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儒學視域中的徐復觀及其思想(修訂一版)

東亞儒學視域中的徐復觀及其思想(修訂一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為瞭錶彰徐復觀在二十世紀儒學史上的代錶性與特殊性,將徐復觀和他的思想,放在二十世紀中國儒學史以及東亞思想史的廣袤視野中加以分析,並與他的思想論敵鬍適、傅斯年互作比較,也與他的儒學同誌唐君毅、牟宗三對勘,既觀其同調,又論其異趣。此外亦將徐復觀思想與日本福澤諭吉及澀澤榮一的思想相互參較,以觀察徐復觀思想的「中國特質」,檢驗傳統中國文化以及他自己早年的農村經驗在他的生命中所刻劃的印記。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俊傑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博士。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及日本關西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新加坡儒傢倫理小組顧問、颱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2008-2017)。現任颱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近年獲得學術榮譽:教育部國傢講座(2013)、教育部學術奬(2011)、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通識教育終身貢獻榮譽奬」(2011)、教育部全國傑齣通識教育教師奬(2010)。著有《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颱大齣版中心,2006,韓譯本2011由成均館大學校齣版部齣版,日譯本2014由ぺりかん社齣版)、《東アジア思想交流史──中國‧日本‧颱灣を中心として》(藤井倫明等譯)(岩波書店,2013)、《東亞儒傢人文精神》(颱大齣版中心,2016)、《思想史視野中的東亞》(颱大齣版中心,2016,日譯本2018由風響社齣版)、《東亞儒傢仁學史論》(颱大齣版中心,2017)、Humanism in East Asian Confucian Contexts(Transcript Verlag, 2010)、Taiwan in Transformatio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14)、East Asian Confucianisms: Texts in Contexts(V&R Unipress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2015)等書。

  個人首頁:huang.cc.ntu.edu.tw

圖書目錄

增訂新版序
自序

第一章 思想史傢徐復觀:思想史方法論及其實踐
一、引言
二、徐復觀的精神風貌及其學術
三、整體論的研究方法及其實踐:與傅斯年比較
四、比較觀點下的中國思想史研究
五、結論

第二章 傳統中國文化的迴顧與展望(I):20世紀中國思想史脈絡中的徐復觀
一、引言
二、徐復觀對中國文化的解釋:與錢穆、唐君毅、牟宗三比較
三、徐復觀的中國文化觀及其曆史脈絡:與鬍適比較
四、結論

第三章 傳統中國文化的迴顧與展望(II):20世紀日本與颱灣脈絡中的徐復觀
一、引言
二、徐復觀對未來中國理想圖像的勾勒與自我定位:與澀澤榮一比較
三、戰後颱灣經驗脈絡中徐復觀的「儒傢民主政治」論
四、結論

第四章 中國文化創新的參照係統(I):徐復觀對西方近代文化的評論
一、引言
二、徐復觀對西方近代文化與思想的批判
三、從東亞近代知識界看徐復觀的西方近代文化觀:與福澤諭吉及鬍適比較
四、徐復觀與20世紀中國新儒傢學者論西方近代文化:與唐君毅及牟宗三比較
五、結論

第五章 中國文化創新的參照係統(II):徐復觀對日本政治社會與文化的評論
一、引言
二、20世紀初葉的中國知識分子與日本
三、徐復觀對日本的評論及其參考架構
四、徐復觀的日本評論之特殊性:與當時新聞媒體意見的比較
五、結論

第六章 古典儒學與中國文化的創新:徐復觀的新詮釋
一、引言
二、徐復觀對古典儒學的新解釋:以「憂患意識」為中心
三、徐復觀的詮釋學方法:與唐君毅比較
四、作為政治學的詮釋學:徐復觀與儒傢思想的互為創造性
五、結論

第七章 結論

附錄一 徐復觀著作所見日本人名及其評論錶
附錄二 徐復觀著作所見日本論著及其評論錶
附錄三 日本友人緻徐復觀書信資料錶
附錄四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中的方法論立場及其創見
附錄五 本書日譯版序
引用書目
中日文論著
英文論著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誌謝
 

圖書序言

第三章 傳統中國文化的迴顧與展望(II):20世紀日本與颱灣脈絡中的徐復觀(摘錄)
 
一、引言
 
我在第2章指齣:徐復觀檢討傳統中國文化與思想的黑暗麵與光明麵,就是為瞭指引未來中國的新路嚮,並為他自己加以定位。現在,本章在第2章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徐復觀如何自我定位,以及如何描繪中國未來的動嚮。
 
在進入這個主題之前,我想首先說明:徐復觀的中國文化解釋及其自我定位,是以「儒傢社群的一分子」而進行的。他對中國文化的解釋,乘載著浸潤在深厚的時間感中的儒傢「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他對這種儒傢「集體記憶」提齣新解釋,並經由這種新解釋而楷定21世紀中國的路嚮,並為自己定位。
 
二、徐復觀對未來中國理想圖像的勾勒與自我定位:與澀澤榮一比較
 
(一)未來的中國與徐復觀的自我定位
 
在第2章「前言」裏,我曾說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身經時代之巨變,「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史記‧太史公自序》),所以常常以重新解釋中國文化傳統的方式,為自己在中西激盪新舊衝突的狂流中尋找自我的定位。王國維(靜安,1877-1927)以自殺錶達他對舊文化的認同,梁漱溟以係列的著作陳述他對「儒傢將興說」的堅持,固然都是通過詮釋中國文化而為自己定位;我們現在所探討的徐復觀更是如此。那麼,徐復觀如何為自己定位呢?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