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年度暢銷書
※《紐約時報》列為「理解川普現象的六本書」
※美國史學界專傢學者聯袂推薦
揭露美國史的黑暗麵,顛覆《獨立宣言》編織的美好神話
在這個宣稱「人人平等」的國度,被歧視的不是隻有黑人而已,
忽視階級的存在,已經成為美國虛構的認同的一部分。
這是一個關於孤兒、流浪漢、罪犯、紅脖子、泥巴佬的故事
四百年前他們被當作垃圾從英國驅離,
但在「人皆生而平等」、「階級社會神話」的建構下,
他們背負的羞辱始終揮之不去。
南西.伊森伯格在這本因為「川普現象」而一時洛陽紙貴的暢銷書當中,探討一個過去從來沒有被重視、甚至是刻意被隱藏的沉痛議題:貧窮的白人,也就是所謂的「白垃圾」。
伊森伯格過去曾對2008年與歐巴馬競爭的共和黨副總統參選人沙拉.裴林這位典型的鄉下白人女性評論說:「當選舉被改造成一個有三個大舞颱的馬戲團,會跳舞的熊總是有機會贏。」迴頭來看,她這句尖銳的批評完全預言瞭十年後的美國。2016年把川普送進白宮的那群選民,已經永久性地改變瞭美國的政治生態與文化。
從最初的英國殖民時代到今天,美國社會裏一直都有許多傢徒四壁、甚至根本無傢可歸的窮人。美式英文當中有韆奇百怪種尖酸刻薄的詞匯反映瞭對白皮膚的社會底層的歧視,譬如說waste people、rubbish、lazy lubbers、crackers、hillbilly、red neck、mudsill等等。連小孩也不例外。在南北戰爭前,特彆麵黃肌瘦、穿著破爛、無所事事的白人小孩,就被稱為「吃泥人」或是「沙丘人」。
美國過去一嚮都自詡為一個沒有階級、機會平等的樂土。任何人,任何踏上這片土地的移民,在憲法保障的自由與財産權之下,隻要勤奮工作就可以嚮上流動、齣人頭地。但伊森伯格透過對曆史文獻、名人傳記、以及科學統計的調查,證明瞭四百年來美國曆史上充滿瞭不為人知的黑暗故事。
最初的殖民地並非都是為瞭宗教自由而來的,更多的是英國政府刻意把那些他們認為血統不良的社會殘渣驅趕、遣送到漫無人煙的荒原。因此,民主理論之父洛剋在他的《卡羅萊納基本憲章》當中,不隻是贊同奴隸製,還刻意建構一個半封建的貴族社會,所有商品與土地都依照固定的階級分層來分配。
《獨立宣言》的起草人湯瑪斯.傑佛遜被公認為美國民主與平民精神的捍衛者,但事實上他本人蓄奴且過著貴族般的生活。他是維吉尼亞士紳,就讀於頂尖的威廉和瑪麗學院,購入大量歐洲奢侈品,是個十足的享樂主義者。他對低下階層的同情完全是建立在他的巨富之上。象徵美國人「白手起傢」神話的富蘭剋林事實上並非白手起傢,而是靠著與權貴建立瞭密切的人際網絡。他還懂得透過穿著打扮贏造齣個人成功的形象。
十九世紀的南北戰爭與共和黨的興起與貧窮白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階級問題與黑奴問題一樣都是南北戰爭的起因。在戰後的重建時代,底層白人被迫與剛被解放的黑奴競爭,近代優生學的誕生更使他們加倍被汙名化,諸如老羅斯福總統等人更是優生學的大力支持者。
美國夢就像雙麵刃,成功殺齣一條血路的人士,
大多會指責試圖跨越階級卻失敗的魯蛇,
他們越是無法緻富翻身,越是被視為無可救藥的垃圾。
到瞭二十世紀,小羅斯福總統的「新政」與詹森總統的「大社會」等社會改革計畫都以改善貧苦大眾為主要目標。因為有瞭電視,他們的處境被更多美國大眾看見,他們的遭遇也越來越進入美國政治議題討論的核心。然而,盡管有詹森、卡特、柯林頓等「鄉巴佬」、「紅脖子」總統,底層白人的汙名仍未洗刷,被視為口音濃厚、長相古怪、道德敗壞、身體不潔,除瞭「復製父母的悲劇」之外一無是處的社會殘渣。
為什麼「白垃圾」始終存在?為什麼美國能漠視一群人飽受製度、文化、語言上的歧視?伊森伯格透過對《卡羅萊納基本憲章》、《窮理查年鑑》、《梅岡城故事》、《根》,乃至於《美國偶像》、《誰是接班人》等當代綜藝節目,以及無數政治人物的演講與傳記的分析得齣相當令人悲觀的結論。一方麵「美國夢」就像雙麵刃,它提供通往成功的機會,也創造歧視失敗者的藉口。富裕的中産階級往往迴頭拆掉賴以翻身的階梯,抨擊政府援助弱勢的福利政策,以此鞏固自己彷彿高人一等的身分。
推薦序:從《白垃圾》看美國的修正史觀╱嚴震生
前言
導論 我們遺忘的寓言
第一部分 打造新世界
第一章 丟垃圾:荒地與廢人的新世界
第二章 洛剋的呆伯樂土:卡羅萊納和喬治亞殖民地
第三章 富蘭剋林的美國種:中庸人口學
第四章 傑佛遜的垃圾:奇異的階級地形學
第五章 傑剋遜的南方窮白人國:佔居者的心聲
第二部分:美國品種的退化
第六章 純種白垃圾與窮白垃圾:壞血統、混種與吃土者
第七章 南北戰爭乃階級戰爭:懦夫、膽小鬼與泥巴佬
第八章 優生學時代:名門純種和南方佬
第九章 被遺忘之人:嚮下流動與經濟大蕭條
第十章 窮孩子的偶像:貓王、格裏菲斯與詹森的偉大社會
第三部分:白垃圾大改造
第十一章 紅脖子尋根之旅:《激流四勇士》、卡特兄弟和費譚美
第十二章 紅脖子堂堂登場:從柯林頓到莎拉•裴琳
後記 美國異種:白垃圾的傳統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