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老师没教的事2:100堂亲子自然课

自然老师没教的事2:100堂亲子自然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自然教育
  • 户外教学
  • 科学启蒙
  • 自然观察
  • 亲子互动
  • 儿童教育
  • 自然探索
  • STEAM教育
  • 家庭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为台湾父母精选100堂必修的自然课
  从今天起,给孩子最完整的亲子生态教育


  以「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为整本书的编辑主轴,提供现代都会父母必要的自然知识,以及如何亲子共享大自然,到菜市场上自然课,还有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改变,以期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好,并实践自然生活。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既不深奥,也不枯燥,都是从生活出发,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探秘古老文明:失落的智慧与现代启示》 深入未知的历史长河,解码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史诗之旅,探索那些在历史长卷中熠熠生辉,却又被时间尘埃掩埋的古老文明。我们摒弃传统教科书的刻板叙述,以全新的视角和严谨的考据,揭示人类文明早期发展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惊人的成就,以及最终走向衰落的复杂原因。 第一部分:美索不达米亚的曙光——泥板上的帝国 我们将聚焦于两河流域,这里是人类最早的城市、文字和复杂社会结构的诞生地。 1.1 泥板的低语:楔形文字的诞生与社会运作 详细解析苏美尔文明如何从零散的部落发展成为拥有复杂灌溉系统和城邦的国家。重点阐述楔形文字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图画符号到成熟的表音文字,它如何被用于商业记录、法律编纂乃至文学创作。我们将剖析《汉谟拉比法典》背后的社会伦理体系,探究其对后世法律思想的深远影响,并讨论早期税收制度和财富分配的复杂性。 1.2 星辰与神祇:巴比伦的宇宙观与宗教祭祀 巴比伦的宗教与科学密不可分。本书将深入探讨其天文学成就,包括对行星运行的精确观测,以及他们如何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占星术和历法制定中。我们会描绘宏伟的空中花园(若其存在)的建筑技术细节,并分析美索不达米亚诸神体系的内在逻辑——诸神如何反映了河流的脾性、战争的残酷与丰收的喜悦。 1.3 亚述的铁蹄:军事技术与帝国扩张的代价 亚述帝国以其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闻名于世。我们将审视其高效的后勤补给系统、攻城器械的革新,以及恐怖统治下的社会管理模式。同时,本书也会探讨帝国主义扩张带来的文化同化与反抗,以及最终因过度扩张和内部管理失衡而导致的崩溃。 第二部分:尼罗河的馈赠——永恒的国度 古埃及文明的辉煌不仅在于金字塔的宏伟,更在于其对死亡、永生和秩序(Ma'at)的深刻哲学思考。 2.1 建筑奇迹背后的工程学:金字塔与神庙的建造之谜 本书将利用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工程学分析,重构古埃及人如何运用简单的工具和庞大的人力完成举世无双的巨型建筑。我们探讨石材的采伐、运输,以及斜坡和杠杆原理在建筑中的应用。我们将不仅仅关注“如何建造”,更关注“为何建造”——这些建筑如何服务于法老的统治权威和宗教信仰。 2.2 纸莎草上的知识:医学、数学与象形文字的深度解读 古埃及人在医学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特别是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方面。我们将详细分析《埃伯斯纸草文稿》等文献,揭示其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法。在数学方面,我们将探讨他们解决分数问题、计算土地面积和管理资源的方法论,并深入解读象形文字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与语法结构。 2.3 法老的权力与宗教的循环:从众神崇拜到阿肯那顿的宗教改革 我们将剖析法老“神王”地位的构建过程,以及神权如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重点分析阿肯那顿推行的一神论(阿顿崇拜)的政治动机、宗教哲学基础,以及这次激进改革在埃及社会内部引发的巨大震荡和最终的失败,这为理解权力与信仰的张力提供了绝佳案例。 第三部分:爱琴海的涟漪——克里特岛与迈锡尼的荣耀 在希腊本土文明崛起之前,爱琴海地区孕育了两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文明。 3.1 米诺斯迷宫:克诺索斯宫殿的艺术与和平生活 我们将聚焦于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探索其以女性神祇为主导的相对和平的社会结构。重点分析克里特宫殿建筑群(特别是克诺索斯)的布局特点——迷宫般的结构如何反映了社会权力分布和祭祀活动的复杂性。我们将深入研究米诺斯艺术的鲜活性:壁画中描绘的运动场景、海洋生物与祭祀仪式。 3.2 荷马史诗的影子:迈锡尼的军事贵族与贸易网络 迈锡尼文明以其坚固的“独眼巨人”式城墙、黄金面具和对战争的推崇而著称。本书将考察迈锡尼人在希腊大陆的统治模式,分析其军事贵族的社会等级制度。我们将追溯迈锡尼人通过海上贸易建立起的庞大网络,探讨他们与赫梯、埃及等地的贸易往来及其对青铜时代晚期地中海格局的影响。 第四部分:失落的文明与现代回响 本部分将超越具体的文明介绍,着眼于这些古代成就的“消亡机制”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1 青铜时代的黄昏:系统性崩溃的连锁反应 我们将详细研究公元前1200年左右地中海世界发生的“大灾难”——包括气候变化、民族迁徙(“海上民族”)、内部叛乱以及贸易网络的断裂。通过对比不同文明的崩溃路径,我们试图理解复杂社会在面对多重危机时,其韧性与脆弱性所在。 4.2 古代智慧的遗产:哲学、数学与可持续性的前瞻 古代文明并非简单地消失了,他们的思想遗产通过波斯、希腊等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本书将探讨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思想如何被希腊人吸收并转化为抽象几何学;埃及对永恒的追求如何影响了后世的建筑理念。最后,我们将反思这些古代社会在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环境适应方面的经验教训,探讨其对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潜在启示。 通过对这些失落文明的细致梳理,《探秘古老文明》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宏大而精微的历史视野,理解人类文明进步的曲折路径,并在古老智慧的碎片中,寻找照亮未来之路的火花。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蕙芬


  1961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园艺系毕业,现职大树自然书系总策划及总编辑。

  投身出版编辑工作三十余年, 一直以搭起大自然与人的沟通桥樑为自我期许,热爱自然书籍的编辑出版工作。现与一只狗以及猫咪大家族一起生活于新店山上的社区。

  着有『台湾野花365天秋冬篇』、『自然老师没教的事1─100堂都会自然课』、『自然老师没教的事2─100堂亲子自然课』、『菜市场水果图鑑』、『菜市场蔬菜图鑑』、『台湾老树旅行』以及『都会种树图鑑─100个种树懒人包』上下册、『自然老师没教的事7─都会赏树秘笈』、『慢.漫.山城』(以上均由远见天下文化出版),其中『菜市场水果图鑑』荣获2013年金鼎奖最佳非文学类图书奖。『我的食物地图』是2018年新作。

绘者简介

黄一峰


  擅长以摄影、插画、视觉设计等专长记录自然生态的艺术工作者。喜爱用自然素材来当成创作元素,以美学观点将枯燥的科学记录方法转化成活泼的自然创作。

  创作过程中见于生态环境日渐遭受破坏,1997年加入荒野保护协会,并开始以影像及创作记录逐渐消逝的大自然。1998年于台北举办「设计自然」创作个展,之后便行脚于海内外各地,指导民众用简单的方式认识与记录大自然之美,并省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希望借此为所爱的大自然尽一分心力。

  目前从事自然生态出版品、活动、展览相关之设计工作;曾荣获金鼎奖—最佳美术设计个人奖;台湾出版设计金蝶奖—整体美与装祯类荣誉奖。着有《自然野趣DIY》、《婆罗洲雨林野疯狂》、《自然观察达人养成术》以及绘图作品《老鼠博物学》,还有摄影作品《自然老师没教的事》、《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苦苓的森林密语》(时报文化)等。
 

图书目录

作者序 生命价值的选择      
前言  自然生活的实践 
       
Chapter 1 春天的课堂:生命的盛宴  
Lesson 1 树木的甦醒        
Lesson 2 大家来种树        
Lesson 3 家庭菜园         
Lesson 4 种花莳草之乐      
Lesson 5 猫狗一家亲        
Lesson 6 家庭动物         
Lesson 7 野草博览会        
Lesson 8 野鸟的家园        
Lesson 9 黑面琵鹭返家八千里    
Lesson 10 迎接八色鸟       
Lesson 11 都会勐禽        
Lesson 12 都会里的外来椋鸟    
Lesson 13 飞鼠觅食        
Lesson 14 低海拔山林的调色盘   
Lesson 15 春天的香气之旅  
    
Chapter 2 夏天的课堂:享受自然  
Lesson 16  高山野花的飨宴     
Lesson 17  夏之声音组曲      
Lesson 18  红树林的生态乐园    
Lesson 19  香鱼与苦花       
Lesson 20  捞虾捕鱼凉一夏     
Lesson 21  潮间带寻宝乐      
Lesson 22  垦丁螃蟹过马路     
Lesson 23  海漂果解密       
Lesson 24  台湾猕猴出没      
Lesson 25  抢救台湾白海豚     
Lesson 26  兰屿季风林       
Lesson 27  澎湖离岛赏燕鸥     
Lesson 28  澎湖夜钓锁管      
Lesson 29  壮哉玄武岩       
Lesson 30  稻米成熟时  
     
Chapter 3 秋天的课堂:丰收的季节   
Lesson 31  缤纷而多样的生命    
Lesson 32  自家採种        
Lesson 33  吃出季节的美味     
Lesson 34  领受生命莫大的恩典   
Lesson 35  别让放生变杀生     
Lesson 36  秋天雁鸭水鸟季     
Lesson 37  跟着飞鸟去旅行     
Lesson 38  夜鹭与翠鸟       
Lesson 39  漫步山林的雉鸡     
Lesson 40  没有家的寄居蟹     
Lesson 41  瓶瓶罐罐的鸣虫音乐会  
Lesson 42  收藏叶片        
Lesson 43  结实累累的季节     
Lesson 44  树木的思考       
Lesson 45  纸钞上的台湾动物  
  
Chapter 4 冬天的课堂:大自然教我们的事 
Lesson 46  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  
Lesson 47  天然净水器的森林   
Lesson 48  生命摇篮的珊瑚礁   
Lesson 49  蕴藏宝藏的海洋    
Lesson 50  绿色奇蹟的光合作用  
Lesson 51  空调大师的白蚁冢   
Lesson 52  崭新材料的蜘蛛丝   
Lesson 53  净化污水的人工湿地  
Lesson 54  土壤微生物与奇蹟苹果 
Lesson 55  自然就是美      
Lesson 56  团结力量大      
Lesson 57  精兵策略       
Lesson 58  数大就是美      
Lesson 59  真真假假难分辨    
Lesson 60  1%的DNA   
     
Chapter 5 亲子共享的自然课    
Lesson 61 开启体验自然的感官   
Lesson 62 理解自然的符号     
Lesson 63 接触生命        
Lesson 64 倾听自然的声音     
Lesson 65 至爱的寻觅       
Lesson 66 不同的旅程       
Lesson 67 知识宝库        
Lesson 68 自然行脚        
Lesson 69 一步一脚印       
Lesson 70 完整的人   
     
Chapter 6 上菜市场学自然      
Lesson 71 在地食材在地消费    
Lesson 72 带环保袋上市场     
Lesson 73 应时的食物       
Lesson 74 菜市场生物学:海洋牧场 
Lesson 75 菜市场生物学:珊瑚礁鱼类
Lesson 76 菜市场生物学:苏眉与石斑
Lesson 77 菜市场生物学:鲍鱼与九孔
Lesson 78 菜市场生物学:龙虾与螃蟹
Lesson 79 菜市场生物学:鱿鱼、锁管、软丝、乌贼 
Lesson 80 菜市场生物学:章鱼    
Lesson 81 菜市场生物学:乌鱼与乌鱼子
Lesson 82 菜市场生物学:魩仔鱼   
Lesson 83 菜市场生物学:豆腐鲨   
Lesson 84 菜市场生物学:曼波鱼   
Lesson 85 菜市场生物学:海蜇皮  
  
Chapter 7 日常生活里可以做的改变  
Lesson 86 为什么不要喝瓶装水?    
Lesson 87 为什么不要吃鱼翅?     
Lesson 88 为什么要少吃黑鲔鱼?    
Lesson 89 为什么要减少吃肉?     
Lesson 90 为什么吃饭皇帝大?     
Lesson 91 为什么粮食危机越来越严重? 
Lesson 92 为什么渔获越来越少?    
Lesson 93 为什么要尽量购买对生态友善的产品?
Lesson 94 为什么回收的宝特瓶可以制成排汗衣?
Lesson 95 为什么要建构低耗能的绿建筑? 
Lesson 96 为什么要减少开车?     
Lesson 97 为什么要选择生态旅游?   
Lesson 98 为什么都市的夏天越来越热? 
Lesson 99 为什么地球气候会暖化?   
Lesson 100 为什么自然灾害发生不断?   

后记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作者序

生命价值的选择


  2009年6月出版了『自然老师没教的事1─100堂都会自然课』,引起了广大的回响,不论大人或小孩,都可以在生活周遭体验小小的自然乐趣,从而发觉「自然就在我身边」真是一点也不假。

  都会环境的自然观察是认识自然的第一步,让人们对自然不再视而不见,熟悉之后其实还有更深层的知识与责任,特别是为人父母,我们究竟可以留给下一代什么?如何教导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生命教育并不是学校课业可以完全取代的,反而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影响更大。

  有鑑于此,我们再接再励出版了『自然老师没教的事2─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其中提供了台湾四季的自然景致,以及大自然教我们的事,还有生活里可以有的选择,这些100堂自然课并不是说教,而是期待为人父母可以影响下一代,让我们的自然环境还有机会持续永续发展。
 
  这100堂自然课将提供许多层面的资讯,让大家可以知道隐而不见的事实,以及生活上可以改变的选择。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地球高峰会上来自加拿大的12岁女孩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在这里要替未来的世代说话;我在这里要代表在世界各地挨饿、没有人听到他们哀号的儿童说话;我在这里要替地球上因为无处可去而面临死亡的无数动物说话。……你们不知道怎么让鲑鱼重新回到干涸的小溪;不知道怎么让绝种的动物死而复生,也不知道怎么让现在变成沙漠的森林重新生长。如果你们不知道怎么修复,就请别再破坏。」

  快20年过去了,我们到底做到了哪些?

  光是停止破坏还是不够的,其实答案早就存在于生生不息的大自然里,以大自然为师,向大自然学习,才有机会找到正确的方向。

  摘自《自然老师没教的事2:100堂亲子自然课》作者序

图书试读

吃出季节的美味
 
幸福的现代人,琳瑯满目的食材在超市的货架上摆得满满的,有些还远渡重洋,坐飞机、轮船来到台湾,蔬果处理储存技术的进步,让这些採收已久的食材看起来一样新鲜。
 
全球化的贸易以及便利生活的追求,让我们想吃日本的苹果、纽西兰的奇异果、美国的杏桃,变得一点都不困难,其实真正难的是吃一口真正当季的食物,吃出季节的美味。
 
世界着名的保育学者珍古德博士近年来倡导用饮食找回绿色的地球,鼓励大家以最简单的方法翻转现况,吃在地当季的食物,直接到农夫市场购买,鼓吹在地的小农栽培。如今这股风潮已在全世界蔚为风潮,连一向浪费食材、只爱速食的美国人也开始改变了,各地农夫市场供给人们日常需要的食材,不仅价格实惠,也可提供有机、健康、安全的蔬果。
 
想要吃出季节的美味,自然以当天现採现吃的蔬果为首选,但除非自己拥有菜园,否则很难做到这一点。不妨退而求其次,勤快一点到传统市场或週末的农夫市集,总有自家栽种的食材可供选择,它们不仅新鲜,而且少了运输的长途跋涉,自然滋味也更好。
 
台湾宝岛每一季都有吃不完的当令蔬果,比起温带国家,我们的选择性多了许多。从春天的韭菜香开始,接着4月的桂竹笋,梅雨季以后的绿竹笋,到炎热夏季的空心菜、皇宫菜、龙须菜、川七、秋葵以及清凉退火的冬瓜、丝瓜、瓢瓜等各式瓜果,秋凉季节香喷喷的地瓜、南瓜、芋头、花生接续上市,即使是寒冬也有高丽菜、大白菜、茼蒿、芥菜等不胜枚举的叶菜可供选择。
 
季节美味不在于珍稀的食材,而是对当地生态的疼惜之心,只有当季、在地的新鲜食材,才能吃出美好食物的真滋味。
 
领受生命莫大的恩典
 
老一辈的台湾人常爱说:「吃饭皇帝大」,连彼此见面的问候语也最爱说:「吃饭没?」,由此可知「吃饭」这件事兹事体大,是需要慎重以对的。不过现代人生活忙碌,许多家庭根本很少好好坐下来吃顿饭,大人忙上班,小孩忙上课,三餐都在外面解决,大家逐渐成为「老外」一族的外食人口。这样的都会生活型态,让以往家庭生活重心的餐厅与厨房逐渐变得不重要了,家人围坐一桌开心吃饭聊天的画面也越来越少见。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次入手《自然老師沒教的事2:100堂親子自然課》,純粹是因為我個人對自然科學一直很有興趣,但總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還停留在國中程度,對於如何將這些知識傳達給下一代,一直有些茫然。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畢竟,我不是要培養出一個生物學家,而是希望孩子能對周遭的世界充滿好奇,懂得觀察,並且學會尊重生命。我對「100堂親子自然課」這個概念感到很新奇,不知道它會不會包含一些比較深入的生態學概念,但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呈現?例如,講述食物鏈時,會不會用孩子們熟悉的小動物來做例子?或者,在討論環境保護時,會不會有實際的親子行動建議,像是如何在家裡進行資源回收分類,或是如何種植一些對環境友善的植物?我期待這本書能開啟孩子對科學的熱情,讓他們明白,大自然無所不在,而且充滿了無窮的樂趣和學習的機會。

评分

最近剛從書局抱回這本《自然老師沒教的事2:100堂親子自然課》,回家迫不及待地翻開。不得不說,光是看到書名就讓人眼睛一亮,畢竟現在的孩子們,除了3C產品,好像對大自然越來越疏離了。這本書的主題很貼近我們的需求,畢竟要教導孩子認識自然,但很多時候我們大人自己也知道得不多,只能說個大概,場面有時候會有點尷尬。我非常期待裡面所說的「100堂親子自然課」,不知道會涵蓋哪些面向?會不會有關於植物辨識、昆蟲生態、甚至是一些簡單的星象觀察?我特別希望能學到一些在城市裡也能輕鬆進行的自然體驗,像是居家盆栽的照顧、陽台上的小蟲子觀察,或是利用回收物製作小自然教具等等。畢竟不是每個家庭都有機會常常跑到郊外,但就算是住在都市裡,周遭其實也蘊藏著豐富的自然元素。我最怕那種講了很多艱澀理論,但卻不知道如何落地的內容,希望這本書能提供具體、有趣、易於實踐的親子活動,讓大人小孩都能樂在其中,從遊戲中學習,從觀察中成長。

评分

哇,拿到這本《自然老師沒教的事2:100堂親子自然課》,真的有一種挖到寶的感覺!我之前就聽過第一集很不錯,但一直沒機會入手,沒想到第二集出了,而且內容聽起來更豐富,讓我超級期待。我平常就喜歡帶我家那個精力充沛的小鬼去公園、去山上走走,但老實說,很多時候我也不知道怎麼引導他去觀察,常常就是走馬看花,他玩他的,我看我的。這本書光是聽名字就覺得它能填補我這個「現代爸媽」的自然知識空缺。我特別好奇裡面提到的「100堂親子自然課」,不知道會不會有那種我們平常容易忽略,但其實充滿樂趣的小觀察,像是路邊的小草、水溝裡的蝌蚪,或是天上飛過的鳥,都可以變成一堂生動的課程。而且,我希望裡面會有一些實際操作的建議,不只是講知識,更重要的是怎麼引導孩子動手做、去感受。畢竟,孩子們的學習力超級強,只要有對的方法,他們會比我們大人還更能融入大自然。我已經等不及要跟孩子一起翻開這本書,然後一起去發掘身邊的驚喜了!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們的戶外時光變得更有意義,而不是只是消耗體力而已。

评分

收到《自然老師沒教的事2:100堂親子自然課》這本書,心情真的非常興奮。我一直認為,讓孩子親近大自然是培養他們觀察力、探索精神和同理心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然而,身為現代父母,常常忙於工作,對大自然的知識也有限,難免會在引導孩子時感到力不從心。這本書的主題,特別是「100堂親子自然課」這個概念,聽起來非常有吸引力。我很好奇,這100堂課的內容會是如何編排?是按照季節、按照主題,還是按照年齡層?我希望裡面能有許多能夠引發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內容,例如,如何帶孩子觀察一朵花的綻放過程,如何解釋小鳥築巢的奧秘,或者如何引導孩子分辨不同種類的雲。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際操作的方法,讓家長可以輕易地帶著孩子在生活中實踐,而不是只停留在書本知識的層面。我期盼這本書能成為我們家與大自然連結的橋樑,讓我們一起在探索中發現更多屬於我們自己的「自然老師沒教的事」。

评分

收到《自然老師沒教的事2:100堂親子自然課》這本新書,我真的充滿了期待!身為一個在都市長大的孩子,雖然從小也聽過一些關於大自然的知識,但總覺得那些課本上的東西比較遙遠,不像真正親身去體驗來得深刻。我特別看重「親子」這兩個字,因為我希望這本書不僅是讓我自己學習,更能成為我和孩子之間互動、共同成長的催化劑。我好奇的是,這「100堂」自然課,會不會包含一些比較「冷門」但卻很有趣的觀察點?像是,教我們如何分辨不同樹木的葉子形狀,或是如何透過聲音去辨識常見的鳥類?我也很希望書裡能提供一些能夠引導孩子提出問題、自己動腦去尋找答案的技巧,而不是直接給予答案。畢竟,讓孩子學會「問為什麼」比知道「是什麼」更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們家,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個能夠暫時抽離、好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時光,也讓孩子在過程中,培養出對生命萬物的尊重和關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