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璧‧白云堂画论画法

黄君璧‧白云堂画论画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画坛宗师黄君璧先生亲自绘画示范,
一生中,唯一传世的一本教导画作的专书。
由刘墉先生执笔撰述白云堂画派的画法与精神。

  刘墉先生编撰本书,其分析之深入、文笔之精妙,
  深得黄君璧大师赞赏与信赖。
  习画者使用本书如同当面接受君璧先生的指导,
  欲了解黄君璧大师绘画之精髓,本书不可不读。

  《白云堂画论画法》为国画大师黄君璧先生所留唯一一本教作画的书。全书共分为九章,採取分解动作的方式,介绍各种画法。 其中画论共九篇,供初学者至专业画家参考,各章略有深浅差异。基本画法则以较简单的方式,介绍不同景物的基本画法,譬如不同的叶点、 树枝的画法等。

  书中共有十七张黄君璧先生款题完整且专为教学而创作的画作,每张画都在绘制的中途分三阶段(用笔、染墨、设色)摄影制版,使读者能了解整个创作过程。而且以上的三阶段,都附有详细的文字解说,分析使用的工具、运笔方法、绘画时的考虑、设色的先后和色彩的构成等,即使小地方也不忽略,让读者完全掌握君璧先生作画过程的细节与技巧。

本书装帧特色:

  (16开全彩精装)


  书衣上下端反折露出反面的牛皮纸质,中央以烫金呈现墨点,搭配红色的「白云堂」用印,整体呈现出古画轴的典雅氛围。
 

著者信息

绘述者简介

黄君璧(1898–1991)


  国画大师,祖籍广东南海。擅山水,师法石谿、渐江、夏圭,有极深的传统功底。曾任台师大美术系主任及教授,并设白云堂授徒,桃李满天下,与张大千、溥心畬并称「渡海三家」。其作品融合中国传统技法与西方写生透视之观念,兼得雄浑蕴借与清雅幽奇之美。尤长于云烟飞瀑,自创新局而迥出前贤。亦以博学广游、创作丰、精镒藏闻名,曾应邀至世界各地讲学展出。着有《黄君壁画集》等书十余种,为当世公认之画坛宗师。

编撰者简介

刘墉


  1949年生,着名作家、画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美术教育博士研究,台师大美术系毕业。1978年由行政院新闻局及国立历史博物馆推荐前往美国讲学,曾任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三十余次。出版文学及艺术理论作品一百余种,被译为英、韩、越、泰等国文字出版。

  刘墉先生为弘扬白云堂画学,已将君壁先生为制作本书亲笔挥毫之全部录影,捐赠国立历史博物馆,研习者可洽该馆安排观赏。

  刘墉同时将本书首印版税悉数捐赠公益团体,细目见水云斋官网:www.syzstudio.com
 

图书目录

序一    秦孝仪
序二    何浩天
序三    陈癸淼
序四    黄光男
自序     黄君璧
编撰者序 刘墉
白云堂画法的特色
墨色专用词语
彩色专用词语
笔法专用词语
工具论
笔墨论
林木论
寒林画法:寒林云影
寒林云影:第一阶段─用笔
寒林云影:第二阶段─染墨
寒林云影: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画竹法:竹坞幽居
竹坞幽居:第一阶段─用笔
竹坞幽居:第二阶段─染墨
竹坞幽居: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画松法:松阴幽居
松阴幽居:第一阶段─用笔
松阴幽居:第二阶段─染墨
松阴幽居: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画柳法:溪桥柳色
溪桥柳色:第一阶段─用笔
溪桥柳色:第二阶段─染墨
溪桥柳色: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点景论
皴擦论
披麻皴法:崇山峻岭
崇山峻岭:第一阶段─用笔
崇山峻岭:第二阶段─染墨
崇山峻岭: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斧噼皴法:溪山清晓
溪山清晓:第一阶段─用笔
溪山清晓:第二阶段─染墨
溪山清晓: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马牙皴法:幽涧鸣泉
幽涧鸣泉:第一阶段─用笔
幽涧鸣泉:第二阶段─染墨
幽涧鸣泉: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牛毛皴法:秋山萧寺
秋山萧寺:第一阶段─用笔
秋山萧寺:第二阶段─染墨
秋山萧寺: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折带皴法:平林远趣
平林远趣:第一阶段─用笔
平林远趣:第二阶段─染墨
平林远趣: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卷云皴法:云山叠嶂
云山叠嶂:第一阶段─用笔
云山叠嶂:第二阶段─染墨
云山叠嶂: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布置论
云水论
染云法:玉山云海
玉山云海:第一阶段─用笔
玉山云海:第二阶段─染墨
玉山云海: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勾云法:秋江钓艇
秋江钓艇:第一阶段─用笔
秋江钓艇:第二阶段─染墨
秋江钓艇: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细线画瀑布法:云巖飞瀑
云巖飞瀑:第一阶段─用笔
云巖飞瀑:第二阶段─染墨
云巖飞瀑: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倒人字线条画飞瀑法:云崖飞瀑
云崖飞瀑:第一阶段─用笔
云崖飞瀑:第二阶段─染墨
云崖飞瀑: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抖笔画飞瀑法:飞瀑雷鸣
飞瀑雷鸣:第一阶段─用笔
飞瀑雷鸣:第二阶段─染墨
飞瀑雷鸣: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款题钤印论
雨雪论
雨景画法、米点皴法:溪山过雨
溪山过雨:第一阶段─用笔
溪山过雨:第二阶段─染墨
溪山过雨: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雪景画法:群山积雪
群山积雪:第一阶段─用笔
群山积雪:第二阶段─染墨
群山积雪:第三阶段─设色、题款、钤印

 

图书序言

白云堂画法的特色

一、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常採用「多点透视」(或称为动点透视),也就是画面当中并没有固定的「视平线」及「消失点」。但是在白云堂作品中,绝大多数採取定点透视,远近物体的比例,也相当准确。加上「平远」和「深远」的安排,使作品有极佳的空间感。

二、白云堂画法是以传统画法与写生观察相融会的产物,所以虽然使用传统的各种皴法及叶点,但都与真实景物相观照,而非固定样式的堆砌。譬如小叶的梅花点、长叶的介字点、针叶的松点和互生的竹叶点,在安排、斜度和结构上,都极为生动变化,而非一成不变的重叠。

三、白云堂画法中对于光影虽然表现得自由,但绝不失其大原则,有些作品甚至表现了极为准确的光源。传统画法多不染天空,但白云堂作品,往往对天光云影有深入的交待;水色也常以染法来表现,并再三渲染出浓淡的变化。甚至对于小的景物,如房舍、墙、桥、舟船的阴阳向背也照顾得很週到,譬如檐下、桥侧、船边等较不受光处,都加意染暗,甚至表现出斜斜的光影。

四、在色彩的使用上,白云堂画法融合了传统的一些观念、水彩画的技巧与写生的观察。对于寒暖色调(譬如花青为寒色、赭为暖色、绿为中性色)的安排,有极深的考虑,或使用寒暖间次交错的方法,使复杂的景物分明;或利用寒色有后退感、暖色有前进感的特性,而表现远近及凹凸的效果。

在色料的使用上,全部採取传统的色彩,但极少使用纯色,而大部分调成「间色」来表现。譬如以花青调墨为「青墨」;以赭石调墨为「赭墨」;乃至以花青、藤黄、石绿,或赭石、花青,或花青、藤黄、墨相调,造成了极丰富的色系。许多传统画家绝不以植物性的透明色(如花青、藤黄),与矿物质的不透明色(如赭石、石青、石绿)相混,但白云堂非但不忌此,反而经常使用,而效果绝佳。

五、在传统绘画中,用笔、用墨与设色,常是步骤分明的,但白云堂画法,对其间有较混合的考虑。譬如一张传统的作品,经过用笔和用墨的阶段,往往不必设色,就已经可以作为完成的水墨作品。但是在白云堂画法中,事先决定不设色的水墨作品,与事先便想好要设色的画,在表现的技巧上是相当不同的。当读者比较本书中三阶段时,当会发现第二阶段染墨完成的作品,常觉得墨色不足,但是一经设色,则精神顿出。这是因为: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