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女孩

电击女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奈欧蜜.埃德曼
图书标签:
  • 科幻
  • 电击
  • 少女
  • 冒险
  • 超能力
  • 未来
  • 动作
  • 校园
  • 轻小说
  • 奇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电醒全世界的小说 当女人突然拥有强大的新力量,世界会发生什么事? 欧巴马2017年度好书 玛格丽特‧爱特伍得意门生之作 女孩们身上带着电,这股力量想要往外扩张。电击女孩觉醒了,这个世界需要新的刺激。 全球各地的少女突然拥有弹指间发出电击,可击伤甚至击毙人的力量。接着,人们发现,少女可以借由接触的方式来唤醒年长女性同样的能力。于是,全世界所有女性都发展出这种电击力量。然后,一切都改变了:性侵、暴力、恐惧,乃至社会与政治的各种权力关系,都改变了。 伦敦犯罪家族的女儿,由于力量觉醒,居然接掌家族事业,进而在幕后参与世界秩序的改变;奈及利亚新闻系男大生,投入摄影报导,记录鉅变的发展,自己也卷入变革中;美国南方的孤女,辗转受虐于不同的寄养家庭,在力量觉醒后出走,她在变乱中发现人们对新信仰的需求,成为新宗教的神级领袖;美东一位中年女性政客,原是一个小市长,在女儿协助下,力量觉醒,以雄心壮志,进取州长、参议员,插足世界秩序的改变。 如果男尊女卑,世界由女性掌控呢?这个悬想在作者笔下化为令人惊悚的故事,呈露人类最暗黑的本能、暴力与权力的关系。 好评推荐 难攻博士 张亦绚(作家) 龙龙(喜剧演员) 肉弹甜心(马力&Amy) 触电推荐 富有原创性而大胆的推想式反乌托邦作品。——地铁报(Metro) 属于《控制》世代的《使女的故事》。——Grazia/女性时尚网站 《电击女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女的故事》。——华盛顿邮报 《饥饿游戏》遇上《使女的故事》。——柯梦波丹 大胆命题的科幻之作,高明而直接,谨慎而明快。——观察家报 带着女性主义翻转的科幻小说。——犹太纪事报 叙事复杂、带有哲学意味的追寻、美妙的呈现。——ELLE杂志 丰富的想像、野心十足的意图、具有说服力的文字。——大西洋月刊 《电击女孩》充满远见、惊悚而有趣。安排得宜、令人信服、必须严肃以待。——每日电讯报 如果你很喜欢玛格丽特.爱特伍的反乌托邦小说,《电击女孩》这本铿锵有力而重要的小说正适合你。——妇女与家庭月刊 如果我们说《电击女孩》读来令人十分不安,你在阅读时可能会对此有异议,但我们讲的不安是正面意义的不安。——SFX(科幻、奇幻主题杂志)五星评论 一开始看似是一本女性拥有力量的奇幻小说,其探讨却逐渐深入而转为黑暗,质疑起力量的本质、如何使用、滥用,以及对拥有力量的人有何影响。——卫报 正如最优秀的科幻小说,这本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反乌托邦奇幻小说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此时此地。——星期天邮报 紧扣心弦的作品,让人想起读到一本真正引人入胜的故事有多么快乐。——英国Stylist杂志 奈欧蜜的小说拥有强大电力,让人无法自拔……逼得你开始重新思考一切。——心理月刊(Psychologies) 引人入胜却又带来不安,就连最有自信的女权主义读者都会忍不住开始质疑,在推动两性关系的许多机制中潜藏着的假设。——哈泼时尚 如果你想一头栽进「性别平权/换位思考」的八奇领域,那这本《电击女孩》应该会是一本超级适合的入门书。——难攻博士 如电流通遍全身的战慄感!太惊吓了!绝对会让人兴奋不已!然后你会忍不住再三思考,思量着每件事。——玛格丽特.爱特伍/作家 当性别框架被翻转,权力开始流动,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果你关心性别议题,这个故事可以回应你对于「翻转框架」的提问;如果你是母猪教徒,更应该看看这本书。——肉弹甜心(马力&Amy) 《电击女孩》中,并没有魔鬼出面,对女孩们提出,以灵魂交换功成名就的浮士德交易。女孩们可说莫名其妙,甚至身不由己地就「女力上身」——然而,渴望力量与权力诱惑这个母题,并不因为没有魔鬼一角,而在小说中缺席。这使得《电击女孩》除了可以读出性别政治的多面思考,最后还响起了希腊悲剧中,「有诡计、更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悲欣乐章。—— 张亦绚(作家) 安排高明、情节吓人,读来让人悲伤却又如此真实。我再怎么称赞都不够。这本书太经典了,实在很难想像以前居然没有人写过这种题材。——乔斯.温登(Joss Whedon)/导演 如果想换个口味(这种时候也很重要),我非常推荐两位作家的推想式小说:查莉.珍.安德斯与奈欧蜜.埃德曼。——艾耶莱特.瓦德曼(Ayelet Waldman)/纽约时报书评专栏作家 《电击女孩》读起来有一点幽默、有一点诗意,绝对能让人完全浸淫其中,描写出一个不可能的未来。埃德曼就和所有最高明的空想家一样,她打着一盏穿透力强、却又有所保留的灯光,照亮了我们所在的当下,以及我们可能共同犯下的众多暴行。——A.L.甘迺迪/作家 让人从有趣的角度一窥究竟,如果几千年来的性别偏见翻转了,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绝顶高明……值得每个女人一读(就这个议题而言,每个男人也该一读)。——泰晤士报 有时候,闪电确实会再一次击中某地,有时候会击中好几次。在柑橘奖得主奈欧蜜.埃德曼的惊悚小说《电击女孩》中,全球各地的女性突然拥有了能够表达侵略性的能力,她们能够在指尖放出电力火花。喜欢推想式小说中让年轻人拥有电击力量的读者(也可读读玛格丽特.爱特伍及班.马可斯),读着文风明快的埃德曼所建构出的完整世界观,一定会深受震撼,这个世界只和我们的真实有些微不同,更能引发想像驰骋。母亲们,看好自己的儿子吧。——浮华世界杂志 《电击女孩》并不一定能够告诉我们,究竟我们应该转而拥护什么样的治理原则……但是确实大胆描绘出一场革命的极端结果,而这场革命是为了追求权力,而非质疑权力。如果女权主义变成了统治的手段,便将失去方向。——时尚杂志 一本小说若是将前提设在像《电击女孩》的核心概念,很快就会沦为一场思想实验,不过埃德曼巧妙地避开了这样的陷阱。她的文笔优美,彷彿拥有可以说是无穷的机智,同时她还完美地在书中加上一抹黑色幽默。——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网 甫推出便成为推想式小说的经典……这本惊悚小说规模宏大而倨傲,令人手不释卷,彷彿嗑了药一般掀起全球狂澜……不断有精妙安排、令人思绪汹涌,结合了优美精妙的散文文笔和冥思,让人思考起力量、可能性和改变。——卫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奈欧蜜.埃德曼(Naomi Alderman)


  是小说家、广播节目主持人,以及电玩游戏设计者。她的小说包括《不服从》(2006)、《骗子福音书》(2012),以及畅销书《电击女孩》(2016)。她以《电击女孩》赢得贝礼诗女性小说奖,也被欧巴马选为他的2017年度十大好书。她的作品以二十三种语言出版。她曾因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画而接受玛格丽特.爱特伍指导,2013年获格兰塔杂志选为最佳英国青年小说家,并在巴斯思巴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她在BBC广播四台负责主持《科学故事》节目,也是智慧手机有声冒险APP书籍《殭尸,快跑!》的共同创作者与主要作家。她目前正在撰写《电击女孩》的电视影集改编剧本。

译者简介

徐立妍


  师大翻译研究所笔译组毕业,译有《一九八四》、《华氏451度》、《人性中的良善天使》(合译)、《奶与蜜》等多本作品,持续翻译中。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推荐文1

女乌托邦预言史

难攻博士


  这本小说围绕着两个主题:「觉醒」还有「翻转」;而原书名也相当直接简洁,就叫「力量」(The Power)。

  「觉醒」的,是沉睡已久的「力量」;而这股「力量」开始「翻转」了人们觉得几乎亘古不变的性别阶级。

  翻开《电击女孩》,仔细阅读前几个章节,一股彷彿美漫《X战警》的印象勐然袭来:那是关于青少年如何在所谓「突变潮」席卷人类新世代的冲击中,一面惶恐地调适身心灵几乎失控的青春期能力爆发,同时还得应付成人社会强加己身的规训制约与异己迫害;内在和外在陷入斗争混战,试图重新建立自我认同与定位的一场隐喻战争。

  诞生于一九六○年代的《X战警》之所以大受欢迎,有其历史上的「反省」与「觉醒」脉络:远因是二次大战纳粹犹太集中营败亡所勾起的种族歧视「反省」;近因则是由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与麦尔坎.X(Malcolm X)所掀起的「觉醒」运动;再佐以科幻漫画消费主力族群青少年们对青春期「转大人」那股从内而外脱胎换骨的「力量迸发现象」。以「变种人」(Mutants)作为隐喻核心的《X战警》迅速成为大众娱乐显学,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标志之一,至今不衰。

  不过,虽然关于「力量」与「觉醒」的描写唤起这段似曾相识之感,但我晓得《电击女孩》想挑战的是人类历史上更加结构性的压迫:扑天盖地的父权压迫。

  不同于种族、肤色、阶级甚至世代之间权力议题的显性特质,让人得以借由清晰具象的组织动员与论述言说,逐步取得颠覆可能;有史以来,由男性所一手主导、关于「性别」几乎无孔不入的箝制,早已深入人类文明的各个隙缝:举凡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道德礼教、社会婚俗、法令规约、教育驯化……无不让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笔下的「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长期以来几乎连「觉醒」的触发可能都被消灭殆尽,更别提纵使历史上零星出现过的平权觉醒火花,也总被(不分男女的)父权巨浪无情烙上「女巫」、「异端」、「淫邪」、「败德」……种种妖魔化标签,灰飞烟灭于男尊女卑的「意识形态第二自然」之下。

  倘若,这世上真能出现一次「突变潮」,而且是女性专属的「突变潮」,让「女性」这个族群因为某种生理力量的「觉醒」,进而延烧,扩散成心理力量的集体「觉醒潮」,那有没有搞头?

  当然有搞头,一如《夏娃之书》十三至十七节所言:

  力量之形皆然,为树木之形。由根至顶,自主干分枝又分杈,愈散愈广,愈广愈细,如指尖外探。力量之形有如活物,轮廓外张,触须细长,再往外些许,更往外些许。

  亦为河川奔流向海之形。潺潺水流汇成小溪,小溪而成河流,河流又成滚滚大江,淼淼汇聚而成汹涌之势,壮大自身,前扑加入宏伟之大海。

  亦为闪电自上天击中土地之形。空中分枝错节的裂口成为血肉上的印记或土地上的图形。电击压克力板,同样会出现这些独特的图形。人们驱使电流按照电路和开关的安排行动,而电却想化为活物之形,如蕨叶,如枝干——电流击其中心点,其力量则向外扩张。

  此事要成,这一股只有女人才能具备的力量,将结构性地「翻转」目前的「男女天性」,彻底将「第二性」的屈位严严实实地赐予所有男人,直到成为无所质疑且无可遁逃的「自然」为止。

  事实上,关于这类「性别翻转」的(反乌托邦?)作品,《电击女孩》当然不是第一部,甚至更不是最令(男女都)惊骇的一部。要想将「性别宰制」这种早已内化到日常生活中每个隙缝的无感议题一举核爆,让人既无法别开目光也无法移开脚步,反乌托邦(dystopia)文学传统通常有两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法──

  一种是将既有父权结构「宰制等化器」上所有的旋钮,都毫不留情地开到最强,让男男女女来见识一下那个极端世界的「荒谬」,然后再回归现实反省自身,重新看见那些原本以为里所当然的性别失衡。

  这种典型的代表作品,除了玛格丽特.爱特伍(Margaret Atwood)最令人震颤的《使女的故事》之外,应该没有更好的例子了。这部作品让你窥见一个男权君权神权三位一体的未来美国,在那个世界当中,女人的社会位阶别说是「第二性」了,根本连「人类」的身分还存在与否都令人怀疑:女人没有自己的名字、没有自己的人生、没有自己的自由、没有自己的情感、甚至没有自己的身体……反抗?没有这种观念。纸本小说光是文字都让我毛骨悚然,更别提改编成剧集的影像版本,我至今仍没有勇气找来看。

  玛格丽特.爱特伍曾说,她会写进书里的,一定都是现实社会或人类历史当中真正发生过的事情。那意味着《使女的故事》书中所见的每一件残酷,也都曾真真确确地被施加在某个(女)人身上,而这本书不过是将那些(也许仍在发生的)鬼畜虐心蒐罗起来集合成册罢了。这段话的后设恐怖,令我汗毛直竖……

  《使女的故事》这种类型正提醒着(女)人们:不要轻忽任何一点性别平权上的让步,面对父权贪得无餍的蚕食鲸吞,退一步不会海阔天空:退一步即无死所。

  而除了这种「打到满档」的反乌托邦套路之外,关于「女性觉醒」还有另一种极端(也超级恐怖)的思想电击:姊妹们!来建立一座完全女权至上、男性低贱如仆役如畜生的「乌托邦世界」吧!让男人清清楚楚地阅读自己与女性易地而处无可逆转的「失势体验」,逼男人眼睁睁看着自身沦为「女性父权」宰制的玩物、动物、器物,乃至无用之物吧!

  真有如此恐怖的作品吗?有,而且还经典到可以。日本神秘作家沼正三(化名)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在《奇谭俱乐部》杂志上连载的猎奇小说《家畜人鸦俘》(家畜人ヤプー)就是这样一部骇人之作,描写两千年后一个由英国女性绝对皇权所统治的「邑司帝国」(EHS;The Empire of Hundred Suns),如何建立起「白人、黑人、黄种人」三色阶级和「女夫、男妻、男妾」女权伦理的奇想科幻史诗。

  故事借由一对偶然被时光机带到未来的异国情侣(德裔贵族女性克拉拉・冯・寇特威兹和其日本未婚夫濑部麟一郎)一连串的猎奇遭遇,超级大胆地颠覆了包括种族、肤色、性别甚至人畜界线等等「父权预设」,惊世骇俗的程度甚至曾有朋友告知读到作呕。

  是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身为一个父权社会既得利益的异男,在某种猎奇所引发的阅读快感之余,总觉得这套被三岛由纪夫誉为「日本二战后最大奇书」的作品若能有效推广,必能在广大女性身上激起「翻转」与「颠覆」的火花。

  行文至此,感觉似乎快要变成《X战警》、《使女的故事》跟《家畜人鸦俘》的推荐文了(笑),但容我说句实话,对于这些探讨权力颠覆可能(尤其与性别相关)的作品,与其推荐一本,不如推荐一串;因为「性别平权」这件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实在埋藏得太深、探讨得太少,更别提除了学院硬梆梆的大部头之外,在大众娱乐甚至阅读市场中的相关作品,就比例原则而言几如凤毛麟角……

  这样说吧,如果你想一头栽进「性别平权/换位思考」的八奇领域,那这本《电击女孩》应该会是一本超级适合的入门书。事实上,读罢此书也真的让我产生「某一道城门才正要开启」的感觉:

  故事确实还没结束,人类历史上关于性别平权的正义之战,也才刚刚要启动而已──
开枝散叶,一如闪电以光速绘出的利希滕贝格图腾(Lichtenberg figure)。

推荐文2

奇幻与性别幻的预言书:《电击女孩》随想记

张亦绚


  1.欢迎光临末日后

    《电击女孩》是本非常有趣的书。

  小说设定在几个不同时间点:第一个时间点里,一位叫做尼尔.亚当.艾尔蒙的男作家,写了一本名为《力量》的小说,征求女作家奈欧蜜(与本书小说家同名)的意见。从两者的通信中,我们得知,在两位作家身处的时代中,苦苦思考性别政治的是男性,因为在新的时空中,男性困扰于不知道为何男性会失势,在三、四千年中历经剥削与歧视。从奈欧蜜给他的信中,我们得知,是「他」而非「她」更在意性别研究。奈欧蜜夸奖他「加入了一些男性士兵……」的场景,那是因为在新的时代,关于男性历史的描写多已不存,我们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男性做过值得纪录的事。奈欧蜜出言鼓励尼尔,一方面因为她是性别强势方较「善良者」;另方面,我们也可嗅出,「男性说的故事」在新时代,因为罕有与被漠视,变成带有类似「异国情调」与「边缘发声」之双重小众叙事……。新奇、聊备一格但也苦苦挣扎。那是末日之后五千年。

  尼尔的小说,写的是末日前的十年。那时发生了文明大毁灭,然而,人类不但没有消失,毁灭之后重生的文化中,男女的权力位置还易了位:所有的女性都拥有一个称为「绞轴」的权力象征。在末日之前,也就是女性力量刚抬头之时,还有犯罪集团中的父亲尝试将女儿的绞轴切下,移殖到儿子身上……。尼尔当然属于「无绞轴」的一群,拥有绞轴的奈欧蜜认为绞轴稀松平常,也认为必定是所有女人自古即有,二十一世纪我们记取自有历史以来的父权压迫,五千年后的女人完全失忆。她们「单纯地」掌有权力,对无权力性别者的苦闷,只是偶一为之的关心,更「自然地」,是建议苦闷者,别太拘泥在自己的性别中……。

  2.假如我是电的

  结果,反倒是五千年后的男作家,意外地「创造」出一段,在父权压迫尾声的性别大战。他并且还得有点谦抑与委婉地对当权女性解释:「我只是……在空白地方画画。」一面还要强调这样的自白,「不是攻击」──《电击女孩》用大未来式的「男人难为」,写出了我们当下的「性别运动难为」:既要有在文化中进行无米之炊的殚精耗神,也要避免「攻击性太强」的污名纠缠。读到这,要不会心一笑,还真不容易。

  文学史上,包括像《乞丐王子》、《木兰从军》、《大小人国游记》、或维吉尼亚.伍尔夫变男变女变变变的《欧兰朵》,都混合运用了「掉包」与「变身」的技巧,凸显、讽刺社会与性别秩序僵化的不公与荒谬,《电击女孩》毫不例外地,也在这个传统上添柴加薪、推陈出新。这类文本的乐趣,就如同奇幻文学,重点不在透过一面平滑的镜子检视「这有可能吗?」,而是运用宛如哈哈镜的夸张扭曲,大胆冲破既有想像的束缚。

  与其他作品相较,《电击女孩》还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它的范围不再只是一个单一个人的历险,扩大成跨地域、跨文化的众女突变;另方面,在扮装换位一事中,变身不再是女人钻进男人的斗篷之下,而是直接在女性生理上,「发现」某个记号性的配件「绞轴」——这多少反映了女权运动历史发展多年之后,「女之身」已不再需要扬弃,而只待加值(培力?)。电力做为女性专属的象征物,也带来了许多联想:外星人ET的发光手指、神奇宝贝皮卡丘的十万伏特电力爆发,或是台湾原住民族神话中的雷女传说……等等,原本我们已在次文化中熟悉的易懂意象,前簇后拥地带出一个始料未及的性别新象。

  小说中,「女流之电」隐喻何物的诠释空间非常大,它是精神分析中的力比多吗?一种权力意识甦醒的自信吗?或是有天将会上世的穿戴型时尚电子潮科技?

  3.有电并不够  

  多线进行的故事中,「爱莉(夏娃)」令人想到,至今也还有神秘意味的「圣女贞德」现象;「萝西」生涯,有几处遥映着拉斯.冯提尔电影《厄夜变奏曲》中,妮可.基嫚所演的角色;「玛格─乔思琳」这个母女档,或多或少让人想起,一种对《波斯顿人》式女性世代紧张关系的重新书写。总之,信仰、犯罪、政治活动都再交集在一起,小说中有不少令人大感意外的转折与揭露,使得「带电」一事,有如史蒂芬金的《魔女嘉莉》走出校园,林葛伦笔下小女超人皮皮成群结队……。奇幻与性别幻携手,如果只是两种性别泾渭分明的对抗,小说的悬疑与吸引力不会如此强烈。什么,还会有「性别叛徒」?什么?也有「性别不明的人」?电击一事虽然是《电击女孩》中,女性力量狂想的出发点,小说埋伏的亮点,却在透过多变的剧情,演绎出「有电并不够」的惊奇与洞察力。

  4.没有魔鬼的浮士德神话

  《电击女孩》中,并没有魔鬼出面,对女孩们提出以灵魂交换功成名就的浮士德交易。女孩们可说莫名其妙,甚至身不由己地就「女力上身」。然而,渴望力量与权力诱惑这个母题,并不因为没有魔鬼一角,而在小说中缺席,这使得《电击女孩》除了可以读出性别政治的多面思考,最后还响起了希腊悲剧中,「有诡计、更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悲欣乐章。

【附录】

作者谈创作《电击女孩》
 
  1.妳从哪里得到灵感创作《电击女孩》?   


  几年前,我在刚经历一场惨痛分手的某天搭上了地铁。在列车靠站的时候,我看见月台上有一张恐怖电影的宣传海报,海报上的美丽女子一脸惊恐地啜泣着。当下似乎有什么在我心中裂开了,感觉就像这个世界在对我说:「嘿,我们喜欢妳的恐惧和哭泣。再来一点,我们看了就兴奋,乖女孩。」我当时心想: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至少必须改变什么?我才能在搭地铁的时候看到一名美丽的男人惊恐哭泣的照片,好像这样才是正常,才是我们想看到的?然后我脑中就突然产生了写这本书的想法。

  2.妳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正在为BBC制作关于电鳗的纪录片。除了电力,妳是否还有尝试过其他媒介,做为小说中的女人的力量来源?  

  有,有段时间我考虑过某种更深奥的力量,或许是能够破坏神经的能力,或与费洛蒙相关的能力。但是有人告诉我,在我的第一本小说《不服从》中,主角罗妮特曾想像过要亲手电击处决小说中最坏的家伙。所以,说不定我脑中深处一直存在着这样的景象有好一阵子了!

  3.妳如何成为玛格丽特.爱特伍的门徒?她对妳来说代表了什么?在妳写作《电击女孩》期间,她对妳有什么帮助?她对妳最主要的建议是什么?   

  我们是因劳力士的一项创艺推荐资助计画才配对在一起的!这项计画是一个美妙的起点,我们也成为朋友。对我而言,像她这样的创作英雄、这样伟大的小说家,认为我写的这本小说有价值,是一股很大的助力,推动我继续前进、继续写作。我们针对这本书谈了很多,她也给我许多很棒的建议,不过其中最棒的,还是如何维持、经营写作生活。她对于拒绝的重要性採取了坚定的立场。或许女人都太容易说「好」,但这对我们似乎没什么好处。玛格丽特建议我拒绝很多人要求我做的小事,这样我才能专心在我想完成的重要工作上。

  4.《电击女孩》是不是妳对《使女的故事》一书的回应?  

  我不会很肯定地说这是「我的回应」,但《使女的故事》绝对是这本书想回应的对象之一。

  5.就像玛格丽特.爱特伍在《使女的故事》中一样,妳是否只会把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写进书里?  
  没错!当然那些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包括电击,但确实是这样没错。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男人对女人所做的事情,如果放在这本小说里看起来还是很荒谬、很难相信;例如在塔利班的统治下,女人在公众场合是不能被人听见笑声的。

  6.不过,读到书中的男人遭受虐待还是很可怕,感觉总是不太对劲。妳认为这是不是因为我们太习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女人身上,而非男人?  

  如果你觉得读到小说中的男人遭受虐待很可怕,我也希望读者有这样的感觉,这就表示这些事情发生在女人身上时,我们听到这样的故事就应该觉得有多可怕。我可以说件事吗?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有件事情一直萦绕在我心头,那是法国电视影集《齿轮》(Engrenages)的第一季,警察在垃圾堆里发现一具女尸,胸乳遭人切除,男警察说:「她太漂亮才会被杀。」说来如此轻描淡写,让我无法忘怀也感到恶心。在我们的世界里,如果在电视上演出有个男人的阴茎遭到阉割如此惊骇的情节,然后某个警察对同僚说:「啊,他是太漂亮才会被杀。」根本不可能嘛。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週六夜晚播出的影集可以这么轻易用对女性的暴力做为开场?为什么女人的「美丽」可以理所当然导致暴力发生?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样的影集「很好看」?

  7.妳想透过《电击女孩》传达什么讯息?

  嗯,我希望借着这本小说提出好几个问题。为什么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权力结构会是这个样子?我们真的觉得女性比男性和善,或只是她们行使暴力的生理力量比较弱?我们如何看待一个男人身为受害者、女人身为加害者的世界?如果我们对于书中的男人受暴力所害而感到震惊,为什么不会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女人受暴力所害而惊讶呢?

  8.妳为什么选择描写一个反乌托邦故事,而不是乌托邦?虽然要求平权并不必然导致强硬的母权统治,但妳不担心读者可能误会妳的用意而让女权的抗争徒劳无功吗?

  我是有点担心,但我决定必须相信我的读者,相信他们都很聪明,可以理解。我并不认为我的小说是反乌托邦,毕竟这其实只是一种翻转,小说中所发生的事情并不比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还糟。所以说,如果这本小说是反乌托邦,那我们的世界就是反乌托邦。

  我想反问:为什么你认为女人拥有这样的力量可能会表现得比较好?你有什么理由相信女人就是「天生比较仁慈、比较温柔」吗?真的吗?你有没有看过女孩子是怎么对待彼此的?你认为女人会记得遭受虐待是什么感受因而有所保留吗?难道你不认为女人会记得遭受虐待是什么感受,而且有些人会想报复吗?

  读者得自己来下结论。不过对我来说,我找不到理由相信女人会比男人好。我试图找过,可是找不到。

  9.《电击女孩》会让人思考滥用权力的问题。写作本书到了哪个阶段时,让妳感觉到这股力量本身才是真正的主题?妳真的觉得男人压迫女人只是因为他们可以吗?

  老实说,我认为权力/力量是我所有小说的主题,包括权力/力量的形式、如何运用、如何堕落。我父亲是政治历史学家,我从小在家里就听了很多关于体制如何影响身处其中的个人。我对权力/力量的运作非常有兴趣:谁赢了、谁输了、你拥有什么力量、如何运用?(每个人几乎都拥有某种力量,不是每个人都想使用自己所拥有的力量,而且当然有少数人所拥有的异常得多。)

  在任何体制中,有些拥有力量的人会苛待弱势者,只因为他们可以。因为有些人是虐待狂,只能从他们使用力量的残酷中得到满足;而虐待狂又没在额头上刺字表明身分,所以那些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比较弱势的人自然就会时时担心害怕。不需要身处权势阶级,就能让弱势者感到害怕。

  这么说吧:体育馆内有三万人在观看足球比赛,只需要一个虐待狂拿把狙击枪就会毁了所有人的一切。有些人总是会去做某些事,只因为他们可以。

  10.那么对男性读者呢,妳会不会担心他们无法理解妳的作品?

  有些男人看我的样子,好像我是什么可怕的怪物,居然「发明」了这本书里发生的所有恶行。但是聪明人就会明白,其实并不是我发明的。有一位英国记者写了一篇很棒的书评,说他读了《电击女孩》书中的「阴茎抑制手术」,想着「喔,拜託,这太荒谬了吧」,然后他想起了女性外阴阉割,就觉得「喔,对,我懂了」。所以说,聪明的人就会懂。

  11.妳对#MeToo运动有什么想法?

  我非常高兴女人终于觉得自己可以谈论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了。我希望这波运动能够影响更多人,不仅限于名女人、漂亮女人、好莱坞的女人。我希望这代表了如果在酒吧里工作的女人说她的老板摸了她一把时,会有更多人愿意相信她

  在指控性骚扰的时候,证词大都类似这样:「你没有得到我积极同意,我想要拒绝你,所以身体僵硬∕什么都没说∕毫无反应,要让你知道我并不喜欢你在做的事,可是你还是继续……」我想或许我们应该将之视为酒驾来讨论。以前酒驾是可以被接受的,大家也都这么做;现在,酒驾已经是不能被接受的事了。我想,如果针对发生在1982年的非积极合意性交行为去定罪或者迫害某人,并没有什么意义。我认为现在男人应该知道,这件事已经不被容许了。

  12.妳接下来的计画是什么?

  我有一本新小说还在慢慢酝酿中,但还没有具体的东西,或许又会是近未来的题材。我现在大部分的时间和心力都放在《电击女孩》的电视剧本改编上,真的很希望能让人眼睛一亮。

 

图书试读

萝西
 
那两个男人动手的时候把萝西锁在橱柜里,但他们不知道,这不是她第一次被关在橱柜里。她不乖的时候,妈妈会把她关在那里。只会关上几分钟,直到她冷静下来。慢慢地,在里面待得够久之后,她学会用指甲或回纹针把螺丝转松,就能开锁了。只要她想,随时都能把锁拿掉。但她没有,不然她妈妈就会在外头多装一道门闩了。对于坐在那片黑暗中的萝西来说,只要知道自己真的想出去就能出去——知道这点,差不多就像得到自由一样——这样就足够了。
 
所以他们才会以为把她关起来就万无一失了——她是这么想的。不过她还是跑出来了。
 
那两个男人是晚上九点半出现的。那天晚上,萝西本来要去亲戚家过夜,几个礼拜前就安排好了。不过,由于妈妈在普利马克没买到她想要的紧身裤,萝西便对妈妈大小声。因此,妈妈说:「妳不准去了,留在家里。」反正萝西才不想去什么鬼亲戚家呢。
 
那些家伙闯进屋里时,看见萝西坐在沙发上缩在妈妈身边。其中一个叫道:「操,那女孩也在。」一共有两个男人,较高的那个獐头鼠目,较矮的那个是国字脸。她不认识他们。
 
矮个子掐住她妈妈的脖子,高个子则追着萝西跑到厨房。正当萝西就要跑出后门时,高个子抓住她的大腿,使萝西往前扑倒,他便拦腰抓起她。她一边踢腿一边大叫着:「滚开!放开我!」高个子伸手摀住她的嘴,她便狠狠咬了他的手,在嘴里尝到血的腥味。他咒骂一声,但没有松手,抓着她走到客厅另一头。矮个子将她妈妈抵在壁炉边。萝西那时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开始从体内涌出,但她不知道那是什么,只是在指尖上有某种感觉,拇指有刺痛感。
 
萝西开始尖叫。她妈妈开口:「不准伤害我的萝西,你们他妈的不准伤害她。你们不知道自己惹到谁了,火会烧到你们身上的,你们会希望自己从未出生过。她爸爸可是天杀的柏尼.蒙克。」
 
矮个子笑了。「那正好,我们就是来给她爸爸带句话的。」
 
高个子快手快脚就把萝西塞到楼梯底下的橱柜里,一直到她被黑暗包围、闻到吸尘器淡淡的灰尘味,才知道发生什么事。她妈妈开始尖叫。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