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1. 时代下的写真大亨
台湾进入摄影时代
1839 年,银版摄影术(Daguerreotype,又称达盖尔银版法)在法国诞生,随着英法帝国主义的扩张,很快传到当时刚刚开港通商的东亚各地:台湾、日本、中国。1844 年来到中国东南沿岸谈判经商的法国使节团成员,携带相机拍摄了澳门、广州的风光。1848 年负责东印度、中国、日本等地商贸活动的美国舰队司令培理(Mattew Calbraith Perry, 1794-1858),曾命两艘舰队从琉球南下基隆调查煤矿,舰队安排两位银版摄影专家。台湾进入「被拍摄」的时代,最为人熟知的摄影家当推约翰.汤姆生(John Thomson, 1837-1921),1871 年他在台南、打狗地区基督长老教会传教士马雅各的引介下来到台湾,拍摄打狗、台南各地台湾风光,以及南部西拉雅原住民族当时的样貌。
这个时期无论台湾、日本或中国,都是西方摄影师拍摄的客体。随着各地西式教育的开展,对于摄影写真术的学习与吸收进度加速,台湾因为现代教育的推动,摄影风气日益兴盛。进入20 世纪,各地由台人营业之写真馆纷纷成立。最早有1901 年施强在鹿港开设的「二我写真馆」,1904 年林草在台中开设「林写真馆」,1916 年罗访梅开设「罗访梅写真馆」。1920 至1930 年代,台湾人开设的写真馆更加蓬勃发展,数量较之前成长6.25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