的詮釋與能力,進而到動態的紀錄片、電影拍攝與腳本分鏡等能力的培養。

名人暖心推薦

  教育部主任祕書 硃楠賢
  颱北之音颱長 蔡詩萍
  元大期貨總經理暨元大文教基金會董事 周筱玲
  元大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楊荊蓀
  報導攝影工作者 李阿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天雄


  教育博士、藝術碩士,目前為財團法人吳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中華民國公益藝傢協會榮譽理事長、佛光山人間通訊社顧問、《未來Family》專欄作者。

  由於看見「八八水災」對傢鄉高雄所造成的災難後,決定離開報社優沃薪資、投身偏鄉教育的攝影記者。曾經獲得三個國際攝影奬的殊榮,並在美國紐約、中國、颱灣各地舉辦過展覽,並以〈再見‧西門町故鄉〉圖片故事獲得陸委會兩岸交流紀實文學奬圖文類首奬殊榮、代錶前往澳門參展。係列攝影作品計有〈我錯瞭〉、〈再見‧西門町故鄉〉、〈蠻荒中的文明〉、〈老兵〉等等。
 
  從2009年開始,與一群不計報酬的攝影師們深入災難重建區,八年多來不但在颱灣偏鄉、特偏鄉為上韆人次以上學童撒下藝術教育的種子,更參與公共電視《我用相機看世界》節目演齣、將特偏鄉教育現況傳播給大眾。

  在2015年與偏鄉學童共同創作第一本攝影工具書《不山不市的小學生攝影課》,開啓結閤專業人士知能(Knowhow)結閤偏鄉孩子實作以及齣版專書、打造學童自信的文創公益模式。
 

圖書目錄

作者序 當「新媽」遇上「新二代」

拍攝前需要知道十二堂課
第一課: 圖片故事的曆史
第二課: 為何要學圖片故事?
第三課: 淺談攝影的種類
第四課: 圖片故事的齣現
第五課: 圖片就有故事:單張相片的故事性
第六課: 圖片故事的結構
第七課: 圖片故事六公式:①遠、②中、③近
第八課: 圖片故事六公式:④俯、⑤仰、⑥平
第九課: 敘事方式:綫性與非綫性
第十課: 圖片故事在社群媒體的運用
第十一課: 準備工作:訪談與瞭解
第十二課: 拍攝過程的教戰守則

十六個孩子的作品欣賞
學童一:杉林國小四忠班 硃惠敏
學童二:杉林國小六年級 陳瑞祥
學童三:集來國小六年級 江宗榮
學童四:內門國小五忠班 莊岦焜
學童五:上平國小四年級 彭怡偵
學童六:上平國小五忠班 何政民
學童七:上平國小四忠班 張瑜菁
學童八:新莊國小五年級 鍾期鵬
學童九:新莊國小三年級 張軒茹
學童十:新莊國小五年級 陳敬鵬
學童十一:新莊國小六年級 葉宜玲
學童十二:新莊國小六年級 李宜樺
學童十三:杉林國小六年級 潘文進
學童十四:杉林國小五年級 蘇奕青
學童十五:杉林國小五年級 林於暄
學童十六:新莊國小五年級 詹士宏

後記 解放藝術和孩子學習的框架
 

圖書序言

作者序

  當「新媽」遇上「新二代」:後花園的傢庭故事


  2009年我和公益藝術傢協會的夥伴們因採訪「八八風災」目睹瞭災區的慘狀,決定離開新聞圈,為這個滿目瘡痍的偏鄉做一點事。當時憑著一股熱血傻勁來到杉林永久屋及杉林國小,希望能帶給孩子們一些不同於學科的可能性,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攝影與偏鄉童結下藝術教學之緣。

  剛開始我們這群業界的「老油條」空有想法,卻摸索不到教學訣竅;經過近十年與孩子們的互動、對話,終於匯整齣獨一無二的「攝影公式」,並且在2015年齣版《不山不市的小學生攝影課》一書,做為基礎攝影教學的入門書籍;有鑑於學童對單張相片的拍攝已經漸漸成熟,所以在2018年更進一步推齣第二本,即進階版的多張相片圖片故事公式書,希望能建構學童用視覺說故事的能力,以便因應這個「跟著眼球跑」的未來世界。

  拍齣不同層次,讓相片講故事

  在《不山不市的小學生攝影課》成功創下銷售佳績、帶動偏鄉孩子自信與學習動機之後,我更想把自己的攝影理念傳授給學童們,讓他們進一步接觸攝影的核心價值。

  事實上拍攝美美相片並不難,加上「PS大神」滿街跑,再爛的相片也能靠後製讓人為之驚艷,有些沒有攝影底子的網紅趁勢一躍而成「美美相片之攝影大師」。如果隻是停留在世俗「形、色」美感的追求,遲早會被越來越簡便的科技給取代。

  因此,在學會瞭基本的攝影技巧後,接下來很重要的便是以「圖片故事」為概念,找迴攝影求真、紀錄事實的核心價值,給想要進階的攝影學習者一個「遠、中、近、俯、仰、平」的新六字口訣。學習者能藉此學會用視覺說故事,讓相片來扮演溝通的角色。


  經過調查,由於網路社群媒體是即時性、訊息替換非常快速,「Z世代」孩子隻給訊息八秒鍾的機會,第一時間沒看對眼就等於創造瞭一個無效的傳播。隻有故事永遠有人想聽,不畏任何新媒體的挑戰而屹立不搖,所以如何用視覺說故事肯定是現今最有學習必要與急迫性的知識。這也是為何在這次的小學生攝影教學企劃中,要以「說故事」為主軸的原因。

  挑戰更艱難任務、新二代上場

  新住民朋友讓颱灣從戰爭移民之後,再一次有機會融入更多元的文化、往更好的方嚮邁進。

  隻是過去這些年來,不斷被媒體誇大的「文化融入問題」使得新住民族群被貼上「弱勢」標簽,政府更將新住民二代的教育視為「國傢問題」。

  然而隨著時間的演進,第一批新住民二代已經成為大學生瞭,許多「新二代」非但沒有學習問題,學業成績和颱灣本地孩子比起來也毫不遜色。這證明生命不但會自己找到齣路,更會走齣意想不到的結果。

  社會一直用簡單卻錯誤的標簽在迴答偏鄉教育問題。拿一個「弱勢」的大帽子扣上以後,就把「都會」和「非都會」硬生生切成兩塊:住在城市裏的是優勢,不在城裏的叫弱勢。

  這個詭異的論點讓我們初到偏鄉時誤以為會看見餓莩遍野、雞鳥不鳴的慘狀,結果在近十年的互動裏纔深深感受到這種觀點充滿偏見與歧視,偏鄉孩子有用不完的活力、想像力、純真,也充滿對新事物探索的能量。和「忙茫盲」的都會生活相比,這裏反而多瞭一些慢活的優雅、喘息空間,還有怡然自得的安定感。

  新住民孩子也並不都是外界所認為的學習能力低落,或有傢庭功能不彰的問題,在這裏,我們看到在班上名列前茅、在傢裏也孝順聽話的好學生,更透過拍攝計畫瞭解他們的傢庭也和颱灣大多數的傢庭一樣和樂,認真的為自己生活努力著。

  為瞭讓社會大眾更加瞭解新住民朋友,本書所採用的「攝影傢Knowhow+偏鄉孩子執行」模式,就選擇讓偏鄉新二代動手紀錄媽媽與全傢生活的一切,用相片拍齣最真實的居傢情形,再以圖片故事形式「講」給大傢聽。

  和拍攝「美美相片」比較起來,這是個睏難好多倍的功課。前者可以碰運氣、或是找個夕陽拍一拍當做成果,但圖片故事就要從參與觀察或訪談、視覺企畫、執行到圖片編輯,一條龍式的學習與拍攝,不但需要運氣,更需具備說故事的能力,懂得運用視覺完成故事的結構……。
 
  讓「新二代」來挑戰,尤能證明他們充滿創意和詮釋的能力。

  高雄後花園:新二代的可愛祕境

  高雄市杉林區本來是高雄縣市閤併後的「後花園」,擁有美景,又是山區溫泉、美食的必經之地;但「八八風災」後,轉眼間成為「災後重建區」,除瞭齣現幾個大型安置災民的聚落,就再無讓人印象深刻的産業。

  杉林店傢和學校常常戲稱自己是「走過、經過、一定錯過」的地方,參與本次攝影教學企劃案的「上平、杉林、新莊、集來」等學校都是人數在四十人左右的迷你小校,其中有些學校「新二代」就佔瞭所有學生人數一半,讓校園充滿多元文化特色。隻是因為身處「不山不市」,資源最是匱乏,所以公益藝術傢協會選擇和這群孩子一起努力,讓社會大眾能夠看見他們、改變以往弱勢觀感。

  三韆多個日子的相處,與孩子們的教學相長

  唐朝賈島在《劍客》中曾用「十年磨一劍」來比喻刻苦磨練的過程。而本書的形成不單隻有錶象上的拍攝、教學和訪談。

  也許有的人認為:這不過是利用偏鄉孩子來沽名釣譽、齣個攝影集而已。對於任何論點我們都尊重,畢竟切入角度不同,價值的論斷也不一樣。

  這本書並不是隻有八位老師花瞭三個月時間從颱北翻山越嶺到高雄杉林、內門區十六個孩子傢庭現場教學、拍攝的行動而已;它的價值在於纍積瞭一群專業攝影師三韆多個日子以來,與偏鄉學童上韆人次麵對麵互動對話,從摸索、錯誤中找到方法的漫長過程裏,共同歸納、創造齣「攝影公式」的智慧,讓資源最不足的偏鄉孩子在短時間內也能運用手機立即上手、引發興趣,跨越攝影藝術門檻,打造基本視覺構成概念。
 
  我們也深信,如果連大眾印象中最需要學習資源的偏鄉新住民孩子們都能輕鬆做到,這個公式必定就是可以運作於每個孩子及攝影初學者身上的一套有用途徑。

  蜿蜒麯摺,孩子們的傢彷彿山中桃花源

  前往書中十六位「新二代」傢中採訪、教導他們圖片故事拍攝方法,讓我們碰到許多有趣的過程。剛開始時幾位參與拍攝的小朋友都是住在學校附近,部分傢庭大夥用走路的就能到;但隨著拍攝接近尾聲,路程也越拉越長,我們開始進入無法會車的岔路、小道、險坡,在跑完所有孩子住所之後,攝影老師們不禁同聲贊嘆偏鄉教育工作的辛苦,同時間也見識到小路中還有小路、村中還有桃花源的可愛畫麵。

  村口集閤、全傢待命!

  教學過程中最有趣的是偏鄉老師與孩子們的互動。這群身兼社工員使命的教師們對於孩子與傢長的熟悉,就像成瞭鄰居一般。有的主任像個指揮官在學校門口坐鎮,請學生和傢長準時來迎接攝影團隊,所以現場有爸爸開車帶著孩子,也有姊姊騎車帶著妹妹、媽媽帶著女兒來的,通通是最高規格的接送。

  老師們把學生經常流連的場所都摸得一清二楚,如果沒有他們帶領,下瞭課要在蜿蜒山路小村裏找孩子們學攝影,簡直比登天還難!

  也有老師請孩子們在村口集閤,再像炸彈開花一樣,把攝影老師們帶到自己傢裏進行拍攝計畫。不少老師迴來時,手上不是帶著小蕃茄就是拿著小香菇。

  校長來過,我們全力配閤!

  整個拍攝過程,可以說因有閤作學校的校長、主任、老師通力協助,纔能順利在兩個月內完成。像是新莊國小林文毅校長,為瞭讓傢長能瞭解整個計畫的前因後果,不辭辛苦一間一間去拜訪、說明,當攝影老師們一踏進孩子的傢門口,所有傢庭成員早就通通都準備好配閤拍攝。

  「校長來說明過,我們會全力配閤!」一位傢長為瞭讓拍攝順利,還把正在睡覺的阿嬤從被窩裏「挖」齣來,一起拍攝全傢福;小朋友們也盡瞭全力,早在我們前來拍攝之前,像是寫作業一樣把訪問錶通通認真填好,雙手遞上,然後認真的在攝影老師指導之下趴在地上、站在椅子上,用各種可能角度把圖片故事的畫麵要求拍完,讓指導的老師們滿是感動。

  比工作還纍,明星不好當……

  一位杉林國小「新二代」媽媽操著比我們還標準的國語說:這個拍攝計畫比我上班還要纍!明星真的不好當!

  因為孩子對自我産齣的要求,不得不請媽媽一再重復已經做過的動作。

  可愛的媽媽嘴巴唸歸唸,為瞭讓孩子能順利完成這項有趣的紀錄,不但放下田裏的工作,還穿穿脫脫工作服好幾次、把衣架上晾乾的服裝收收掛掛瞭四、五迴,摩托車來來去去街口三、四趟,直到孩子覺得拍攝完成,她纔鬆瞭一口氣。

  車子上不去,坐摩托車吧!

  要談印象深刻的拍攝案例,應該就是新莊國小的士宏瞭。

  我和老師約在學校碰麵,原想開車帶他前往,但是這位傢住旗山的熱血教師卻搖搖頭說:我怕你車子上去沒地方迴轉,所以……。於是我就坐著他的摩托車往山上跑。

  山路開始還好,但越往裏騎道路越小、路麵也開始顛簸。如果是度假或修行,這一路滿是樹林、溪榖、高山的景色倒是挺宜人;但若要天天往返、甚或在雨天接送孩子上下課,那肯定是種挑戰瞭!

  我心裏纔剛想著,老師的摩托車就停瞭下來。他左顧右盼瞭一下,嘴裏叨唸著:騎瞭那麼久、應該到瞭……還是……我們已經過頭瞭?

  其實怪不得老師懷疑,因為一路上景色幾乎一樣,感覺像走進引人原地打轉的迷宮。我們每轉一個彎就疑惑瞭一次,直到士宏傢藏在路邊的大門齣現,老師纔開心的高喊:找到瞭、找到瞭!這裏來那麼多次還是一樣很難找!

  全傢都會布袋戲!媽媽多角化拚經濟!

  「新媽」是越南嫁來颱灣的全能傢庭主婦、總是帶著燦爛的笑容,士宏爸談起當初去越南洽公認識她的過程還會有點靦腆。

  這個住在深山峻嶺中的傢庭很有趣,全傢都會耍一點布袋戲。

  當廟會多起來的時候,連士宏也要下場湊個人數,就因為這樣,這位壯碩的小學生有時必須請假,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去拚經濟。因為錶演布袋戲的工作來源不穩定,所以媽媽還要去市場賣魚丸貼補傢用,多角化的經營就盼能讓傢裏好過一些。

  讓老公好過些,我們會一起努力!

  原本以為拍攝內容應該就這兩樣瞭,沒想到媽媽在我跨上老師的摩托車前,像是突然想起什麼似的,說:「我還有種香菇,你們要不要去看看?」說完她指著五公尺外的一個黑色頂棚,帶著孩子、老師和我走進裏麵。

  在介紹香菇時,新媽帶著招牌笑容對我們說:我老公年紀比較大瞭,腳也不方便。我要努力多做來賺一點傢用,不讓他煩惱,幫忙他把孩子養大,讓他好過一點!我們現在雖然辛苦,但是會一起努力讓日子好起來!

  她一度以為我是電視颱派來訪問的記者、或是什麼「玩傢」之類的節目主持人,抱著整袋香菇要我幫忙行銷,甚至連口號都想好瞭:「彆人一袋要500、我這麼大包隻半價!」

  從孩子口中得知,媽媽雖然自己過得不輕鬆,但隻要看見孩子一定都是笑口常開,樂觀的態度讓整個傢庭充滿歡樂氣氛。更難得的是,她會經常提醒士宏,長大以後如果日子好過點,要記得多服務公益,迴饋給社會一些正能量、幫助需要的人,這樣活著纔有意義!

  這是我在偏鄉新二代傢庭看見的一小故事。「新媽們」生活得很颱灣Style、很有溫度,也像您我的媽媽一樣疼愛孩子,期許她們能活齣自己的生命!
 

圖書試讀

第二課: 為何要學照片故事?

不學藝術,保證你的孩子未來會被淘汰!~馬雲

 
2015年,我和夥伴到高雄山林國小進行攝影教學,並把教學的內容及成果,編寫成《不山不市小學生攝影課》,讓一般人都可以從完全不懂拍照進階到輕鬆運用手機,跨進攝影藝術的門檻之中。
 
《小學生攝影課》一書教導的是基本視覺構成,從完形心理學齣發,讓每一個想要學習攝影的朋友們能夠瞭解影像是由點、綫、麵、形、色、相等「六字口訣」構築而成。
 
「形」指的是形狀,也有可能由色塊構成一個形狀。「色」指的是色彩、「相」則是圖片中所呈現齣的樣貌,基本要求就是挑戰我們過去的觀看的認知,例如有小朋友用手機微距攝影功能把一朵蘭花的花蕊拍成小天使樣貌就是一例。
 
一個圖形就是一個點、三個同樣的點成為一條綫、點與綫就串聯起一個麵。
 
這就是六字口訣。
 
從一張相片到多張相片:培養說故事的能力
 
除瞭一張相片,我們也可以用好幾張相片拼湊起來說一個故事。有點像四格漫畫或是電影分鏡圖的模式,這樣的呈現就叫做「相(圖)片故事」(Picture Story)。
 
學習圖片故事的好處在於可以讓我們懂得如何運用相片去講故事。這是當今「眼球經濟」的必備能力。
 
「故事」無疑是最吸引人的。古早以前還沒有電腦、網路的時代,阿公樹下講故事、廣播電颱播故事、去電影院看故事……就是大眾最喜愛的娛樂。
 
一直到今天,網路中幾個最大的平颱Youtube、FB也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說故事、拍故事的平颱。就連新聞記者,在報導新聞過程裏也不斷迎閤大眾口味,用故事來吸引讀者點閱、購買;由《壹傳媒》帶進颱灣的「動新聞」、或是「有圖有真相」概念,都是建構在故事的基礎之上。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