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影垄罩花都,铁蹄踏碎梦乡。 自由意志缴械的文明舞台上,好戏不曾中场休息。 关于那个卑琐与光辉纠结共生的时代,你不能缺席的历史血泪直播。 反抗无罪,妥协有理!
>>> 全面铺展纳粹占领时期巴黎文化生活连环图的报导巨作
>>> 英国资深记者极致挖掘二战期间丰赡史料,大量採访仍在世的书中人,呕心沥血之纪实文学集大成作品
>>> 全书登场文人、艺术家等大小角色多达一千人,堪称战时巴黎乃至法国的人物与社会群像画集
>>> 书中提及上百部文艺、电影、戏剧、舞蹈、绘画等作品,可作为文化学分进修大补帖
>>> 搭配约四十张作者亲自蒐集、珍稀难见的时代影像 【内容简介】
一九四○年夏天,纳粹铁蹄压临法国巴黎,花都成为德军「战利品」。这座欧陆文化堡垒一夜之间风华隐暗,曾在其中俯仰发迹、闪动奔放的作家、画家、歌手、导演等文化人士面临最艰困的选择关卡:抵抗牺牲?还是妥协求生?That is the question!与此同时,维希傀儡政权以贝当元帅为首,于法国南部非占领区自成一家,勉力抓握有名无实的虚幻存在。
选择驻留巴黎者,必须在草木皆兵的绘声绘影中,设法贯注生存的实质意义。人在屋檐下,时代的舞台布幕换成灰淡沉郁的底色,但精采与光芒不曾稍减,夹掺了矛盾与冲突。有人加入抵抗组织争一口气,侥倖未死;也有人遭纳粹逮捕,壮烈赴义;还有的人则未让创作停摆,以才华娱乐敌方──跳舞女郎重登秀场、剧场重新开张、电影放映机再度转动、亲敌派及反纳粹作家用笔墨决胜负。在那四年屈辱丧权的巴黎占领岁月中:歌后琵雅芙持续高唱「玫瑰人生」;作家柯蕾特与马乐侯奋力摹写「金粉世界」与「人的处境」;大导演卡内与诗人普列维联手蕴生「天堂的孩子」;画家毕卡索画笔不停,还拿起另一支笔撰写剧作──而剧本朗读会的捧场佳宾是卡缪、沙特与西蒙波娃……门内犹见衣香鬓影,门外或许有另一位才子正被带往集中营关押处决,随风而逝。这是同一场大戏的不同场景。
战时巴黎不歇的盛会中,成千上百的大小人物接连出场、搬演、谢幕。这一切,并非总是像文字描述的如此轻松悠然,也非桩桩件件都如此惨烈卑微,其中参杂了时代的「不得不然」,是机运与抉择,是韬光养晦或见风转舵,是低吟浅唱或高声唿求的生命变奏曲。
【各界好评】
作者既是记者也是发现者,引领我们穿越一九四○到一九四四年间纳粹占领下的巴黎。这次登场的明星是戏剧、电影、文学、媒体、音乐等。在那个年代,谁是谁?谁愿意合作?谁不断抵抗?谁在幕后策画?谁只是一派悠然,轻啜着鸡尾酒?本书精妙演绎一个国族的存在、演变及生存史,从头到尾就是一部史诗。
── 卡洛斯•富恩特斯(Carlos Fuentes),知名西语作家
本书是英语世界探讨纳粹占领的巴黎文化圈最好的一本。
── 罗柏•派斯顿(Robert Paxton),《维希法国:老卫队和新秩序,一九四○年至一九四四年》作者
这绝对是拿捏严肃主题与通俗历史最精采的一部作品!如果你是法国文化圈轶事的书迷,这本书就是你最该得到的礼物。
──《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