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凝视:李忆含

东方‧凝视:李忆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李忆含
  • 诗歌
  • 当代诗歌
  • 女性诗歌
  • 东方文化
  • 凝视
  • 意象
  • 情感
  • 文学
  • 现代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东方˙凝视 李忆含》一书为《艺道美学˙灵动思惟–2018李忆含观象拟真》之精粹与摘要本。

  「西方强调形、色、面;东方强调笔、墨、彩。」李忆含这么说。本书所载四十五件作品中的笔墨彩,所显现出的精气神,与西方抽象思维不一样。他所绘的抽象为非抽象,而是集合印象、意象、抽象、无象与超象,所要呈现的是主观并超越客观的感受。

  他期许创作时,能从「我思意在」臻至「非思灵在」的境界。也就是在绘画时如实显现,加上笔墨;减去技巧;乘以情感;除却思想,让自己放空、兴会因明,使「道」在心灵宇宙自由遨翔,臻至无我与忘我的境界。

  「文心雕龙.十式」为李忆含二○一七年近作,有〈信阳光照─千年艳〉、〈早春迷蒙─几多红〉、〈太素元清─极精义〉、〈花中有道─微密契〉、〈寒雨诗兴─宁波行〉、〈感时契机─兴中会〉、〈征明幽静─含真蕴〉、〈游心显性─向于消〉、〈湛寂虚灵─无尽藏〉、〈望极河汉─流光吟〉,从画作题名来看,其作品具文学浪漫之美与哲学明智之思。

  借由创作与研究,李忆含尝试从灵动思惟之理路延展,探讨东方超现实画风的符号、象征与意涵,以期尽心知性阐明灵度艺向:一、图像式的人文蕴涵与思想光彩;二、自觉性的文化符码与图像意蕴;三、象征型的感性内容与情境氛围;四、精神化的形式归向与本质还原。
 
《东方‧凝视:李忆含》图书简介 导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本书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艺术家的传记或作品赏析集,它更像是一场跨越地域、时代与文化藩篱的深度对话。李忆含,一位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具有独特标识性的创作者,其作品以一种既疏离又亲密的视角,审视着“东方”这一宏大而复杂的命题。本书旨在剥离掉标签化的理解,深入探究李忆含如何在其创作实践中,构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视觉符号系统,以及这种系统如何与观众产生共振。我们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在一个全球化日益加剧的时代,一位本土艺术家如何通过“凝视”——既是向内观照,也是向外投射——来重塑传统与现代的边界。 第一章:图像的炼金术——符号的重构与解构 李忆含的早期作品,常被评论家标记为对传统水墨的“现代化转型”。然而,这种转型并非简单的媒介置换,而是一场精密的符号炼金术。本章将细致分析她如何从中国古典山水画、民间剪纸艺术乃至佛教造像中提取核心元素,并将其置入全新的、去脉络化的空间结构中。 例如,在《虚空之渡》系列中,云雾缭绕的山峦不再是自然景观的再现,而成为一种心理状态的隐喻。她通过对笔触力度的极端控制,模糊了实体与虚无的界限。这种处理方式,巧妙地回避了传统东方美学中对“气韵生动”的单一化追求,转而强调一种静默的、近乎凝固的“在场感”。我们探讨了这种符号重构背后的哲学基础,它汲取了宋代禅宗思想的留白美学,却又以一种极简主义的现代手法进行表达,形成了独特的“新东方主义”视觉语言。 第二章:身体在场:观看与被观看的辩证法 李忆含的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出现往往是稀疏而意味深长的。与许多以人物为核心的当代艺术不同,她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女性形象,呈现出一种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复杂状态。本章着重分析“身体”在李忆含创作中的功能。 她的肖像画常常采用一种近乎“去面部化”的处理手法,五官的细节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对肢体语言和衣着纹理的极致描摹。这种处理,使得个体经验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可供集体投射的“原型”。这种“凝视”是双向的:艺术家在观看、描绘的同时,作品也在以一种审视的目光回望观众。我们考察了她如何运用光影的对比,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服饰中褶皱和垂坠感的细致刻画,来营造一种古典的庄重感与现代的疏离感并存的张力。这种张力,促使观看者反思自身在观看传统符号时的文化预设和意识形态负担。 第三章:媒介的悖论——传统材料的当代语境 一位成功的当代艺术家,必然要与其所使用的媒介进行深入的辩论。李忆含对材料的执着,是其艺术实践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本书将深入剖析她如何运用宣纸、矿物颜料、甚至是新型树脂材料,来探索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关系。 她并非简单地复原传统技艺,而是挑战这些材料的固有属性。例如,她在某些大型装置作品中,将极薄的宣纸与坚硬的金属框架结合,探讨了“柔韧”与“刚强”在东方哲学中的相互依存性。本书将对比她使用传统矿物颜料(如朱砂、石青)时的色彩饱和度与使用现代丙烯时的质感差异,揭示出材料的选择如何直接影响作品的情绪基调和时间感知。她对材料的“苛求”,实际上是对艺术创作本体论的一次次严肃追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什么是“东方艺术”的物质载体? 第四章:空间与时间的折叠——历史叙事的重构 李忆含的作品很少直接描绘历史事件,但其深层的历史感却无处不在。本章聚焦于她如何处理“时间”——特别是“悠远的历史时间”——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的呈现。 她擅长营造一种“被截断的叙事流”。画面中常常出现残缺的碑文、破碎的器物碎片,或是被时间磨平的边缘。这些元素并非为了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为了暗示一种宏大历史的“残留物”效应。通过这种手法,李忆含将观众从线性的时间观念中抽离出来,引导他们进入一种循环的、永恒的时间感知之中。这种对历史碎片的收集与重组,反映了当代人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迷惘与渴望重建的复杂情结。 第五章:“东方”的再定义——超越地缘政治的视阈 “东方”一词在西方语境中常被简化为异域风情或异质文化。李忆含的艺术实践,恰恰是对这种简化论的一种有力回击。她并未将目光局限于本土符号的炫耀,而是通过对普遍人性命题的探讨,实现了“东方”的内在超越。 本书的结论部分将总结,李忆含的“凝视”最终指向的并非一个固定的地理区域或历史阶段,而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内敛、审慎、注重整体联系和物质深度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她的作品邀请我们放下预设的文化地图,以一种更纯粹的视觉语言,去体验和理解人类共通的困境与美学追求。通过阅读她的创作轨迹,我们得以窥见当代艺术如何在全球视野下,精准地锚定自身的文化坐标,并发出具有穿透力的时代之声。 附录:关键语录与创作手稿节选 本书的附录部分收录了李忆含在不同访谈及展览笔记中的关键语录,这些文字提供了理解她艺术意图的直接线索。同时,我们也呈现了部分早期的草图和材料试验记录,展示了其作品从构思到完成过程中,所经历的细致打磨与哲学推演。这些一手资料,为深入研究李忆含的艺术成就提供了宝贵的文献支持。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忆含


  ■学历
  2006-2012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艺术学 博士
  1997-1999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创作组 硕士
  1979-1984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 文学士
  1983-1984 国立台南艺术学院造形艺术研究所综合评鑑合格

  ■教学经历
  台北 李忆含艺术工作室 主持教授
  灵・上居 – 东方美学思想讲堂 理论指导
  东方艺术思想理论研究会 理论指导
  中华美学史观创作研究会 理论指导
  台北 国立国父纪念馆生活美学班 水墨讲师
  慈济大学 台北社会教育推广中心 书画讲师
  台北市 河洛汉诗学苑艺术研习班 书画讲师

  ■主要个展
  1987 永远的太鲁─ 李忆含现代水墨画展(台北.华视艺术中心)
  1989 月世界幻象─ 李忆含现代水墨画展(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1993 台湾.印象─ 李忆含现代水墨画展(台北.师大艺术中心)
  1999 人文的关怀:思源.古风.映象─李忆含现代水墨画展(台北.台师大美术系馆)
  2000 时代.映象─ 李忆含现代水墨画展(台北.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
  2000 世纪新展望:自然.东方.本相」─李忆含现代水墨画展(台南.永都艺术馆、台北.国父纪念馆)  
  2002 万象唯心经─ 李忆含现代水墨画展(台北.国父纪念馆逸仙艺廊)
  2003 东方.新象─ 李忆含现代水墨画展(云林.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艺术中心)
  2004 繁华缘梦生─ 李忆含现代水墨画展(台北.国父纪念馆逸仙艺廊)
  2008  阿含经验:现代荷─ 李忆含当代水墨创作展(台北.国父纪念馆逸仙 艺廊)
  2010 变异与归元─ 李忆含当代水墨创作展(台北.福华师大艺廊)
  2012 灵视.幻象─ 李忆含当代水墨创作展(台北.台师大德群画廊)
  2012 灵视.幻象─ 李忆含当代水墨创作展(台北.国父纪念馆逸仙艺廊)
  2014 彰文教化.八卦新气─ 李忆含书法艺术创作展(彰化.八卦山大佛风景区 台湾文化创意中心)
  2015 体时用中‧观象拟真—李忆含水墨艺术创作发表会(台北.赫声云端会馆)
  2015 山海观经‧灵智显见—李忆含书法艺术创作展(台北.蕙风堂书画图书)
  2015 烟雨江南‧风华延展—李忆含书法艺术师生作品展(台北.文学丛林-纪州庵)
  2017 东方.凝视─ 2017李忆含水墨艺术跨年特展(台北.国父纪念馆逸仙艺廊)

图书目录

一、推荐序:
灵活运用 ― 激越与回响
文|王哲雄、王友俊、吴心荷、李振明、林仁杰、袁金塔、孙家勤、梁秀中、傅佑武、曾长生、曾肃良、罗芳

二、论文:
灵视・幻象─我艺道|李忆含

三、作品欣赏:
信阳光照 - 千年艳 2017 纸本设色 246×123cm
早春迷蒙 - 几多红 2017 纸本设色 246×123cm
太素元清 - 极精义 2017 纸本设色 246×123cm
花中有道 - 微密契 2017 纸本设色 246×123cm
寒雨诗兴 - 宁波行 2017 纸本设色 246×123cm
感时契机 - 兴中会 2017 纸本设色 246×123cm
征明幽静 - 含真蕴 2017 纸本设色 246×123cm
游心显性 - 向于消 2017 纸本设色 246×123cm
湛寂虚灵 - 无尽藏 2017 纸本设色 246×123cm
望极河汉 - 流光吟 2017 纸本设色 246×123cm
何日重游 2016 纸本设色 177×95cm
春秋乌来 2016 纸本设色 177×95cm
寂寞行路 2016 纸本设色 177×95cm
西府海棠 2016 纸本设色 143×76cm
宁波散心 2016 纸本设色 143×76cm
罔极化境 2016 纸本设色 137×69cm
凝黄印记 2016 纸本设色 143×76cm
无言海域 2016 纸本设色 143×76cm
玉树临风 2016 纸本设色 74×45×4 cm
阿勃勒颂 2016 纸本设色 38 × 68.5 cm
相如赋归 2016 纸本设色 45×69 cm
中天明月 2016 纸本设色 34×68.5 cm
几多春红 2016 纸本设色 143×76cm
昙花一现 2011 纸本设色 143×76cm
寂寞梧桐 2012 纸本设色 143×76cm
鱼说那岛2―证其源由方能显 2014 纸本设色 136×69cm
鱼说那岛3―有以待之昭真智 2014 纸本设色 136×69cm
鱼说那岛5―水面风波我不知 2014 纸本设色 136×69cm
鱼说那岛7―自在性现应莫言 2014 纸本设色 136×69cm
鱼说那岛6―自由心解宜少语 2014 纸本设色 136×69cm
鱼说那岛4―无住生意示正德 2014 纸本设色 136×69cm
东风西潮 1999 纸本设色 142×360cm
灵的动机 2012 纸本设色 69×68cm
使信子云 2016 纸本设色 76×76cm
生生不息 1999 水墨设色 94×61cm
台岛安住 2008 纸本设色 142×90cm
剎那非远 2016 纸本设色 76×76cm
本立道生 1999 纸本设色 90×62cm
造化之象 1999 纸本设色 94×59cm
文化自觉 1999 纸本设色 178×94cm
人文・自然 1998 纸本设色 175×94cm
天上人间 1999 纸本设色 177×95cm
古风新象 1999 纸本设色 178×95cm
智的直觉 1999 纸本设色 177×96cm
文明省思 1999 纸本设色 177×96cm

四:学经资历 &生活留真
学术资历、专业经历、专长类别、主要个展、重要策展、
学术着作、发表文章、生活留真

 

图书序言



  融贯统摄的创作美学观


  「后现代」的这一代,世纪末的征候尤其明显,李忆含的创作理念和他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中体西用、多元文化的思辨,已经让他跨开东方水墨与西方绘画之间的藩篱。李忆含的画作,极富思想性与文学性,他能贯串古今中外的思想和技法,也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成熟度。──王哲雄(法国巴黎第四大学西洋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

  灵动水墨的思维演化论

  李忆含将思想融入在创作的绘画里面,让观赏的人感觉到他创作的精、气、神层面。以往一般绘画追求赏心悦目,只做到了怡情的效果,李忆含认为创作还需要有精神内涵,并且自我鞭策,每一次创作都要超越自我心灵的呈现,他不止是为画而画,更是为现今人文,哲学秉持大爱无私的精神,用关怀之情把创作付託新生命一般,源源不绝。──曾长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艺术评论博士)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东方‧凝视:李忆含》這本書,老實說,我對「李憶含」這個名字是比較陌生的。我平常閱讀的習慣比較廣泛,不太會特別去追蹤特定的創作者,但有時候,書名本身就能夠引起我的興趣。這本的「东方‧凝视」,就給我一種很強烈的意境感,讓我好奇作者會如何去詮釋「東方」與「凝視」這兩個詞。 讀著讀著,我發現作者的文字有一種很獨特的魅力,是一種比較內斂,但又充滿力量的風格。她不太會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而是用一種簡潔、精準的語言,去勾勒出事物的輪廓。但就是在這種簡潔中,我卻能感受到一種非常深沉的情感和豐富的意涵。這讓我想起,有時候,最深刻的感情,反而是在最平淡的言辭中流露出來的。 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描寫人物時,那種不煽情卻極具感染力的手法。她不會刻意去製造戲劇性的衝突,而是透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種寫法,讓我感覺非常真實,彷彿書中的人物就是我們身邊的朋友,他們的喜怒哀樂,都如此貼近。我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經歷代入進去,然後產生很強烈的共鳴。 書中對於「東方」的理解,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是一種刻板的符號,而是將東方文化中一些細膩的情感、一些獨特的審美觀,巧妙地融入到現代的敘事中。這種融合,讓整本書既有文化的厚度,又不失現代的活力。我會覺得,作者似乎在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重新詮釋我們所熟知的「東方」。 總的來說,《东方‧凝视:李忆含》是一本讓我讀後回味無窮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小說,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能夠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東方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世界。如果你喜歡那種能夠引發思考,並且能夠在字裡行間感受到溫暖和力量的閱讀體驗,這本書絕對值得你細細品讀。

评分

《东方‧凝视:李<bos>含》這本書,一拿到手,我就覺得它很有份量。不是說實體重量,而是那種精神上的重量感。作者的名字,李憶含,聽起來就帶有那麼一股子藝術家的氣質,讓我對書的內容充滿了好奇。我本身就喜歡看那種能觸動心靈的作品,所以對這本書抱持著很高的期待。 讀起來,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細節的精準捕捉。她能夠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場景,寫得活靈活現,彷彿我就置身其中。那種光影的變化,空氣中的味道,甚至微風吹過肌膚的感覺,都被作者描繪得淋漓盡致。這讓我想起,有時候我們走過一條熟悉的街道,總會有些不經意的小細節,突然讓你產生一種莫名的感動。這本書,就是這樣,讓我在平凡中,重新找回那些被忽略的美麗。 作者在處理人物關係和情感描寫方面,也非常有技巧。她似乎並不刻意去煽情,而是讓情感在故事的發展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人物的內心衝突時,那種深刻的洞察力。她能夠觸及到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讓我們在讀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原來是這樣」的共鳴。 此外,書中對於「凝視」這個主題的闡述,也相當到位。作者筆下的「凝視」,不是一種簡單的觀看,而是一種帶有思考、帶有情感的投入。它讓人反思,我們平常是如何對待周遭的人事物,我們是否真正地去「看見」了它們。這種哲學性的思考,融入在平實的敘事中,讓整本書的層次感更加豐富。 總的來說,《东方‧凝视:李忆含》是一本充滿詩意和哲思的讀物。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旅程。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能夠引導讀者進入一個充滿想像和感動的世界。對於那些追求深度閱讀,並且希望在閱讀中獲得啟發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不可錯過的選擇。

评分

《东方‧凝视:李忆含》这本书,老實說,拿到手的時候,我對於「李憶含」這個名字並不熟悉,身為一個平常不太追星,閱讀口味也比較偏向文學小說的讀者,最初的期待值並沒有特別高。但當我翻開書頁,那種細膩的文字鋪陳,以及作者筆下所描繪的場景,卻意外地抓住了我的目光。 初讀之下,我感覺作者李憶含似乎擁有著一種特異的功能,能夠將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微事物,放大、解析,然後再重新組合,呈現在讀者眼前。這種「凝視」,不是那種冰冷、客觀的觀察,而是帶著一種溫柔的、甚至可以說是帶點詩意的觸碰。我會想起小時候在老家,午後陽光穿過窗簾灑在地板上的光斑,那種靜謐又充滿故事感的氛圍,似乎在這本書裡被重現了。 作者對於人物情感的描寫,也相當獨到。她似乎並不急於將角色的情緒直接拋給讀者,而是透過他們的行動、對話,甚至是沉默,一點一滴地堆砌出來。這讓我在閱讀時,更有參與感,彷彿我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潛入故事中,與角色一同呼吸、一同感受。有時候,我會讀到一個讓我心頭一動的句子,然後停下來,反覆咀嚼,想著這句話背後可能蘊含的更多層次的意義。 此外,書中對環境的描寫,也極具台灣在地特色。從都市的街景到鄉間的小路,那種熟悉的味道,那種特有的氣息,都讓我在閱讀時感到親切。我甚至能想像到,作者在寫這些段落時,腦海中浮現的是怎樣的畫面,是廟口的熙攘,還是海邊的微風?這種真實感,是很多其他地方出版的書所難以給予的。 總體而言,《东方‧凝视:李忆含》給我的感受,是一種細膩的情感體驗,一種對生活細節的再發現,以及一種濃厚的在地情感連結。它不像是一本娛樂性極強的讀物,而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茶,每一次啜飲,都能品出不同的韻味。對於那些追求文字深度,以及對生活有著敏銳觀察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评分

拿到《东方‧凝视:李忆含》這本書,我其實是帶著一種懷舊的心情去翻閱的。你知道,有時候,書名本身就會勾起一些聯想。這本的「东方‧凝視」,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很多關於東方美學、東方文化解讀的書籍。我本身對這些領域就蠻有興趣的,加上作者名字「李憶含」,聽起來就有一種比較文藝的氣息,所以就抱持著一種期待。 閱讀的過程,我覺得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它不是那種快板式的、一口氣讀到底的風格,而是比較舒緩,你會不自覺地放慢速度,去體會每一個詞句的重量。有時候,我會覺得作者好像是在用一種很優雅的方式,在跟你分享她對世界的觀察。這種「凝視」,不是那種帶有批判的審視,而更像是一種溫柔的、帶著欣賞的目光,去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 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寫人物內心的時候,那種細膩的筆觸。她不會直接告訴你這個角色在想什麼,而是透過一些間接的描寫,比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或者一段難以捉摸的對話,讓你自己去揣摩。這種閱讀方式,對我來說,反而更具挑戰性,也更有意思。就像在解讀一副畫,你會試圖從畫家的筆觸和色彩中,去感受他想要傳達的情緒。 書中對於一些文化符號和意象的運用,也讓我覺得很驚喜。它巧妙地將這些元素融入到敘事中,讓整個故事更加豐富和立體。我常常會讀到一個地方,然後停下來,回想一下,這是不是跟我們文化裡某個傳統有連結?這種層層疊疊的意涵,讓閱讀的過程充滿了探索的樂趣。 總體來說,《东方‧凝视:李忆含》給我的感覺,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書。它所呈現的,是一種比較內斂、比較含蓄的東方美學,也展現了作者對生活、對情感、對文化的獨到見解。如果你喜歡那種能夠引發思考,並且能夠在字裡行間找到共鳴的閱讀體驗,這本書應該會讓你覺得不虛此行。

评分

關於《东方‧凝视:李忆含》這本書,我第一眼看到書名,就覺得它有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身為一個平常對於藝文領域比較關注的讀者,我對於「李憶含」這個名字並不陌生,知道她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創作者。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出版,我毫不猶豫地就入手了,滿懷著對其獨特視角的期待。 閱讀過程中,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對於「觀察」的獨特處理方式。她不像一般的作家那樣,只是單純地記錄事實,而是將「凝視」提升到一種藝術的層面。她能夠從平凡的現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義,並且用非常精準且充滿畫面感的文字,將其呈現出來。讀她的文字,就像是在欣賞一幅畫,你會被作者的視角所吸引,然後開始思考,同樣的景象,為什麼在她的筆下,會如此不同。 書中對於情感的描寫,也讓我印象深刻。作者筆下的人物,往往並不是張力十足的,反而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但正是這些看似平淡的情緒,卻能夠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她善於捕捉那些微妙的心理變化,以及人物之間細微的互動。我常常會讀到一個地方,然後停下來,感覺作者似乎看到了我內心深處的情感,並且用文字將其表達了出來。 此外,書中對於「東方」這個概念的詮釋,也讓我覺得非常精彩。它不是一種刻板的、狹隘的定義,而是將東方文化中的一些精神、一些意境,巧妙地融入到現代的語境中。這種結合,讓整本書既有傳統的底蘊,又不失現代的氣息,非常有感染力。 總而言之,《东方‧凝视:李忆含》是一本充滿內涵和藝術性的作品。它能夠帶領讀者進入一個由細膩觀察和深刻情感編織而成的世界。如果你喜歡那種能夠引發思考,並且能夠在文字中感受到藝術魅力的書籍,這本絕對值得你細細品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