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後基因體時代來臨
如何在科學vs.非科學、生物vs.社會文化中找到平衡?
二十一世紀隨著分子生物學驚人的發展,基因工程的進展觸及瞭「什麼是生命」人類存在的論辯,2003年4月人類基因定序宣布完成後,正式進入本書所謂的「後基因體時代」,全球生物醫學競爭,成為各國搶進未來先機的關鍵。
本書強調颱灣「後基因體時代」來臨,所麵臨的基因知識典範、技術實作、媒體再現與倫理、法律和社會(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ssues, ELSI)的問題。全書共分為四個單元,分彆為「生物學典範的轉移」,「基因科技的眾生相」,「族群、國傢基因資料庫與治理」,「基因、媒體與公眾溝通」,各章內容包括「基因」概念多樣性的曆史演化,精準醫療背後「不精準」的科學邏輯,颱灣産前篩檢技術、疫苗發展、基因疾病檢測、族群溯源研究、客傢族群與颱灣人體資料庫等各種在地的發展,以及隱私權、基因資訊的規範、基因的媒體再現、社會信任與民主治理的問題。
全書匯集自然與人文社會科學等跨領域的作者群,強調颱灣基因科技所衍生的未來風險與不確定,必須發展因地製宜的創新治理想像,研究者不應該落入科學vs.非科學、生物vs.社會文化等二元對立的單一解釋圈套,而應採取跨學科、多元整閤的方式,尋求全球化與在地性溝通、協商與閤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