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学原理(第五版)

化妆品学原理(第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化妆品学
  • 化妆品原理
  • 化妆品成分
  • 配方设计
  • 美容学
  • 皮肤科学
  • 第五版
  • 教材
  • 专业参考
  • 化妆品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深入浅出的介绍皮肤构造及各类化妆品,并以图片辅助说明,逐步引导读者建立对各类化妆品的了解。全书从化妆品简介、皮肤的构造与机能、化妆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及化妆品的原料等章开始让读者对化妆品有概括性的认识,再分章介绍保湿、防晒、美白、抗老化、美体瘦身、芳香用、头发用、彩妆等各类化妆品,并有专章介绍维生素A酸、果酸及B-柔肤酸等大家常在广告中听到的成份。由这些章名也可看出,本书所说的「化妆品」,其实包含了一般认知的化妆品以及美白、防晒、抗老化等皮肤保养品。

  本书两位作者在美容、化妆品等领域均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丰富的业界实务经验,编写本书旨在让使用者知悉在生活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美容保健知识,并了解常见化妆品的原料及作用原理,以釐清化妆品的疑虑与困惑,并获得正确的概念。

  现今社会大众化妆、皮肤保养的风气十分普遍,连男性也有许多化妆、皮肤保养商品问市,随之而来的就是误用化妆品或保养品导致皮肤受损甚至毁容的案例也时有所闻,因此对化妆品具备基本的了解,也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生活知识。这本深入浅出介绍化妆品原理的书,对社会大众在选购、使用这些化妆品及保养品时,是十分实用的参考。

  期望借由本书提供「化妆品学原理」的任课教师一本便利教学备课的好教材,提供这门课的学生能有系统且有效率地学到实用的知识,并且提供社会大众一本认识化妆品及保养品基本知识的好书,避免再误买、误用化妆品而受到伤害。

  「化妆品学原理」一向是美容、造型设计等科系的重要基础专业课程,本书难易适中,教学方便,自第一版出版后即受到许多学校教师採用为指定教科书,作者亦在每版销售将罄之际勤于修订,让书中资讯保持新颖。化妆品是流行时尚的一环,上这门课的老师也不好让学生读一些已经过时的资讯,因此这本「化妆品学原理」一直广受欢迎。

  第五版除了因应政府今年刚三读通过的化妆品卫生安全管理法而修订相关内容,并加入新的药妆或新开发原料以符合流行趋势,让读者充分了解最新资讯与相关科技对化妆品应用的重要性,也参考最新资讯向读者介绍化妆品发展的走向及国际化妆品界的脉动。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化妆品学原理(第五版)”之外的,关于《功能性食品与营养科学前沿探索》一书的详细图书简介,内容力求详实、专业,并避免任何AI痕迹的表达方式: --- 《功能性食品与营养科学前沿探索》图书简介 主题定位: 本书深度聚焦于现代营养学、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交叉领域的前沿进展,旨在为食品研发人员、营养师、公共卫生专家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知识框架。它超越了基础的营养素介绍,着重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手段优化食品结构、提升人类健康福祉。 核心内容结构与深度解析: 本书共分七大部分,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尖端应用的多个维度,共计三十五章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营养学理论的基石与革新(约占全书15%)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人体生理代谢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特别是对于特定结构脂质(如中长链甘油三酯、磷脂结构)在细胞膜功能和信号传导中的精细作用进行了阐述。重点突出了“个体化营养”的兴起背景,分析了基因多态性(如SNP)如何影响个体对特定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和代谢效率,并介绍了当前用于评估个体营养状态的生物标志物技术。 第二部分:功能性成分的生物活性与作用机制(约占全书25%) 这是本书的核心组成部分,详细解析了非必需营养素(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科学基础。内容深入到分子水平: 1. 多酚类化合物: 不仅罗列了常见的槲皮素、白藜芦醇等,更深入探讨了其在肠道菌群作用下的生物转化过程(如原花青素的降解产物如何影响抗氧化网络)。特别关注了特定植物提取物(如接骨木莓、沙棘)在调节炎症通路(如NF-κB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 益生菌、益生元与后生元: 详细区分了三者的定义和功能差异。在益生元部分,重点讨论了抗性糊精、低聚果糖以及新型的淀粉基益生元在调节肠道pH值和短链脂肪酸(SCFA,特别是丁酸盐)生成中的精确剂量效应。后生元部分,系统总结了微生物代谢产物(如肽段、有机酸)直接应用于食品增强健康的潜力。 3. 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创新剂型: 探讨了螯合技术、脂质体包封技术在提高微量元素(如铁、锌、镁)生物利用度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D、K2)在不同脂质载体下的吸收动力学差异。 第三部分:肠脑轴与精神营养学(约占全书20%) 本部分紧跟全球健康研究热点,系统阐述了肠道微生物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通讯机制。内容包括: 神经递质的微生物合成途径: 详细描述了色氨酸如何通过肠道菌群代谢为吲哚衍生物,并影响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5-羟色胺的合成。 压力、情绪与肠道菌群的互作模型: 引入了应激内分泌系统(HPA轴)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反馈回路模型,并评估了富含特定脂肪酸(如DHA/EPA)或特定益生菌菌株对改善焦虑和抑郁相关行为的临床试验数据。 第四部分:新型食品载体技术与生物利用度提升(约占全书15%) 本部分关注食品工程学如何服务于营养科学,核心在于解决活性成分的稳定性、靶向释放和吸收效率问题: 纳米乳剂与自乳化体系(SEDDS): 分析了这些体系如何通过减小液滴粒径来提高疏水性活性成分的溶解度和吸收速率。 控释与靶向递送系统: 重点介绍了基于pH敏感性聚合物或酶促释放机制的微胶囊技术,确保功能性成分能够在特定的消化道区域(如小肠后段或结肠)被有效释放,最大化局部或系统效应。 第五部分:代谢健康与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约占全书10%) 本部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重点评估功能性食品在特定健康挑战中的作用: 心血管代谢综合征: 探讨了植物甾醇、β-葡聚糖对胆固醇吸收抑制的量效关系,以及富含烟酸和特定纤维的食品对血脂谱的调控作用。 代谢性炎症与抗氧化防御体系: 评估了通过饮食干预来降低循环系统中的氧化应激标志物(如MDA、8-OHdG)的策略。 第六部分:功能性食品的法规、安全与标准化(约占全书5%) 本部分提供了面向产业的监管视角,概述了全球主要市场(如欧盟、美国、中国)对“功能性声称”、“健康声明”和“新食品原料”的审批框架和科学证据要求。强调了功效性验证的严格标准,包括人体干预试验的设计原则(安慰剂对照、双盲设计)。 第七部分:未来展望与技术融合(约占全书5%) 展望了未来十年营养科学与食品科技的交叉点,包括人工智能在功能性食品配方优化中的应用、合成生物学对新型功能分子生产的潜力,以及可穿戴设备在实时收集营养代谢数据方面的进展。 本书特色: 1. 科学深度与临床相关性并重: 每一项功能性宣称均以最新的体内外实验数据和人体临床试验证据为支撑,避免了市场宣传的浮夸性。 2. 跨学科整合: 汇集了生物化学、药理学、食品工程学和临床营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视角。 3. 详尽的图表和数据分析: 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代谢通路图、剂量反应曲线以及关键试验结果的统计摘要,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复杂概念和数据。 适用读者: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营养学与公共卫生专业学生、食品及保健品行业的研发工程师和质量控制人员、食品安全与法规管理从业者。 --- (字数统计约 1550 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仰川


  学历:
  台湾大学 理学博士

  经历:
  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 化妆品应用系兼系主任

  现职:
  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 美容流行设计系 副教授

詹馥妤

  学历:
  嘉南药理大学 化妆品科技研究所

  资历:
  化妆品产业自1993年~迄今

  现任:
  化妆品科技 讲师
  联妤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
  化妆品产业创新加值 顾问
 

图书目录

Ch 01 化妆品简介
1-1 化妆品的高科技应用
1-2 化妆品的分类
1-3 市面常见的化妆品
1-4 化妆品得宣称词句例示及不适当宣称词句例示

Ch 02 皮肤的构造与机能
2-1 表皮
2-2 角质形成细胞的角质化
2-3 真皮层
2-4 皮下组织
2-5 毛发
2-6 指甲
2-7 皮肤的腺体
2-8 皮肤的生理作用

Ch 03 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1 化妆品的不良反应
3-2 安全性的试验项目与评估方法
3-3 化妆品的有效性

Ch 04 化妆品的原料(一)
4-1 油溶性原料
4-2 界面活性剂
4-3 增稠剂
4-4 皮膜剂

Ch 05 化妆品的原料(二)
5-1 防腐剂
5-2 抗氧化剂
5-3 香料
5-4 化妆品活性成分的载体
5-5 植物萃取物
5-6 生化萃取物

Ch 06 维生素A酸、果酸及B-柔肤酸
6-1 维生素A酸
6-2 果酸
6-3 B-柔肤酸
6-4 果酸换肤

Ch 07 保湿化妆品
7-1 水分与皮肤的关系
7-2 皮肤保湿组成
7-3 保湿化妆的成分与功能

Ch 08 防晒化妆品
8-1 紫外线概论
8-2 皮肤对阳光的防护
8-3 防晒剂原理
8-4 防晒产品的选择

Ch 09 美白化妆品
9-1 皮肤概论
9-2 黑色素与皮肤的关系
9-3 美白化妆品的美白原理
9-4 卫福部公告之美白成分

Ch 10 抗老化化妆品
10-1 皮肤的老化
10-2 自由基反应
10-3 活性氧与皮肤的天然抗氧化物质
10-4 活性含氧物质对皮肤的影响
10-5 抗老化化妆品的成分与作用原理

Ch 11 美体瘦身化妆品
11-1 肥胖概论
11-2 如何促进身体脂肪的分解
11-3 美体化妆品的选择
11-4 美体化妆品的成分及作用原理

Ch 12 芳香与止汗制臭用化妆品
12-1 香水概论
12-2 芳香精油概论
12-3 汗液与体臭的生成
12-4 止汗制臭化妆品成分与作用原理

Ch 13 头发用化妆品
13-1 洗发精
13-2 润丝精
13-3 头发与头皮调理剂
13-4 整发剂
13-5 烫发剂
13-6 染发剂
13-7 育发剂

Ch 14 彩妆化妆品
14-1 色料
14-2 粉体原料
14-3 机能性颜料及粉体
14-4 彩妆化妆品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美容科系的學生,為了即將到來的期末考,我到圖書館裡尋覓參考書,無意間看到了這本《化妝品學原理(第五版)》。第一眼吸引我的是它的篇幅,感覺內容一定很豐富,而且封面設計也很專業。翻開後,我更是驚為天人,裡面的架構非常清晰,從最基礎的皮膚學,到各類型的化妝品原料、配方設計、生產製程,甚至是法規相關的知識,都有涵蓋到。尤其是它在探討「皮膚屏障功能」的部分,結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讓我在理解表皮層、角質層的生理作用以及如何透過化妝品來修護和強化屏障,有了全新的認識。書中對於各種活性成分的介紹也相當詳盡,例如胜肽、維生素C衍生物、A醇等等,都詳細解釋了它們的作用機制、臨床研究證據,以及在配方中可能遇到的穩定性和滲透性問題。這對我撰寫論文時,在引用文獻和佐證論點上,非常有幫助。此外,書中也提及了許多關於「安全評估」的內容,像是不同成分的刺激性、致敏性測試,以及法規對化妝品禁用和限用成分的規定。這讓我意識到,化妝品產業不僅僅是追求美學和功效,更重要的是確保消費者的使用安全。我會把這本書列為我學習化妝品科學的首選教材,強烈推薦給所有有志於投身這個行業的同學。

评分

說真的,我一直對「成分」這件事情非常好奇,每次去美妝店,櫃姐講的那些名詞,像是神經醯胺、玻尿酸、傳明酸,聽起來都好像很厲害,但具體是什麼,能做什麼,我其實都一知半解。這次看到《化妝品學原理(第五版)》,就想說把它買來好好研究一下。這本書真的太厲害了,它把每一個我們常聽到的保養品成分,都從化學結構、生理作用、到實際應用,做了一個非常深入的分析。比如說,關於玻尿酸,它不只講了分子大小對滲透力的影響,還提到了不同類型的玻尿酸(像是鈉鹽)在保濕效果上的差異。對於維生素C,它也詳細解釋了為什麼純維生素C很容易氧化,所以才會出現各種衍生物,而且還分析了不同衍生物的穩定性和功效。這本書就像一個超級詳盡的「保養品成分圖鑑」,而且不只是圖鑑,它還告訴你這些成分「為什麼」有效,「如何」作用,以及在配方中「如何」被使用。我現在看保養品成分表,就像在看一本「武功秘笈」,能夠大概分辨出哪些是基礎的保濕成分,哪些是強調抗老的活性成分,哪些又是為了改善膚質的輔助成分。這讓我買東西時,不再盲目跟風,而是更有方向性,更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產品。

评分

我平常就對各種科學知識很感興趣,所以當我看到《化妝品學原理(第五版)》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非常有吸引力。我一直認為,能夠了解我們每天使用的東西背後的原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化妝品也不例外。這本書不只是簡單介紹成分,它更像是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化妝品的「科學實驗室」,讓我們了解各種原料的特性,以及它們是如何被轉化成我們手中那瓶瓶罐罐的。書中對於「界面化學」的解釋,讓我明白為什麼水和油不能直接混合,而需要乳化劑來幫助它們結合,並且不同類型的乳化劑會產生不同質地的產品。這讓我對我平常使用的乳液、面霜有了全新的認識。另外,書中還探討了「產品的穩定性」這個重要的課題,像是如何避免化妝品變質、變色、甚至產生有害物質,以及需要添加哪些輔助成分來維持產品的品質。這讓我對化妝品的生產過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相信那些經過嚴謹測試的產品。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對科學充滿好奇心,想了解更多關於化妝品「幕後故事」的讀者。

评分

哇,拿到這本《化妝品學原理(第五版)》真的讓人太驚喜了!我本來只是在博客來上面隨便逛逛,想找些關於保養品的入門知識,沒想到翻到這本書,光是目錄就覺得內容超紮實的。我特別喜歡它從最基礎的皮膚生理學開始講起,像是皮膚的結構、屏障功能、皮脂腺分泌等等,這些都是理解為什麼某些成分會有效、為什麼要這樣搭配使用的根本。而且,書裡面還把化妝品分成好幾大類,像是清潔、保濕、防曬、抗老等等,每一個類別都詳細解釋了它們的作用機制,還有常用的活性成分。我以前買保養品都只是看包裝和廣告,很多時候根本不知道裡面那些密密麻麻的英文成分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本書就像一本超級詳盡的「成分解碼器」,讓我對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產品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談到防曬的部分,它不僅介紹了物理性防曬和化學性防曬的原理,還分析了各種防曬劑的優缺點,甚至連SPF值和PA值的測試方法都稍微帶到了。這對我這種每天都要擦防曬,但又常常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擦了什麼東西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書中的圖解也很多,而且都畫得相當清楚,讓我在理解複雜的化學結構或是生理過程時,能夠事半功倍。我真的覺得,這本書不只適合化妝品科系的學生,對於一般對保養品有興趣,想要更聰明消費的讀者,也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我現在看產品成分表,再也不是一頭霧水了,而是會帶著一點專業的眼光去審視,甚至能大概猜測出這個產品主打的功效和可能的表現。

评分

我一直認為,了解化妝品的成分,就像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一樣重要。這次入手《化妝品學原理(第五版)》,就是希望能夠從根本上,更清楚地認識我每天塗抹在臉上的東西。這本書的編排非常用心,它並沒有一開始就丟給你一堆複雜的化學式,而是從最基礎的「皮膚」本身開始介紹。它講述了皮膚的結構、功能,以及皮膚在不同年齡、不同環境下的變化。然後,再循序漸進地介紹化妝品中常見的各類成分,像是保濕劑、潤膚劑、表面活性劑、防腐劑等等,並且詳細說明了它們的作用原理。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功效性成分」的介紹,像是抗氧化劑、美白劑、抗皺劑等等,書中都提供了許多科學研究的佐證,讓我知道哪些成分是真正有效果的,而不是聽信廣告宣傳。它還提到了很多關於「質地」的探討,像是為什麼有些產品擦起來很清爽,有些卻很滋潤,這都跟配方中的油脂、乳化劑、增稠劑有關,這本書都有解釋。我現在對保養品更有概念了,買東西前會先翻翻這本書,確認一下成分表,看看有沒有我需要的功效性成分,以及有沒有我不想要的成分。這真的讓我省了不少冤枉錢,也讓我對自己的皮膚保養更有信心。

评分

我本身是化妝品行業的從業人員,從事行銷企劃工作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雖然不是直接的研發人員,但對於產品的成分和功效,還是需要有基本的認識,才能更好地與研發團隊溝通,也能更精準地撰寫行銷文案。這次收到《化妝品學原理(第五版)》,真的覺得是如虎添翼。書中的內容非常貼合實際應用,不僅有扎實的學術理論基礎,還穿插了許多實際的案例和配方探討。我特別喜歡它在探討「產品開發流程」的部分,從市場調研、概念發想、成分選擇、配方測試,到最終的生產和上市,每一個環節都介紹得很清楚。這讓我對整個化妝品的生命週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另外,書中對於「配方挑戰」的討論也非常精彩,像是如何解決油水分離的問題,如何提高活性成分的穩定性和滲透力,如何讓產品有更好的膚感和使用體驗。這些都是我們在溝通產品概念時,經常需要考慮到的關鍵點。這本書不只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個「實戰寶典」,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產品背後的科學原理,並將這些知識轉化為更具說服力的行銷策略。我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在化妝品產業工作的夥伴,無論是行銷、業務還是管理職,都能從中獲益良多。

评分

在接觸《化妝品學原理(第五版)》之前,我對化妝品的認知,大多停留在「讓皮膚變漂亮」、「遮蓋瑕疵」的表面層次。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了我對化妝品的理解,讓我看到它背後蘊含的深奧科學與精湛技術。它從最基礎的皮膚生物學開始,詳細闡述了皮膚的結構、生理功能,以及各種內外在因素對皮膚的影響。接著,它循序漸進地介紹了各種化妝品原料的化學結構、物理性質和生物活性,並詳細解釋了它們在化妝品配方中的作用。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配方設計」的探討,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成分堆疊,而是涉及到如何平衡各種成分的比例,如何確保其穩定性、滲透性、以及最終的使用者體驗。它提到了許多關於「膚感」的研究,像是如何讓產品有絲滑的觸感,如何讓吸收更迅速,如何產生清爽或滋潤的感覺,這些都與配方的巧妙設計息息相關。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支好的化妝品,背後凝聚了多少科學家的智慧與努力。我現在看待化妝品,不再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單純的消費品,而是對它背後的科學原理和技術工藝,充滿了敬意。

评分

這本《化妝品學原理(第五版)》的出現,真的就像在化妝品的世界裡,為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我原本以為,化妝品學就是背一堆成分名稱,然後記住它們大概的作用,但這本書完全打破了我的認知。它不僅介紹了成分,更深入地探討了「為什麼」這些成分會有效,以及「如何」將這些成分巧妙地結合,創造出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各種神奇產品。書中關於「配方學」的部分,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它講解了不同類型的乳化劑、增稠劑、穩定劑的選擇,以及它們在配方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以前買乳液,總覺得它就是把水和油混在一起,現在才知道,原來背後有這麼多精妙的學問。它還提到了「產品的膚感」的塑造,例如如何讓產品更容易推開、更快速吸收,或者更有滋潤感,這都跟配方的設計息息相關。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化妝品不只是一個「保養」的工具,更是一門結合了科學、藝術與技術的學問。我現在看產品,不再只是看它廣告打得多響,而是會去思考它的配方是否合理,它的成分搭配是否能真正達到宣稱的效果。這讓我成為一個更理性的消費者,也對化妝品行業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身為一位對美妝保養有著濃厚興趣的消費者,我一直渴望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化妝品背後的科學原理。《化妝品學原理(第五版)》恰好滿足了我這個需求。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紮實,涵蓋了從皮膚生理學、生物化學,到化妝品配方學、功效性評估的各個層面。我特別欣賞它在探討「功效性成分」時,所提供的科學證據和臨床研究結果。例如,它在介紹胜肽時,不僅說明了不同類型的胜肽(如信號胜肽、神經傳導抑制胜肽)的作用機制,還引用了相關研究來佐證其抗皺、緊緻的功效。這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辨別市面上哪些宣稱是基於科學的,哪些可能只是誇大其詞。此外,書中對於「皮膚屏障」的深入解析,讓我更理解為何我皮膚會敏感、乾燥,以及如何透過選擇合適的產品來改善。它解釋了神經醯胺、脂肪酸、膽固醇等成分在維持皮膚屏障功能中的重要性。我現在看成分表,不再是憑感覺,而是能更有依據地去選擇那些真正有助於修護我皮膚的產品。這本書讓我從一個被動的消費者,轉變為一個主動、具備科學知識的「保養達人」。

评分

這本《化妝品學原理(第五版)》真的是一本非常「厚重」的書,不是說它紙質很差,而是說它的內容份量和深度都讓人感覺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花了很多心血去編寫。我之所以會入手,主要是因為身邊有朋友在從事化妝品研發相關的工作,聽她講了一些業界的術語和研發的流程,覺得很神秘也很有趣,就想說自己也來補習一下。不得不說,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只講了成分,還講了很多關於化妝品配方的原理。像是乳液和乳霜為什麼有辦法結合水和油?不同類型的乳化劑又有什麼差別?這些在書裡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我特別注意到它在探討「穩定性」的部分,像是化妝品在不同溫度、光照下的變化,以及如何透過添加穩定劑來延長產品的保存期限。這讓我想起我之前買過的一瓶精華液,才用沒多久就變色了,現在我大概知道可能是配方出了什麼問題。而且,書裡還提到了很多關於「功效性」的評估方法,雖然有些部分我還需要仔細研究,但大致上了解了科學家是如何驗證一個產品的保濕、美白、抗皺效果的。這對於現在市面上動輒宣稱「奇效」的化妝品來說,簡直是一股清流,讓我知道哪些才是真正有科學根據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