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台湾诗选:The Best Taiwanese Poetry,2017

2017台湾诗选:The Best Taiwanese Poetry,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灵
图书标签:
  • 台湾诗歌
  • 现代诗
  • 诗选
  • 2017年出版
  • 文学
  • 中华文化
  • 台湾文学
  • 诗集
  • 当代诗歌
  • 最佳诗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以诗与社会对话,台湾诗坛上历史最悠久的诗选。 二鱼文化以诗为径、一年为期,在众多才华优异的诗人、前辈大师与读者同好的支持与爱护之下,《台湾诗选》兢兢业业走过了三十余年。每年的《台湾诗选》不仅详录作家与作品简介,同时亦辑录作者的创作理念,令读者能够更亲近者些诗人诗作,可以一窥年度主编的选诗、对诗的想像,以及全年诗坛的发展趋势和走向。 不同的生活,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年代,以诗句演绎同样的真实。 《2017年台湾诗选》由诗人白灵主编,选辑95首年度诗作,以作品篇幅分为「短诗」(10行或百字以下,含截句)、「小诗」(11~30行)、「中长型诗」(31行以上)、「散文诗」及「组诗」五辑。从纸短情长的余韵,延绵至反覆辩证的文字实验。 在这些背景不同、题材与创作风格皆多元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诗人对创作、生活与人的感悟。 李勤岸〈所谓诗人〉、李进文〈写来写去〉、黄里〈养诗〉皆以不同手法自陈诗观; 叶莎〈在云记书斋〉、尹雯慧〈豌豆公主〉、陈少〈我把世界折叠起来〉、廖亮羽〈布鲁克林〉分别记述自己在旅途中遇/未遇之所思所想; 达瑞〈海风里〉、苏佳立〈爱上了一座废墟〉、王罗蜜多〈苦苓结子的时〉、杨佳娴〈流水帐〉则各自以文字堆叠出一座座记忆的城堡。 文字或许不是最好的解药,却能为生命做忠实的记录。尹玲〈看病〉是与不同医师打交道的心得报告、成孝华〈爱的骨节〉写术后身体痛楚、林彧〈婴儿翻〉写病后复健领悟;隐匿以〈安宁病房〉为生命的消逝致敬、阿布的〈葬礼〉让人重新省思死亡的意义。 面对那些离我们远去的诗人,林广以〈一条永远的路〉怀念罗门、罗青则以〈老牌落日天文异象观测研究员〉留下余光中行走过的蛛丝马迹;几乎年年都有作品入选的诗人洛夫,也以〈用火思考〉在《2017台湾诗选》留下最后的身影。 本届年度诗奖由罗任玲以〈沉默的日常〉组诗成为得主。十八首诗(本书收录其中九首)以不同文字形式、语气,演绎日常中难以言说的幽微情绪。 关于罗任玲的诗艺,主编白灵赞赏「『诗是梦中的真实』是她不移的信念,冷眼尘寰飞舞和飞灭,偶或波澜却能快速定静。近作揉诗体与散文诗体于一处,创新形式,运思开展更为自由,语言纵跳自如随心,镜头光与黑交织、动和静互动相谈,为自然写作开拓了新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白灵

 
  本名庄祖煌,1951年生于台北万华。自台北科技大学化工系退休,现任东吴大学中文系兼任副教授。

  年度诗选编委,曾任《台湾诗学季刊》主编,作品曾获国家文艺奖、2011新诗金典奖等十余项。

  创办「诗的声光」,推广师的另类展演形式。着有诗集《女人与玻璃的几种关系》、《五行诗及其手稿》、《白灵截句》等十二种,童诗集两种,散文集三种,诗论集《一首诗的玩法》、《新诗跨领域现象》等七种,主编《中华现代文学大系(贰)诗卷》、《新诗三十家》、《台湾诗学截句选300首》等二十余种。建置个人网页「白灵文学船」、「乒乓诗」、「无脸男女之布演台湾」等十二种(ntut.edu.tw/~thchuang/)。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2017台湾诗选》编选序

微的时代

白灵


  只有不断微小,才能抵抗住巨大,因为微小是巨大的另一形式。

  这是这篇序在一开始下了题目后,最先写下的一段话。

  微,通常代表小、轻、短、薄,乃至看不见。指向少、细小、稍、略、等极小量词,又与无、没、非、不是、卑贱、衰落、昏暗不明等空无、负面或与正常白日运作相反的词有关。微又有伺探(「使人微知贼处」)、或隐匿(「其徒微之」)、乃至暗中、祕密(微行),甚至精妙幽深之意,如「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允当),罕譬而喻」(礼记),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书经) 。

  后者「道心惟微」的「微」字,南怀瑾据佛经将之解释为「不可思议」,这或是微字在后现代最贴切的释意,很接近空、无、无限。因此此文标题「微的时代」,说是「不可思议的时代」,当无不可。

  诗看起来与此无关,但其内在隐藏的「不可思议」,正与这个时代、与诗所涉及的一切事物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而若即若离正是诗的本性。也正是若即若离令诗进入事物之中、又能推离、飞行于事物之上。如此就不只道心惟微,连诗心也惟微了。

  则把「不可思议的时代」说成「一切均朝向若即若离的时代」,似乎也无不可了。诗自从借科技之力走入网路、乃至2007年起窜行于智慧型行动装置后,走的即是若即若离的路线,诗的形式朝向「微的时代」越来越受庶民喜爱和关注,在这点上,诗人反倒比庶民百姓后知后觉。

  年度诗选由自1982年尔雅版《七十一年诗选》开始十年,然后在前辈诗人努力奔走,历经现代诗社、创世纪诗社、台湾诗学季刊社轮流出版再维系十年,2003年迄今改由二鱼出版,如此已历三十五载,出了三十五册诗选。

  这其间有二盲点,一是年度诗选迄今仍无力触及网路诗坛,而那却是相对于平面媒介的所谓主流诗坛而言,是若离若即、若存在若不存在的一个四处流窜、更庞伟也更虚拟的诗坛。其中发表的诗作数目比平面媒介多了不知几多倍,当时以平面媒介为主要创作场域的中生代以上的诗人几乎大多无力顾及。
 
  一直要到活跃于网路超文本创作的苏绍连于2003年6月在台湾诗学季刊转型为《台湾诗学学刊》的同时,宣佈建构网路版的「吹鼓吹诗论坛」计画,邀请诸多网路诗人如林德俊、陈思娴、刘哲廷、廖经元、负离子、纪小样、银色快手、杨佳娴、杨宗翰、鲸向海、李长青、阿钝、然灵、莫方、吕美亲⋯⋯等担任版主。

  数年之间,投稿量每年均多达一万首以上,一个诗网站的力道远胜于平媒竟有如此者。2005年9月苏绍连并增设出版与网站同名的纸本诗刊,仍由苏氏主编,这是台湾诗史上将平媒与网路连结的第一个刊物,也是年度诗选选诗时能与网路相连的第一个通道。此后到脸书(Facebook)风行,各种FB诗网站设立,平媒诗刊也纷纷成立粉丝网页,这些诗刊若再不与脸书连结,就成了孤岛式的刊物了。

  此后几年,使用行动手机与脸书连结的人全世界要以十亿计,面对掌大的萤幕读诗写诗,诗形式的「微化」再引关注(这也是去年诗选的另一盲点)。虽如此,由文讯、创世纪、干坤、卫生纸+、台湾诗学二刊物等举办的《2014鼓动小诗风潮》共出版八种小诗专辑,却仍主要侷限在发行平媒上,网路上的影响仍有限。

  至2017年初「截句」(一至四行,可截旧作)一词的横空标出,由苏绍连在2010年成立的「Facebook诗论坛」于2017年一月初开始征求截句,并于一年内与《联合报》副刊三度合作于网路上征截句诗,优胜者同时刊在副刊及网站上。如此双向出击,半年内即得截句超过五千首,年末并出版了十五本截句诗集、选读及选集,这是台湾小诗运动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动作。

  若看2018年起大陆更以「微诗」一词在网路上大张旗鼓宣传征五行以内诗作,乃至面对全球一整年征稿,并将台面上的重要诗人诗评家及其他诸多国家语言的重耍诗人纳入评委名单,「微的力量」其实早已在网路诗坛如火如荼地唿应庶民百姓对小诗的渴求,且竟可如此强劲,诗创作者岂可视若未睹?

  以平媒选诗为主的年度诗选要面对如此众多活泼之诗网站的「围攻」,表面上视而不见,其实背后是深陷无能为力的困境。早在1979年罗青即提倡小诗(十六行内),惜未能亲力勤作示范,1997年笔者则开始提倡「小诗运动」(十行或百字内),希望「以微解围」。

  此后笔者轮编年度诗选时,于2002(《九十一年诗选》)、2007、2012一而再再而三按小诗、短诗、中长型诗、散文诗、组诗等五辑的方式标示,希望从而引发诗人对小诗、乃至散文诗的重视,但并未获其他编委的回响。

  此回2017年的本选集,仍再度按此五种形式组稿,其中小诗更涵盖了渐受关注的「截句」,如此本年度诗选光小诗辑即多达三十首,加上短诗(十一至三十行),就约占了选集近八成。

  要明白世事或事物的「『微』之不可思议」,或需要有洞见,比如十七世纪写《沉思录》的巴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法国)就曾提出「无中心」和「两个深渊」的论述。

  「无中心」是指在大自然「这个无限的领域,任何地方都是它的中心,而没有地方是它的边界」,而其「两个深渊」的说法,不只宇宙是深渊,尤其对「微」的认知,也说「那是一个深渊,那是空无的深渊」,与庄子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或佛经所载遥相唿应:

  让我们穷尽想像力,⋯⋯或许以为那个小点(笔者按:此处指跳蚤血液最小的点)就是大自然最小的点,但是其实那是一个深渊,那是空无的深渊。⋯⋯我们将对自己颤慄,将看见自己被大自然所赋予的躯体,悬浮在无限与空无(按:此「空无」是巴斯卡自「至小无内」观察所得)两个深渊之间。⋯⋯我们对首尾两极的了解同样无限遥远,事物的末端与始端对我们来说,是无望地深藏在不可穿透的秘密之中,既不能看到由自己而出的空无,也不能看到将自身吞噬的无限。……除了去感知它中间部分的表象之外,我们还能怎么做?(《沉思绿》第二章第七十二条)

  昔年《楞严经》上所谓「于一毫端,现十方剎;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或《华严经》上说「一一微尘中,各现无边剎海(即水陆);剎海之中,复有微尘;彼诸微尘内,复有剎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今日看来,并非单纯一种玄想,而根本近乎是科学的事实。

  写诗人在面对网路时代「思考全球化,行动在地化」(R. Buckminster Fuller)的后现代叙述,不能不思索,所谓「全球」并非「至大」,「在地」也非「至小」,因此或可向外也向内扩充,更加朝两端扩大至「思维宇宙化,行动微物化」,一如黏土一朝奈米化,也有黄金的价值,「微的可畏」若不同时掌握,将很难明白巴斯卡「两个深渊」在一切之中皆极具「可怕穿透性」的预言。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 1961)说于内外两端,「介于两者之间的便是人,时或内在,时或外在,此外,他更时常根据其情绪或性情肯定其一为真理,而否定或牺牲另外一个」,通常「巨大」为人所畏惧,「微小」则不免歧视之。相同的,过去于诗形式上,写诗人大多只偏向长、大、巨,非如此难以丰其功伟其业,几乎完全无视于庶民喜爱和渴望的是「微的时代」那种精妙之诗如「沙中有海,海中复有沙」能浇灌其心灵。如前所强调,在这点上,诗人不能比庶民百姓后知后觉。

  当然「微」绝不是诗的总指标,而只是一再强调,那也该是重要的指标之一。余如散文诗,乃至散文诗交混分行诗(如年度诗奖得主罗任玲入选的诗)的实验,仍有待更多写作者勇于尝试,使他日也能成为诗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诗选也是此届年度诗选编辑委员会五人小组最后一年的编纂。2000年起,此五人小组自前辈诗人群接下此棒子后,倏忽竟已编到第十八册。面对时代更剧烈的滚动、资讯交通更迅速变革的未来,实需更年轻的一辈接续此棒子,预期那将会是一切「微」得更厉害、滚动得更不可思议、更加若即若离地难分虚实、人们也或渐能明白微与巨大其实根本毫无差异的景观。
 

图书试读

敌人 夏夏
 
伤害我的人
带着我的面具
穿着我的衣服
在隔壁
过着我的人生
 
《创世纪诗杂志》190期 2017年春季号
 
钮扣 王薇涵
 
你的声音隔着山
不如一双手来
我的信念扣着你
不敌一双手来
 
《幼狮文艺》768期 2017年12月
 
用火思考     洛夫
 
夕阳劝我早早入睡
等到明晨
你准可看到太阳把大海煮沸
这一天,我开始用火思考
我需要火
燃烧并非只有脂肪惧怕
看到一只凡鸟如何烤成凤凰
这是多么完美的结局
凤凰毕竟是一个多义词
爱火
多过爱远方的蝴蝶
对此,庄子选择了沉默
快快入睡吧
让梦把多慾的躯体浮起来
抱着痛和忧伤上床
这才是一个诚实的汉子
我一再听到
因缺水
稻穗以泪灌溉自己的声音
这件事,最好用火思考
 
《联合报》联合副刊 2017年3月9日
 
所谓诗人 李勤岸
 
诗人毋是红色ê油食粿
tī乌色ê sebiloh 顶悬
跳舞
诗人毋是十花五色ê
尾蝶仔,四界
飏飏飞
诗人毋是tshiann-iānn ê诗会
靠势诗人ê密度
搡势诗人ê悬度
装扮诗人ê深度
诗人毋是台仔顶吟诗ê āng声
诗人毋是台仔跤虚伪ê掌声
诗人毋是空气中流传ê风声
诗人是暗夜醒leh ê笔尖
诗人是吐出来ê丝网着希望
诗人是寒风中头壳顶闪熠ê灵感
带来温暖
诗人是今仔日teh写诗ê人
诗人是明仔载发表诗ê人
诗人是后――日出版诗集ê人
诗人是
人会死
诗袂死
 
《自由时报》自由副刊 2017年5月14日
 
一二三四五六七 老瞎猫
 
(1)
多么宁静——
 
连这个念头
都太吵了
 
(2)
即使没有人在看它
那棵树
仍然开满了花
 
(3)
落叶
落在
落叶上
 
(4)
不在左岸
不在右岸
我在桥上
 
(5)
老友聚首
各自垂头
滑着手机
 
(6)
我们所有人
都在欣赏日出
寂寞的月亮
 
(7)
送别回来
一样的路
不一样的路
 
《自由时报》自由副刊 2017年6月13日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