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舒适圈大挑战:宣教士的生活与工作

跨出舒适圈大挑战:宣教士的生活与工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om A. Steffen, Lois McKinney Douglas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帮助未来的宣教士在诸多改变、选项、不确定性当中,为他们的生活及事工做好准备。包括如何清楚神的唿召,选择宣教机构,深入何谓文化,做好行前预备,等。其中除了基本原则,也有案例讨论,是每一位思考从事短期或长期宣教的人都需要阅读的一本书。

  住在自己国家,与同语言、同文化、同信仰的人相处,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但主耶稣基督却要我们跨出舒适圈,跨出本国、或本族群与本文化,去到外国、或另一个族群与另一个文化,成为一个跨文化的宣教士,向万民传福音,直达到地极的族群。

  要成为一个跨文化的宣教士,不论是短期、长期、兼职,或全职,都需要祷告、回应并预备。本书两位作者皆是多年的宣教士,愿意帮助未来的宣教士在诸多改变、选项、不确定性当中,为他们的生活及事工做好准备。书中提到如何清楚神的唿召,选择宣教机构,深入何谓文化,做好行前预备等等。其中除了基本原则,也有案例讨论,是每一位思考从事短期或长期宣教的人都需要阅读的一本书。

好评推荐

  「汤姆‧史蒂芬是我博士论文的指导教授,他写的书平易近人,有学者的深度、广度,又有过来人亲身经历作为后盾,言之有物,很值得学习。……他跟另一位作者露易丝合写这本教科书……让人觉得这本书很有可读性。华人宣教的对象终究还是要跨出「福音出中华」的一步,向华民以外的万族万民传福音,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学习他们的经验,应当是智慧的第一步。」华神宣教学助理教授及宣教中心主任——邱显正 博士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曾是长期在前线服事的宣教士……所累积的经验,是关于如何把宣教的热情凝聚成有效的行动,这些经验是宝贵的资源。」Radius宣教训练中心亚洲总干事——陈维恩 牧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汤姆.史蒂芬 (Tom A. Steffen)


  为加州拜欧拉(Biola)大学专研跨文化研究的教授,并负责指导宣教学的博士研究计画。除本书外,他也撰写许多关于使命和跨文化事工的专书,包括《故事,祢我他:跨文化叙事的宣教》(华神)、《交棒》(Passing the Baton, 1997,中文暂译,即将由华神出版)、《大使命公司》(Great Commission Companies, 2011,中文暂译)及《催化者时代》(The Facilitator Era, 2011,中文暂译)、《根据世界观说故事》(Worldview-based Storying: The Integration of Symbol, Story, and Ritual in the Orality Movement,2018,中文暂译,即将由华神出版)。他有二十年在新部落差会(New Tribe Mission)宣教的经验,其中十五年主要在菲律宾的偏远部落。

露易丝.麦金尼.道格拉斯 (Lois McKinney Douglas)

  密西根州立大学博士。三一福音神学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宣教学荣誉教授。曾在保守浸信会国外宣教协会(Conservative Baptist Foreign Mission Society)担任宣教士达二十三年。

图书目录

推荐序1 台湾人参与普世宣教的预备   邱显正
推荐序2 把宣教的热情凝聚成有效的行动  陈维恩

导论

第一篇 换幕
第1 章 铭记过往
第2 章 关键概念及用语

第二篇 进入禾场之前的准备
第3 章 作决定与神的旨意
第4 章 灵性塑造
第5 章 个人的准备
第6 章 服事的准备
第7 章 通往跨文化宣教的途径
第8 章 寻找你的位置
第9 章 准备出发

第三篇 禾场上的准备
第10 章 文化为何
第11 章 在文化中悠然自得
第12 章 学习文化及语言

第四篇 宣教士及其生活
第13 章 女性宣教士
第14 章 宣教士家庭
第15 章 宣教的危机
第16 章 返国
第17 章 下一步?
附录
参考书目列表

图书序言

导论
 
下一幕
 
你上网、看新闻、读头条的时候,如同盯着晃个不停的万花筒,形状和颜色都瞬息万变,你跟不上也搞不懂到底是什么意思。换个说法的话,你就像坐上云霄飞车,速度越来越快,好怕重力会把你甩出去。
 
欢迎来到二十一世纪,这些令人晕头转向的改变包括资讯爆炸、人口迁移、各种危机(贫穷、天然灾害、流行疾病)、世界观倾向于后现代,袭卷了我们的生活。
 
资讯爆炸
 
五十年前,宣教士在甲板上挥手向亲友道别的同时,也失去了即时沟通的管道。信件要六週以上才送达,报纸跟杂志也差不多。收音机的讯号时有时无,有线电视跟卫星讯号都还没发明,电动打字机也才刚上市不久。电脑、网路、电邮普及化则是三十年以后的事。
 
时至今日,除了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以外,即时沟通都不成问题。要联络朋友、交报告给宣教机构或教会的话,我们可以打电话、传真、写电邮、上网传讯及通话。昨天的报纸或者上个月的专业期刊如果已经过时,可以上他们的网站找到今天的消息。想要别的族群、宗教运动、世界各区、宣教机构,只要按几下滑鼠就能如愿(例如www.mislinks.org)。
 
人口迁移
 
欧洲国家的人口从十五到十九世纪大举迁移,他们定居且殖民了美洲、几乎所有的非洲、大部分的亚洲。如今人口流向相反。亚洲跟非洲的人移向欧洲。拉丁美洲的人稳定地移向美国跟加拿大。遍及各处的华人提供我们宣教的机会,也借由他们进行宣教(Wan2003,35-43)。此外,诸如战争、饥荒、天然灾害都过于频繁地造成迁移,也就不难理解我们为何处于人类史上最混乱又复杂的迁移模式(Conn2000,626)。
 
于此同时,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大批人口由郊区移向都市。
 
1985年的都市人口是1800年全世界人口的两倍。非洲都市化的脚步最快。1920年的都市人口是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到了1980年已经超过四倍。亚洲的都市人口到2000年可能会达到百分之四十,成长率比1920年多了665个百分比。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的人口到1997年有百分之七十四住在都会区域。
 
这波都市风潮的特色是偏好更大的聚集型都市。1900年全世界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有十八座;其中十三座在欧洲及北美。到了二十一世纪将超过354座城市,其中236座将位于发展中国家。1991年有十四座所谓的超级城市(居民超过一千万人),预计2015年会有两倍。(Conn2000,993)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