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限‧无限‧李再钤(附DVD)

低限‧无限‧李再钤(附DV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李再钤
  • 绘画
  • 艺术
  • 技法
  • 油画
  • 教学
  • DVD
  • 艺术教育
  • 绘画技巧
  • 艺术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李再钤,1928年出生于福建仙游,是台湾资深严谨的几何抽象雕塑家。自幼生长于书画世家的李再钤,家学渊源造就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1948年来到台湾,考取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艺术系,但因看不惯训导处的要求而不愿配合,后来竟然不知原由地被学校退学。离开学院教育,投入社会工作后的李再钤,在师院教授储小石的引荐下到印染厂担任布花设计师,1958年又转入台湾手工业推广中心就职。当时的李再钤虽在设计界工作,心中却不时寻思如何创造单纯的艺术造形。这段历练及沉潜的岁月,造就他日后迈向雕塑创作之路。

  论及李再钤雕塑创作的观念,强调在形、面和量体之间,必然有其逻辑的构成秩序,进而表现出理想中的造形;「数与形」则是思想的核心,由一组相同的基本造形单元构成,例如:立方体、三角锥体、圆柱体、弧形体,纯粹几何造形的巧妙组合,用来表现创作者心灵中的感知与主观秩序。

  1985年发表的雕塑作品〈低限的无限〉,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期间,被人诬指为「从某个角度看似一颗红星」,引发轰动一时的艺术事件,顿时让他成为艺术圈中人人关注的人物。该事件几经波折,最终获得平反,还给李再钤一个公道,也让民众上了宝贵的一课,了解到艺术创作的真谛。回顾李再钤的艺术创作历程,曲折而坚定,从1960年代初努力不懈迄今,至今他已九十一岁高龄,仍持续投入艺术创作,在雕塑艺术上具有卓越成就。

本书特色

  「家庭美术馆──美术家传记」系列丛书,
  精选十位各擅油画、版画、雕塑等领域之台湾资深美术家,
  细述他们生命旅途中的层层风景,以及铭刻在台湾艺坛的美术成就。

  全套书以深入浅出的文字、精美细致的图版,结合电子书与影音的多元化阅读模式,
  为读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质感,轻松认识台湾美术史的优质读物。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低限‧无限‧李再钤(附DVD)》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这份简介不包含该书的任何内容,旨在描绘一个与该主题无关的、具体的、引人入胜的图书世界。 --- 书名:《星辰彼岸的炼金术士:卡尔·冯·霍夫曼的失落手稿》 作者:艾莉莎·范德霍夫 装帧:精装,附录珍贵历史插图集与浮雕地图 页数:780页(正文),附赠一本约200页的“科学异端文献汇编” --- 内容提要: 《星辰彼岸的炼金术士:卡尔·冯·霍夫曼的失落手稿》并非一本探讨现代艺术或哲学流派的著作,而是一部深度挖掘十八世纪末欧洲科学、神秘主义与个人野心交织的宏大历史叙事。本书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被官方史学边缘化的天才——卡尔·冯·霍夫曼(Karl von Hoffmann)的世界。霍夫曼,一位德裔奥地利籍的自然哲学家、业余天文学家以及被主流科学界视为异端的“气化学家”,毕生致力于探寻“永恒之光”的秘密,这种“光”被他认为能够重塑物质结构,甚至影响时间流逝。 这部历经数十年考证的鸿篇巨制,首次系统性地整理了散佚于维也纳宫廷档案、布拉格天文台的废弃卷宗,以及私人收藏家手中那些被视为禁忌文献的日记和信函。作者艾莉莎·范德霍夫,一位享誉国际的早期现代思想史专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重构了霍夫曼从萨尔茨堡的学徒生涯,到最终在波西米亚边境一座秘密实验室中神秘失踪的全过程。 核心议题与探索领域: 本书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传记性质,更在于它所揭示的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知识边界的模糊性。 一、巴洛克晚期的知识碰撞: 霍夫曼的时代,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正逐步确立其权威,但对于“以太”、“燃素”以及“生命精气”的探讨仍旧活跃在沙龙和秘密学会中。本书细致地描绘了霍夫曼如何周旋于启蒙运动的理性光辉与古老的赫尔墨斯主义传统之间。他并非一个简单的复古主义者,而是一个试图用数学和精确实验来验证炼金术预设的激进思想家。书中详尽分析了他对“元素转化”的独特理论——他认为并非简单的金子变铅,而是物质的“频率共振”导致的形态改变,这与当时的化学理论产生了尖锐的冲突。 二、失落的望远镜与“天体熔炉”: 霍夫曼最大的工程壮举之一,是秘密资助建造了一架名为“奥古斯都之眼”的巨型折射望远镜。这架望远镜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观测行星,而是为了捕捉他所称的“星辰流溢出的结晶物质”。书中收录了大量关于该望远镜设计图的摹本,这些图纸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机械精度和对光学材料的非传统选择。作者通过这些图纸,推断出霍夫曼在光学工程上可能超越了他那个时代的某些设想。更令人着迷的是,他试图利用收集到的“星尘”作为催化剂,在一个被称为“天体熔炉”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试图模拟宇宙级的物质合成过程。 三、与“自然哲学会”的恩怨: 本书详细披露了霍夫曼与当时欧洲主要的学术机构——特别是普鲁士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之间的紧张关系。他曾多次尝试提交自己的发现,但均因其论述中夹杂着晦涩的象征主义和无法被重复的实验条件而被拒之门外。这些被拒绝的论文手稿构成了本书的附录“科学异端文献汇编”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者可以首次一窥这位被时代误解的天才是如何用他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其世界观的。特别是一封写给一位匿名伯爵的长信,描述了他对彗星尾巴物质成分的推测,其大胆程度令人咋舌。 四、波西米亚的最后时光与悬案: 故事的高潮集中在霍夫曼离开维也纳后,定居于布拉格郊外一座废弃的修道院。在这里,他的实验进入了最危险、最私密的阶段。作者利用新近解密的警察档案和当地教区的记录,重现了1798年那场引发邻里恐慌的“蓝光事件”。这场事件被官方记录为一场寻常的化学品爆炸,但霍夫曼的助手留下的只言片语暗示了更深层的、可能与他追求的“永恒物质”有关的结局。书中对现场的重建,结合对残留物化验的重新评估,为霍夫曼的失踪提供了一个充满悬念和多重解释的结局。 装帧特色与附加价值: 《星辰彼岸的炼金术士》不仅是文字的盛宴,更是一部视觉与触觉的体验。精装本采用仿古的纸张质感,字体排版力求还原十八世纪学术著作的庄重感。随书附赠的“浮雕地图”详细标注了霍夫曼在奥匈帝国境内进行秘密旅行和设立实验点的地理路径,这些地点大多位于人迹罕至的山区和古老的矿井中,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广阔空间。 本书不仅对早期现代科学史感兴趣的读者具有巨大吸引力,对于研究秘密社团、欧洲神秘主义思潮以及科学史的“边缘叙事”的学者来说,更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邀请我们重新审视,在“理性”的曙光下,那些被摒弃的、看似荒诞的知识追求,究竟是通往谬误的死胡同,还是通往我们尚未理解的真理的另一条隐秘路径。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永仁


  ‧文化大学美术系毕业
  ‧义大利国立米兰Brera艺术研究院硕士

  经历:
  ‧1990-1998年间于义大利米兰,从事艺术创作、艺术研究及观察报导。
  ‧曾任台北市立美术馆副研究员。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曾任《艺术家》杂志驻义大利特约撰述、真理大学兼任讲师。

  近年个展:
  ‧「刘永仁个展:唿吸深域」于红野画廊 / 台北(2018)。
  ‧「刘永仁:无限的结晶」于大趋势画廊 / 台北(2016)。
  ‧「抽象之弧─刘永仁个展」于798 表画廊 / 北京(2015)。
  ‧「刘永仁─Since 1991~present」于大象艺术空间馆 / 台中(2015)。

  着作:
  ‧《米兰公共艺术纵览》、《义大利家具风情》、《封答那──空间主义大师》、《台湾现代美术大系──抽象构成绘画》、《唿吸轨──艺术与策展之交互脉动》、《寂弦‧高韵‧霍刚》等。
 

图书目录

一、仙乡童年,战火青春  8
仙游画派与家族薰陶 10
四六学潮掀起波澜 14
学院教育遭逢政治染色 19
 
二、现代设计与手工艺  22
设计与现代艺术造形深化 24
手工业推广中心百变任务 34
放眼世界的宽广探寻 36
 
三、几何哲思建构抽象雕塑  48
焊铁凿石、抽象语言 50
理性几何、单纯低限 59
数学、哲学与艺术之诗 71
 
四、红色与艺术联想事件  84
社会与艺术行政官僚憾事 86
唤起艺术创作独立探讨 89
创伤弥补与再出发 93
 
五、神州壮游,访艺探亲  102
海崃隔离、亲情梦回 104
鬼斧神工、山川文物 109
东方精神、哲学深化 116
 
六、艺居金山,成就登峰  124
与山岚海潮共体脉动 126
关怀宽广、传承启发 137
低限无限,体证人生哲理 153
 
附录
李再钤生平年表 158
参考资料 159

图书序言



照耀历史的美术家风采


  「家庭美术馆—美术家传记丛书」于民国八十一年起陆续策划编印出版,网罗二十世纪以来活跃于艺术界的前辈美术家,涵盖面遍及视觉艺术诸领域,累积当代人对前辈美术家成就的认知与肯定,阐述彼等在我国美术史上承先启后的贡献,是重要的艺术经典,同时,更是大众了解台湾美术、认识台湾美术家的捷径,也是学子及社会人士阅读美术家创作精华的最佳丛书。

  美术家的创作结晶,对国家社会以及人生都有很重要的价值。优美的艺术作品能美化国家社会的环境,净化人类的心灵,更是一国文化的发展指标,而出版「美术家传记」则是厚实文化基底的重要工作,也让中华民国美术发展的结晶,成为丰饶的文化资产。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看到《低限‧无限‧李再钤》这个书名,就觉得一股浓浓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李再钤老师的名字我听过很久了,他在台湾艺术界可是重量级的人物,尤其是在雕塑领域,他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思考和生命力。这次终于有实体书可以好好深入了解他的创作历程,而且还附赠DVD,这简直太让人期待了!我一直很好奇,在那些看似朴拙却又充满力量的雕塑背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创作理念和人生哲学?他如何将生活中的观察、对自然的感悟,甚至是生命中的种种况味,转化成一个个触动人心的艺术品?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这本书会是一趟充满惊喜的艺术探索之旅。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李老师的艺术世界,理解他创作的“低限”与“无限”之间的辩证关系,感受他如何用双手和心去捕捉、去表达那份超越时空的艺术精神。DVD的加入更是锦上添花,可以直接看到李老师创作的现场,感受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那绝对是文字无法比拟的震撼。

评分

坦白说,对于《低限‧无限‧李再钤(附DVD)》这本书,我的期待值爆表!李再钤老师的名字对我来说,几乎就是台湾当代雕塑的代名词,他的作品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这次的书名“低限‧无限”更是吊足了胃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低限”是如何与“无限”产生共鸣的?是极致的简约孕育出无穷的可能性,还是在有限的物质中,他看见了超越有限的生命张力?更别说还有DVD的加持,我一直很希望能有机会“亲临”大师的创作现场,感受他的专注,他的巧思,甚至是他与材料互动时的细微表情。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作品的图录,更是一次深入对话,能够通过文字和影像,去理解李老师的艺术创作心法,去感受他如何将对周遭世界的体悟,转化为那些既有物质实体,又蕴含无限精神意涵的艺术瑰宝。

评分

我对李再钤老师的作品一直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愫,他的雕塑总有一种洗尽铅华后的沉静美,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去修饰,却能直抵人心。这次《低限‧无限‧李再钤》的出版,对许多喜欢他作品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大福音。书名“低限‧无限”简洁却意味深长,让人忍不住去探究这其中的哲学。我猜想,“低限”可能指的是对基本形态、原始材料的回归,是一种精炼与纯粹;而“无限”则可能象征着作品所能引发的联想、精神的延展,以及艺术生命力的不朽。尤其令人兴奋的是,这本书还附带了DVD,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透过影像,更直观地感受李老师创作时的状态,听他谈论作品的构思,甚至是欣赏他与创作对象之间无声的对话。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来李老师在创作理念上的深入剖析,让我们了解他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出艺术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那些具有辨识度和生命力的雕塑作品,为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艺术视界。

评分

收到《低限‧无限‧李再钤(附DVD)》这本书,我内心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的。李再钤老师在台湾艺坛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雕塑作品总是散发着一种质朴而又深刻的力量,让人过目难忘。我一直对艺术家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将之转化为艺术作品感到好奇,尤其是李老师的作品,总能在最简单的形态中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这本书的出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能够更系统、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创作脉络和艺术哲学。书名“低限‧无限”就足以引发无限遐想,我猜想这可能涉及到他对物质性、形式以及精神性的某种探索。附带的DVD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能够亲眼目睹大师的创作过程,感受他与材料互动时的专注与热情,绝对是宝贵的学习经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不一样的艺术视野,去体会李老师如何透过他的艺术,展现对生命、对自然、对存在的独特理解,并引发我对于自身生活和创作的更多思考。

评分

老实说,我对李再钤老师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新闻报道和一些艺术展览上,知道他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雕塑家,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少了点亲近感。这次《低限‧无限‧李再钤》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有机会更贴近他这位艺术家本人。书名“低限‧无限”听起来就很有哲理,我很好奇他所谓的“低限”指的是什么?是创作的起点、是材质的限制,还是某种人生态度?而“无限”又指向哪里?是艺术的可能,是精神的辽阔,还是他对生命永恒的追寻?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他不同时期的作品,去理解他的艺术风格是如何演变和成熟的。而且,附赠的DVD,光是想到能有机会“看见”李老师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的样子,就觉得非常珍贵。我希望能透过这本书和DVD,不仅了解他的艺术成就,更能窥探他创作时的心境,感受他如何将生活经验与艺术语言巧妙地融合,创造出那些令人惊叹的雕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