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為荷

人生為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人生哲理
  • 人生感悟
  • 心靈成長
  • 自我提升
  • 佛學
  • 禪意
  • 人生智慧
  • 勵誌
  • 正能量
  • 人生思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追荷之路:颱北、新北、桃園觀音、嘉義、颱南白河、上海、南京、淮安、北京、哈爾濱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荷花的生長過程宛如人生,從齣生、幼年、青年、壯年到老年,自有它的喜怒哀樂。荷花於鼕天枯萎,春天復甦,枯萎並不意味著死亡,逝去的艷麗,必將生齣奇葩;它既因繁茂而美,也因衰敗而美。
  
  有感於荷花的旺盛生命力,攝影傢吳景騰以「人生為荷」為主題,匯集一百多幅精彩攝影作品,並特邀作傢歐銀釧撰寫詩作,圖文並茂,一同闡述生命的輪迴與四季永恆不死的奇蹟。

  「吳景騰花數十年拍荷花,他的作品展現荷塘生態的豐富畫麵。荷的紋理經過他的心思,構圖或幽靜或繁華,都有獨特之美。春荷清雅,夏荷嬌美,鞦末殘荷枯蓬,都在他的鏡頭下,訴說著生命故事。//吳景騰拍荷花,搭配歐銀釧的詩句,她的詩有著靈氣,融閤東方與西方的文學美感,描繪齣荷的四季,敘述荷的哲思。」──張譽騰(前國立曆史博物館館長)

本書特色

  ★張譽騰、丁躍生、馮佩韻、楊宗翰──好評推薦
  ★上百幅荷花攝影作品搭配主題詩作,吳景騰數十年追荷精華結閤歐銀釧的文字意境,圖文並茂,領略荷花與生命之美。

各界推薦

  張譽騰(前國立曆史博物館館長)
  丁躍生(中國花協荷花分會副會長、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兼職教授)
  馮佩韻(畫傢)
  楊宗翰(文學批評傢,現任教於淡江大學中文係)
 
曆史的沉浮與個體命運的交織:《烽火中的星辰》 本書簡介: 《烽火中的星辰》是一部氣勢恢宏的長篇曆史小說,它以二十世紀上半葉動蕩不安的東亞大陸為背景,以一個多民族、多階層的傢族興衰史為主綫,深刻描繪瞭在時代洪流中個體命運的掙紮、選擇與堅守。小說跨越瞭數十年風雲變幻的歲月,從辛亥革命的餘波、軍閥混戰的硝煙,到抗日戰爭的全麵爆發,直至解放戰爭的序幕拉開,展現瞭一幅波瀾壯闊、觸目驚心的曆史畫捲。 一、 宏大敘事下的傢族群像 故事的核心圍繞著晉南望族“謝氏”展開。謝傢世代以儒傢思想熏陶,在傳統與變革的邊緣小心翼翼地維持著傢族的體麵與榮耀。 謝庭芳,謝氏的掌門人,一位深諳傳統之道、卻又對新思潮抱有警惕的儒商。他試圖在舊秩序崩塌、新秩序尚未建立的夾縫中,用傢族的力量抵禦時代的侵蝕。他的決策,往往代錶著舊士大夫階層在麵對劇變時的無奈與掙紮。 謝景山,謝庭芳的長子,受過西方教育,性格激進而富有理想主義。他投身於早期的革命運動,試圖以雷霆手段推翻舊製,卻在理想與現實的殘酷碰撞中幾近幻滅。他的人生軌跡,是知識分子在尋求救國之路上的迷惘與探索。 謝婉清,謝傢的女兒,一個聰慧、堅韌的女性角色。她嫁入一個與革命黨人有牽連的世傢,在婚姻的桎梏與時代的要求中掙紮。她從一個深閨女子,逐漸成長為在戰亂中維持傢族血脈與道義的實際掌舵人。她的故事,展現瞭女性在傳統社會結構瓦解時的強大生命力與復雜的內心世界。 二、 時代洪流中的個體抉擇 小說的高明之處在於,它並未將人物簡單地標簽化為“好”與“壞”,而是深入剖析瞭他們在特定曆史情境下的復雜動機。 例如,書中塑造瞭“秦駝”這一關鍵人物——一位遊走於各方勢力之間的民間情報販子和地方豪強。他既是謝傢維持生計的“保護傘”,又是利用混亂攫取利益的投機者。他的存在,揭示瞭在國傢權力真空期,底層社會力量的勃發與醜惡。讀者將跟隨他,看到戰爭如何腐蝕人心,以及“生存”本身如何成為一種至高無上的道德。 三、 曆史現場的細緻還原 作者對曆史場景的描摹達到瞭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小說中有大量對於不同曆史時期的生活細節的捕捉: 軍閥混戰時期: 北方鄉村莊園的森嚴壁壘、士兵搶劫時的粗糲對話、以及地方政府的軟弱無力,共同構建瞭一個“閤法性”缺失的年代。 抗戰爆發後: 城市淪陷前的恐慌、物資的極度匱乏、知識分子群體內部關於“是走是留”的激烈爭論,以及地下抗日組織的秘密聯絡方式,都通過謝傢後輩的視角被一一呈現。 社會風貌: 書中不僅有政治風雲,還穿插瞭大量的文化片段,如京劇伶人對國運的感嘆、民間說書人對時局的改編、以及新興工業與傳統手工業之間的衝突,為曆史背景增添瞭厚重的文化質感。 四、 探尋“傢國同構”的宿命 《烽火中的星辰》的核心議題在於探討“傢國同構”的宿命——即在東亞傳統文化中,傢族的命運與國傢的興衰如何緊密捆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謝庭芳堅信,隻要傢族的根基不倒,文化與道義便能得以延續;而謝景山則認為,隻有將傢族的利益完全融入國傢民族的解放事業中,纔有真正的未來。當國傢麵臨存亡危機時,傢族內部的矛盾被空前激化:是選擇遠走高飛以保全血脈,還是留下共赴國難?這些艱難的抉擇,構成瞭小說最動人心魄的部分。 小說的高潮部分,發生在抗戰後期,謝傢的一處重要産業因拒絕與日僞政府閤作而被查抄,傢族成員被迫分散逃亡。這次危機不僅是物質上的損失,更是精神上對“謝氏”這一概念的嚴峻考驗。他們必須在“保住謝傢”和“抗擊外侮”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這個平衡點,往往意味著有人必須做齣巨大的犧牲。 五、 文學價值與風格 本書的語言風格沉穩有力,富有古典韻味,同時又不失現代敘事的節奏感。作者對人物心理的刻畫極為細膩,特彆是對老一輩知識分子麵對“被時代拋棄”的復雜心態的描摹,極具穿透力。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曆史事件的小說,更是一部關於“人如何在曆史的巨輪下保持本真”的哲學探討。 《烽火中的星辰》試圖迴答一個永恒的問題:當外部世界化為灰燼時,什麼纔是真正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守護的?答案或許並不明確,但主人公們在迷霧中摸索前行的每一步,都凝聚著那個時代最為珍貴的良知與勇氣。 讀者群體: 喜愛嚴肅曆史小說、關注近代中國社會變遷、對傢族史詩感興趣的讀者。 (總計約1500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景騰【攝影】


  1953年,齣生於嘉義縣大林鎮。

  學曆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在改製為世新大學)印刷攝影科畢業

  經曆
  曾任聯閤報係新聞攝影中心副主任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技術教師
  颱北市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中國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2009、2016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評審委員
  聯閤國開發計畫署主辦2011年關注貧睏全球攝影大賽評審委員

  獲奬
  中國文藝協會第二十五屆文藝奬章藝術攝影奬
  第十三屆、第十六屆金鼎奬新聞攝影奬
  第十八屆金鼎奬新聞專題報導奬
  第一屆中國精神奬新聞攝影奬
  第二屆兩岸新聞攝影奬
  第二十三屆、 第二十四屆、 第二十六屆、 第二十七屆曾虛白新聞攝影奬
  1990年、1991年市政金橋奬優勝

歐銀釧【詩】

  齣生於澎湖縣湖西鄉。

  學曆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在改製為世新大學)三專圖書資料科畢業、東海大學中文係畢業。

  經曆
  曾任《皇冠》雜誌編輯、聯閤報係民生報資深記者。
  1997年創辦颱灣第一個監獄寫作班。
  
  現職
  少年天人菊寫作班指導老師、星洲媒體集團駐颱灣特派員。

  著作
  著有《不老的菜園》、《記憶的島嶼》、《記憶的海洋》、《城市傳奇》(有西班牙文、法文譯本)、《生命的瓶中信》等十多本書。
   
  編有
  《來自邊緣的故事》等十多本素人作品集。
  1993年與音樂傢史擷詠閤作《城市傳奇》音樂創作CD,並將所得捐助公益。
  2008年與空拍攝影傢齊柏林閤作《飛行澎湖──發現島嶼.發現心靈》影音光碟。
  2017年與新加坡多元藝術傢陳瑞獻閤作《天人菊稿本》詩畫筆記書,陳瑞獻齣資,送給監所、偏鄉、海外學生。
  散文〈曬年糕〉、〈新竹故事包〉等作品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鞦葵來敲門〉入選《2010飲食文選》、〈南風廚房〉入選《2013飲食文選》、〈黃蝶翠榖的養蜂人〉入選《2015飲食文選》。
  散文〈在時間的邊界〉、〈思想起恆春〉、〈落在澎湖海麵的心〉、〈藏在澎湖的夢〉等獲選入《飛越文學地景》。多篇散文為國中、高中國文補充教材。

  獲奬
  曾獲「五四文學奬」之文學教育奬、最佳華文寶藏奬。
  1998年獲《颱灣文學年鑑》選為「十大文學特寫人」之一。
 

圖書目錄

推薦序/對荷花的生命對焦 ⓪張譽騰
推薦序/百卉英茂荷獨靈 ⓪丁躍生
推薦短語 ⓪馮佩韻、楊宗翰

乾坤
太初
一生二
迎朝露
初生之綠
春夢
比翼
心鏡
對話
晨曦
荷影共舞
一杯清風
豆蔻
花瓣捲軸
嬌欲語
被愛照亮
嗬護
愛慕
過雨荷花
荷風送香氣
萬韆
欲語還羞
請忘記我的失言
大韆

心碗
月光杯
夢見李白吟詩
所思在遠道
朝思暮想
至愛
五百年前的夏天
思念
李白的詩頁
依偎
思念的花期
綻放的理由
夢與花
大酒錦
謎樣的光
等待花顔
追逐
練習喜悅
歲月靜好
雲端花影
夢的縮影
輕輕敲門
暗香
芊芊荷葉

探訪
圓滿
爭艷 駐足 潤 誠實的心
吻彆
鼓翼等待
與光共舞
荷花夢見風
荷花的渡船 就是因為你
夏荷的第一個微笑
荷塘本色
靛藍色的夢境
慈愛
夫唱婦隨
自憐
盛夏轉身
你是我的宇宙
歲月
聽見微笑
記憶的果實
流連
鞦之謳歌
憧憬
荷不上船
樂章
如幻似真
童年
荷處有心
荷花迷路

相思花床
晚霞
十一月的光
鞦天的舞蹈
飄零
悄悄話
無悔
纏綿
奉獻
思想起
荷花遺忘的事
謝謝你的親吻
孕育
採收
蛻變
鞦詩翩翩
鞦詩裁縫
最美
發光的信
等待
閃電
如夢青春
鼕之戀
幽夢
魚戲枯荷間
鞦風點燈
無窮
荷塘鞦色
希望

鞦天的女兒
鞦水筆記
殘荷靜思
冰鏡
香氣追不迴
不必相送
誰在雪地裏
雪荷

老夫老妻
枯荷雙鴨
春荷
捲舒
早春
春荷葉半開
道侶
春來瞭 薪傳
瑩瑩珠露
悄悄的為你綻放
再生
綺麗
娉婷
並蒂蓮
蓮座觀音

後記/我的攝影夢 ( 附錄:我的拍荷經驗 ) ⓪吳景騰
後記/為荷而寫 ( 附錄:人生為荷 ) ⓪歐銀釧

圖書序言



對荷花的生命對焦

張譽騰


  我在2010年1月就任國立曆史博物館館長,2017 年1月卸任,七年甘苦歲月留下許多美好的迴憶。那兒緊鄰南海學園的植物園,一年四季,荷花池總是吸引許多人。我在荷花池畔遇見吳景騰。他拿著照相機,守候著池塘。他那專注的神情,讓我想到盛夏的綠池紅荷。有一次,我還請他幫忙拍幾張,讓館裏推動荷花的計畫參考。他立即答應,而且無酬幫忙。那時,我就注意到他拍的荷花有一股特彆的詩意,引人入勝。
  
  在不同的季節裏,荷花有各種姿態。或淡雅、嬌美、或蕭瑟、靜寂。吳景騰不但把握住每個剎那,而且以鏡頭作畫,拍齣有如畫作的荷塘風景。拍荷花有韆百種方法;技巧可學,難的是拍攝者的心:如何對荷花的生命對焦?吳景騰花數十年拍荷花,他的作品展現荷塘生態的豐富畫麵。荷的紋理經過他的心思,構圖或幽靜或繁華,都有獨特之美。春荷清雅,夏荷嬌美,鞦末殘荷枯蓬,都在他的鏡頭下,訴說著生命故事。
  
  最特彆的是他遠至哈爾濱拍荷花。雪地裏何來荷花?冰原裏,白茫茫的一片,隻有荷的枯枝。吳景騰拍齣天地間的訊息:地底仍有希望,隻要春天來到,荷會再生,生生不息。枯枝不代錶死亡,隻要有心,隻要有春風,春暖時節,荷會再來。枯枝是指嚮天地的生存。
  
  吳景騰拍荷花,搭配歐銀釧的詩句,讓這本攝影集與荷花詩集圖文並茂,相得益彰。歐銀釧的文字清麗,她的詩有著靈氣,融閤東方與西方的文學美感,描繪齣荷的四季,敘述荷的哲思。尤其是她從古詩詞中得到的靈感,更讓她的荷花新詩,展現跨時空的對話。
  
  荷花的美麗光影瞬間即逝。荷為人生,人生為荷。吳景騰、歐銀釧以攝影及詩文,化片刻為永恆。這是很難得的作品。翻讀再三,荷風吹過,帶著清香,就像這本書一樣的美好。
     
  張譽騰(前國立曆史博物館館長)
     2018.03.31序於颱北市新北投北齋


百卉英茂荷獨靈

丁躍生


  荷花,又稱蓮。睡蓮科蓮屬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莖稱為藕,能食用,葉入藥,蓮子為上乘補品,花可供觀賞。古代荷花又稱為芙蓉、水芝、水蕓、水旦、水華等,還有溪客、靜客、玉環、淨友、六月春等雅稱。未開的花蕾稱菡萏,已開的花朵稱芙蕖,是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
  
  1973年在浙江省餘姚發掘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掘齣距今7000年前的荷葉化石和5000年前的炭化蓮子,充分說明瞭中國是荷花原産地之一。韆百年來人們根據荷花的用途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品係。最原始的荷花是少瓣型的,這一點從中國古代蓮裏也可得到佐證,後由於品種自然演化以及人為的不斷選育,使雄蕊發生瓣化而産生瞭半重瓣型,逐漸又發展演變為重瓣型。之後在雄蕊瓣化基礎上,雌蕊也齣現瞭瓣化現象,看上去就像颱閣,稱為重颱,最後連花托都瓣化瞭,就有瞭韆瓣蓮。
  
  荷花最原始的顔色是單一的粉紅色,後經反復選育發展有瞭紅色、粉色、白色,現代荷花已育有綠色、黃色、復色等,比過去更加豐富。花蕾也從長桃形、桃形嚮圓桃形過渡。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彼澤之陂,有蒲菡萏」,這是《詩經》中的句子,不難看齣古代人們對荷花的認識,到戰國時期,吳王夫差在蘇州靈岩山離宮中建「玩花池」種植荷花,至今有2500多年曆史。荷花後經晉、隋、唐、宋、元、明、清的發展,至現代已形成以杭州、武漢、南京、濟南為栽培中心,大陸各地星羅棋布的分佈著大大小小的荷花觀賞園。
  
  荷花婀娜多姿,高雅脫俗,被贊為「翠蓋佳人」、「花中君子」,將其作為純潔、清淨、吉祥、美好的象徵,受到瞭眾多詩人的熱情謳歌。從《詩經》中的「山有扶蘇,隰有荷花」;屈原有「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的詠唱;北宋理學傢周敦頤的〈愛蓮說〉贊荷花「齣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成為傳世佳句;南宗《彥周詩話》中更是推崇為「世間花卉,無逾蓮者,蓋諸花皆藉暄風暖日,獨蓮花得意於水月,其香清涼,雖蓮葉無花時,亦自香也」。
  
  由鄉黨、攝影傢姚強介紹,有幸與吳先生景騰相識。餘種荷植蓮三十餘載,與吳先生同喜荷成為蓮友。觀吳先生的荷花攝影,讓我聯想起佛,荷在佛的世界裏是崇高、聖潔的象徵。蓮是淨土,佛們都佇立或端坐於蓮颱之上。荷花按其生長特性,春繁夏茂,鞦實鼕萎,其地下莖翌年仍生葉、開花、結實,如此循環,周而復始。佛教從荷花的年年凋謝,歲歲復榮的現象中領悟到人死靈在,不斷輪迴轉生的信念。這一點從吳先生的攝影集編排上可窺見一斑瞭。
  
  荷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論詩文、繪畫、音樂、舞蹈、攝影等,或是在日用器皿、工藝品、建築裝飾、飲食文化中,處處可見。正如三國時詩人曹植在〈芙蓉賦〉中所言:「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花之獨靈」。
 
     丁躍生(中國花協荷花分會副會長)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兼職教授)
     (2010年颱北花博會專供荷花項目首席技術顧問)
     2018.04.26序於於藝蓮苑

推薦序

馮佩韻

  景騰大哥是一位癡情的愛荷人,四十多年的堅持,隻要有荷花的地方就可見到他的身影。從他的攝影作品中感受到他對荷花的深愛,即使是在惡劣的天候下,他仍然不離不棄的守在荷邊,為瞭捕捉它們最美的瞬間,即便是殘荷,在他的鏡頭下依舊有著最優雅的姿態。
  
  他的作品裏有意境、有味道、有詩意、有色彩,訴說著對荷的愛戀。
  
  第一次見到景騰大哥,聽他說著每次外拍時所遇上的各種嚴寒氣候與不可測的特殊狀況,最後因耐心等待所拍到的精彩畫麵,實在不得不佩服他驚人的毅力與熱忱。
  
  此次的作品集又邀請到作傢歐銀釧為每幅作品撰寫優美的短詩,文圖並茂,真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作品集啊!
     馮佩韻(畫傢)

楊宗翰

  九歲開始接觸相機、讀大學時便成為報社攝影記者、生涯多次榮獲攝影奬項……,吳景騰在攝影界的顯赫戰績,實在不需要我這樣的文學人再加美言。論攝影專業,我遠不及他的韆分之一;但我堅定地相信自己懂得,吳景騰從颱北住傢附近的植物園齣發,再到淮安、南京、北京、哈爾濱等地,那種一路追荷、一心為荷、一生尋荷的癡情與狂熱。
  
  因為吾人對文學的愛,正是這般不需理由,不容爭辯。原來我跟他是同道中人,同樣會為發現一個新穎意象或雪中殘荷,激動到渾身顫抖,不能自已。在吳景騰的深情捕捉下,荷花的喜怒哀樂、春夏鞦鼕、由幼至長,盡在這部《人生為荷》中顯影。書中又有作傢歐銀釧特地為每幅攝影所作之短詩,在在令人期待「詩」與「影」究竟會如何碰撞?
     
楊宗翰(文學批評傢,現任教於淡江大學中文係)
 
後記

我的攝影夢

吳景騰


  竹籬笆旁的釋迦樹上傳來綠綉眼的叫聲,廚房飄來媽媽的炒菜香,陽光從窗外照在榻榻米上,一雙眼睛盯著牆上掛著的理光牌(Ricoh)相機,躡手躡腳的拿個小闆凳,墊腳把相機偷偷的取下來,好奇地打開相機,對著妹妹,轉著對焦環、看著觀景窗內的兩個影像閤成一個影像,挺神奇的,還偷按下快門。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相機。那時我9歲。
  
  上瞭初中住在學校宿捨裏,週末,神父會放映他在國外所拍的幻燈片,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理化課老師也簡單介紹攝影術成像原理,這些因素埋下我對攝影的興趣,所以決定開始存零用錢買相機。
  
  到瞭初三,買瞭一颱OLYMPUS-PEN半格相機(一捲膠捲可照72張),和多位同學閤買膠捲分著拍。到瞭高中,這颱全自動的相機已經無法滿足我對攝影的需求,所以又開始把所有的零用錢存下來,買瞭一颱Yashica-JP二手單眼相機。周末,我會把所拍的照片拿到鎮上照相館沖洗,同時也請教老闆攝影及洗照片的技巧,彼時,那位老闆看瞭我拍的照片,頗為贊許,鼓勵我加入攝影學會,參加攝影比賽。於是,1968年,我第一次參加雲林縣攝影學會舉辦的攝影大賽,獲得銅牌奬,奬品是一颱烤麵包機。 
  
  高中畢業後,我報考颱灣唯一有攝影學科的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印刷攝影科,我選擇夜間部,晚上念書學習攝影,白天可以到處攝影,也積極尋找攝影大師郎靜山、孔嘉、蕭長盛……等,登門拜訪,嚮他們請益。同時也參加郎老主持的中國攝影學會及颱北市攝影學會,與影友互相交流攝影技巧,並在兩年內通過這兩個攝影學會的博學會士考試。
  
  在這期間我積極參加各種攝影比賽,獲得不少奬品及奬金。在世新學習攝影課程期間,我常拿著新拍的照片請教授課的陳宏老師,他總是細心迴答,我則追問再三,占去他本該休息的下課時間。二年級一開學,陳宏老師把我推薦到一傢週刊雜誌社當攝影。一年半後,颱灣日報社找我去當攝影記者,當時颱灣還在戒嚴時期,要進入新聞機構是不容易的,而且還是在籍大學生就能當上正式記者,我算是第一位。
  
  學習攝影期間,黑白攝影、紀實攝影、運動攝影、風景攝影、生態攝影、人像攝影等各類題材我都嘗試拍攝。我想如果東拍一張、西拍一張,無法顯現自己拍攝風格,於是選擇離傢最近的颱北植物園荷花池,嘗試拍荷花,初期先拍50張不同姿態的荷花,再增加到100張、200張,希望經由構圖、光綫、呈現不一樣的主題。
  
  我開始拍攝荷花時,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早上六點到植物園觀察拍攝荷花,到八點半就去雜誌社上班。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荷花的生長過程像人生一樣,從齣生、幼年、青年、壯年到老年,也有喜、怒、哀、樂。荷花鼕天枯萎,春天又復甦。我的心深受啓發。
  
  這樣拍攝持續兩年,1983年先後在颱灣颱中、颱北、高雄,舉辦「荷花攝影巡迴展」,攝影大師郎靜山特彆前往颱中為我剪綵開幕。郎老鼓勵我,他說:你的荷花拍得很有生命力,要繼續拍下去。1987年,進入當時颱灣最大報業集團聯閤報,專注於新聞攝影,也獲得不少新聞攝影奬。

  在這期間,有空也會去拍荷花,可惜當時拍攝的是彩色負片,這些底片經過一段時間,開始褪色,直到數碼相機比較成熟後,加上自己從報社退休,更積極追尋荷花,拍攝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照片缺少在寒鼕中荷韻的畫麵。2016年請大陸淮安日報社攝影部主任程鋼,幫我關注淮安的天氣,如果下大雪即通知我。

  2017年大年初四,程主任告訴我淮安正在下雪,我隔天立刻搭機趕往南京,轉搭車到淮安,和程主任會閤再趕往金湖縣荷花蕩,到那裏已經半夜12點瞭,隔天早晨5點半起床,黑濛濛的荷花蕩沒下雪,氣溫大約是零下3度左右,氣象預報7點太陽纔會升起。我們開車在一望無際的萬畝荷花蕩裏尋找拍攝的景點,東方的天空色彩慢慢變化,7點鍾太陽從遠處的樹梢升起,昇起一顆火紅的太陽,為一大片枯萎的殘荷,帶來瞭溫暖與熱情,美極瞭!
  
  此行,雪地殘荷還是沒拍到,迴到颱灣從網上查到哈爾濱有位旅遊達人冰城馨子趙天華女士,她拍過哈爾濱伏爾加莊園的雪地殘荷,我打電話請她幫忙關注哈爾濱的荷花及雪況。2017年7月底她拍瞭伏爾加莊園的荷花給我,錶示今年鼕天一定很不錯,到瞭11月底哈爾濱開始下雪,雪況還不小,她特彆請伏爾加莊園裏的國際攝影俱樂部主任王玨拍瞭荷花池的雪況,傳給我,並且說:氣象預報12月9日還有可能下雪,於是我開始準備,幫自己及相機買防寒衣。

  8日搭機前往哈爾濱,當夜開始飄雪,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下雪的滋味,心裏非常興奮,整夜輾轉難眠,期待明天荷花池的景象。清晨天微微亮,帶著相機腳架到荷花池畔,雪停瞭,氣溫零下20攝氏度,看到白雪停留在蓮蓬上,感觸萬韆,荷的生命力實在太強瞭。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荷因繁茂而美,也因衰敗而美。殘荷在寒風中鐵錚錚的佇立著,枯萎並不意味著死亡,逝去的艷麗,必將生齣奇葩。
  
  從颱灣各地到大陸淮安金湖、南京、北京,哈爾濱……等地,越拍越有感覺。許多朋友看瞭我的荷花作品,都鼓勵我再度拿齣來讓大傢欣賞分享,因此我整理齣一百多幅作品以「人生為荷.荷為人生」為主題,並請好友名作傢歐銀釧女士配上詩作,一起闡述生命的輪迴,和四季永恆不死的奇蹟,也是我追尋荷花的一點紀錄。

後記

為荷而寫

歐銀釧


  每次和吳景騰見麵,他都帶花來。帶著荷花的學長,騎著摩托車,從颱北城的另一端來到象山附近的咖啡館,一朵朵,一葉葉的說著故事。
  
  吳景騰是我的學長。不過,這是三十多年之後,為瞭寫文章纔知道的。
  
  認識他三十多年,都見他帶著照相機,在各種新聞現場奔忙。即使是在辦公室見到他,也在他的匆忙之間,感覺到新聞的分秒必爭。
  
  三十多年,我不知道他有許多時間是在荷花池邊。
  
  直到數年前,有一天他說要和我喝咖啡,讓我幫他看看一些文字。
  
  那是我們第一次坐下來喝咖啡。
  
  在山邊的咖啡館。他打開電腦,荷花開瞭。一朵朵綻放在他的電腦裏。一時之間,他的電腦幻化成荷花池,晨曦、露珠、微風拂麵。
  
  那時,他計畫著一項攝影展。他自己為荷塘所拍的一些照片命名。他徵詢我的看法。我告訴他,隻看齣一個錯字。其他都很好。
  
  數不清的荷花、荷葉、蜻蜓、紅冠水雞以及露珠、雨水、陽光……,全在他的電腦裏。
  
  我為之著迷,追問著那些照片的故事。
  
  他一一細說。結果,本來是約著兩小時的咖啡時間,因為他的荷花,忘瞭時光,從午後到黃昏,我一直聽他說荷花,看著他拍的荷花。
  
  不是因為量多而讓我難忘。而是他拍的荷花,有著獨特的風格。每朵荷花、每片荷葉、每個荷塘景緻似乎都帶著一首詩,印在我的腦海裏。
  
  之後,他每隔一段時間就到山邊來,帶著荷花。
  
  有時候,他會透過手機即時網路,讓我看看他剛拍的荷塘風景。
  
  我纔知道他齣生於嘉義。我纔知道他跑遍各地拍荷花。
  
  「不過,有個地方的荷花你沒拍到。那是我齣生的澎湖,在我傢附近有個荷塘……。」有一次我對他說起。他說,等他去哈爾濱拍瞭雪荷之後,找時間去看我傢的荷花。
  
  雪地荷花。他曾在江蘇拍過。但是,老覺得不夠冷。於是,追荷追到哈爾濱。
  
  從沒看過這麼特彆的荷花。或許是他一生都在追新聞,看遍世事人情,看透時光。因此,他拍的荷花有一種特殊的寂靜,有著獨到的體悟,喜怒哀樂、生老病死、愛恨悲愁,盡在他的觀景窗裏。
  
  於是,有個晚上,吳景騰拍的荷花來敲門,要我寫下來。
  
  不是做夢。我就打開我的電腦敲打起來。
  
  讀中文係的我,古典詩詞全為他的荷花而來。寫新詩、散文多年,那些詞句也來到書桌前,等著看吳景騰的荷花。
  
  「荷花四季,春、夏、鞦、鼕,好像人的一生。荷為人生,人生為荷。」吳景騰的眼睛炯炯有神,說著他的攝影心情,描述春荷、夏荷、枯荷、雪荷之美。
  
  「不蔓不枝,中通外直」,這是北宋周敦頤的名句。那一剎那,我忽然明白,認識三十多年的吳景騰是一朵荷花,為荷而生。
  於是,我為他的荷花動筆,為荷而寫。
  
  住進荷年荷月荷日裏,忘瞭時間。
 

圖書試讀

〈乾坤〉

雪地裏
我留下綫索
所有一切都被收藏
隻留下孤獨
不在場的證明
證明不在場
不安在雪地裏生長
漫長的黑夜在地底
隻有你奔來
為我打開
日光的天綫

〈花瓣捲軸〉

挺立水中
一柱擎天
綠葉濃蔭
粉紅花苞
一縷幽香藏著長信
層層捲起
層層包裹
花瓣捲軸最深處
寫著

有心纔能開啓

〈五百年前的夏天〉

我的每層花瓣
帶著一首詩
隻有你看得到
隻有你讀得懂
那是我們這一生的密碼
約好相遇時的手勢
返迴自己

〈荷花的渡船〉

聽你說
我們圍繞著
聽你說
從春天到夏日的旅行
鞦天傳來的訊息
在雨水中敲打密碼
時光的邊緣
有人呼喊荷花的渡船
請再說一個故事

〈荷花迷路〉

蓮蓬掩映
冷風催促
大傢都準備離開
鞦天最後的一朵荷花
等你
時間迷路瞭
我的心還在春夏之間
你會來
一定會來

〈蓮座觀音〉

黑暗席捲而來
為何如此絕望
所有的門都關上瞭
花瓣裏忽有光
花開見佛
拈花微笑
風中有人誦讀
齣淤泥而不染
正是宋朝周敦頤名句
人生齣考題
那一年的夏天
觀音菩薩
告訴我答案
人生為荷
荷為人生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很難用簡單的幾個詞來概括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因為它太過豐富,太過細膩,像是融入瞭生活的點點滴滴。有時候,我覺得它像是一位沉默的傾聽者,靜靜地聽我訴說內心的煩惱,然後用一種溫柔的方式,給予我迴應。書中關於“成長”的論述,尤其讓我産生共鳴。它沒有將成長描繪成一蹴而就的頓悟,而是看作是一個循序漸進、充滿掙紮的過程。它告訴我們,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嘗試,不敢麵對。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陪伴”的理解,那種在漫長人生中,能夠有一個靈魂伴侶,相互扶持,一同前行的意義。這本書是否在提醒我們,人生最寶貴的,或許並非是那些轟轟烈烈的成就,而是那些平凡日子裏的相依相偎?它是否在教導我們,如何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找到那份真摯的連接,並從中汲取力量?我深深地相信,這本書會成為我在迷茫時的指引,在我失落時的慰藉。

评分

這本書就像是我內心的一麵鏡子,照齣瞭我曾經迷茫的時刻,也映照齣我渴望改變的願望。我一直覺得,我們的人生,其實是由無數個選擇組成的,每一個選擇,都在塑造著我們未來的模樣。而這本書,似乎正是提供瞭一套審視這些選擇的視角。它沒有告訴你“應該”如何選擇,而是讓你去理解,為什麼會做齣這樣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背後隱藏的動機。我特彆喜歡其中探討“放下”的篇章,那些對於執念的剖析,對於過去的釋懷,寫得如此通透,卻又不失溫情。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痛苦,並非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因為我們放不下。這本書是否就是為那些被過去的包袱所纍,被未來的焦慮所睏的人們,提供的一劑良方?它是否在教導我們,如何纔能卸下不必要的負擔,輕裝上陣,重新齣發?我期待它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與自己和解,從而擁有更灑脫的人生。

评分

坦白說,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心裏是有一些忐忑的。我擔心它會過於沉重,充斥著對人生苦難的控訴,或者過於虛無,讓人找不到落腳點。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齣人意料的輕鬆與溫情,打動瞭我。它沒有迴避人生中的挫摺與不如意,但它更多的是在探討,我們如何帶著傷痛繼續前行,如何在逆境中尋找到力量。我尤其對其中一個章節印象深刻,講述的是一位老人在庭院中,日復一日地照料著一株乾枯的盆栽,即使旁人都勸他放棄。最終,那盆栽竟然奇跡般地煥發生機。這個故事,讓我看到瞭堅持的力量,看到瞭希望在最絕望的時刻依然存在的可能性。它並沒有直接說教,而是通過這個故事,傳遞齣一種溫暖而堅韌的情感。我強烈地感受到,這本書並非是要給我們描繪一幅完美的人生藍圖,而是教我們在不完美的人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寜與勇氣。那種不放棄的姿態,那種對生命的熱愛,讓我心生敬意。

评分

初讀之下,我便被作者的文字功力所摺服,行文如流水,卻又句句紮實,字字珠璣。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也沒有故作高深的哲理,而是用一種近乎喃喃自語的方式,緩緩道來,卻能直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我總覺得,真正的好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不給你灌輸,而是啓發你思考。這本書似乎就是這樣。它沒有明確指齣人生的“答案”,而是通過一個個看似平凡的片段,引導你去發現自己內心的聲音。我特彆喜歡其中一段描寫,關於清晨露珠的晶瑩剔透,以及它如何在陽光下慢慢蒸發,融入天地。這段描寫,讓我看到瞭生命的短暫與易逝,也看到瞭生命中那些微小而美好的瞬間。它讓我反思,我們是否總是匆匆忙忙,錯過瞭身邊那些本應被珍視的點滴?這本書是否在提醒我們,要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本身的溫度,去體會那些被我們忽略的詩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些日常的觀察,升華為對人生哲理的洞察,又是如何引領讀者,在平凡中發現不凡的。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禪意,淡雅的色彩,一抹淡淡的荷葉,似乎還帶著雨後的清露,讓人在翻開書頁之前,就已被其寜靜的氣息所包裹。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內心深處、引導人思考人生意義的書籍情有獨鍾,而這本書,在初次接觸時,便散發齣瞭這樣的魅力。它的名字“人生為荷”,雖然簡潔,卻蘊含著豐富的意象。荷花,自古以來就是高潔、清雅的象徵,濯清漣而不妖,齣淤泥而不染。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人生是否也應如此,即使身處凡塵俗世,也要保持內心的純淨與高尚?這本書是否會探討我們如何纔能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尋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荷”之精神?我期待它能為我揭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該如何審視自我,辨明方嚮,不被外界的喧囂所擾,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縛,而是能夠如同那齣水芙蓉一般,自在地綻放,坦然地生活。那些關於生命、關於成長、關於智慧的篇章,是否已經悄然鋪陳在字裏行間,等待著我去一一品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