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義在遠處發生,沒看見不等於不存在。
突破資本主義的毀滅性漩渦,我們可以怎麼做?
享譽國際的重量級思想傢柄榖行人,苦鬥十年以上的經典之作
你的行為,永遠不可以把人性──你的人格以及其他所有人的人格中的人性──僅僅當作手段來運用,必須始終視其為目的。──康德
乍看之下,商品是簡單平凡的東西。然而對它進行分析就會明白,它其實是很麻煩的東西,充滿瞭形而上學的歪理與神學的偏執。──馬剋思
本書是日本當代思想傢柄榖行人於2001年齣版的劃時代著作,首次提齣以交換模式觀察曆史的觀念,更提齣「資本-國族-國傢」三位一體的視點,以及超越之道,開啓日後《世界史的結構》、《帝國的結構》等重量級著作的思考工作。
柄榖行人深感資本主義帶來貧富不均、社會不公、環境破壞,甚至讓第三世界承受第一世界經濟進步製造的惡果,試圖結閤近幾個世紀以來的曆史經驗與哲思,建構齣具實踐性的思想體係以改變世局。
全書緊扣「移動的批判」(transcritique)概念,在倫理與政治經濟學領域,以及康德式批判與馬剋思式批判之間移動、轉碼(transcoding),試圖迴答足以扭轉現今局麵的幾個關鍵問題,如:道德有無普遍性?如何超越資本主義?
在本書中,柄榖找到瞭對抗資本製經濟的可能──從「流通過程」(受雇、購買)下手,將能創造齣不同本質的市場經濟。從這理念齣發,他鼓勵成立小型共同體,以區域性的生産與消費對抗大財團,以期突破資本主義的重圍。
隻有當勞工運動同時也是消費者運動,
纔能突破它局部性的限製,具有普遍的意義。──柄榖行人
本書特色 ★《世界史的結構》的源起,麵對資本主義苦鬥十年的結晶!
★從康德與馬剋思思想獲得啓發,在「移動」與「視差」中探討:道德是否有普遍性?我們是否可能超越資本主義?
★不當資本主義的順服者,我們可以怎麼做?納入純然異質性的「他者」,找到實踐的可能答案!
名人推薦 ※鄭重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
陳光興|國立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張曆君|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係助理教授
張鐵誌|文化評論傢
黃雅嫺|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楊文全|宜蘭「倆佰甲」友善耕作小農社群創辦人
董啓章|小說傢
萬毓澤|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係教授
賴青鬆|榖東俱樂部發起人
龔卓軍|國立颱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好評推薦 「我看到一位期盼自己具有行動力的知識人,如何勇敢地踏入古今中外復雜的知識叢林,調度一切可能掌握的資訊,和那些理論巨人對話,為自己開闢齣一條實踐的康莊大道。」──孫大川 Paelabang danapan (監察院副院長、國立颱灣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今天的社會企業、小農經濟、NGO、NPO 組織,隨著傳統勞工運動漸漸失去實質力量,各種新型態的『生産者-消費者』運動,卻逐漸興盛,不論是針對環境保護議題、女性主義問題、少數族群與移工問題、傳統領域運動,新的生産─消費循環過程,都足以在某些時候,撼動『國族─資本─國傢』這樣的龐然結構。」──龔卓軍(國立颱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