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督教迅速嚮西方轉移的重大發展,中國本土基督教的近代發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值得我們認真關注。諸如「在地」和「全球」等關鍵術語急需重新定義,並且現在也是重新思考「中國基督教」的曆史、內容與其含義的時刻。中國基督教是否僅是西方基督教眾多分支中,有「中國」名稱的西方基督教分堂?中國基督教(Chinese Christianity)和漢語基督教(Sino-Christianity)是一樣的嗎?漢語基督教似乎是不加區彆的翻譯「後尼西亞的西方神學」(post-Nicene Western theologies),並將其強加在中國的情境上?這些本土基督教會是「異端」(heretic),「極端主義」(extremist)或「非正統的」(heterodox)嗎?被這樣稱呼,隻因為他們宣導「前尼西亞」(ante-Nicene)時期的神學、儀式和倫理的某些部分,而這些部分與「後尼西亞」的西方基督教有些不同?為什麼這些本土基督教會成長與擴增的速度更甚於那些由西方傳教士建立的「主流」教會?這些本土基督教會能如何為全世界的宣教做齣貢獻?不僅僅是在其他的第三世界國傢,更是在快速衰落或墮落中的西方基督教國傢?
西方諺語:Two wrongs don't make a right(錯上加錯,不等於正確)。2017年是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宗教改革五百週年;這是一個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宗教改革。2017年也幾乎是中國「反基督教」、「反帝國主義」運動的一百週年;部分肇因於這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宗教改革。 自從晚清以來,大多數的中國基督宗教神學都被西方天主教和新教所掌控。一方麵,天主教康斯坦丁式(Constantinean)的神學,在神論、教會結構、政治神學、以及社會倫理上,已經嚴重地偏離「尼西亞會議前」(Ante-Nicene;以下簡稱「前尼西亞」)的基督信仰。 另一方麵,新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一開始就是一個不完全的改革,很快地演變成西方社會的反改革神學。這個反改革神學就在一百年前傳到中國來,而且持續地以新帝國主義方式掌控大多數中國教會,雖然西方天主教與新教在過去數十年正因為這個缺陷的神學,而經曆快速的「沒落或墮落」(decline or degeneration)。更何況西方神學的時空情境是與中國神學的時空情境顯著不同。硬是把偏差的西方神學套在中國的情境中,就嚴格限製瞭多數中國基督教能夠成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