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风景,跟着大叔玩。京都摄影:一本兼顾摄影观点、技法与私房景点的旅游摄影指南

不只是风景,跟着大叔玩。京都摄影:一本兼顾摄影观点、技法与私房景点的旅游摄影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京都
  • 摄影
  • 旅行
  • 摄影指南
  • 风景
  • 人文
  • 日本
  • 技法
  • 私房景点
  • 大叔视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的蓝天不够蓝,水流不够快?
  --轻单眼+镜头+泸镜,百搭轻器材跟着大叔拍遍天下
  热门景点,等不到曲终人散、空镜头?
  --跟着大叔佈置影像场境,游客、路人都是你的专属人文背景
  到此一游、千篇一律?
  --学会红外线摄影,让你领先摄影同好无敌手


  一本兼顾摄影观点、技法与私房景点的旅游摄影指南
  摄影大叔一本秘笈二十五年功力一次传授:


  ※适合旅游的摄影器材与相机设定--
  轻单眼+变焦镜头+泸镜;
  只要调整基本设定,轻器材也能适应不同景点的千变万化!
  ※灵活运用场境的摄影心法--
  如何利用游客、景点当地特色,拍出别有风味的好照片;
  漫漫拉车,在交通工具上也可以取景拍照喔!
  ※基本功才是王道--
  掌握採光、构图、技能、技巧与对比,建立属于自己的旅游摄影风格。
  ※搞定红外线摄影的改机与技法,绝对让你领先摄影同好!

  旅游摄影,绝对不只是风景摄影!

  一、佈置影像的摄影心法
  构图与意境,拍出你的摄影美学:你想拍出什么样的画面与意境?
  基本功才是王道:熟悉摄影技巧、熟练操作、尽可能地多看多拍……
  建立属于自己的旅游摄影风格,如何透过主题设定,用影像说故事。

  二、旅游摄影的器材选配与突破技法
  以有限的器材百搭旅游场景:能让画面加分的轻单眼+泸镜组合。
  CANON、SONY、FUJI各大厂牌轻量、高画质佳器材选用与相机基础设定。
  添加在地元素、场景和人物的运用,让观光照变身变写实风格与写意沙龙照。

  三、京都风情,22个古都景点的前世今生
  22个京都旅游景点,每一个景点都附有旅游重点提示与摄影重点提示,以及试合练习的技法与示范。
  250张旅游照片图文并茂拍摄解析,只要按照摄影大叔的提醒步骤,你也可以拍出一样精彩的独家旅游照片。
  ※超越随手可拍的手机摄影:
  250张EXIF档案数据大公开(数位拍摄资料档案),兼顾摄影心态与技法传授。
  ※22个京都私房景点的摄影重点提示与拍摄主题练习:
  每一个景点介绍都附有适合练习的摄影主题,如:稻荷大社的连绵鸟居,是「大光圈」取景的绝佳场景。
  每一张照片都附有拍摄技法与诀窍,让你一次打通摄影盲点,拍出属于你自己的摄影风格美图。
  ※摄影器材选购与基础设定
  包括红外线摄影的改机与拍摄策略:外挂、内置泸镜与全光谱改机。
 
城市的呼吸:都市摄影的多元探索 本书并非一本聚焦于特定地域的旅游摄影指南,而是一部深入探讨城市空间、光影变幻与人文叙事的摄影集与实践手册。它旨在带领读者跳脱出传统“到此一游”的记录模式,以更具洞察力、更富个人情感的视角,去捕捉和理解我们每日栖居其中的都市丛林。 全书内容围绕“城市作为生命体”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将其解构为光影、结构、人群、肌理和时间五个维度,并提供相应的技术与观念指导。 --- 第一部分:都市光影的几何学 章节焦点: 城市中的光线绝非静止的自然现象,它是高耸建筑、玻璃幕墙、霓虹招牌与天空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动态元素。本部分将城市光影视为构建画面的基本“建筑材料”。 1. 逆光与剪影的戏剧性: 探讨如何在正午或傍晚的强逆光条件下,利用高反差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重点解析曝光锁定(AE Lock)在处理极端光比时的实操技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来定格光束的形态。 2. 夜晚的低语: 聚焦于夜景摄影,但摒弃流水般的车流光轨,转而关注“静谧的亮区”。分析如何利用长曝光捕捉建筑内部透出的温暖光芒,对比它们与外部冷色调环境光的色彩差异。介绍暖白平衡(Tungsten/Incandescent)在夜景中的微妙应用,以营造怀旧或亲密的氛围。 3. 反射与折射的迷宫: 城市中充斥着镜面材料。本章详细剖析如何利用水洼、光滑的地面、橱窗玻璃来创造“画中画”或无限延伸的视觉效果。实践部分将指导读者如何在雨后或清晨,寻找恰到好处的低角度,捕捉被扭曲的城市倒影,探讨清晰倒影与模糊主体之间的视觉平衡。 --- 第二部分:结构与废墟:现代主义的骨骼 章节焦点: 城市的基础是结构。本部分强调以建筑摄影的严谨性来审视都市的几何美学,并探讨新旧交替中产生的“城市废墟感”。 1. 线条的张力与引导: 深入讲解如何运用垂直线、水平线与对角线来引导观众视线。不仅仅是保持建筑垂直,更在于如何故意打破垂直,利用对角线增加画面的动感与不安感,特别是在表现高密度老城区时。 2. 材质的触感(Texture Mapping): 城市表面覆盖着混凝土、锈蚀的金属、风化的石材。本章侧重于微距或特写镜头,利用侧光来凸显这些材质的肌理细节,使画面脱离宏大叙事,转而关注微观的磨损与生命力。讨论如何通过后期增加清晰度和对比度,强化“触感”。 3. 过渡空间的哲学: 聚焦于“非空间”——例如楼梯间、走廊、电梯厅、地下通道。这些是连接主要功能区的灰色地带,往往蕴含着最纯粹的几何形态和最少的人为干扰。指导读者如何利用这些空间中的几何重复性,创造出近乎抽象的视觉作品。 --- 第三部分:人群的肖像:流动的群像与瞬间的隔离 章节焦点: 人是城市动态的灵魂,但城市摄影常常挑战“捕捉人像”的难度。本部分提供多种策略来处理人群,从模糊处理到强力聚焦。 1. 运动模糊(Motion Blur)的诗意: 教授如何在人潮汹涌的广场或街道上,通过相对较慢的快门速度(如1/15秒至1秒),将行人“抹去”,只留下建筑的稳定和光线的痕迹,从而表达时间流逝中个体的短暂性。 2. 人文的“定格”: 探讨在复杂背景下如何利用快速快门(1/500秒以上)准确捕捉“决定性瞬间”。强调寻找“人与环境的冲突点”——例如,一个在巨大广告牌下的微小身影,或是在严肃办公楼前做出出格动作的路人。 3. 隔离与对视: 分析如何利用浅景深(大光圈)将前景或背景的人群虚化,从而突出画面中唯一清晰的个体,探讨这种技术如何制造出一种“被观察者”的孤独感或特权感。 --- 第四部分:后处理与城市叙事:数字暗房中的重构 章节焦点: 城市摄影的后期处理,并非是简单地美化,而是对初始捕捉到的光影、色彩和氛围进行二次创作和提炼,以达到预设的情感目标。 1. 色彩的心理学应用: 探讨如何在不同的城市区域使用主导色调。例如,在老工业区,倾向于降低饱和度并增加青色或深褐色调,以强化历史的厚重感;在商业区,则可能提高饱和度,强调霓虹灯的冷暖对比。 2. 高动态范围(HDR)的克制使用: 指导读者如何利用包围曝光技术,但强调不要过度追求细节,而是将HDR作为一种“光线平衡”工具,使最暗的阴影保有足够的“空气感”,使最亮的高光保留“光线的质感”,而非平面的死白。 3. 画面的解构与重组: 介绍拼贴(Collage)和多重曝光(In-Camera/Post-Processing)的技巧,将同一场景在不同时间、不同焦点下获取的元素结合起来,以表现城市信息过载、多维共存的特性。 --- 总结:城市的“在场感” 全书最终的落脚点是培养摄影师的“在场感”——对周遭环境的敏感度、对光线的预判力以及对瞬间的捕捉欲。这不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操作相机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阅读”和“感受”我们身处的现代生活空间的心得体悟。它鼓励读者在熟悉的街道上迷失,在日常的平凡中发现不凡。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徐慎隆


  因为对摄影学员的热情与耐心,被学员亲暱称唿为「摄影大叔」。
  是少数拥有跨领域摄影专长的摄影师,横跨商业(摄影棚、建筑)摄影、纪实摄影与旅游摄影,近年专精投入日本摄影旅行团随团指导。
  虽然资深,对摄影相关新科技与新技法仍然充满热忱,本书收录大叔最新摄影创作:「红外线」摄影,以及改机资讯与拍摄要领。

  ※摄影资历:
  ◎1991-2012年大同公司专业摄影师22年
  ◎2001-2014年国家建筑金奖特约摄影师15年。
  ◎2004-2008年国宾饭店特约摄影。
  ◎2008-2012年土木技师工会特约摄影。
  ◎2012-2016年新竹市及新竹县美展得奖作品特约摄影。
  ◎2000-2018年,社区大学(永和、新庄、板桥)摄影课程热门讲师。
  ◎多位画家与艺术家特约摄影。

  ※得奖纪录:
  1986年大专盃摄影比赛特优与佳作
  1987年柯尼卡摄影比赛特优
  2016年北门摄影比赛评审
  2016年SOGO京都摄影比赛,共有四幅作品入围,并荣获银牌奖,由京都市副市长亲自评审、颁发。
  2017年北海道摄影比赛,共有六幅作品同时获奖。
  2018年台北灯会摄影比赛评审

徐悦慈

  今年刚从淡江大学历史系毕业,前二年因为考量到父亲的大病初癒,进入摄影大叔的摄影课程担任摄影小助教,摄影大叔带日本摄影旅行团时也一起担任随团小导游。目前已通过外语领队(英语)资格考,以及日本语能力测验N5。喜欢研究各个旅游景点的背景及历史,串联成一段精彩的故事,擅长日本旅游规划及各项行程安排。目前任职于阡阳旅行社-日本大和旅游。
 

图书目录

序:我热爱摄影,我是摄影大叔

1京都写意十六帖

2不只是风景


2-1用影像说故事的摄影心法
--摄影的观察不是你看到什么,而是:你看出什么?
构图与意境,拍出你的摄影美学
摄影技术的锻鍊,无法速成的基本功
主题设定,建立自己的摄影风格

2-2旅游摄影的限制与突破技法
--如何避免芭乐化旅游摄影?
添加在地元素
场景和人物的运用
以有限的器材百搭旅游场景

3京都风情:22个古都的前世今生

泛灵前世:京都神社
3-1稻禾大社
3-2平安神宫/冈崎疏水道

奈良记忆:京都古佛寺
3-3奈良.东大寺
3-4清水寺.二年坂.三年坂

东密基因:平安京佛寺
3-5高雄神护寺
3-6永观堂
3-7醍醐寺
3-8宇治.平等院
3-9三十三间堂

大和禅风:鎌仓佛寺
3-10东福寺
3-11南禅寺
3-12天龙寺
3-13金阁寺
3-14龙安寺
3-15高台寺.円山公园
3-16常寂光寺
3-17光明寺

如烟似梦:京都风云
3-18崃山池
3-19大坂城
3-20元离宫二条城
3-21京都御苑
3-22岚山渡月桥.竹林路

4
4-1旅游摄影推荐器材
4-2红外线摄影三大策略

 

图书序言



我热爱摄影,我是摄影大叔!

摄影大叔徐慎隆


  最早叫我摄影大叔的是宁馨(本书编辑)。然后我发现我很喜欢这个称号,因为拍照25年,几乎每天都拿相机,但是我从来不想变成一个「摄影大师」,拍摄一些艺术性很高、不容易看懂的照片。我比较喜欢当个平易近人的摄影大叔,学员有任何摄影的问题可以随时问我,不需要害怕问题太粗浅,也不需要紧张我的回答会听不懂,因为,摄影对我来说就是生活的一部份,融入生活的摄影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摄影态度。而且,我就真的是一个大叔啊……

  当初会走摄影这条路的原因其实是很偶然的。大学就读工业设计系、进入了摄影社、参加了「大专摄影比赛」,在两万多张作品中,我获得两张优选及一张佳作,也许是运气,也许是天分,我因此毅然决然要进入摄影这个领域。在摄影界,我自认为是「稀有动物」,同时具备了「商业摄影」和「业余摄影」的身份和热情,上班拿相机,下班之后还是带着相机,摄影是我工作的专业技能,也是我余暇生活的重心。25年来,摄影已经是我人生中的必然。

  到社区大学教摄影也将近二十年了,看到不同行业、不同属性的学员因为接触摄影、生活开始变得不一样。卖菜的学员会拿相机在市场捕捉他的生活日常,后来他热爱生态摄影,常常独自到户外拍摄野生植物和昆虫。从他的照片中,你可以明显地看到摄影改变了他的生活,包括看待生活的视角与人生的态度。害羞的妈妈为了排遣空窗期,连外拍都要女儿陪同,俩母女拿着相机、蹲在路边「追焦」的身影肯定会停格在彼此的甜蜜记忆里。每学期的社大成果展,你看到自信的学员与他们的摄影作业,其实他们展示的作品包括他们的人生。

  而我,因为过分热爱工作而忽略了身体,两年前,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卧床病榻的那一个月,除了让身体恢复元气之外,脑中浮现的却依然是摄影画面,一幕幕的影像就像底片般不断的放映着,而我也终于了解到健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复原之后,我改变了生活的比重,也让工作增添了新的元素--旅游摄影。一方面保有对摄影的热爱,另一方面让旅游的轻松和愉悦渗透我的生活与工作,既可以饱览异地风情、享受生命,又可以兼顾我对摄影教学的热忱。

  《不只是风景,跟着大叔玩。京都摄影》是我的第一本书,闯荡摄影江湖二十五年,看到很多摄影人不正确的摄影观念,以及日渐浮滥、芭乐化的旅游摄影形式,这次我想用文字与大家分享我理想中的旅游摄影。旅游摄影,绝对不只是风景摄影,就如同摄影的重点不是「你看到什么」,而是「你看出什么」!身处异地,什么是吸引你的人文风情,取决于你的视角与感受,以风景为主的摄影风格不见得能满足所有人对旅游摄影的想像。

  有些人对云淡风轻、辽阔自在的大自然特别有感觉,那么怎么样让照片呈现出你对波澜壮阔的第一眼就是你的摄影需求。因为相机的镜头与肉眼不同,你必须学会使用特定的摄影技法与器材,才能拍出贴近你肉眼感受到的震撼、细腻、明亮、幽微。我在本书中,有许多对拍摄一张写真照片的基本功介绍:包括观念、技法与器材。有些人对不一样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致特别有兴趣,那么,如何添加在地元素、适度加入随机的人事物,学会灵活运用影像说故事的能力就很重要。Part3的京都风情有我多年进出京都的私房纪录,250张不同取景、採光、构图的示范,完整的EXIF档案数据,相信可以满足旅游摄影的多元需求。

  我相信,一个好的摄影旅游应该要带给人不同的视觉经验与感官冲击。所以这本书,囊括了我的毕生功力:私房景点、个人玩法,乃至摄影心功、摄影技法、摄影器材的挑选与使用,甚至,精益求精的个人风格修炼。主要是希望读者除了能「玩」出专属自己风格的旅游摄影,也能因为摄影的介入、创造出全新的深度旅游经验。


 

图书试读

要拍摄一张好照片,必须掌握好三个条件:

一是找出拍摄者自己想要的构图、画面与意境,这属于摄影观念与美学的部分,需要长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体会,只能多看、多拍、多思考慢慢累积,并不是单一课堂得以传道授业。

二是基本功、摄影技术的掌握,包括:

光线的控制--曝光的掌握、加减光的判断、光线的方向;

景深的控制--镜头的选择、光圈大小的设定,前景与背景的对比;

色温的控制--白平衡的取舍,照片的色调决定画面的情绪;

速度的掌握--快门速度创造的不同情境等。

讲得简单一点,就是掌握相机的操作特性,以捕捉你想要的画面与意境。一张照片的基本要素:曝光、色温、景深、对焦等物理条件决定画面的构成,如果无法在瞬间掌握摄影技术,照片就表现不出细节、层次、效果,即使有再好的创意与画面,也不可能被精准捕捉,更别说是主动利用环境特色、用影像说故事了。唯有熟悉摄影技巧、熟练操作、尽可能地多拍,才能磨练出随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外在环境,尤其是人事时地物充满限制的旅游摄影。

第三部分是第一与第二部分的灵活串连、组合,也是最难说清楚的部分。比较贴近的说法,我把它称之为:个人摄影风格的累积与建立。我常说:摄影的观察不是你看到什么,而是:你看出什么。具体的作法,包括:

如何透过仔细观察、挖掘摄影现场具有「亮点」的主题?

如何利用环境衬托、塑造主题?

如何利用镜头特性构图?

如何利用光线营造气氛与照片的意境?

如何以对比,比如明暗、色彩、大小、动静的对比唿应、勾勒出主题?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是想在旅行中拍出一些“不像游客照”的照片。京都给了我太多惊喜,但有时候,面对那些壮丽的景色,反而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跟着大叔玩”这个定位,让我感觉很亲切,仿佛真的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旁边指导。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很多他在京都的生活点滴和摄影感悟,这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摄影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旅行中“慢下来”去感受和记录的随笔。他会讲到如何在一个茶馆里静静地等待光线,如何在一个小巷里和当地居民进行简单的交流,然后用镜头捕捉下那些不经意的瞬间。这些内容,让我重新思考了旅行的意义,以及摄影在其中的角色。它教会我,旅行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抵达了多少景点,更在于你在过程中留下了多少真挚的感受,以及你如何将这些感受通过影像表达出来。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旅行摄影书,不应该只是罗列景点和技术参数,而应该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美的感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拍”,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这样拍”,以及“你看到的是什么”。他通过对京都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细致观察,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例如,他会描绘春天樱花盛开时,如何在光线的照射下捕捉花瓣的通透感;秋天红叶季,如何利用温暖的色调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绚烂的氛围。书中对天气、季节、甚至具体拍摄时辰的考量,都体现了作者对摄影艺术的严谨态度,以及对京都这座城市的深刻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学会了一些摄影技巧,更是被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关注,这让我期待下一次的京都之行,能够用全新的视角去发现和记录。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就吸引了我,封面的质感很好,摸起来温润,照片也很有意境,不是那种网红打卡地的喧嚣,而是捕捉到了京都古韵悠长的一面。我本身对摄影有兴趣,但总觉得拍出来的照片少了点“感觉”,这本书的名字《不只是风景,跟着大叔玩。京都摄影》立刻戳中了我的点,想着跟着有经验的“大叔”能学到些实用的东西,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翻开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作者的摄影理念,他没有上来就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京都这座城市本身的魅力,一点点渗透摄影的思考。比如,他会分析光线在古建筑上的微妙变化,如何利用阴影勾勒出层次感,又或者是在寻常巷陌中发现不经意的美。文字读起来很舒服,像是和一个老朋友聊天,没有生硬的摄影术语,更多的是一种感悟和分享。我还特别喜欢书中穿插的一些关于京都当地文化的小故事,这让我在学习摄影技巧的同时,也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感觉摄影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是与当地文化情感连接的过程。

评分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对摄影技巧的要求一向比较高,所以这本书的“技法”部分是我的重点关注对象。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直观且易于理解。作者没有像一些摄影教程那样,上来就讲复杂的曝光三角或者色温变化,而是结合京都的实际场景,循序渐进地讲解。他会针对拍摄古建筑、日式庭园、寺庙内景等不同题材,给出具体的参数建议和构图思路。举个例子,在拍摄竹林时,他会教我们如何利用大光圈虚化背景,突出前景的竹子,同时讲解如何利用竹子的线条感来引导视线。在拍摄雨后的京都街景时,他会强调利用反射出的光线,营造出朦胧而诗意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他会分享一些关于“看”的技巧,比如如何观察光影的走向,如何捕捉瞬间的情绪,这些都是理论书籍很难传达的,但对于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至关重要。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被它“私房景点”的宣传语打动了。我之前去过京都几次,基本都是跟着攻略走,拍的都是金阁寺、清水寺、伏见稻荷大社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方,虽然也很美,但总觉得少了点独特性。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分享的很多地方,我之前确实没怎么听说过,或者说虽然去过,但完全没有注意到其中的摄影潜力。例如,他在某个不起眼的小巷里,捕捉到了夕阳穿过老宅屋檐洒下的光影,那种宁静而富有故事感的画面,是我自己很难发现和拍摄出来的。书里不仅给出了具体地点的名称,还会详细说明在那里拍摄的最佳时间和角度,甚至会提示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风的大小、人物的走动等等。这真的非常实用,对于想要拍出与众不同照片的摄影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宝藏。而且,作者在介绍这些景点时,并没有卖弄,而是用一种分享的态度,让我觉得很真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