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築技術規則〈附補充規定圖例及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本書依內政部營建署公布施行之條文編輯附已修正施行日期另定之條文附隔音指標、綠建材之預告修正條文附建築物外殼耗能量之預告修正條文附屋頂隔熱性能管制之預告修正條文附外牆及外窗保溫之預告修正條文』(107年8月)

最新建築技術規則〈附補充規定圖例及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本書依內政部營建署公布施行之條文編輯附已修正施行日期另定之條文附隔音指標、綠建材之預告修正條文附建築物外殼耗能量之預告修正條文附屋頂隔熱性能管制之預告修正條文附外牆及外窗保溫之預告修正條文』(107年8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詹氏書局編輯部
图书标签:
  • 建筑规范
  • 建筑技术
  • 建筑法规
  • 无障碍设施
  • 绿色建筑
  • 节能建筑
  • 隔音
  • 建筑设计
  • 台湾建筑
  • 营建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收集最新的建築技術規則資訊,更配合內政部編修方法,將排版方式改為橫式編排,各圖例部份也利用修圖的方式再清晰化,能使讀者更清楚也更容易的閱讀與查閱建築技術規則的相關法令。
建筑技术规范与设计实践:从理论到应用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建筑工程领域的核心规范与实践操作,为建筑师、工程师、规划人员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技术指导。本书内容聚焦于当代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要点,强调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 本书的结构设计旨在覆盖建筑设计、结构安全、设备集成以及环境性能等多个维度,力求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基础与空间规划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流程,重点关注功能布局的合理性与空间体验的优化。 1.1 建筑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 功能需求分析: 如何根据建筑类型(如办公、居住、商业、公共设施)确定核心功能需求,并进行科学的面积分配。内容涵盖对不同使用人群活动模式的深入分析,确保空间布局的适应性。 人流与物流组织: 详细论述水平交通(走廊、通道)和垂直交通(楼梯、电梯)系统的设计标准。包括疏散设计、无障碍通道的最小净宽要求,以及货物运输路径的隔离与优化,以提升建筑整体运行效率。 空间尺度与人体工程学: 探讨基于人体工程学原理的空间尺度设计,包括净高、开间、进深的标准,以及家具与设备布置的空间关系,确保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1.2 建筑形体与构造 体型系数与能耗关系: 分析建筑外形复杂程度对采光、通风和热负荷的影响,提倡采用适宜的体型系数以优化建筑的整体性能。 基础与地下结构设计要点: 涵盖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基础选型(浅基础、深基础),地下室的防水构造设计,以及抗渗等级的确定标准。 墙体与楼板构造: 深入解析结构墙体、围护墙体以及楼板的构造层次,包括保温、防水、隔声构造层的具体做法与材料选择。 第二部分:结构安全与抗震设计 本部分是建筑安全的核心,详细解读了结构设计的基本荷载取值、结构体系的选择与抗震设防标准。 2.1 荷载分析与结构设计依据 恒载与活载的确定: 依据国家现行标准,精确计算建筑结构所承受的恒载(结构自重、填充墙荷载)与活载(使用荷载、设备荷载)。特别关注特殊使用空间(如屋顶设备区、图书馆)的活载取值。 环境荷载考量: 风荷载、雪荷载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地区和建筑高度上的应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原理。 材料性能要求: 混凝土、钢材等主要结构材料的强度等级、工作性能要求,以及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2.2 结构体系选择与抗震设计 结构体系的适用性: 对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不同体系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指导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区下的合理选择。 抗震构造措施: 重点阐述抗震设计中的构造要求,包括梁柱节点构造、剪力墙的配筋要求、防扭转措施等,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延性和整体稳定性。 地基与基础的抗震连接: 分析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础抗震构造的连接要求。 第三部分:建筑设备与环境控制系统集成 本部分聚焦于现代建筑的“生命线”——水、电、暖通等设备系统的集成设计与规范要求。 3.1 建筑给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设计: 涉及市政接驳、二次加压系统的设计、水箱(池)的容积确定与卫生要求。热水供应系统的分区和循环设计。 排水系统: 区分生活污水、废水和雨水的排放标准。重点讲解横管、立管的坡度要求、通气组织设计,以及化粪池和隔油池的构造要求。 雨水排放与利用: 探讨分散式与集中式雨水排放系统的设计,以及绿色建筑背景下的雨水收集与中水回用系统的集成方法。 3.2 建筑电气与消防安全 供配电系统: 负荷计算、电压选择、配电线路的敷设方式与截面选取。应急电源的设置标准。 弱电系统集成: 办公与居住建筑中信息网络、楼宇自控(BA)系统的布线规范与空间预留要求。 消防安全设计: 详细解读消防水系统(喷淋、消火栓)、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参数。疏散指示、应急照明的照度标准与双电源切换要求。 3.3 暖通空调(HVAC)系统集成 负荷计算基础: 室内冷、热负荷的精确计算方法,考虑围护结构传热、人员得热、设备得热及新风负荷。 通风与空气质量: 新风量的确定标准,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的协同设计。风管的材质、流速控制与消声处理。 空调系统类型选择: 集中式与分散式空调系统的适用场景分析,水系统(冷/热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部分:建筑性能化设计与环境友好性 本部分关注建筑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环境表现,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人居健康。 4.1 建筑热工性能与节能 围护结构热工参数: 详细解析传热系数(U值)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气候区对墙体、屋面、门窗的传热阻要求。 自然采光设计: 侧重于采光系数(CIE)的计算,保证自然光照的均匀分布。窗墙比的优化策略。 自然通风设计: 通过建筑几何形态和开窗方式,实现穿堂风或导流通风,减少对机械通风的依赖。 4.2 建筑声环境控制 隔声设计: 结构层(楼板、墙体)的隔声量(Rw)标准,特别是对交通噪音、设备噪音的控制要求。重点阐述浮筑层、隔音垫的应用。 混响时间控制: 在剧场、报告厅等特殊空间中,对吸声材料的选择与布置,以达到最优化的混响时间要求。 4.3 建筑防水与防腐蚀 防水工程的系统性: 涵盖屋面防水(SBS、TPO等材料的构造)、地下室防水(刚柔结合、附加密封带)、以及有水房间(厨卫)的防水构造。 防腐蚀措施: 针对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可能遇到的化学侵蚀、锈蚀的预防性处理方法。 本书强调所有设计决策必须在满足基本安全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为读者提供一个严谨、实用的技术参考工具。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關鍵字索引
 
總則編(第1條~第7條)

建築設計施工編 

第一章 用語定義(第1條)

第二章 一般設計通則(第2條~第62條)
第一節 建築基地(第2條~第6條)
第二節 牆面線、建築物突出部份(第7條~第10條)
第三節 建築物高度(第11條~第24-1條)
第四節 建蔽率(第25條~第29條)
第五節 容積率(第30條~第30-1條)
第六節 地板、天花板(第31條~第32條)
第七節 樓梯、欄杆、坡道(第33條~第39-1條)
第八節 日照、採光、通風、節約能源(第40條~第45-8條)
第九節 防音(第46條~第46-7條)
第十節 廁所、污水處理設施(第47條~第51條)
第十一節 煙囪(第52條~第54條)
第十二節 昇降及垃圾排除設備(第55條~第56條)
第十三節 騎樓、無遮簷人行道(第57條~第58條)
第十四節 停車空間(第59條~第62條)

第三章 建築物之防火(第63條~第88條)
第一節 適用範圍(第63條~第65條)
第二節 雜項工作物之防火限制(第66條~第68條)
第三節 防火構造(第69條~第78條)
第四節 防火區劃(第79條~第87條)
第五節 內部裝修限制(第88條)

第四章 防火避難設施及消防設備(第89條~第116條)
第一節 出入口、走廊、樓梯(第89條~第99-1條)
第二節 排煙設備(第100條~第103條)
第三節 緊急照明設備(第104條~第105條)
第四節 緊急用昇降機(第106條~第107條)
第五節 緊急進口(第108條~第109條)
第六節 防火間隔(第110條~第112條)
第七節 消防設備(第113條~第116條)
第四章之一 建築物安全維護設計(第116-1條~第116-7條)

第五章 特定建築物及其限制(第117條~第139條)
第一節 通則(第117條~第120條)
第二節 戲院、電影院、歌廳、演藝場及集會堂(第121條~第128條)
第三節 商場、餐廳、市場(第129條~第132條)
第四節 學校(第133條~第134-1條)
第五節 車庫、車輛修理場所、洗車場、汽車站房、汽車商場(包括出租汽車及計程車營業站)(第135條~第139條)

第六章 防空避難設備(第140條~第144條)
第一節 通則(第140條~第143條)
第二節 設計及構造概要(第144條)

第七章 雜項工作物(第145條~第149條)

第八章 施工安全措施(第150條~第159條)

第一節 通則(第150條~第151條)
第二節 防護範圍(第152條~第153條)
第三節 擋土設備安全措施(第154條)
第四節 施工架、工作台、走道(第155條~第157條)
第五節 按裝及材料之堆積(第158條~第159條)

第九章 容積設計(第160條~第166-1條)

第十章 無障礙建築物(第167條~第177-1條)


第十一章 地下建築物(第178條~第226條)
第一節 一般設計通則(第178條~第194-1條)
第二節 建築構造(第195條~第200條)
第三節 建築物之防火(第201條~第206條)
第四節 防火避難設施及消防設備(第207條~第217條)
第五節 空氣調節及通風設備(第218條~第224條)
第六節 環境衛生及其他(第225條~第226條)

第十二章 高層建築物(第227條~第259條)
第一節 一般設計通則(第227條~第233條)
第二節 建築構造(第234條~第240條)
第三節 防火避難設施(第241條~第244條)
第四節 建築設備(第245條~第259條)

第十三章 山坡地建築(第260條~第268條)
第一節 山坡地基地不得開發建築認定基準(第260條~第262條)
第二節 設計原則(第263條~第268條)

第十四章 工廠類建築物(第269條~第280條)

第十五章 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第281條~第292條)

第十六章 老人住宅(第293條~第297條)


第十七章 綠建築基準(第298條~第323條)
第一節 一般設計通則(第298條~第301條)
第二節 建築基地綠化(第302條~第304條)
第三節 建築基地保水(第305條~第307條)
第四節 建築物節約能源(第308條~第315條)
第五節 建築物雨水及生活雜排水回收再利用(第316條~第319條)
第六節 綠建材(第320條~第323條)

建築構造編 

第一章 基本規則(第1條~第55條)

第一節 設計要求(第1條~第7條)
第二節 施工品質(第8條~第9條)
第三節 載重(第10條~第31條)
第四節 耐風設計(第32條~第41條)
第五節 耐震設計(第41-1條~第55條)

第二章 基礎構造(第56條~第130-2條)
第一節 通則(第56條~第62條)
第二節 地基調查(第63條~第68條)
第三節 淺基礎(第69條~第88條)
第四節 深基礎(第88-1條~第121條)
第五節 擋土牆(第121-1條~第121-4條)
第六節 基礎開挖(第122條~第130條)
第七節 地層改良(第130-1條~第130-2條)

第三章 磚構造(第131條~第170-14條)
第一節 通則(第131條~第132條)
第二節 材料要求(第133條~第140條)
第三節 牆壁設計原則(第141條~第150條)
第四節 磚造建築物(第151條~第156-3條)
第五節 (刪除)(第157條~第164條)
第六節 加強磚造建築物(第165條~第170條)
第七節 加強混凝土空心磚造建築物(第170-1條~第170-11條)
第八節 砌磚工程施工要求(第170-12條~第170-14條)

第四章 木構造(第171條~第234條)

第五章 鋼構造(第235條~第331條)

第一節 設計原則(第235條~第240條)
第二節 設計強度及應力(第241條~第258條)
第三節 構材之設計(第258-1條~第273條)
第四節 (刪除)(第274條~第286條)
第五節 接合設計(第287條~第321條)
第六節 (刪除)(第322條~第331條)

第六章 混凝土構造(第332條~第495條)
第一節 通則(第332條~第337條)
第二節 品質要求(第337-1條~第374條)
第三節 設計要求(第374-1條~第406條)
第四節 耐震設計之特別規定(第407條~第412-1條)
第五節 強度設計法(第413條~第439條)
第六節 工作應力設計法(第439-1條~第445條)
第七節 構件及特殊構材(第445-1條~第495條)

第七章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第496條~第520條)
第一節 設計原則(第496條~第503條)
第二節 材料(第504條~第505條)
第三節 構材設計(第506條~第511條)
第四節 接合設計(第512條~第517條)
第五節 施工(第518條~第520條)

第八章 冷軋型鋼構造(第521條~第540條)
第一節 設計原則(第521條~第526條)
第二節 設計強度及應力(第527條~第531條)
第三節 構材之設計(第532條~第537條)
第四節 接合設計(第538條~第540條)

中英文索引(第1章~第6章)

建築設備編

第一章 電氣設備(第1條~第25條)

第一節 通則(第1條~第2-1條)
第二節 照明設備及緊急供電設備(第3條~第10條)
第三節 特殊供電(第11條~第16條)
第四節 緊急廣播設備(第17條~第18條)
第五節 避雷設備(第19條~第25條)

第二章 給水排水系統及衛生設備(第26條~第41條)
第一節 給水排水系統(第26條~第36條)
第二節 衛生設備(第37條~第41條)

第三章 消防設備(第42條~第77條)
第一節 消防栓設備(第42條~第50條)
第二節 自動撒水設備(第51條~第63條)
第三節 火警自動警報器設備(第64條~第77條)

第四章 燃燒設備(第78條~第90條)
第一節 燃氣設備(第78條~第85條)
第二節 鍋爐(第86條~第88條)
第三節 熱水器(第89條~第90條)

第五章 空氣調節及通風設備(第91條~第107條)
第一節 空氣調節及通風設備之安裝(第91條~第99條)
第二節 機械通風系統及通風量(第100條~第102條)
第三節 廚房排除油煙設備(第103條~第107條)

第六章 昇降設備(第108條~第132條)
第一節 通則(第108條~第109-1條)
第二節 昇降機(第110條~第120條)
第三節 昇降階梯(第121條~第129條)
第四節 昇降送貨機(第130條~第132條)

第七章 受信箱設備(第133條~第135條)

第八章 電信設備(第136條~第144條)

建築技術規則(歷次修訂、增訂、刪除條文)

建築技術規則(已發布未施行及預告修正條文)
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 

「建築技術規則」vs「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相關設計項目檢索表

第一章 總則
101  依據
102  適用範圍
103  一般事項說明
104  用語定義
105  參考附錄

第二章 無障礙通路
201  適用範圍
202  通則
203  室外通路
204  室內通路走廊
205  出入口
206  坡道
207  扶手

第三章 樓梯
301  通則
302  樓梯設計
303  梯級
304  扶手與欄杆
305  警示設施
306  戶外平台階梯

第四章 昇降設備
401  適用範圍
402  一般規定
403  引導標誌
404  昇降機出入平台(停靠處)
405  昇降機門
406  昇降機廂

第五章 廁所盥洗室
501  適用範圍
502  通則
503  引導標誌
504  廁所
505  馬桶及扶手
506  小便器
507  洗面盆

第六章  浴室
601  適用範圍
602  通則
603  浴缸
604  淋浴間

第七章 輪椅觀眾席
701  適用範圍
702  通則
703  空間尺寸
704  配置

第八章 停車空間
801  適用範圍
802  通則
803  引導標誌
804  汽車停車位
805  機車停車位及出入口

第九章 障礙標誌
901  適用範圍
902  通則

第十章 無障礙客房
1001 適用範圍
1002 通則
1003 衛浴設備空間
1004 設置尺寸
1005 房間內求助鈴

參考附錄

附錄1 基本尺寸
A101 適用範圍
A102 輪椅

附錄2 其他設施
A201 適用範圍
A202 基地內路緣坡道
A203 輪椅昇降台
A204 結帳櫃檯及服務台
A205 其他

附錄3 設施設計指引
A301 適用範圍
A302 視覺障礙者引導設施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7055736
  • 規格:平裝 / 422頁 / 17 x 23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八版二刷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 本書特色


  檢索效率 第一
  最速編.章.節.條查找系統

  版本領先 第一
  最新頒布條文即時收錄

  圖例清晰 第一
  最高解析圖例隨文釋義

  ■ 適用對象

  ◎ 建築師
  ◎ 結構&土木技師
  ◎ 建管行政公務單位
  ◎ 室內設計與裝修公司
  ◎ 水電消防設備公司
  ◎ 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機構
  ◎ 建設公司與土地投資者
  ◎ 自力購地建屋民眾
  ◎ 建築師考試
  ◎ 建築工程高考三等&普考考試
  ◎ 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技術士考試
  ◎ 建築物室內設計工程管理技術士考試
  ◎ 建築工程管理技術士考試
  ◎ 營造工程管理技術士考試
  ◎ 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簽證及申報培訓課程
  ◎ 大專院校建築法規相關課程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號稱「最新」的法規彙編,對於我們這些常年與建築法規打交道的專業人士來說,簡直就是一劑強心針。畢竟,台灣的營建法規修訂速度快得像鬼魅,稍微不留意,手上的舊版規範可能就跟不上時代了。我特別欣賞這套書在編排上展現出的那種「一網打盡」的企圖心。光是看到書名後頭那一長串的括號內容,就知道編輯群真的下了苦功,不只是把內政部營建署公布的條文直接搬上來,還貼心地把那些「預告修正」的部分也一併收錄。這對我們規劃設計初期階段尤其重要,畢竟預告修正的內容往往預示著未來幾個月內可能發生的重大變革,提早掌握這些趨勢,就能在專案啟動時就做出更具前瞻性的決策,避免後期因為法規變動而導致設計圖得大翻盤,那種痛苦,相信所有建築師都能感同身受。它提供的補充規定、圖例,甚至連無障礙設施的規範都整合進來,等於是把幾本可能分開購買的工具書濃縮在這一本裡,雖然厚重了點,但實用性絕對是爆棚的。不過,說真的,這麼多預告條文混在一起,如果沒有清楚的標示出哪些是「現行有效」哪些是「即將生效」,初次使用者可能會稍微有點手忙腳亂,需要花點時間去適應這種「未來進行式」的編排邏輯。總體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為我們架構出一個清晰的法規脈絡,讓我們在變動中找到穩定的依據,是案頭必備的參考寶典。

评分

坦白講,拿到這本二○一八年八月版的《最新建築技術規則》,我的第一反應是驚訝於它的「博覽群書」程度,但隨後湧上心頭的是一絲對實務操作複雜性的無奈。這本書的編法,簡直就像是在告訴所有設計者:「未來的建築管制趨勢,就是圍繞著『能源效率』和『環境永續』打轉,你最好現在就準備好。」那些關於隔音指標、綠建材的預告修正,還有更關鍵的——建築物外殼耗能量、屋頂隔熱、外牆與外窗保溫這些跟節能標籤息息相關的條文預先收錄,看得出來編輯團隊是緊盯著國家能源轉型政策在跑。對於我們設計事務所來說,這不只是法規要求,更是我們提案時能否爭取到業主信任的關鍵籌碼。現在的業主可不是光要求「蓋得起來」就好,他們更關心的是未來的營運成本和綠色認證。這本彙編的優點就在於,它提供了一個「準則集」,讓我們可以在設計階段就模擬未來的標準,而不是等到竣工查驗前才發現哪裡不符規定而遭到卡關。不過,我必須吐槽一下,雖然預告條文很實用,但它們畢竟還不是正式法規,使用者必須非常小心,在實際送審時,最終採用的條文版本可能還是以當時最新的公報為準。這本書更像是一個「風向球」,讓我們提前佈局,但最終的判讀和應用,還是得靠我們自己去消化和驗證,畢竟,工地的時間是金錢堆出來的,容錯率不高啊。

评分

就台灣建築法規書籍的市場來看,這本在「時效性」上的表現確實是可圈可點,特別是在面對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政策時展現出的敏銳度。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的整合,這部分內容往往是獨立成冊或在不同法規中有散落的規定。但這裡把它納入,顯然是強調了無障礙設計不再是附加功能,而是與結構、防火同等重要的基本設計要素。對於一個經驗稍淺的結構工程師,也許會習慣性地只關注承載力與制震,但當他面對這本彙編時,會被強制拉回到對公眾空間的責任面。無障礙設計的嚴格要求,直接影響到坡道的坡度、電梯的尺寸、廁所的淨空,這些細節最終都會反饋到平面配置和結構開間的安排上。當這些基本規範被放在一起參考時,設計師就能更全面地思考如何將「合規性」內嵌到「最適化」的設計方案中去。這不是簡單地抄錄條文,而是一種知識的重組與結構化,它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而不只是知道「應該」怎麼設計。它讓我們的工作從被動的「遵守法規」升級為主動的「利用法規」。

评分

這本工具書的裝幀和內容深度,透露出它針對的客群絕非一般的民眾,而是紮紮實實的業界從業者,從結構技師到機電技師,到負責工地查驗的監造人員,都適用。它那種近乎百科全書式的收錄方式,雖然讓整本書的份量頗為可觀,但對於處理跨領域設計問題時的便利性是無可取代的。舉例來說,當你在處理一個涉及高密度居住區的建案時,隔音規範的修訂預告,馬上就能讓你意識到標準可能會提高,進而調整樓板結構或牆體材質的選用。又或者,當你專注於住宅立面設計時,關於外牆保溫和外窗的預告條文,會直接牽動到立面材質的選擇、窗框的熱傳導係數計算,乃至於視覺美學的呈現。這種多重規範的交織與疊加,讓建築設計變得極其考驗整合能力。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把這些可能分散在不同公報、不同時間點發布的資訊,強行集中在同一個時間軸上。這對於需要進行複雜的法規檢核表(Checklist)作業的項目經理來說,簡直是省下了大量查找和比對的時間成本。唯一的缺憾或許是,隨著條文的增加,索引系統的清晰度如果能再優化一些,讓讀者能更快速地跳轉到特定章節的修正對照,那將會更加完美,畢竟翻閱一本這麼厚的法規書,光是找到對的頁碼就是一場耐力戰。

评分

這本《最新建築技術規則》在結構上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正在進行中的大型工程專案報告,裡面充滿了「草案」、「預告」與「正式生效」的資訊交雜。它所呈現的「預告修正條文」的集合,對我這種長期從事舊有建築物性能提升(如耐震補強或節能改造)的顧問來說,簡直是太及時雨了。舉例來說,現行規範的隔音要求或許在面對高架捷運旁的住宅時顯得捉襟見肘,但如果提前掌握到未來隔音指標的可能提高,我們就能在提出改造方案時,將這些預期成本和技術難度納入評估,提供業主一個「超前部署」的方案,而非僅限於滿足當下的最低標準。這種前瞻性的法規視野,讓我能更有效地與業主溝通複雜的工程決策背後的長期價值。當然,也正因為內容的廣泛性與前瞻性,這本書的厚度確實讓人望而生畏,如果能搭配一個更精簡的「條文修訂對照表」(Delta Change Log)的電子版輔助查詢,讓使用者可以快速定位哪些條文在這次修訂中有變動,而不必逐條比對,那種實用體驗將會達到質的飛躍。總之,它是一份「進行中」的權威參考文件,要求使用者具備一定的法規解讀能力,但回報的效率與深度是毋庸置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