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序 首先,再次感谢读者们一直以来的支持!自从这套民事诉讼法系列丛书~「民事诉讼法──通常诉讼程序(上)」、「民事诉讼法──通常诉讼程序(下)」以及「民事诉讼法──特殊与救济程序」问世以来,读者们以销售数字给予笔者直接又热情的回响,除了让笔者好生感动之外,更重要的是~您的肯定传达了最直接的讯息,告诉笔者:这套系列丛书的解说方式,是有帮助的!这套系列丛书的撰写方式,是值得继续努力的!这一刻的心情是感恩的,感谢上天让我透过文字,找到许多知音、一同努力求知求真的知音;这对笔者来说,意义重大!
民事诉讼法,是让许多法律人第一次踢到铁板、垂头丧气的科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法律人这么受挫折呢?民事诉讼法真有这么难懂、难学吗?老实说,和天马行空、似有若无的民法理论比起来,民事诉讼法的思考模式,单纯许多,争议型态也较为固定,实在不应该让这么多法律人,总在遇到民事诉讼法时栽了个大跟斗才是。当然,笔者也是过来人,深知各位心中的苦~不是民事诉讼法的理论艰涩难学,而是民诉学者们各说各话的盛况,就算不是空前绝后、绝对可算是法学界的奇观!各位不单单要应付百家争鸣的学说争辩,还得在看似差不多、却又不尽相同的学说论述里,了解那几个专有名词究竟是以什么样的规则进行排列组合。麻烦事儿还不只于此,除了要了解抽象的理论、知道什么时候该祭出哪些专有名词外,更重要的是~得学会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运用到实务案例。到此为止,不知笔者可有真实地点出了各位的苦处?
其实,法律的学习方式,大同中只有小异之处。之所以拿到一则实例问题不知该从何下手,全是因为不知争点为何(说得白话一点,也就是不知道题目究竟在问什么)的缘故;之所以学了半天,还是没办法一眼看出争点何在,这得怪坊间教科书的内容全在虚无飘渺的学说争议里打转,转了半天,仍未点出实益何在。当民事诉讼法的学习总走不出抽象的理论框架时,要想找出一则实务问题的争点,并且知道用哪一个或哪些理论解开这个死结,当然是难上加难。
于是,笔者在写完一整套民法教科书后,笔者有了撰写民事诉讼法的念头。
该怎么个写法呢?这是笔者首先面临的考验,如果只是把民事诉讼法的理论,以浅显易懂的文字重新叙述一遍,对于找不到学习方向的法律人来说,帮助有限。大多数法律人的罩门,倒不是看不懂这些理论,而是不知该如何将抽象的理论运用到实务案例。于是,笔者列了三大「指导原则(写作方针)」,开始动笔写下心目中最理想的那一套民事诉讼法教科书:
一、按诉讼进行流程,架构本书体系。
二、以近千个案例,说明民事诉讼理论的运用方式。
三、以全真考题,验收学习成果。
相信细心的各位已经注意到~咦?怎么书名有点不同了?是的!在「民事诉讼法──通常诉讼程序(上)」、「民事诉讼法 ──通常诉讼程序(下)」以及「民事诉讼法──特殊与救济程序」均已问世后,笔者这次同步进行这三本小书的改版,除了更正上一版的谬误之处、补充直至107年为止的国家考试题目及最新公布的实务见解外,当然,学者们的心血结晶之作,亦一併纳入。更重要的是,重新调整章节顺序。为了使各位在读完整套体系、理解法律架构之后,能以实例问题验收成果并且整理思路,笔者将【案例综合研讨】移至【第六讲】,在即将出版的第四册和各位见面。在您从第一册开始,一步一脚印地读完民事诉讼与家事事件程序后,最后以主题为导向,综合解析于各个不同类型的诉讼,在每个阶段将会遭遇什么样的难题?又该如何处理?相信通过这样的解说,您不但完整地学习了民事诉讼及家事事件的理论及实务见解,更可以透过案例讨论,知所运用。将来不论是在考场上、甚至到了实务战场,本系列丛书带给您的体系架构、思考流程,一定能帮助您无往不利!
再次谢谢您这么些年来的支持,希望也相信本系列丛书的新版内容,会得到您再次的肯定。尽管笔者已尽最大的努力精进本书的品质,但仍然谬误难免,期待您不吝给予指正,更期待您继续给予支持,谢谢!
李淑明
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