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人生 抒发真实情怀 刘铁忠的散文集《岁月流逝在不经意中》写的是他的生活经历及所见所闻,感受感想,可以说是岁月的河流中泛起的一朵浪花。 鲁迅文学院原副院长王彬先生认为:「散文的一个重要元素,即以 『我』为中心的叙事活动。散文必须以真面目对待读者,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虚伪。」然而,在当下,有些散文作者追风成瘾,驱赶时尚,以所谓「私人话语」为底气,挥笔虚构散文内容,写成了四不像的东西。刘铁忠的散文写作,坚持传统散文的创作方法,继承传统散文「文以载 道」的精髓,在「散文是真实的艺术」这一创作原则的指引下,以真实 为经,以真情为纬,编织出了他笔下的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散文世界,一段段令人荡气回肠的生活短片,一缕缕使人肝肠寸断的母子亲情,一出出令人忍俊不禁的调侃场面,一篇篇让人拍案叫绝的妙文佳作。我与铁忠是近十年的筒子楼邻居,两家相处得非常融洽,至于对铁忠的印象,那就是他为人忠实厚道,沉默寡言。
九十年代初,偶然看到了他的作品,令我对他刮目相看。后来因为各自搬家,日子久了难得相见,有时在报端见到他的文章,很为他高兴,并时常劝他出本书吧。去年冬天,他把五大本沉甸甸的初稿送给我,我一本一本地认真读,甚至出差时也把它们带着。读着那些充满真情而又生动如画的作品,我时而为他对父母的那份亲情而流泪,时而为他对高中中评职称、写论文的讽刺而会心一笑,时而为他对社会上的那些众生相的描绘而点头称道,时而为他那种以调侃的口吻对医护人员随口开价的质疑而钦佩…… 散文是真实的艺术,正是基于对生活的观察,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亲 人的感恩,作者如数家珍一般,将那些叠印在心中的画面一页页展示在 读者面前。全书分为「往事悠悠」、「温馨亲情」、「生活咏叹」、「男人女人」、「恋爱婚姻」、「今非昔比」、「万象杂谈」、「感悟人生」八个部分。「往事悠悠」记录了作者有趣的童年。读者在知了、 燕子、大雁、桃花,以及听雨、看雪等景物中,感受到身处大自然中的快乐。另外还有那些左邻右舍的清晰记忆,虽寥寥数笔,人物形象生动 鲜明,唿之欲出,读来令人兴趣盎然。其中《童年琐忆》真实再现了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的生活。透过作者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那个 年代真实的一面: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绝收,食物的极度匮乏,生活的万般艰辛,以及人的顽强的适应和生存能力。
作者经历了那段忍饥挨饿的苦难年代,但文字中却没有流露出怨天尤人的愤懑,而是以理性的态度做出了客观的解读。「温馨亲情」中写母亲的文字,感情饱满,情 真意切,读来令人动情、流泪,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感情细腻,充满爱心,善良睿智的母亲,以及在母爱的温暖中成长起来的作者。「生活咏叹」则写了大千世界中一些令人好奇、好玩而又有趣的事情,其中也有着几分艰难与苦涩。在《我二哥 的业余拾荒》中表现了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他们虽然过着苦日子,但很开心,很满足;他们半夜起来捡废品,但在利益面前又表现出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心地。比如,「我二哥就推测:那天之所以捡到了19个塑胶瓶子,是因为老太太没去。她为什么那天没去呢?也许她生病了,也许 是因为那天半夜下了一场大雨,老太太怕摔着不敢去。看来老人的日子过得也挺艰辛,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儿女赡养……我二哥对我二嫂说:『以后我们不要再挂记着垃圾桶里的那几个塑胶瓶子了。』」话语间流露出对老太太的同情和关爱之心。
「男人女人」和「恋爱婚姻」探讨了 一些男女之间心灵及情感的祕密,其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语句,比如在 《男女般配》中写道:「男女双方所追求的,恰好正是对方所具有的。」这应该是「男女般配」准确的定义。另外如「女人的姿色只不 过能让男人看了赏心悦目,而风情万种才能使男人迷恋。」「如果她 不对你搔首弄姿,乱抛媚眼,回眸一笑,卖弄风情,那就不会偷走你的心。」「当爱慕者遭遇了美女那种勾魂摄魄的目光时,心跳会忍不住加快,思维会暂时混乱,事后又会想入非非。」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形象深刻地揭示了男女之间的祕密。
在当下拜金主义 盛行,道德严重滑坡的大环境下,作者以温和其外,坚定其中的述说,唤醒了人们的良知,明辨了个人利益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作者引用了亚当•斯密在谈到高尚的美德时说:「人性之尽善尽美,就在于多为他人着想,就在于克制我们的自私心,同时放纵我们的仁慈心;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我们从作者的这组文章中,可以看出其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信仰的追求,对精神家园的守望。在「感悟人生」中关于生命的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态度,我觉得都有独到之处和创新之点。
散文的感人之处在于真情实感,散文的审美愉悦在于语言的美感。作者在这两方面结合得比较完美。散文写作虽然以「我」为中心,但又不同于当下流行的所谓「私人写作」或者「私人话语」的热点。纯粹个人的情绪流水帐,完全属于个人的恩怨得失,私人空间里的那些鸡零狗碎的琐事,痴人说梦般的意识流呓语,只适合「孤芳自赏」,而不适合拿出来示人,因为在生活快节奏的当下,谁有闲心去关注那些与己无关的事情?散文写作只有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才能贴近读者。读铁忠的散文,无论是「忆旧」,「谈 时代的变迁」,还是「看风景」,「观世态」,无不流露出对于自然、 社会、人生、人性,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很容易让读者产 生共鸣。如「那些家有空调,出有小车,在公司里吹着凉风的人们,看看那些在滚烫的马路上骑着三轮,汗流浃背地匆匆走过的送水人;还有 在烈日暴晒下的建筑工地上,那些挥汗如雨的农民;以及在街头巷尾冒着酷暑,守着一车西瓜叫卖的农民兄弟,实在没有理由抱怨天气的炎热。」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有可能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而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才有可能做到关爱他人;而人世间有了相互之间的爱,才能产生情感上的 共鸣,才能让人感到温暖。」作者的真情表露,唤醒了人们沉睡的爱,并把这种爱的唿唤引申到社会意义。这种「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传统文化思想,在人情冷漠,物慾横流的当下,实属难能可贵。
王景科(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写作学会会长、博士生导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