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华礼学的活力与魅力

  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声播于海外。相传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制礼作乐,就提出了礼治的纲领。其后经过孔子和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上古礼制的渊薮,《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而且成为历代王朝制礼的基础,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之深远,自不待言。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自然成为了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毋庸置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礼仪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是万世一贯的,而只能与时俱变,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优秀文化的因子,往往历久弥新,长久地存活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地影响着民族的精神和面貌。例如,西元前6世纪前后,是世界古文明的轴心时代,出现了诸如孔子、老子、孙子以及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等哲人和光耀千古的经典。两千多年来,他们始终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我们几乎处处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每每要回到那个时代去寻找智慧。对于孔子倡导的礼乐文化,我们也应该作如是观。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彭林


  清华大学教授,1949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苏无钖市。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6国学网礼乐高级顾问。主要从事先秦史等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偏爱经学,尤其注重对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以及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研究。2018年1月,入选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专着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礼乐人生:成就你的君子风范》、《中华传统礼仪概要》、《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儒家礼乐文明讲演录》、《中华传统礼仪读本》、《〈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增订版)》。

  获奖记录
  2005在清华大学主讲的「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课,获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称号;2006获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奖」;2007「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在清华大学主讲的「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获「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2010荣获清华大学首届「十佳教师」称号。
 

图书目录

自序 ............ 1

第一章 礼是什么 ............ 1

第二章 礼缘何而作 ............ 13

第三章 礼的分类 ............ 29

一 吉礼 ............ 32
二 凶礼 ............ 37
三 军礼 ............ 39
四 宾礼 ............ 42
五 嘉礼 ............ 44

第四章 礼的要素 ............ 47
一 礼法 ............ 49
二 礼义 ............ 51
三 礼器 ............ 52
四 辞令 ............ 56
五 礼容 ............ 58
六 等差 ............ 62

第五章 礼与乐 ............ 65
一 德音之谓乐 ............ 67
二 盛德之帝必有盛乐 ............ 71
三 音乐通乎政 ............ 73
四 乐内礼外 ............ 76
五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 79

第六章 以人法天的理想国纲领 ——《周礼》 ............ 83
一 聚讼千年的学术公案 ............ 85
二 理想化的国家典制 ............ 88
三 以人法天的思想内核 ............ 92
四 学术与治术兼包 ............ 95

第七章 贯串生死的人生礼仪 ——《仪礼》 ............ 95
一 《仪礼》的名称、传本 和今古文问题 ............ 103
二 《仪礼》的作者与撰作年代 ............ 108
三 《仪礼》的传授与研习 ............ 110
四 《仪礼》的价值 ............ 113

第八章 阐发礼义的妙语集萃 ——《礼记》 ............ 117
一 《礼记》的成书 ............ 119
二 《礼记》的分类与作者 ............ 123
三 《礼记》的人本主义思想 ............ 126
四 哲理与格言 ............ 128
五 《礼记》的流传与影响 ............ 131

第九章 冠者礼之始也:冠礼 ............ 137
一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 ............ 139
二 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也 ............ 141
三 三加弥尊,加有成也 ............ 143
四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 147
五 以成人之礼见尊者、长者 ............ 148
六 古代社会中的冠礼 ............ 150
七 女子的笄礼 ............ 154

第十章 合二姓之好:婚礼 ............ 157
一 婚姻之义 ............ 159
二 议婚和定亲 ............ 162
三 亲迎 ............ 165
四 成婚 ............ 168
五 拜见舅姑 ............ 170
六 古代婚礼的几个特色 ............ 171

第十一章 礼尚往来:士相见礼 ............ 177
一 不以挚,不敢见尊者 ............ 179
二 来而不往,非礼也 ............ 182
三 士、大夫、国君交往的杂仪 ............ 184
四 燕见国君的杂仪 ............ 187

第十二章 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乡饮酒礼............ 191
一 宾兴贤能:在乡学举行的乡饮酒礼............ 193
二 在乡序齿:养老的乡饮酒礼 ............ 203
三 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 ............ 206

第十三章 立德正己之礼:射礼 ............ 209
一 射礼梗概 ............ 211
二 射以观盛德 ............ 219
三 「发而不中,反求诸己」 ............ 221
四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 223
五 射礼与择士 ............ 226
六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 ............ 226

第十四章 明君臣上下相尊之义:燕礼 ............ 229
一 燕礼的陈设 ............ 232
二 席位与尊卑 ............ 233
三 宾与主人 ............ 234
四 宾主的一献之礼 ............ 236
五 四举旅酬 ............ 239
六 燕礼所要表达的君臣大义 ............ 242

第十五章 诸侯相接以敬让:聘礼 ............ 245
一 聘礼梗概 ............ 247
二 圣王贵勇敢强有力者 ............ 251
三 圭璋与德 ............ 253
四 还玉与重礼轻财 ............ 255
五 介绍而传命,敬之至也 ............ 256
六 最早的外交礼仪程式 ............ 258

第十六章 称情而立文:丧服(上) ............ 261
一 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亲属关系的确立 ............ 263
二 上杀、下杀、旁杀:丧服等差的确立 ............ 266
三 五等丧服的十一小类 ............ 269
四 服术有六:确定丧服的原则 ............ 272

第十七章 称情而立文:丧服(下) ............ 275
五 丧服的精粗与轻重 ............ 277
六 丧期的加隆与减杀 ............ 281
七 宗亲、外亲与妻亲 ............ 284
八 恩服与义服 ............ 286
九 服丧期间必须坚守的原则 ............ 287
十 丧服制度在海外的孑遗 ............ 289

第十八章 侍奉逝者的魂魄:士丧礼............ 293
一 寿终正寝 ............ 295
二 复 ............ 296
三 奠 ............ 297
四 哭位 ............ 300
五 报丧和弔唁 ............ 300
六 沐浴 饭含 袭 ............ 301
七 为铭和设重 ............ 303
八 小敛 ............ 304
九 大敛 ............ 305
十 国君亲临大敛 ............ 306
十一 成踊、代哭、朝夕哭 ............ 308
十二 筮择墓地和卜葬日 ............ 309

第十九章 埋藏亲人的遗体:既夕礼 ............ 311
一 殡后居丧 ............ 313
二 启殡 ............ 314
三 朝祖 ............ 316
四 装饰柩车 ............ 317
五 陈明器 ............ 318
六 祖奠 ............ 319
七 赠送助葬之物 ............ 320
八 大遣奠 ............ 321
九 发引 ............ 322
十 窆和执綍 ............ 324
十一 反哭 ............ 325

第二十章 安魂之祭:士虞礼 ............ 327
一 立尸............ 330
二 阴厌............ 331
三 飨尸............ 332
四 三虞、卒哭 ............ 334
五 祔庙与作主 ............ 335
六 小祥、大祥和禫 ............ 338
七 居丧要则 ............ 340

第二十一章 祭祀万世师表:释奠礼 ............ 345
一 孔子的学行与生平 ............ 347
二 释奠说略 ............ 350
三 四配 ............ 354
四 十二哲 ............ 357
五 先贤、先儒从祀 ............ 358
六 祭祀孔子的文化意义 ............ 359
七 释奠礼在今日韩国 ............ 363

第二十二章 诗礼传家:家礼 ............ 365
一 不学礼,无以立 ............ 367
二 《礼记》所见的先秦家庭礼仪 ............ 368
三 《颜氏家训》 ............ 372
四 司马光的《书仪》与《家范》 ............ 375
五 朱子《家礼》 ............ 377
六 《家礼》在朝鲜 ............ 380

第二十三章 不见面的礼仪:书信 ............ 383
一 书信格式 ............ 385
二 敬称 ............ 387
三 谦称 ............ 389
四 提称语 ............ 391
五 思慕语 ............ 392
六 书信中的平和阙 ............ 393
七 师生之间的称谓 ............ 394
八 祝愿语及署名敬词 ............ 396
九 信封用语 ............ 397

后记 401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