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廁齣租:政商共謀的殖民城市管治(1860-1920)

有廁齣租:政商共謀的殖民城市管治(1860-192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殖民地曆史
  • 城市研究
  • 公共衛生
  • 政治史
  • 社會史
  • 租界
  • 中國近代史
  • 市政管理
  • 商業利益
  • 權力關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有廁齣租,價高者得﹗

  鴉片戰爭後,絲綢重鎮順德與環球絲綢市場接軌,為瞭提升養蠶桑葉的質量,高價收購香港糞便作肥料,觸發華藉地産商在港擴建商業公廁,高價招租充當糞便收集站。商業公廁主導其時公廁服務,緩解以公帑及官地建政府公廁的壓力。

  香港人口密集,興辦糞廁的難度甚高,地主每以臭氣擾人、物業價值受損而反對政府公廁,地産商建的「屎坑」卻持續服務半個世紀。究竟商人運用甚麼策略化解矛盾?政商在城市基礎建設中潛在甚麼張力?環球絲綢市場怎樣左右公廁服務?本書透過政商共謀公廁商品化,探討社會精英運用土地資源在管治上佔有重要角色,為殖民城市管治注入新形態。

本書特色:

  1. 本書把公共廁所放大到社會曆史的大環境中去審視,透過社會的發展、人與人及社會的關係,揭示當中的經濟利益關係及土地分配,分析興建公共廁所的社會經濟因素。

  2. 本書由作者博士論文修改而成,內容建基於曆史檔案資料,研究由2013年前已展開。本書內容將具真確性及曆史價值,值得研究香港曆史人士參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莊玉惜


  香港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同時為香港文物保護師學會專業會員,主要從事城市管治、公共衛生、小販政策、客傢社團等研究,並著有《街邊有檔報紙檔》及《香港棉紡世傢:識變,應變和求變》等。

圖書目錄

獻詞 / i
鳴謝 / ii
 
引言 政治經濟脈絡下的公廁 / 1
 
第一章 公廁商品化下的城市管治 / 13
三大疑問:衛生現代性、公共角色階級性、公廁服務持續性 / 15
政商互為依存模式的城市管治 / 37
 
第二章 土地資源壟斷和公共衛生 / 41
地産市場的擴張 / 43
華籍地産商在公共衛生管治的專屬位置 / 47
被商界綁架或不被綁架? / 55
總結 / 61
 
第三章 公廁供需和城市管治 / 65
城市公共衛生管治邏輯 / 67
華人--歐洲人健康命係一綫 / 72
殖民公廁:治理華人的「空間技術」 / 82
總結 / 87
 
第四章 商品化的公廁:集糞便收集站、物業項目和公廁於一體 / 93
以糞養廁 / 96
公廁選址的張力 / 104
地産項目:地産商投身公廁市場 / 110
重疊空間:道德空間和財富纍積空間 / 117
總結 / 124
 
第五章 公廁景觀--地産霸權成就商業公廁 / 137
「勢力影響範圍」:解決公廁投訴的政治方法 / 138
相互緊扣的土地利益和權力 / 147
「勢力影響範圍」對政商關係的政治意義 / 161
總結 / 166
 
第六章 由政商利益同盟看殖民城市管治 / 179
由資源帶動的城市管治 / 182
沉默的共謀模式 / 187
城市管治下的政商張力 / 191
 
參考書目 / 203
附錄:縮寫一覽錶 / 218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引言 政治經濟脈絡下的公廁

經常在新聞報導中看到地區人士羣起反對興建骨灰龕、焚化爐、堆填區等設施,暫且不評論此起彼落的反對聲是否各傢自掃門前雪,但有點可以肯定的是不欲厭惡性設施放在傢門外乃人之常情。今天尚且如此,為何19世紀時人們竟容得下與臭氣薰天的公共糞廁(隻備收集糞便的馬桶,不設沖水設施)毗連而居?究竟當時港英殖民政府是如何提供公共廁所服務的?臭氣撲鼻的糞廁又是怎樣在這個人口密集的小島屹立逾半個世紀及至20世紀初?「有食便有拉」,問題雖然很基本卻鮮有觸及,且人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殖民政府會引進現代公共衛生設施如水廁,帶領殖民地躍升為摩登大都會。而研究疾病和公共衛生的曆史或社會學學者又往往將重點放在醫院診所,視之為醫治或預防疾病的城市基礎設施(Gogan, 1961; Kisacky, 2017; Lau, 2002; Stanwell-Smith, 2010)。我們不用天天光顧醫院診所,然而大小二便卻是自然生理現象,作為解決普羅大眾的日常需要,顯而易見公廁纔是防止疾病和維護公共衛生的最基本設施。隨著城市迅速發展人口高度集中,在傢廁未盡普及的年代,公廁絕對是「大部分不富裕人士,慣常和唯一解決日常生理需要的設施。」(Greed, 2003: 32)

常常有人好奇地問為甚麼研究公廁?想瞭解公共衛生抑或殖民現代化(Colonial modernization)?衛生議題固然重要,不過本書的研究並不局限於此,而是更多地觸碰到殖民政府和華籍地産商在城市公共衛生領域潛藏的政治和經濟張力,如何既競逐城市空間 (Urban contestation) 又閤力將公廁商品化,由地産商主力提供公廁服務,為殖民城市管治 (Urban governance)注入新形態達至殖民共治。將公廁簡單化為衛生設施或將之視為體現殖民現代化的政治象徵,顯然無視在華洋雜處且緻力發展地産市場的香港設立公廁的復雜性,交織著種族和階級的矛盾。屹立鬧市,公廁絕對是殖民政府和本地商界競逐城市空間的角力場所,這豈止是純粹的公共衛生命題,更涉及廣泛的政治和經濟範疇(Anderson, 1995; Brunton, 2005; Hamlin, 1988; Jackson 2014; Penner, 2013; Yeoh, 1996)。

用戶評價

评分

當書名“有廁齣租:政商共謀的殖民城市管治(1860-1920)”映入眼簾時,我立刻被它所營造的獨特氛圍所吸引。 “有廁齣租”這幾個字,簡直是自帶故事性,它以一種極其具象化、甚至略帶諷刺的方式,指嚮瞭城市管理中的某種荒誕現實。它讓我聯想到,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一些本應是公共服務,甚至關乎最基本人權的領域,是如何被納入瞭商業運作的範疇。這種“齣租”行為背後,必然隱藏著復雜的利益交換和權力博弈。而“政商共謀”這個詞組,則直接點明瞭問題的核心:政府的失職與商業利益的驅動相互勾結,共同塑造瞭當時的城市治理模式。結閤“殖民城市管治”的背景,我更加好奇,殖民者是如何利用這種政商閤謀的模式,來鞏固其統治,並從殖民地榨取利益的。1860-1920,這六十年,正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充滿動蕩與變革的關鍵時期。許多城市在內外因素的影響下,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想,作者可能正是通過對“廁所齣租”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社會現象的深入剖析,來揭示那個時代殖民城市管治的復雜性,以及政商權力如何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最終影響到普通民眾的生存狀態。這本書的題目,如同一個引人入勝的懸念,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尋其中的故事。

评分

書名“有廁齣租:政商共謀的殖民城市管治(1860-1920)”,讓我瞬間聯想到那個充滿變革與壓抑的時代,尤其是在殖民背景下的城市,那種復雜的權力結構和利益糾葛。 “有廁齣租”這四個字,看似微不足道,卻極具衝擊力,仿佛是一個被扭麯瞭正常社會功能的縮影,讓我對作者想要探討的議題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它可能指嚮的是城市管理中的某種失範,或者是某種特殊時期下,連最基本的公共服務都淪為交易品的現實。而“政商共謀”則直接揭示瞭權力與資本之間的不正當聯係,這在任何時代都可能存在,但在殖民環境下,這種共謀又會衍生齣怎樣獨特的形態和影響?“殖民城市管治”更是將故事背景置於一個充滿張力的環境中,殖民者如何利用和塑造當地的城市秩序,以服務於自身的利益,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1860-1920這段時間,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極其動蕩和復雜的時期,各種內外力量交織,社會結構經曆著巨大的衝擊和重塑。我想,這本書可能會通過“廁所齣租”這一具體切入點,去剖析那個時代殖民城市管治的深層邏輯,揭示齣權力、資本與民生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以及由此對社會結構和民眾生活帶來的深遠影響。

评分

初次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我幾乎是帶著一種挑釁的意味去審視它的。“有廁齣租”?這聽起來多麼的荒誕,又多麼的令人不適。它挑戰瞭我對於城市公共設施的基本認知,仿佛是在控訴一種集體的失語和無奈。緊接著,“政商共謀”四個字,便如同一盆冷水,澆醒瞭我對於權力運作的警惕。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殖民者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而本土的政商勢力,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他們是閤作者,是操縱者,還是被裹挾者?“殖民城市管治”這個定位,則將這一切的背景框定在一個充滿壓迫與被壓迫的特殊語境中,讓我不禁思考,當一個城市被外來力量所掌控,其原有的秩序和倫理將如何被顛覆?1860-1920,這漫長的六十年,足以讓一個城市的麵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足以讓那些隱藏在暗處的交易,變得更加精巧,也更加令人心寒。我無法想象,在那個物質匱乏、等級森嚴的時代,一個簡單的“廁所”竟然能成為政商勾結的載體,其背後究竟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利益鏈條,又有多少底層民眾的尊嚴被無情地踐踏?這本書的題目,就像一個驚嘆號,在曆史的長河中劃下一道刺眼的痕跡,迫使我不得不去關注那些被遺忘的角落,去探尋那些被掩蓋的真相。

评分

讀到這本書的名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政商共謀的殖民城市管治”,這幾個詞組閤在一起,就足以勾勒齣一個充滿張力和衝突的時代圖景。我首先想到的是那個時期殖民者如何巧取豪奪,如何將殖民地的資源和人民納入其經濟體係,而“政商共謀”則進一步揭示瞭這種控製的內在機製——並非簡單的武力壓迫,而是更加隱蔽和係統化的權力與利益的結閤。 “有廁齣租”這個極具畫麵感的副標題,更是將這種宏大的敘事拉扯到瞭最微觀、最具體的層麵。它不再是抽象的政治經濟分析,而是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一個最基本的公共衛生設施,竟然能夠被商業化,甚至被“齣租”,這其中蘊含的權力尋租、社會不公,以及由此産生的種種荒誕與悲涼,都躍然紙上。1860-1920,這段時間跨度,恰好是中國近代史劇烈變動的時期,沿海城市在西方列強的衝擊下,既有開放和變革,也伴隨著深重的危機。這本書似乎就是要深入挖掘,在那個特殊的殖民背景下,城市管理是如何被扭麯,利益是如何被分配,而那些最基礎的社會需求,又是如何被權力與資本所裹挾。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在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之外,那些被忽視的城市肌理和個體命運。

评分

這本書的題目本身就充滿瞭戲劇張力,“有廁齣租”這四個字,首先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畫麵: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一個本應是公共設施的“廁所”,竟然被商業化、甚至被“齣租”瞭。這瞬間就激發瞭我極大的好奇心,迫切想知道,這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復雜的交易和權力運作?“政商共謀”四個字更是直指核心,暗示瞭官方與商業利益集團之間不可告人的勾結,而“殖民城市管治”則將故事的背景設定在瞭被殖民的城市,這更讓我聯想到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結構和矛盾,殖民者如何利用當地的資源和權力體係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那些被剝削的普通民眾又身處怎樣的境地。1860-1920這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跨度,足以讓作者深入剖析一個現象的發生、發展乃至演變,這讓我相信,這本書並非淺嘗輒止的論述,而是對一個復雜曆史議題的深度挖掘。我期待著,作者能夠用嚴謹的史料和生動的筆觸,為我展現一個過去被遮蔽的角落,揭示那些隱藏在曆史迷霧中的真相。這本書的題目,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那個時代城市生活的無限想象,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