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值税扩围改革效应研究

中国增值税扩围改革效应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增值税
  • 税收改革
  • 中国经济
  • 税收政策
  • 财政政策
  • 税收影响
  • 扩围改革
  • 税制
  • 经济发展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主要探讨上海方案的推广价值及相应问题,并依据上海增值税扩围改革方案,测算全中国施行增值税扩围改革后对国家财政收入、行业税负、经济增长的影响,透过测算来反映增值税扩围改革的经济效应。
宏观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本书聚焦于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宏观经济波动对不同国家财政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并深入剖析了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以及应对突发性经济冲击中的作用与局限。 本书突破了传统宏观经济学仅关注总需求或总供给的单一视角,构建了一个多部门、多主体互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用以模拟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不仅考察了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对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的短期影响,更着重分析了这些政策在跨期决策中的可持续性和对代际公平的影响。 第一部分:全球经济波动的新特征与传导路径 第一章:全球化逆流与经济碎片化对财政政策空间的挤压 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重构。本章首先量化分析了供应链中断对不同类型国家(例如,高度依赖出口的制造业国家与内需驱动的服务业国家)通胀预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探讨了国际资本流动波动性增加如何制约了一国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的能力。特别地,我们对比了在“双赤字”(财政赤字与经常账户赤字)并存情境下,财政刺激政策的有效性显著下降的经验证据。 第二章:量化宽松“后遗症”与财政政策的“锚定”难题 在过去十余年中,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的超常规货币政策(如大规模量化宽松)对资产价格和风险偏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章的核心在于研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如何干扰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我们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识别出货币政策冲击对财政乘数的影响:当名义利率长期处于零利率下限(ZLB)时,财政政策乘数被放大;然而,一旦退出量化宽松引发市场利率快速上升,前期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面临更高的债务滚动成本,导致挤出效应(Crowding-out Effect)提前显现。 第三章:技术变革驱动的结构性失衡与财政再平衡 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正在深刻改变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本章侧重于研究技术性失业和技能错配问题,如何引发收入不平等的加剧,进而对社会稳定构成挑战。我们引入了“人力资本损耗”概念,分析了政府在职业培训、教育投入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如何影响长期生产率,并设计了一套衡量财政支出“质量”的指标体系,以区分旨在刺激短期总需求的支出与旨在提升长期供给能力的支出。 第二部分: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与时滞效应 第四章:家庭部门的预期形成与财政政策的有效传导 传统的“理性预期”模型往往低估了家庭部门在面对政府财政变动时的行为异质性。本章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了“收入幻觉”和“有限理性”如何影响消费和储蓄决策。我们通过微观普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直接税调整(如所得税减免)和间接税调整(如消费税变动)在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上的差异,并得出结论: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直接转移支付,其边际消费倾向远高于针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减免。 第五章:地方政府行为与中央财政政策的“碎片化”风险 在联邦制或地方分权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央政府的财政指令往往需要经过多层级的行政中介才能传导至经济终端。本章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时的“搭便车”(Free-riding)行为和“竞次效应”(Race to the Bottom)。通过比较不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构(如基于人口、基于绩效或基于项目),我们量化了地方政府“政策偏离度”,并提出了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确保政策目标一致性的机制设计方案。 第六章:财政政策的跨期时滞分析:从决策到效应的“幽灵期”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常常受制于其固有的时滞性: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执行时滞。本章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精确测算了不同类型财政干预(如基础设施投资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平均累积效应时滞。研究发现,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虽然乘数效应理论上较高,但其政策传导的“幽灵期”(即从预算批准到实际开工和见效所需的时间)过长,使其在应对快速爆发的经济衰退时显得力不从心。 第三部分:应对不确定性的财政风险管理与可持续性 第七章:主权债务风险与财政政策的“自我约束”机制 在后疫情时代,许多国家的公共债务水平已攀升至历史高位。本章构建了考虑金融市场风险溢价的财政可持续性模型。我们探讨了“财政纪律”是如何内化为政府最优决策的。通过比较“债务上限”制度与“财政规则”(如硬性的赤字/债务比率目标)在不同经济冲击下的表现,本研究主张,一个具有灵活性的“负反馈机制”,即财政支出应与经济复苏的阶段性指标挂钩,是比僵硬规则更有效的长期约束工具。 第八章:财政政策在应对“黑天鹅”事件中的弹性构建 突发性、高影响力的冲击(如自然灾害或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对财政系统的韧性提出了严峻考验。本章侧重于“财政空间”的动态管理。我们分析了事前建立的“雨天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 SWFs)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政府资产负债结构,实现财政资源的最优配置。研究强调,危机应对的财政政策不应是简单的“开闸放水”,而应是精准且可逆的临时性干预,以避免对市场预期的长期扭曲。 第九章:代际公平视角下的财政代际责任 现代财政支出和赤字融资的后果最终将由未来世代承担。本章引入了代际审计的概念,评估了当前财政政策对不同代际福利的影响。我们对比了基于“世代核算”(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和“生命周期假说”的分析框架,量化了当前为刺激短期增长而增加的公共债务,将在未来对青年群体的税负和养老金待遇带来的代际转移效应。结论指出,一个负责任的财政政策框架必须清晰界定代际间的成本分摊边界。 结论:迈向更具韧性与前瞻性的财政治理体系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套基于扎实理论和丰富实证分析的工具箱,以期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宏观环境中,实现财政政策既能有效对冲短期波动,又能保障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主张,未来的财政治理应更加注重政策的“质量”而非仅仅“规模”,强调透明度、预见性和跨期均衡的实现。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1 绪论/ 1
1.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 2 文献综述/ 3
1. 2. 1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研究综述/ 3
1. 2. 2 增值税扩围改革效应研究综述/ 7
1. 2. 3 增值税改革方案建议研究综述/ 11
1. 2. 4 不同行业增值税扩围改革研究综述/ 17
1. 3 研究内容/ 22
1.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3
1. 4. 1 研究方法/ 23
1. 4. 2 技术路线/ 24
1. 5 研究的创新性/ 25

2 中国增值税的改革历程及国际比较/ 26
2. 1 增值税试行阶段: 改革工商税(1980—1993 年) / 27
2. 2 增值税全面推行阶段: 现行增值税(1994—2008 年) / 30
2. 2. 1 背景与概况/ 30
2. 2. 2 现行增值税的特点/ 33
2. 2. 3 现行增值税存在的问题/ 34
2. 3 增值税规范化改革阶段: 「转型扩围」(2009 年至今) / 37
2. 3. 1 背景与概况/ 37
2. 3. 2 扩围改革的必要性/ 39
2. 3. 3 扩围改革的可行性/ 41
2. 3. 4 扩围改革的探索: 上海增值税扩围试点及后续改革/ 42
2. 3. 5 上海扩围改革方案评析/ 43
2. 4 增值税制度的国际比较/ 47
2. 4. 1 课征对象和征收范围/ 47
2. 4. 2 纳税义务人/ 48
2. 4. 3 应纳税额和抵扣制度/ 50
2. 4. 4 税率/ 51
2. 4. 5 税收优惠制度/ 52
2. 4. 6 出口退税制度/ 55
2. 5 增值税征管制度的国际比较/ 56
2. 5. 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比较/ 56
2. 5. 2 纳税期限比较/ 57
2. 6 增值税反避税规则的国际比较/ 58
2. 7 国际增值税实践对中国增值税改革的启示/ 59

3 增值税扩围改革经济分析/ 62
3. 1 营业税经济效应分析/ 62
3. 1. 1 营业税概述/ 62
3. 1. 2 营业税对筹集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63
3. 1. 3 营业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 63
3. 1. 4 营业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64
3. 1. 5 现行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冲突/ 65
3. 2 增值税扩围改革效应分析/ 72
3. 2. 1 增值税概述/ 72
3. 2. 2 增值税对筹集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73
3. 2. 3 增值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 74
3. 2. 4 增值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74
3. 3 增值税扩围改革符合结构性减税要求/ 78
3. 3. 1 结构性减税的内涵/ 78
3. 3. 2 中国实施结构性减税的必要性/ 79
3. 3. 3 增值税扩围改革能够实现结构性减税的理论依据/ 80
3. 4 增值税扩围改革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 81
3. 4. 1 产业结构的内涵/ 81
3. 4. 2 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82
3. 4. 3 增值税扩围改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83

4 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和财政收入影响的
模拟测算/ 86
4. 1 上海增值税扩围方案试点扩大/ 87
4. 1. 1 行业范围的选取/ 87
4. 1. 2 数据来源与调整/ 88
4. 1. 3 模拟测算方法/ 88
4. 2 基于上海方案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影响的模拟
估算/ 89
4. 2. 1 行业税负的测算方法/ 89
4. 2. 2 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影响的模拟估算
结果/ 93
4. 2. 3 判断与结论/ 97
4. 3 基于上海方案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财政收入影响的模拟
估算/ 99
4. 3. 1 财政收入的测算方法/ 99
4. 3. 2 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财政收入影响的模拟估算
结果/ 102
4. 3. 3 判断与结论/ 103

5 增值税扩围改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106
5. 1 相关研究/ 106
5. 2 模型与数据/ 107
5. 2. 1 计量模型设计/ 107
5. 2. 2 样本选择/ 109
5. 2. 3 研究变量/ 109
5. 2. 4 研究方法/ 110
5. 3 研究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112
5. 3. 1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 112
5. 3. 2 回归分析研究/ 114
5. 4 判断与结论/ 118

6 中国增值税扩围改革的难题及建议/ 120
6. 1 中国增值税扩围改革面临的难题/ 120
6. 1. 1 税收收入分配与财政管理体制/ 121
6. 1. 2 扩围行业选择/ 122
6. 1. 3 税率确定/ 123
6. 1. 4 其他/ 124
6. 2 增值税扩围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25
6. 2. 1 兼顾地方财政收入稳定性增长/ 125
6. 2. 2 符合结构性减税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 126
6. 2. 3 与整体税制完善相结合/ 126
6. 3 关于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建议/ 128
6. 3. 1 关于财政管理体制/ 128
6. 3. 2 关于扩围顺序/ 131
6. 3. 3 关于税率设计/ 132
6. 3. 4 其他/ 134
结论/ 137
参考文献/ 139
致谢/ 15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154

图书序言



  增值税是为取代营业税而诞生的。自中国1984 年利改税第二步改革正式推出增值税以来,囿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环境和改革进程安排,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局面保持了近30年,笔者在20年前提出过增值税转型并逐步取消营业税的主张,但招致了不少人的异议。然而,税收制度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以及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特殊关系决定了中国税制必须经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过程。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熱愛閱讀的台灣大學生,我對當代中國的經濟發展一直抱持著高度興趣。特別是當我看到《中國增值稅擴圍改革效應研究》這本書名時,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改革」背後所代表的龐大社會經濟脈動。增值稅,作為一種流轉稅,其影響層面廣泛,而「擴圍」這個詞,則暗示著一場結構性的調整。我很好奇,這場改革是如何逐步推進的?在實施過程中,是否經歷了哪些階段性的挑戰與調整?例如,從最初的试点到全面推廣,中間的決策過程是怎樣的?書中是否探討了改革前後,不同地區、不同產業在增值稅負擔上的差異化影響?我希望看到的不僅僅是冰冷的數據分析,更能從中看到中國政府在推動這項重大改革時的考量、策略,甚至是可能遇到的阻力。這也讓我聯想到,台灣過去在推動類似的財政或稅務改革時,也曾面臨過社會各界的討論與適應期。因此,我想從學術的角度,深入了解中國增值稅擴圍的具體邏輯與長遠影響,這對於我理解當前中國經濟體系的運作,乃至於兩岸經濟的相互影響,都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评分

我是一位在上海工作多年的台灣青年,每天都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上感受著各種變化。提到《中國增值稅擴圍改革效應研究》這本書,我腦海中立刻浮現出過去幾年,我們公司在處理稅務時,確實經歷了一些變化。尤其是在某些行業,像是軟體開發、設計服務等,過去我們可能習慣了另一種徵稅方式,但隨著增值稅的逐步擴圍,相關的規定和操作流程確實變得更為複雜。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解釋,這次擴圍具體將哪些新的經濟活動納入了增值稅的徵收範圍,以及對於這些新納入的行業,原有的稅務結構是如何被重塑的。這不僅關乎企業的報稅流程,更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定價策略、成本控制,以及與客戶簽約時的稅務條款。尤其是在我們這樣一個跨境的營運環境下,更需要清晰、明確的稅務指引。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例如某個行業在擴圍前後的稅務對比,或者企業如何成功適應新稅制的經驗分享,那對我來說,將是無比寶貴的參考。

评分

作為一個對中國大陸宏觀經濟政策演變感興趣的台灣研究者,我對《中國增值稅擴圍改革效應研究》這個主題本身就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增值稅作為現代財政稅收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在一個經濟體內的擴圍與深化,往往預示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財政收入能力的提升。我很好奇,這次增值稅擴圍的具體政策出台背景是什麼?是為了簡化稅制、統一稅負,還是有更深層次的財政目標?書中是否會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對這次改革的總體經濟效應進行評估?例如,它對中國的總體稅負水平、居民消費價格、企業的投資行為,乃至於財政收入的穩定性,會產生怎樣的長期影響?我尤其關注的是,這次改革是否伴隨著其他稅收政策的調整,例如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稅制改革。從理論角度來看,這種體系的變革,其影響是深遠而複雜的,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有系統、有深度的分析框架,來理解中國增值稅擴圍這項重大政策的經濟學意涵。

评分

哇,看到這本書的書名《中國增值稅擴圍改革效應研究》,我真是充滿了好奇!我是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生意人,這些年來,我們公司在兩岸都有一些業務往來,對於中國大陸的稅制改革,尤其像是增值稅這種牽動企業營運成本的大項目,一直都非常關注。每次聽到「增值稅擴圍」,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這個概念到底具體涵蓋了哪些行業,以及對於過去未納入的行業,像是服務業、金融業等等,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想像一下,原本可能適用不同稅制的行業,現在統一納入增值稅的框架下,其稅務計算、發票開立、甚至是企業內部財務報表的結構,勢必都會有所調整。這其中牽涉到的不只是數字上的增減,更關乎企業的營運模式、成本結構的重新規劃,甚至對整個產業鏈的影響。我尤其想了解,這樣的改革,對於我們台灣企業在大陸的子公司,或是與大陸有業務往來的供應商、客戶,在實際操作層面會面臨哪些挑戰?例如,原本可能享有的某些稅務優惠是否會消失?對於小規模企業來說,稅務負擔會不會因此加重?書中如果能深入剖析這些實際操作上的細節,那絕對是我這種實務操作者最需要的資訊。

评分

對於我這樣一個在台灣經營一家小型進出口貿易公司的人來說,稅務的變動,特別是大陸那邊的稅務,絕對是我最關心的議題之一。看到《中國增值稅擴圍改革效應研究》這個書名,我腦袋裡就開始盤算著,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在與中國大陸的夥伴進行貿易時,在進項和銷項的稅務處理上,會有什麼新的變化?增值稅擴圍,聽起來像是把更多的小生意或是服務業都納入了這個稅制,這對我們這些往來的企業,是不是意味著需要重新審視整個供應鏈的稅務結構?我最擔心的是,改革會不會增加我們的交易成本,或者讓我們在申報稅務時變得更加複雜。例如,如果過去有些合作夥伴是適用不同的稅制,現在統一納入增值稅,那在互相開立發票、抵扣稅額的過程中,會不會產生新的問題?書中如果能提供一些對於中小企業,特別是貿易型企業,如何應對這次增值稅擴圍的實務性建議,那就太好了。我希望了解具體的操作細節,以及可能的稅務風險和規避方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