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動歐亞、終結拜占庭韆年統治
無法用「民族國傢」觀念來理解的龐大帝國――
鄂圖曼帝國=土耳其人統治的土耳其國傢?
所謂的鄂圖曼治國體製,與伊斯蘭法有何關聯? 十四世紀初葉,在安納托利亞邊境誕生的小國――奧斯曼公國,發展成覆蓋巴爾乾、安納托利亞、阿拉伯世界、北非的大帝國――鄂圖曼帝國。至十九世紀為止,鄂圖曼帝國在橫跨約五百年的時間,管理多民族與多宗教,實現長期的安定,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爾後,鄂圖曼帝國又延續瞭近百年,直到一九二二年方纔落幕。
本書追溯的是這當中以獨特的治國機製崛起、運作,最終走嚮衰頹的前近代鄂圖曼帝國的五百年曆史。該機製的特性可稱為「鄂圖曼體製」,如同歐洲蔚成一大體係一般,獨一無二,且在十九世紀前的世界各個角落裏,或許都能找到類似體製的蛛絲馬跡。
■鄂圖曼帝國是專指土耳其人統治的土耳其國傢嗎?
鄂圖曼帝國與土耳其共和國的關係究竟為何? 這個問題或許可以改成:「為何土耳其人以外的國傢,不被視為鄂圖曼帝國的後裔?」因為巴爾乾至阿拉伯世界的廣大土地上,自鄂圖曼帝國分裂成立的各國,在曆史的某個階段都曾與帝國敵對,並在與其抗爭中建國。所以,巴爾乾或阿拉伯諸國抵死不承認自己是鄂圖曼帝國的後代子孫。此外,在十九、二十世紀的曆史中,許多國傢將該國所背負的結構性問題,視為「鄂圖曼帝國的負麵遺産」,將責任歸咎於過去的鄂圖曼帝國,從結果來看,也就沒有在主觀上將自己定位成帝國的「後裔」。
鄂圖曼帝國的曆史橫跨著一座分水嶺,十九世紀以前的「不屬於任何人的國傢」──鄂圖曼帝國,於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步入遲暮,其後的百年,則是在現代新世界秩序下發展的「近代鄂圖曼帝國」時期。隨著光陰流轉,各民族紛紛自立國傢,最後的殘山剩水則構成瞭「土耳其人的國傢」。若細看這段曆史,土耳其共和國繼承鄂圖曼帝國一事,實則為順水推舟,情勢使然。因為到瞭最後,它的皈依之處就在土耳其共和國。
■「不屬於任何人」的國傢之「後裔」――
無法用現代「民族國傢」的觀念理解的龐大帝國! 鄂圖曼帝國統閤瞭具有多樣性的人口,帝國內生活模式的特色就是非常無條理;在「文化馬賽剋」裏生活的人們,保留各自的宗教、法律、傳統及語言。這幾乎是「民族國傢」所無法想像的狀態!
若要刻意質問統治階層的民族歸屬問題,便隻能說鄂圖曼帝國是由一群後天取得「奧斯曼人」之自我認同的成員所統治的國傢。「奧斯曼人」的圈子裏,包含瞭現今的塞爾維亞人、希臘人、保加利亞人、波士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馬其頓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庫德人、亞美尼亞人、高加索各民族、剋裏米亞韃靼人等等,其中也有少數的剋羅埃西亞人、匈牙利人。總之,追究帝國是由哪一族人統治,在此不具任何意義。
■「鄂圖曼帝國」是像一般人理解的「伊斯蘭帝國」嗎?
伊斯蘭法對帝國的穩定來說,有何重要意義? 的確,鄂圖曼帝國懸掛著伊斯蘭的旗幟,但那頂多是他們「嚮伊斯蘭緻敬」,用來宣揚正義或公正等普世價值及戰場上的勝利。同樣的,基督教徒亦曾經打著宗教的旗號四處徵戰,雙方的所作所為如齣一轍。在戰爭中,宗教縱然鼓舞瞭士氣,但這也不過是宗教的「利用方式」之一。
對鄂圖曼帝國而言,利用伊斯蘭法有多重的意義與優點:第一,伊斯蘭法是比鄂圖曼帝國更早建立的法製體係,欣然接納具有威信的製度,有助於統治上的安定。第二,伊斯蘭法極具彈性,所以鄂圖曼帝國中與伊斯蘭法毫無關聯的世俗規範,也能被包容在伊斯蘭法的體係底下。第三,伊斯蘭法揭示瞭如何統治非穆斯林的原則。
若從這個觀點看來,並非不能稱其為伊斯蘭帝國。但是,我們還是不應忽略鄂圖曼帝國是在利用伊斯蘭教及該法製體係的事實。帝國大大小小的決策都是以「伊斯蘭」為名來執行,重點就在於這「大大小小的決策」究竟所謂何事。恐怕,將鄂圖曼帝國稱呼為伊斯蘭帝國,多半意在模糊這些「大大小小的決策」的內涵。
■柔軟變化的帝國組織與鄂圖曼文化之光
從蘇丹到平民,各有豐富的享樂方式 在梅赫梅德二世、謝利姆一世、蘇雷曼一世等強大的蘇丹統治之下,帝國持續著以大宰相為中心、由官人們支配的漫長時代,在彈性的帝國組織裏,伊斯坦堡文化綻放齣鄂圖曼的光芒。
十六世紀以後,隨著各式教育的普及,帝國各地開始齣現以鄂圖曼語創作的詩歌,以特定人物為頌揚對象的頌詩比重逐漸加大。頌詩之所以發達,是因為想要晉升為官,颱麵下私人交際的非正式社會關係日益重要。
伊斯坦堡中的富裕階層也帶起瞭各種消費風潮,他們大手筆興建海邊彆墅、進口鬱金香和擺設宴席。至於一般民眾不僅關注宏偉建物和皇傢宴席,對書籍更錶現齣高度的熱情,使得興建獨立圖書館比伊斯蘭經學院附屬圖書館更為興盛。十九世紀實用書需求大量增長,印刷術在鄂圖曼帝國紮下根基。之後,印刷術透過行政公文的大量印刷及官報刊行等政府需求而擴大利用,就這樣,印刷技術在鄂圖曼帝國順著社會和文化整體轉變的潮流而逐漸普及。
■《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能夠帶給颱灣讀者什麼啓示? 正因為鄂圖曼帝國的曆史長久以來一直被後繼諸國的民族國傢所利用,以圖發展本國的民族主義,所以在這方麵我們必須更加小心謹慎。如何使鄂圖曼帝國不受近代民族主義所束縛,以其本身的價值尋求曆史定位,依然是一項艱钜的任務。
本書的啓示是: 鄂圖曼帝國應被理解為是由一群後天取得「奧斯曼人」之自我認同的成員所統治的國傢,而非單純的土耳其或伊斯蘭國傢。這和清帝國的「旗人」包括滿濛漢有相似之處。今天的颱灣該如何看待鄂圖曼帝國裏多元族群融閤的現象?鄂圖曼帝國以伊斯蘭法同時管束穆斯林與非穆斯林,這其中有何可藉鑑之處?都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議題。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全球史钜獻 《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跳脫土耳其視角的非伊斯蘭帝國》屬於日本講談社紀念創業一百週年,所齣版的「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第11捲。這套書的齣版是希望跳脫齣既定的西歐中心史觀和中國中心史觀,用更大跨距的曆史之流,尋找曆史的內在動能,思考世界史的興衰。八旗文化引進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著颱灣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從東亞的視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義。
◆本書係由21捲構成,陸續齣版中―― 興亡的世界史──全書係書目
01《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
青柳正規(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
02《亞曆山大的徵服與神話》
森榖公俊(帝京大學教授)──著
03《草原王權的誕生》
林 俊雄(創價大學教授)──著
04《迦太基與海上商業帝國》
栗田伸子(東京學藝大學教授)、佐藤育子(日本女子大學學術研究員)──著
05《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
本村淩二(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
06《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森安孝夫(大阪大學名譽教授)──著
07《伊斯蘭帝國的聖戰》
小杉 泰(京都大學教授)──著
08《凱爾特.最初的歐洲》
原 聖(女子美術大學教授)──著
09《義大利.海洋城市的精神》
陣內秀信(法政大學名譽教授)──著
10《濛古帝國的漫長遺緒》
杉山正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著
11《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
林 佳世子(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著
12《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石澤良昭(上智大學特任教授)──著
13《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
網野徹哉(東京大學教授)──著
14《歐洲霸權的光和影》
福井憲彥(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著
15《搖擺於歐亞間的沙皇們》
土肥恆之(一橋大學名譽教授)──著
16《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羽田 正(東京大學教授)──著
17《大英帝國的經驗》
井野瀨久美惠(甲南大學教授)──著
18《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平野 聰(東京大學教授)──著
19《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産》
薑尚中(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玄武岩(北海道大學準教授)──著
20《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
生井英考(立教大學教授)──著
21《人類該往何處去?》
大塚柳太郎(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應地利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