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好书.义大利文艺复兴史研究专家扛鼎力作
史学家低调不谈的文艺复兴黑暗史
为你揭露精致视觉艺术背后的权力、纵慾与腐败逻辑。 文艺复兴被视为西方文化与艺术的黄金年代,
米开朗基罗、达文西、波提切利等英雄般的艺术家让古典文化重生,
在如天堂般的城市创造出旷世杰作……
但真实的情况是:
‧漫步佛罗伦斯街头时,可能会被住户随意倾倒的屎尿攻击
‧艺术家创作的动力源自暴力、私慾、歧视与冲突
‧艺术赞助成为权力阶级美化自我形象与赎罪的手段,品味最高的艺术鑑赏家,往往是当代最狡诈残暴的人
‧教会利用「信仰」敛财,教会职位成为人们竞相争夺的肥缺,教廷成为家族企业
‧犹太教被视为否定基督神性的异端邪说,艺术家大展长才,在作品中鼓吹反犹太情结,˙致使社会氛围充斥着彻底排斥,甚至歼灭犹太「威胁」的恶意。
‧傲慢的佛罗伦斯人无视义大利以外的世界,将土耳其人与穆斯林描述成天性邪恶、野蛮、残暴的种族;至于大西洋的民族与土地,则完全不值得艺术圈着眼,摊开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与文学作品,地理大发现彷彿从未发生。
◎要真正了解一个时代有多伟大,不能只看美好的一面
就史实的层面上来看,只看文化美好的一面,刻意忽略丑陋面是相当不妥的,因为这让高雅文化与社会现况有了造作的区别;就人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倾向也剥夺掉这时期令人兴奋、深切刻画、真切的惊奇。既然艺术立基于人的创造力,就不能忽略隐藏在文艺复兴神圣光环下,人性最真实的情感,无论美好或是丑陋。
「比起站在奥林帕斯山顶的天神以云朵造出天使,身在阴沟底的人类不放弃仰望星空,才真正撼动人心。」──亚历山大‧李(本书作者)
本书揭开过度崇高、神圣荣光的布幔,检视艺术家日常生活最赤裸的一面,以及其身处的领域,如何混合着优雅与暴力、文化与苦难;执政者、银行家与教会间的紧张关系、愤恨不平,如何化为文艺复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对于义大利以外的世界,又是如何的不理性与充满偏见。
唯有能欣赏文艺复兴时期失序丑陋的一面,才能让文化成就的广度更加清晰,才能真正领略艺术家与文学家能在这个充满恐惧、苦难、歧视、与偏狭的时代,还能够创作出如此杰作,直至今日仍令人大叹其才华与美感,是如何不可思议的辉煌成就。
国内外好评推荐 「故事」网站主编 胡川安
作家 陈栢青
作家、知名节目主持人 谢哲青
(按姓氏笔画)
「文艺复兴为欧洲近代文化之嚆矢,天才辈出,波澜壮阔,杰作令人惊艳,已臻创作之极限。此一『去天理,存人慾』,摆脱神权之魔掌,恢复久被压抑之人性,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之历程,对习史者有致命之吸引力。但其阴暗面,亦更震撼人心,道德沦丧,价值倒错,贵族与教士,沆瀣一气,堪称与魔鬼为伍,更彰显人性之阴暗面。本书试图从另一角度剖析其实相,让读者更能掌握已消失于时空之中,生命万象本来之面目。」──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副教授 周健
「极度吸引人……精通连贯史料,加上通俗的笔触写作,将文艺复兴时期的义大利鲜活呈现,以探索人类创意聪敏与人性卑鄙的二元性。」──《观察家》(Spectator)
「毫不费力地结合深度学术研究与极度易懂的写作风格」──《新人文主义学者》(New Human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