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職場不可不知的24個金律

人生職場不可不知的24個金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特色

  ★揭示事物運行的邏輯規律,推演命運發展的因果關係。

  ★明其理方能知其行,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書中的定律,你可能知道,就像你知道達文西的作品一樣;但是書中定律的“秘密”、你絕對不知道,就像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人能搞懂達文西作品裏的“秘密”一樣……

  ★成功人士不可不知的“定律”,這些定律對人生具有“導航燈”的作用,能夠幫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得更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蘇豫


  大學畢業,編寫過多部圖書,對曆史題材尤為擅長,保持可觀銷量。
 

圖書目錄

前  言 :智者順勢而謀,明其理,知其行——人生職場不可不知的24金律

第一個  羊群效應:盲從他人永遠成不瞭贏傢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它們喜歡紮堆吃草,但是隻要有一隻羊動起來去找另一片草地,其他的羊也就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麵是否有狼或者不遠處是否有更好的草地。
人類和羊群有共同之處——喜歡盲從他人,用古代的話講叫作“人雲亦雲”,意思就是人們在某些場閤和時候,寜可相信群眾的無知行為,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真知灼見。盲從他人雖然由多種原因造成,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是很悲哀的一種行為。
 
1. 羊群效應及演變    
2. 羊群效應是一種社會現象   
3. 獲利的都是領頭羊,“跟風”的都是犧牲品    
4. 跟在彆人後麵,永遠成不瞭贏傢    
5. 數量的多少不能代錶意見的對錯    
6. 相信自己的判斷,做一隻有主見的“狼”   
7. 盲從者成為“奴纔”,創意者成為“主人”    
 
第二個  多米諾效應:把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
“多米諾效應”是指在一個相互聯係的係統中,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産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人們有時候也把“多米諾效應”稱為“多米諾骨牌效應”。
“多米諾效應”的內涵與我國三國時期劉備的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有異麯同工之妙。這個效應告訴人們,一個不起眼的小缺陷,可能會讓你的一生暗淡無光;同樣,一個小小的優點,隻要懂得發揮,能給你帶來扭轉敗局的能量……
 
1. 多米諾效應及演變  
2. 一個指頭能推倒摩天大廈   
3. 上醫治病於“未起”,下醫治病於“發作”    
4. 一個小人物引起的“戰爭”  
5. 經濟“航母”的陸續沉沒   
6. 要“防微杜漸”,不要“亡羊補牢”  
7. 利用“多米諾效應”,擴大自己的價值   
 
第三個  光環效應:搭順風車,走成功路
“光環效應”是指由於對人的某種品質或特點有清晰的知覺,印象較深刻、突齣,從而愛屋及烏,掩蓋瞭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特點的認識。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暈形式的光環一樣,嚮周圍彌漫、擴散,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一心理效應為“光環效應”。
這個“效應”就像古語中的“愛屋及烏”一樣,隻要充分的利用自己身上的“光環”,就可以掩蓋自己的一些缺點,幫助你改變彆人對你的看法,順利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1.光環效應及演變    
2.“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後代會打洞    
3.“光環效應”是個“放大鏡”    
4.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頂光環    
5.美麗的外在形象是最好的“光環”    
6.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口碑    
7.學會搭“順風車”    
 
第四個  華盛頓閤作定律: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彆人身上
華盛頓閤作定律:在工作中,一個人敷衍瞭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
古代有個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事情,華盛頓閤作定律講的也是這個道理,有些事情並不是人越多越好辦,同時也告訴人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彆人身上。
 
1. 華盛頓閤作定律及演變    
2. 需要團隊閤作,但不能完全依靠團隊閤作    
3. 在團隊閤作中,總是會遇到不公平的待遇    
4. 1+1不是什麼時候都等於2    
5. 選擇閤適的閤作夥伴是實現自我的關鍵    
6. 求人不如求己,提高“單兵”作戰能力    
 
第五個  馬太效應: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好的會越來越好,壞的會越來越壞;多的會越來越多,少的會越來越少,這就是神奇的馬太效應。
任何個人、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麵(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産生一種嚮心力,能積纍更多的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而反之則會離心力越來越強,失去更多的機會。
這個效應看上去讓人對生活絕望,“改變命運”這句話在這裏好像顯得蒼白無力,但事實上,這正是一個教你如何真正改變命運的效應。
 
1.馬太效應及演變    
2.是什麼造成瞭馬太效應    
3.“馬太效應”的負麵作用    
4.強者吃“鮑魚”,弱者吃“窩頭”    
5.這是一個強者製訂遊戲規則的時代    
6.先做成功者,然後再實現成功    
7.領先一步是跑贏彆人的關鍵    
 
第六個  彼得原理:找到適閤自己的位置
彼得原理:在層級組織裏,隻要給任何人足夠的時間,他們都會由原本能勝任的職位,晉升到他無法勝任的職位。無論任何層級中的任何人,或遲或早都將齣現同樣的結果。
拿破崙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然而彼得原理告訴我們,並不是每一個“士兵”都適閤當“將軍”。
你一定見過一個優秀的教授被提升為校長後卻無法勝任,同樣,很多在綠茵場上創造無數奇蹟的球員在退役後卻無論如何也做不好一個稱職的教練。所以,並不是越高的職位越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每一個人都應該在這個社會上找到適閤自己的“位置”。
 
1. 彼得原理及演變    
2. 寜可做優秀的“士兵”,也不做窩囊的“將軍”    
3. 不要做爬不到梯子盡頭的“奴隸”    
4. 晉升讓你失去“所有”,留職讓你擁有“一切”    
5. 做適閤自己的事比努力地做事更重要    
6. 自己感興趣的事,就是最適閤自己的事    
7. 不要在一個不適閤自己的位置上平庸地過一生    
 
第七個  不值得定律: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值得的事
不值得定律是指人們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是人們普遍的心理反映,人們往往會因為自己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會對這件事保持冷嘲熱諷、敷衍瞭事的態度。這樣一來,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做人做事重在心態,心態不端正,能做好的事情也做不好。這個世界上的事情本來不能用“值得”或者“不值得”來衡量,但是由於每個人價值觀的不同,讓很中性的事情變得有瞭屬性。
理解並發展這個定律可以得齣,人們從事自己認為值得的事可能更容易成功!
 
1.不值得定律及演變    
2.值不值得,關鍵看自己    
3.好心態是“不倒翁”腳下的磁鐵    
4.積極的心態比卓越的能力更重要   
5.消極心態讓你認為大部分事情不值得去做    
 
第八個  帕金森定律:高效率利用自己的時間
帕金森定律:一個效率低下的官員,可能有三條齣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乾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乾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效率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同樣的工作,有些人需要一週的時間纔能完成,而有些人隻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夠瞭。差彆就在於前者總是認為時間很充裕,放慢工作節奏;後者總是認為時間不夠用,所以他能盡快處理完手中所有的工作——這就是效率帶來的差彆。
諾斯科特·帕金森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差彆、機構與機構之間的差彆都是由效率帶來的,因為彆人用一年的時間就收獲瞭你這輩子纔能收獲的成果。
 
1. 帕金森定律及演變    
2. 彆讓效率拉大瞭你和彆人的距離    
3. 用一年的時間收獲本該一生收獲的“財富”    
4. 成功者更會利用時間,失敗者總是得過且過    
5. 彆把夢想都押在明天    
6. 提高效率等於延長生命    
 
第九個  木桶定律:最長的不如最短的重要
木桶定律又稱短闆理論、木桶短闆管理理論。所謂“木桶定律”,其核心內容為: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闆,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
通過這個理論我們可以推理得齣:每一個人都可能麵臨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自己生存技能的“木闆”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人的水準。
 
1. 木桶定律及演變    
2. 木桶定律與杜拉剋原則    
3. 彆讓自己的弱點成瞭“纍贅”    
4. 決定人生高度的六塊“木闆”    
5. “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過去   
 
第十個  二八法則:重要的少數和繁瑣的多數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富,20%的員工創造瞭80%的價值,20%的商品産生瞭80%的收入,20%的顧客帶來瞭80%的利潤……
這就是二八法則,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數通常隻占少數,而不重要的因數則占多數,因此,隻要能控製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數即能控製全局。
 
1. 二八法則及演變    
2. 不可違背的神秘不平衡    
3. 二八法則帶給我們新的思考方式    
4. 少數因素決定你的命運    
5. 好鋼用在刀刃上    
 
第十一個  手錶定律:始終用一個標準去做事情
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隻有一塊手錶時,可以知道時間,當他同時擁有兩塊錶時,卻無法確定時間。兩塊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世界上有韆萬種衡量事物的標準,如果反復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一件事,最後會發現很多截然不同的結果;同樣,如果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最後也會得齣不一樣的答案……
這個定律的深層含義在於: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不同行為準則或者價值觀念,否則他的工作和生活必將陷入混亂。
 
1. 手錶定律及演變    
2. 太多的標準讓你無所適從    
3. 彆讓他人的觀點影響你的決定    
4. 沒有正確的標準,隻有適閤自己的標準    
 
第十二個  蘑菇定律:忍受成功前的苦難
蘑菇定律是指初入世者常常不受重視,就像蘑菇培育一樣處於自生自滅過程中。蘑菇定律又叫萌發定律。
大部分人對自己都有很高的期望,特彆是大學剛畢業的學生,都認為自己應該受到重用。但恰恰相反,大多數人剛剛入世的時候都會被社會安置在“不起眼兒”的角落……
每個人的成長肯定會經曆這樣一個過程,能忍受這種苦難的人最終突齣重圍成瞭成功人士,而不能忍受的人隻能用一生去忍受平庸。
 
1. 蘑菇定律及演變     
2. 忍,讓“以卵擊石”變成“呼風喚雨”    
3. “忍”可守住成就,“傲”則一事無成    
4. 要想成為參天大樹,先做不起眼的小苗    
5. 羊不跪下吃不瞭奶,牛不低頭喝不著水    
6. 搧自己“耳光”,給彆人“麵子”    
 
第十三個  奧卡姆剃刀定律:抓住事物的關鍵因素
12世紀,英國“奧卡姆的威廉”對無休無止的關於“共相”、“本質”之類的爭吵感到厭倦,主張唯名論,隻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認為那些空洞無物的普遍性要領都是無用的纍贅,應當被無情地“剃除”。他主張:“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就是常說的“奧卡姆剃刀”。
很多人整天像小蜜蜂一樣勤勤懇懇、忙忙碌碌,但到頭來收獲卻非常有限,為什麼?
奧卡姆剃刀定律告訴我們,我們做過的事情中可能絕大部分是毫無意義的,真正有效的活動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們通常隱含於繁雜的事物中。找到關鍵的部分,去掉多餘的活動,成功其實就是讓復雜變得更加簡單。
 
1. 奧卡姆剃刀定律及演變    
2. 復雜會失去方嚮,簡單能明確目標    
3. 讓事情變得簡單會更有力量    
4. 從復雜的“毛綫團”中跳齣來    
5. 抓住事物的關鍵因素    
6. 簡單的生活讓你充滿“幸福感”    
 
第十四個  墨菲定律:“小錯”不防終釀“大禍”
墨菲定律的錶述如下:“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嚮壞的方嚮發展,就一定會嚮最壞的方嚮發展。”
有句古話叫“好事無雙,禍不單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往往人們犯下一個錯誤就會連帶齣一些其他的錯誤。比方說,有一個工具箱在收工後沒有及時地收走,而是被遺忘在某個高處,根據墨菲定律,該工具箱一定會自行從高處落下來,工具箱不會隻是在地麵上摔個七零八落,按墨菲定律的提示,工具箱應該是落在某人的腦袋上,當然受害者不會是隨隨便便的什麼人,而非常有可能是一位來視察的政界要人或者企業的領導,接踵而至的是死者難纏的寡婦、能乾的律師、憤怒的同僚和刻薄的記者的指責,最後由於事發一週前人們在韆裏之外的首都對法律作過的一項修訂,於是有關人士在巨額賠償的同時還得麵臨二級謀殺的指控……
 
1. 墨菲定律及演變    
2. 好事無雙,禍不單行    
3.“照片門事件”與墨菲定律    
4.  錯誤和我們如影隨形    
5.“萬無一失”更易“功虧一簣”    
6.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第十五個  鯰魚效應:隻有競爭纔能發展
在一個魚缸裏,放上一條不同類的魚,會讓整個魚缸的魚都充滿活力。因為這個異類會挑起“事端”,讓整個魚缸都充滿不安的氣氛,所以每條魚都必須高度警惕。
古代文豪範仲淹曾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隻有不斷地競爭,纔能不斷地發展,如果安於現狀,其結果是讓現狀也不存在。
鯰魚效應也就是這個意思,一個異類,能讓奄奄一息的沙丁魚生機勃勃;一個不安分的想法,能讓一個人充滿激情……
 
1. 鯰魚效應及演變    
2. 競爭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3. 將自己投身到殘酷的競爭環境中    
4. 不要在競爭中文質彬彬    
5. 在競爭中要智取,不可蠻乾     
6. 感謝你的敵人,是他讓你變得更強    
 
第十六個  250定律:多鋪路,少砌牆
250定律說的是每一位顧客身後,大體有250名親朋好友。如果你贏得瞭一位顧客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瞭250個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瞭一名顧客,也就意味著得罪瞭250名顧客。
有句話和這個定律的精髓不謀而閤——“多鋪路,少砌牆”,意思就是寜可多交一個朋友,也不要隨便樹立敵人,這句話可以作為我們人際交往中的原則。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必須認真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朋友,因為每一個人的身後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數量不小的群體,得到和維護好和這個人的人際關係,也等於得到瞭這個人所擁有的人際關係的總和。
 
1. 250定律及演變    
2. 每個人身後都站著250個人    
3. 人際關係中的口碑很重要    
4. 妥善編織你的人際網    
5. 多一個朋友就少一個敵人    
 
第十七個  蝴蝶效應:差之毫釐,謬以韆裏
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係統中,初始條件下的微小變化,能帶動整個係統的遠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
“紊亂學”研究者稱:南半球某地的一隻蝴蝶偶爾搧動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氣流,幾星期後可變成席捲北半球某地的一場龍捲風。
人們將這種由一個極小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在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下,發展成極為巨大和復雜後果的現象稱為“蝴蝶效應”。
 
1. 蝴蝶效應及演變    
2. 一個細節改變整個世界    
3. 任何微小的事情,都可能引起重大後果    
4.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5.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第十八個  皮格馬利翁效應:自信能創造奇蹟
有人將皮格馬利翁效應總結為:“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乍聽起來像是笑談,但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
如果一個人不斷地接受來自自己或者彆人“你不行”的暗示,或許有一天,你連自己本可以做好的事情也會搞砸;如果一個人不斷地接受來自自己或者彆人“你行”的暗示,或許有一天,你會取得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成就……
皮格馬利翁效應講的就是暗示的作用,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就容易成功;如果你不相信自己,你永遠不可能成功。
 
1. 皮格馬利翁效應及演變    
2. 暗示是一種神奇的力量    
3. “贊美”具有“四兩撥韆斤”的力量    
4. 自信是最好的自我暗示    
5. 自信能讓你從“灰姑娘”變成“白雪公主”    
6. 相信自己就是“救世主”    
 
第十九個  路徑依賴法則: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
路徑依賴又譯為路徑依賴性,它的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製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産生依賴。
你知道什麼是沮喪嗎?那就是當你花瞭一生的時間爬梯子並最終到達頂端的時候,卻發現梯子架的並不是你想上的那堵牆。
對於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而言也都一樣,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錯誤的事情做得越正確,離預想的目標就會越遠。
 
1. 路徑依賴法則及演變    
2. 馬屁股的寬度決定火箭推進器的寬度    
3. 要盡量迴避的“沉沒成本”    
4. 最初的選擇是人生的“基石”    
5. 先做重要的事,而不是急需要做的事    
 
第二十個  酒與汙水定律:一個壞習慣,毀掉一個人
酒與汙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汙水;如果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
有句古話叫“一顆老鼠屎,壞掉一鍋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也就是說,在大部分組織裏,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瞭把事情搞糟。他們到處搬弄是非、傳播流言、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裏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裏其他蘋果也弄爛。所以說,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敬而遠之,不然你辛苦得來的成果會被他瞬間破壞掉。
 
1. 酒與汙水定律及演變    
2. 要把“爛蘋果”果斷丟掉    
3. 丟掉“爛蘋果”的技巧    
4.“上樑”不正,“下樑”必歪    
5. 矯枉過正就成瞭“吹毛求疵”    
 
第二十一個  費斯諾定律:少說大話,多做實事
費斯諾定律認為人有兩隻耳朵,卻隻有一張嘴巴,這就意味著人應該多聽少講。同樣,人有兩雙手,十個指頭,則意味著應該多做事,少浮誇。
有句古話叫“行勝於言”,它所體現的意思和“費斯諾定律”如齣一轍,都是強調說和做的關係,說得過多瞭,說就會成為做的障礙。如果隻顧著滔滔不絕、洋洋灑灑嚮彆人顯示自己的談吐不凡,那麼勢必造成眼高手低,缺乏行動。更何況,言多必失!
 
1.費斯諾定律及演變    
2.善聽是金,能說是銀    
3.鼓不敲不響,話不說不明     
4.說齣來的都是空話,做齣來的纔是成績     /
5.不要像燕雀般“空言大誌”,而要像老牛般“腳踏實地”    
 
第二十二個  破窗理論: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破窗理論是說假如小孩打破瞭窗戶,必將導緻破窗人更換玻璃,這樣就會使安裝玻璃的人和生産玻璃的人開工,從而推動社會就業。它是典型的“破壞創造財富”。
推崇這個理論並不是讓人們去搞破壞,而是要告訴人們凡事要從正麵思考,就像有句話所說的“你對著鏡子笑,它就對你笑;你對著鏡子哭,它也會對你哭”。生活中的錯誤是難免的,與其唉聲嘆氣、怨天尤人,還不如樂觀嚮上的麵對這些睏難,更何況“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1.破窗理論及演變    
2.不打破原來的窗戶,永遠用不上新窗戶    
3.積極樂觀的看待這個世界    
4.及時修補破碎的玻璃    
5.抓住機遇的後腦勺    
 
第二十三個  零和遊戲原理:競爭是生存的唯一手段
“零和遊戲原理”指的是遊戲者有輸有贏,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的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也就說是一方所贏的正是另一方所輸的,遊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
“零和遊戲原理”適用於世界的各個方麵,這個世界其實就是一個封閉的係統,財富、資源、機遇都是有限的,個彆人、個彆地區和個彆國傢財富的增加必然意味著對其他人、其他地區和國傢的掠奪,這是一個“邪惡進化論”式的弱肉強食的世界。
細化到每個具體的人來說,任何勝利者的光榮後麵都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所以說競爭是這個世界的主題,也是人們生存的唯一手段。
 
1.零和遊戲原理及演變    
2.這個世界是強者的“天堂”,弱者的“地獄”    
3.你的成就將建立在彆人的失敗之上    
4.不在競爭中爆發,就在競爭中死亡    
5.零和遊戲理論與雙贏模式    
6.狼行韆裏“吃肉”,狗行萬裏“吃屎”    
7.關照彆人就是關照自己    
 
第二十四個  熱爐法則:給自己的行為設置警戒綫
“熱爐法則”又稱懲處法則,指的是當人用手去碰燒熱的火爐時,就會受到“燙”的懲罰。人們通常將其引申到企業管理上,認為企業管理者應該為企業設置一個“火爐”(懲罰機製),這樣纔能避免員工犯錯。
熱爐法則是源自西方管理學的一個原則,它的實際指導意義在於有人在工作中違反瞭規章製度,就像去碰觸一個燒紅的火爐,一定要讓他受到“燙”的處罰。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都應該給自己設置一個“火爐”,給自己的行為設置一個警戒綫,這樣纔能保證自己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贏得較高的評價。
 
1.熱爐法則原理及演變    
2.“熱爐”鐵石心腸不會擇人而燙    
3.不觸“熱爐”纔能避免傷害    
5.把熱爐放在閤適的位置,不要讓它成為擺設    
6.嚴格要求纔能培養齣高素質人纔    
7.“嚴格要求”不等於“殘酷摺磨”    
 

圖書序言

第一個  羊群效應:盲從他人永遠成不瞭贏傢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它們喜歡成群吃草,但是隻要有一隻羊動起來去找另一片草地,其他的羊也就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麵是否有狼或者不遠處是否有更好的草地。

人類和羊群有共同之處——喜歡盲從他人,用古代的話講叫作“人雲亦雲”,意思就是人們在某些場閤和時候,寜可相信群眾的無知行為,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真知灼見。盲從他人雖然由多種原因造成,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是很悲哀的一種行為。

1.羊群效應及演變

“羊群效應”也稱“從眾心理”,心理學傢稱其為“盲從的行為”,它是指管理學上一種常見現象。在經濟學中,人們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社會中的從眾、跟風行為。

“羊群效應”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行各業,甚至可以說存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這種效應形象地揭示瞭人類的一個共同弱點——那就是盲目從眾。看到彆人做什麼,自己就去做什麼,就是這種行為的典型事例。盲從的行為是一種寜可相信彆人也不願去相信自己的愚蠢做法,並且這種做法往往會陷入彆人的騙局或遭到失敗。

羊群效應一般會齣現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而且這個行業上必定有一個領先者,這個領先者就是“領頭羊”,其他的人會不斷模仿這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領頭羊”到哪裏去“吃草”,其他的“羊”也會去哪裏“吃草”。

有一個幽默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說明瞭這個效應:

一位石油大亨去世後被邀請到天堂去參加一個由石油巨頭組成的會議,一進會議室,他發現座無虛席,自己已經沒有落座的地方,開會站著聽是一件很痛苦且沒有麵子的事情,於是他靈機一動,喊瞭一聲;“地獄裏發現石油瞭!”這麼一喊不要緊,天堂裏的石油大亨們陸續離場嚮地獄跑去,很快,天堂裏就隻剩下那位後來的石油大亨瞭。過瞭很久,其他的石油大亨還沒有迴來,他心裏想,大傢都跑瞭過去,難道地獄裏真的發現石油瞭?於是他也急匆匆地嚮地獄跑去。

如果說上麵這個事情隻是一個杜撰的故事,而下麵的這個事件卻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