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说,我怕被骂》作者温馨力作
如何温暖开放的与孩子谈论死亡?
故事从克里斯钦想把一只毛毛虫放进玻璃罐里开始,爷爷告诉他,这么做毛毛虫可能很快就会死掉。意识到这件事,让克里斯钦吃了一惊。
可是,死掉是什么呢?死掉之后会怎么样呢?克里斯钦渐渐浮出对死亡、对生命的一连串疑惑,他在与爷爷散步的途中,聊起这些听起来天真却很深沉的问题。
「可是爷爷,你想,死掉以后有什么呢?」
「我想我会到一个地方,那里会下着巧克力雨。」
克里斯钦哈哈大笑。
「你觉得呢?」
克里斯钦安静下来。「我需要一点时间想想,爷爷。」
「我明白,亲爱的。你知道吗?说是一点时间,其实有时候要花一辈子来想呢。也许死掉有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没人真的知道。所以我们可以照自己的方式来想。」
面对克里斯钦的提问,爷爷以智慧和幽默的态度予以回应,有时则坦承他其实还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在一问一答之中,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激盪出更多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面向,再消化后融合出了一个目前彼此能满足的答案。
书中的爷爷说,我们会死掉,是因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活着的东西,到最后都会面临死亡。这也让克里斯钦从一开始的毛毛虫,延伸体悟出自己对于死亡的一番重生见解。
「蝴蝶出现的时候,毛毛虫就不见了。
毛毛虫死掉了,可是又不算是死掉,因为牠变成了蝴蝶。
所以,也许死亡就像变成一只蝴蝶。
你会变成别的东西,是你目前还想不到的东西。
变成美丽的东西……」
祖孙俩对话中自然流动的情感、直白单纯的提问、具体易懂的美丽比喻,搭配绘者温暖的图片,让这本书谈论起死亡来,显得轻柔又平易近人。
生命议题困难但难以避免,孩子能预先透过本书渐进开启对话机会,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何时会面临下一次的失去。
★附有悲伤辅导治疗师蕾贝卡‧达伯考森(Rebecca Dabekaussen)的专业结语,为家长提供可以用来跟孩子讨论死亡的实用指引
★借由孩子慢慢能自在地谈论生活中较为微小的失去,也较为容易谈及生命中较为重大的失去。 *适读年龄:学龄前~高年级
*注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