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月下紅袖香:在唐詩中,看見埋隱韆年的唐朝奇女子

長安月下紅袖香:在唐詩中,看見埋隱韆年的唐朝奇女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唐詩
  • 唐朝
  • 曆史
  • 女性
  • 傳記
  • 文化
  • 文學
  • 詩歌
  • 曆史人物
  • 紅袖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唐朝的女子恰似國色天香的盛世牡丹,我們看見瞭──
武則天、太平公主、楊貴妃在宮中的權傾天下,
名媛王韞秀、崔鶯鶯的自信大氣,
女冠李季蘭、魚玄機的風流哀婉,
「掃眉纔子」薛濤的聰慧過人……
在《全唐詩》的暗黃書捲中,有唐朝紅袖的容顔月影。

  本書以唐詩為切入點,力求在以男人為主的史書之外,翻尋韆年前唐朝女子的喜怒哀樂。從宮中的帝、後、公主、宮女,談到民間的名媛、女冠、傢姬、名妓……

  例如──

  ☆武則天從尚為唐太宗後宮纔人時「望仙駕,仰恩徽」的小心翼翼、到唐太宗駕崩後在感業寺齣傢時「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的幽怨無依,一直到著名的「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的霸氣縱橫。後來李白曾寫詩「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當他聽到武則天在感業寺的詩句時,因自己並未超過武則天而「爽然若失」。

  ☆「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顔色」的楊貴妃;

  ☆「半醉徐擊珊瑚樹,已聞鍾漏曉聲傳」豪奢荒淫的安樂公主;

  ☆躊躇滿誌的太平公主,在南山享樂浮華之後,落得賜死的下場,韓愈因此感慨:「公主當年愈占春……直到南山不屬人。」

  ☆同樣深鎖宮中、與世隔絕的宮女,其戀愛故事鮮為人知,但作者檢閱《全唐詩》,亦發現數則故事流傳。例如宮女藉著縫製徵衣時,將情詩藏於其中,「蓄意多添綫,含情更著綿。」或是將情詩寫於紅葉上,從禦溝流至宮外,希望能遇到有緣人,「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其中亦不乏終成眷屬者。

  ☆至於民間奇女子,其纔情膽色,更令人拍案叫絕。如李季蘭調戲「五言長城」劉長卿疝氣的事:「(李季蘭)嘗會諸賢於烏程開元寺,知河間劉長卿有陰重之疾,誚曰:『山氣日夕佳。』劉應聲曰:『眾鳥欣有託。』舉坐大笑,論者兩美之。」然而,在酒席中談笑自如的李季蘭,也在看透世情之後寫下至情至理的名句:「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魚玄機曾受溫庭筠指點詩文,自是纔貌雙全,但被男人傷透心之後避入道觀,打齣「魚玄機詩文候教」的告示,無行文人蜂擁不絕,她感慨寫下韆古名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相較之下,唐朝男人的名聲實在遠遜,例如到處招惹鶯鶯、韋叢、裴淑、薛濤、劉采春的元稹,實為「始亂之,終棄之」的代錶人物。唯有李白數次經過敬亭山,遙望山上有相思不可見的玉真公主,終究是「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長安春色本無主,古來盡屬紅樓女──
  讀畢此書,不由贊嘆唐朝奇女子的絕代風華,亦在詩中看見她們輾轉流傳的紅塵心事。

 
長安月下紅袖香:在唐詩中,看見埋隱韆年的唐朝奇女子 書籍簡介 本書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文學評論集,也非一部單純的唐詩鑒賞錄。它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深度探訪,以唐詩為地圖,以曆史的幽微光影為指引,試圖在浩瀚的詩歌長河中,重構那些被時間塵封、被主流敘事邊緣化的唐代女性群像。我們不再滿足於李白、杜甫筆下那些標簽化的、符號化的“紅顔”與“佳人”,而是要撥開曆史的迷霧,去傾聽那些或在閨閣中低吟、或在沙場邊遠望、或在江湖中仗劍而行的女性的聲音與故事。 一、詩意的鏡像:超越“美人”的女性譜係 唐代,一個空前開放與包容的時代,其文化氣象之磅礴,對女性的影響是復雜而深遠的。本書將唐代女性置於其獨特的社會結構與文化土壤中進行審視。我們關注的並非僅僅是那些因愛情或美貌而名垂青史的少數個體,而是試圖構建一個更為立體的女性譜係。 1. 簪纓之族的清醒與疏離: 她們是長安城內顯赫傢族的女兒,詩歌是她們的教養,也是她們睏頓的齣口。她們的詩作中常流露齣對禮教束縛的微妙反抗,對政治風雲變幻的敏銳察覺。我們探討,在那種錦衣玉食之下,她們是如何保持自我意識的覺醒與獨立思考的。例如,對某些未在主流選集中被充分發掘的女性詩人的作品進行細緻的文本分析,揭示她們在傢庭角色與個人抱負之間的張力。 2. 宮廷深處的權力遊戲與文化參與者: 宮廷,既是繁華的中心,也是最精密的牢籠。本書不將後宮女性簡單視為帝王的附屬品,而是深入剖析她們在文化傳承、政治斡鏇中扮演的實際角色。她們的詩歌往往是隱晦的政治抒情,是精心設計的社交貨幣。我們將探究,在那個信息流動的緩慢時代,宮廷女性如何利用詩歌和纔學來影響決策、鞏固地位。 3. 邊塞與江湖的拓荒者: 唐代開拓精神的激發,也波及到瞭一部分女性。那些隨軍遠嫁的公主、與丈夫一同戍邊的士人妻、乃至那些流落江湖的歌伎與俠女,她們的生命體驗迥異於長安的閨閣。她們的詩篇中少瞭幾分脂粉氣,多瞭幾分大漠的蒼涼和對生命自由的渴望。我們將通過邊塞詩及相關記載,重構她們的生存圖景。 二、文本的考古學:詩歌背後的“非主流”敘事 本書的核心方法論在於“文本的考古學”。我們相信,被反復吟誦的經典之作如同被過度打磨的玉石,而那些被淹沒、被誤讀的詩句,纔可能藏著更接近真實曆史肌理的碎片。 1. 消失的署名與流傳的佚文: 許多被後世文人收錄的“無名氏”詩作,很可能齣自女性之手。本書將采用細緻的考證手法,對比不同版本的詩集、筆記、墓誌銘中的記載,嘗試將這些佚失的“聲音”重新歸位。我們不僅關注“誰寫的”,更關注“為什麼會被埋沒”。 2. 閨閣話語的解構: 唐代女性的詩歌題材,常被歸類為“詠物”、“感傷”、“離彆”。本書力圖解構這種標簽化。例如,看似尋常的詠物詩中,如何暗藏著對社會不公的諷刺;離彆詩中,如何摺射齣女性在婚姻關係中的弱勢地位與堅韌。我們將深入挖掘這些“日常”書寫中的革命性潛質。 3. 詩歌的社會功能重估: 唐代的宴飲、贈答、祭祀,女性往往是重要的參與者。她們的詩作並非純粹的個人情感流露,更是社會交往、身份確認的重要工具。通過對社交場景的復原,我們可以看到女性如何利用詩藝維護其社會網絡,甚至參與到精英文化的構建中。 三、生活史的重構:物質與精神的雙重肖像 要看見“奇女子”,不能隻停留在詩句的字麵意義上,更需要重構她們所處的物質環境與精神世界。 1. 服飾、妝容與身份的符號學: 詩歌中頻繁齣現的特定服飾、妝品,是瞭解唐代女性自我錶達方式的密碼。本書將結閤考古發現和繪畫資料,解讀詩歌中描繪的服飾如何不僅僅是裝飾,而是承載著階層、心境乃至反叛精神的視覺語言。 2. 閨房內的知識譜係: 唐代女性接受的教育內容是什麼?除瞭女德,她們還接觸瞭哪些知識?通過詩歌中對天文、地理、醫藥、樂律的涉獵,我們可以推斷齣一個比傳統史觀中更為博學、更具求知欲的唐代女性形象。她們如何繞過正規的教育體係,獲取知識並將其融入創作? 3. 信仰與精神依托: 佛教、道教在唐代的盛行,為女性提供瞭超越世俗框架的精神避難所。本書將探究女性詩歌中對禪意、仙境的嚮往,以及宗教信仰如何成為她們抵抗世俗壓力的心理支柱和創作靈感源泉。 結語:跨越韆年的迴響 本書的目的,是以嚴謹的史學態度和細膩的文學感受力,將那些在曆史的洪流中被衝刷、被遺忘的唐代女性,從“紅袖”的刻闆印象中解放齣來,使她們以“奇女子”的鮮活麵貌重新站立在我們的麵前。她們的故事,不僅是唐代曆史的側影,也是我們理解古代女性精神世界的珍貴鑰匙。她們的香魂與纔思,在韆年之後,依然能與今天的讀者産生深刻的共鳴。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石繼航

  筆名江湖夜雨。詩詞鑑賞類暢銷書作者,電視節目《中華好詩詞》第三季冠軍。

  著有《四時花令:那些奼紫嫣紅的古典詩詞》《長安月下紅袖香》《印象盛唐:唐纔子評傳》《宋朝的腔調》等數十本書。
 

圖書目錄

代序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捲一  金輪垂照掩日光──女帝捲
一、望仙駕,仰恩徽──當年的武纔人
二、看硃成碧思紛紛──在人生低榖中忐忑不安的武媚娘
三、風枝不可靜,泣血竟何追──追思懷念母親的武後
四、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號令百花,叱吒山河的女皇
五、天下光宅,海內雍熙──大周朝穆穆重光中的女帝
 
捲二 西宮夜靜百花香──後妃捲
一、盛世牡丹──長孫皇後
二、蘭心蕙性──徐賢妃
三、日邊紅杏──上官婉兒
四、名花傾國──楊貴妃
五、梅花一夢──江采萍
 
捲三 秦樓魯館沐恩光──公主捲
一、權傾天下──太平公主
二、窮奢極侈──安樂公主
三、儂本多情──玉真公主
 
捲四 公主琵琶幽怨多──和親公主捲
一、金城公主
二、宜芳公主
三、太和公主
 
捲五 月過金階冷露多──宮女捲
一、開元宮人
二、天寶宮人
三、德宗宮人
四、宣宗宮人
五、僖宗宮人
 
捲六 鳳釵金作縷,鸞鏡玉為颱──名媛捲
一、王韞秀
二、崔鶯鶯
三、裴淑
四、晁采
五、宋氏五女
六、光、威、裒三姐妹
七、鮑君徽
八、趙氏(一作劉氏)
九、喬氏
十、楊容華
十一、蔣氏
 
捲七 靜拂桐陰上玉壇──女冠捲
一、吳興寶貝──李季蘭
二、風情萬種──魚玄機
 
捲八 綠珠垂淚滴羅巾──傢姬捲
一、樊素、小蠻
二、關盼盼
三、紅綃妓
四、李節度姬
五、步飛煙    
六、碧玉(一作窈娘)
七、杜鞦娘
八、柳氏
 
捲九 鞦月春風等閑度──名妓捲
一、王福娘
二、顔令賓
三、太原妓
四、楚兒
五、薛濤
 
捲十 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商婦捲
 
捲十一 蓬門未識綺羅香──貧女捲
程長文
 
 桃花亂落如紅雨
 

圖書序言

代序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一韆多年前照在長安的那輪明月,應該和如今的月亮沒有多大的分彆。然而,明月依舊,人世間卻煙塵飛散,曆盡滄桑。那美輪美奐、麵積相當於北京故宮三倍的大明宮,平坦如砥、可以讓四十五輛車齊行並進的硃雀大街,蓮葉接天、荷花映日的太液池,弦樂喧天、絲竹匝地的華清宮,這充滿大唐神采的種種華光勝景,都已在無情的歲月車輪碾壓下,零落成塵,不復存在,更不消說那些素有「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之稱的薄命紅顔。

  「長安春色本無主,古來盡屬紅樓女」 。一韆年前的流水、清風、春花、鞦月是屬於唐代紅顔的。如果說後世的古代女子往往更像是脆弱易傷、多愁善感的瘦梅、幽蘭,那麼唐代的女子則恰似國色天香的盛世牡丹,雍容中帶著自信,華貴中時顯激情,更帶著略顯跋扈與張揚的野性。整天吐血吃藥的「病西施」在唐代絕少得見,相反地,豪放女卻數不勝數:「紅綫女」可以一夜韆裏,於戒備森嚴的郡衙中盜齣金盒;十、七八歲的「車中女子」可以深入大內禁宮中盜寶,又輕而易舉地在天牢中救人;腦後藏隱形神劍的聶隱娘更是劍仙級的高手。唐代傳奇中有眾多的女俠,她們可以「逾牆越捨,身如飛鳥」,更時常有「右手持匕首,左手攜一人頭」的令人咂舌之舉。

  或許,有些人覺得上麵所列的女子多為小說傢言,不足為憑。然而,小說是反映現實的一麵鏡子,正是因為唐代現實中有這一類女子,纔會有這些令人神往的佳話。我們且不提小說,來看正史。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陽公主,在李淵晉陽起兵、自己的老公柴紹逃往太原,將她獨留在傢的情況下,不但沒有像尋常弱女子一樣哭哭啼啼彷徨無措,反而自己扯旗舉事,招兵買馬,四處攻城掠地,統率的人馬也像滾雪球一樣愈來愈大,最終達到七萬之眾,隋朝名將屈突通也屢屢敗在她的手下。要知道,平陽公主糾集起來的人馬,多是些兵痞、悍匪之類的猛惡漢子,但平陽公主卻能讓他們俯首貼耳地聽從調遣,何等不簡單!

  又有一個姓王的女子,本是魏衡之妻,被賊將房企地搶去作瞭姬妾,尋常女人到這個地步常常是自己抹脖子上吊,但唐朝女子不然,這個王氏趁此賊醉臥,一刀砍瞭他的頭,並帶著他的首級獻給官兵,賊眾也驚駭四散。唐高祖李淵大悅,封她為崇義夫人。「西門秦氏女,秀色如瓊花。手揮白楊刀,清晝殺仇傢。羅袖灑赤血,英聲淩紫霞。」李白筆下的秦女形象,正是唐代女子的風采寫照。

  不得不承認,唐代的女子,絕對比明清時的女子們強健得多。唐代的女子,沒有後世因纏足而緻的畸形小腳,她們像男子一樣打馬球、蹴鞠,甚至騎馬打獵,杜甫詩中就曾說「輦前纔人帶弓箭」。唐武宗寵愛的妃子王纔人常著男裝在郊原遊獵,和皇帝並馬而行,以至於來奏事的大臣誤以為王纔人是皇帝。曾在長安市中耍把式賣藥一身腱子肉的薛懷義,居然被太平公主指使一群宮中壯婦按倒在地,一頓棍棒活活打死。反觀明朝,數名宮女閤力,居然連個昏睡中的嘉靖皇帝都搞不定!

  唐代女子的強勢,不單單是在體力上。大唐的政治舞颱,尤其是初唐、盛唐時期,一雙雙縴縴素手,不時伸嚮那可以「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最高權力。這個綿延萬裏,威震八方的大帝國,其神經中樞有不少時間是被這些紅顔女子們左右著。她們在政治上的冷靜、沉著和狠辣,為很多的男性帝王所不及。當然,這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武則天,她堂而皇之地登上那至高無上的帝王寶座,讓韆萬男人在自己的腳下戰慄臣服。她是女皇,在曆史上獨一無二,空前絕後。其他如韋後、太平公主、上官婉兒等也是權傾一時。所以在唐傳奇的故事中,常有太陰夫人、後土夫人等非常高貴的女性形象,男人們常因為她們的恩賜而發達。

  美人如花花似夢,作為女兒傢,唐代女人不單單有強悍的一麵,也有嬌艷嫵媚的亮色。唐代的女子沒有後世所謂「珍重芳姿晝掩門」的矜持和矯情,她們熱情、奔放、張揚、浪漫,她們追求美麗和時尚的激情絲毫不亞於現代的女性。花顔雲鬢,有反綰髻、半翻髻、三角髻、雙環望仙髻、迴鶻髻、烏蠻髻多般名目,真可謂「寶髻巧梳金翡翠」;黛眉輕挑,有鴛鴦眉、小山眉、五嶽眉、三峰眉、垂珠眉、月棱眉、拂雲眉萬韆花樣,不時問「畫眉深淺入時無?」她們時而濃妝艷抹,披金戴銀,華服霓裳溢彩流芳中透齣高貴而典雅的氣質;時而酥胸半露,粉頸如蝤,輕紗羅裙下的雪膚玉肌間透著火熱而性感的誘惑。「日高鄰女笑相逢,慢束羅裙半露胸。莫嚮鞦池照綠水,參差羞殺白芙蓉。」這樣的情景在其他的朝代是看不到的,唐代女子衣著之大膽,幾乎隻有現代的性感女孩纔差堪相比。

  唐代女子的纔情也是斐然可觀的。辛文房在《唐纔子傳》中曾說:「唐以雅道奬士類,而閨閣英秀,亦能薰染,錦心綉口,蕙情蘭性,足可尚矣」,上官婉兒、李冶、薛濤、魚玄機……唐人詩集中時常可見她們留下的芳痕倩影,女詩人口角噙香的詩句,為美不勝收的唐代詩歌寶庫,平添瞭一縷悠遠的紅袖馨香。

  唐代女子的感情熾熱真摯,大膽直率,她們敢愛敢恨,敢於將自己的愛恨放聲錶白:「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傢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這是何等狂熱灼人的愛,那樣的癡,那樣的狂,那樣的無可抵擋,那樣的直白無礙,直到今天,還有不少人被它的熾烈所打動。身為傢妓的李節度使姬也說過:「囊裹真香誰見竊,鮫綃滴淚染成紅。殷勤遺下輕綃意,好與情郎懷袖中。」

  可惜的是,如同帝王傢史一般的史書中,有關女子的記載少之又少,尤其是那些並非金枝玉葉的平凡女子,更是難以留下什麼蹤跡。隨著時光的流逝,後人對於唐代女子真正的神韻,愈發遙遠和隔膜。於是在後世文人的筆下和當代的影視劇中,就齣現瞭小綿羊版武則天、薄命情種版的太平公主、有胸無腦版的楊玉環,她們或被理想化,或被簡單化,甚至庸俗化,但這並不是她們的真實生活、真實的思想和情感。

  所以,我力求從浩瀚的《全唐詩》中鈎沉齣她們的身影,搜尋韆年前她們的喜怒哀樂。「少女情懷總是詩」,也許唐朝女子的情絲恰恰是織在這些塵封已久,變脆發黃的詩頁中吧。真實的曆史往往不像刻意編齣來的故事一樣唯美、浪漫,讓人感覺如夢如幻,如癡如醉,但是卻更加真實、質樸、耐人尋味,發人深思。

  不要隻期盼「人生若隻如初見」,其實人間正道是滄桑。然而繁華剝落之後,未必盡是蒼涼的底色。激情不變,真愛可尋,看遍韆餘年的悲歡愛恨,讀盡曆史中的喜樂纏綿,我們會更加明達睿智,平靜坦然,真正地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圖書試讀

看硃成碧思紛紛──在人生低榖中忐忑不安的武媚娘 (節錄)

捲五
四十七【如意娘】武則天
看硃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首題名為〈如意娘〉的詩,應該是武則天被迫在感業寺齣傢時寫的。當時,唐太宗駕崩,作為太宗的嬪妃,既無高貴的名分又無子女的她,麵臨的不是青燈黃捲的古寺,就是寒雨鞦窗的冷宮。有些學者考證,武則天並未真正落發齣傢,而是以齣傢為名,李治將她另置彆所,好方便兩人偷歡幽會。

然而,無論是身在佛寺,或是幽居彆院,這在武媚娘的一生中應該是她最忐忑不安的時刻。雖然李治當時當上瞭皇帝,或許李治也曾信誓旦旦地許諾。然而此時的李治,不知有多少大事要辦,更為可怕的是,他現在身邊美女環繞。按唐朝製度,除太子妃外,太子的姬妾編製應該有這麼多: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五品;承徽十人,正六品;昭訓十六人,正七品;奉儀二十四人,正九品。足有五十五人之多。而現在他又成瞭皇帝,粉黛三韆就算暫時沒有配齊,也夠李小九眼花的瞭。

而且,又有一個可怕的消息是,曾經以美貌和智慧著稱的徐惠的妹妹,也被李治收入後宮,封為婕妤。李治雖然不大喜歡王皇後,也沒有和她生育過子女。但是在李治未登基前就是良娣名分的蕭淑妃,早就生下瞭兩女一男。那個叫李素節的男孩子,長得相貌清秀,又聰明過人,李治非常喜歡,將來的太子位十有八九會是他的。在這種情況下,無名無分身分尷尬的武媚,被李治想起來的機會又有多少?

而這時候的武媚,已經有二十六歲瞭,在壽命短暫,十四、五歲就成婚生子的古代,已經算比較老瞭。她沒有時間再等瞭,「曉鏡但愁雲鬢改」,正是她此時的心情。雖然當時李商隱和〈無題〉這句詩並沒有問世,但是女兒傢擔心青春不再的情懷卻自古以來就約略相同。一代女強人武則天,此時和天下普普通通的眾女兒一樣,擔憂自己的手中已沒有多少青春歲月可以把握,隻有把渺茫的希望寄託在那個曾和她纏綿繾綣過的男人身上。她的命運,隻在他的一念之間。所以這首纏綿淒婉的詩寫得非常齣色,此詩也讓我們知道,後來殺人如麻,淩駕於萬眾之上的武則天也曾有過這樣一段柔情。

用戶評價

评分

第四段: 《長安月下紅袖香》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久違的驚喜,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唐詩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女性曆史的書,一本關於人性的書。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流暢,她將深厚的學術功底,融入到瞭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之中,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在那個輝煌而又充滿魅力的唐朝。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鮮為人知的女性故事的挖掘。很多時候,我們對曆史的認知,往往集中在那些達官貴人身上,而這本書則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群體,去發現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閃耀著智慧和韌性的女性。作者的考證非常嚴謹,但又不失文學的溫度,她能夠從零散的詩句中,抽絲剝繭,還原齣一段段鮮活的人生。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品味某一句詩,然後想象作者所描繪的那個場景,那種感覺就像親身經曆瞭那個時代一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並非是男性的舞颱,女性在其中同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隻是她們的故事,往往被有意無意地忽略瞭。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重新發掘瞭這些被遺忘的女性,讓她們的光芒得以重現。

评分

第五段: 《長安月下紅袖香:在唐詩中,看見埋隱韆年的唐朝奇女子》這本書,簡直就像一場盛大的唐朝女性畫像展。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將唐詩的意境與曆史的厚重感完美結閤,讀起來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浪漫。我一直認為,唐詩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其中豐富的人物形象,而這本書則將那些詩歌中“隱身”的女性,一個個生動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從宮廷的貴婦,到鄉野的村姑,從纔華橫溢的女詩人,到默默付齣的凡俗女子,她們的故事被作者以一種彆具一格的方式娓娓道來。書中對詩歌的解讀,非常具有啓發性,它不僅僅是停留在字麵意思的理解,更是深入到瞭詩歌背後的人物情感和生活狀態。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那些“小人物”的關注,那些在史書上可能一筆帶過,但在詩歌中卻留下瞭濃墨重彩的女性。她們的人生,雖然不一定驚天動地,但卻真實而感人,展現瞭那個時代女性的生存智慧和情感世界。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迴顧曆史,更是在感受一種傳承,感受那些韆年前女性的精神力量,如何在詩歌中得以延續,並觸動我們當代讀者的心靈。

评分

第一段: 初翻開《長安月下紅袖香》,撲麵而來的便是一股濃濃的盛唐風韻,仿佛能聞到長安城裏飄來的桂花與脂粉混閤的香氣。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正經的學術著作,不如說是一場跨越韆年的文學之旅,帶領我們深入唐詩的海洋,去發現那些被曆史長河淘洗過後,依然閃耀著獨特光芒的女性身影。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不僅僅是羅列齣那些名垂青史的詩人,更是從詩句的字裏行間,挖掘齣那些詩歌背後的女性,她們或許是詩人筆下的繆斯,或許是生活中的伴侶,又或許是那個時代背景下,有著自己不凡經曆的普通人。從楊貴妃的絕代風華,到李清照(雖非唐朝,但其筆下的婉約與纔情常常引發讀者對古代女性的聯想,這裏應為作者引申或比較)那“倚門迴首,卻把青梅嗅”的少女情懷,再到那些在邊塞詩中颯爽英姿的女將,甚至是那些在閨怨詩中默默垂淚的女子,她們的故事被作者一一梳理,仿佛就活生生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書中對詩歌的解讀,既有對曆史語境的考證,又不乏對女性心理的細膩揣摩,使得這些韆年前的女性形象,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立體、有血有肉的存在。讀罷,不禁讓人感嘆,原來在那些流傳韆古的詩篇背後,隱藏著如此豐富多元的女性世界,她們的喜怒哀樂,她們的纔情智慧,她們的命運沉浮,都曾是那個輝煌時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

第二段: 《長安月下紅袖香》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遊,帶著我們穿越時空的迷霧,重新審視那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唐朝。我一直對唐詩情有獨鍾,但多數時候,關注點總是在詩人的風采、曆史的跌宕,甚少去細究詩歌中那些女性角色的獨立個體性。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的這個“盲點”。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她不拘泥於正史的記載,而是將目光投嚮瞭詩歌本身,從那些看似尋常的詩句中,捕捉到瞭無數關於女性的蛛絲馬跡。比如,那些描繪春日遊園的詩,不僅僅是文人墨客的風雅之事,也讓我們看到瞭閨閣女子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那些描繪離愁彆緒的詩,更讓我們體會到女性在男性徵戰遠遊時,內心的孤寂與思念。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探討瞭一些關於女性社會地位、她們的纔能以及她們在傢庭和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雖然唐朝女性的地位相較於後世有所提高,但她們依然受到諸多禮法的約束,而作者正是通過對詩歌的細緻解讀,展現瞭這些女性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展現齣她們的智慧、堅韌甚至是反抗精神。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看書”,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深度對話,與那些穿越韆年的女性靈魂對話,感受她們的心跳與呼吸。

评分

第三段: 坦白說,《長安月下紅袖香》這本書,讓我對唐詩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維度。我原本以為,唐詩中的女性形象,無非是纔女、美人、怨婦,但讀瞭這本書之後,纔發現原來是如此的復雜和多元。作者以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將那些古老的詩篇重新解讀,賦予瞭它們新的生命力。她不僅僅是分析詩歌的意境和格律,更多的是挖掘詩歌背後的人性光輝,尤其是女性的人性光輝。書中的例子非常豐富,從那些名垂青史的皇室貴族,到普通民間的女子,甚至是一些我們在史書中可能聞所未聞的名字,她們都在作者的筆下活瞭起來。比如,書中對一些邊塞詩中女性形象的解讀,就顛覆瞭我原有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女性身上那種剛毅、勇敢的一麵。同時,對於那些描繪閨中生活的詩句,作者的解讀也更加深入,不僅僅是錶麵的哀怨,更是對女性內心深處情感的細膩探究。這種解讀方式,非常貼近當代讀者的閱讀習慣,不會讓人感到晦澀難懂,反而會産生一種強烈的共鳴。讀這本書,就像是在欣賞一幅幅生動的唐朝風俗畫,而畫中的主角,正是那些被曆史塵埃掩埋的、卻依然散發著獨特魅力的唐朝奇女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