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第1章
再思圣经译本的标点符号──
用以弗所书一章3至14节为例
刘文臣、周复初
现存的第二、三世纪新约希腊文文本有少数标点符号,但无统一的规范。各译本的标点符号是由译者们断定。新约希腊文修辞常用冗长的复合句。例如,以弗所书一章3至14节是一复合长句,而标点符号的处理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首先是句子长度易于朗读,再者是语义完整正确并反映原文语法修辞,为此需分析希腊文的语法结构,梳理长句之内各子句间的关系。译本的比较显示,有些译本的标点符号间字数过多,不易一口气读完。再者,有些译本,几乎全部用逗号,使长句之内的子句很难分开;另有一些译本,用太多的句号,所有子句都译为独立的句子,失去原文的修饰关系。
壹、 标点符号在圣经译本的重要性
标点符号在《辞海》的定义是:「书面语里用来表示停顿、语调,以及语词的性质和作用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2005: 123)指出:「我们现行的标点符号,是由外文引进来的。英文用的标点,是为文法;中文用标点,则为文气。中文的段落,便要靠标点符号来界定。」纯粹从中文写作的角度看,中文用标点,首要是要表示停顿和语调,亦即主要是为文气。但从圣经中文翻译的角度看,使用标点符号,用以表达意义和表示停顿与语调一样重要。因标点符号稍有改变,就可能导致歧义,甚至意思相反;一个标点符号可以改变整个句子的神学意义。
圣经翻译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现存的第二、三世纪圣经文本少有标点符号(Lattey and Burkitt, 1928; Metzger, 1964: 41),有些古卷即使有一些标点符号,但没有统一的规范(Scrivener, 1894: 48)。Nestle-Aland的希腊文新约是许多现代译本的希腊文原本,包括了后来学者加进去的标点符号,但这套标点符号并非是标准版,一直受到学者的质疑,翻译时绝不能简单照抄(Elliott, 1981)。Metzger(1993)就指出,「译者们使用标点符号所遵循的原则是:提供最佳和最完满的意义。」(The principle translators follow is to use the punctuation that provides the best and fullest 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