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世紀的貝拿勒斯,印度一神教的融閤趨勢得到瞭充分發展。蘇菲和婆羅門似乎引發瞭爭端:這兩個宗教門派中極具靈性的教徒經常辯論拉瑪南達的教義,當時,拉瑪南達已經聲名顯赫。年輕的卡比爾生來充滿宗教激情,他把拉瑪南達視為自己生命中的導師,但他知道,一位印度古魯(Guru,上師之意)接受穆斯林作為自己門徒的機會微乎其微。因此,他躲在拉瑪南達經常沐浴的恆河邊的颱階旁。結果,當拉瑪南達走進恆河時,意外地踩在瞭他身上。拉瑪南達驚叫道:「拉姆!拉姆!」——他所崇拜的神的化身的名字。卡比爾於是宣稱,他已從拉瑪南達口中聽到瞭收他為徒的禱文。拉瑪南達的門徒被他這種舉動給惹惱瞭,他們都反對古魯收卡比爾為徒。而卡比爾用行動體現瞭拉瑪南達所宣揚的宗教融閤思想,拉瑪南達於是收他為徒。盡管根據伊斯蘭教傳說,卡比爾後來的老師是著名的蘇菲聖人詹西的塔基(Takkî of Jhansî),但這位印度教聖人纔是卡比爾在自己詩歌中所承認和感激的唯一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