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国富论(新版)2019

图解国富论(新版)201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经济巨人的理性之作

  《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是影响世界史的十大着作之一;亚当.斯密有系统的分析了国民财富生产、分派、与持续运转的内在规律,并提出着名的「无形之手」的观点。《国富论》的出版让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于各国的经济与政策都有深刻的影响。

  本书综合了多位学者对《国富论》的研究成果,并以图解的方式对原着进行了充分解读,除了阐述原着内容之外,还介绍了成书背景、作者研究、行文逻辑,和许多未揭示的理念等,让读者能从各种不同的观点,更全面地认识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亚当.斯密提出的「调解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指的是什么?
  ‧《国富论》对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有哪些重大的影响?
  ‧《国富论》中有那些是针对政府政策与组织的理论?
  ‧《国富论》中认为,对于市场经济我们应抱持着什么样的态度?

本书特色

  透视调节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掌握每次致富的先机!
  读懂构筑现代经济学堡垒的磐石:影响世界最深的西方经济学圣经
  不读《国富论》,无法深入理解财富的世界

  ‧影响深远:
  一般将《国富论》视为开启现代经济学先河之着,奠定资本主义与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李嘉图、凯恩斯以及马克思等人的经济理论深受其影响,直到现在仍作为研究现代经济学的第一着作。

  ‧系统解析:
  总结两百多年来对《国富论》的研究成果,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分类解说,让读者能从中更清楚地了解市场经济,并能从中获取致富的理财之道。

  ‧图表呈现:
  将较难理解、说明繁杂的概念与发展脉络,以照片、绘图、表格和树状图解说,让读者能更直接、轻松地了解市场经济,并增进理财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


  生于西元1723年的苏格兰伐夫郡,大约十四岁时,进入格拉斯哥大学研读道德哲学,在此时期,亚当.斯密发展出对自由、理性与言论自由的兴趣。1740~1746年,就读牛津大学,1751年被聘为格拉斯哥大学教授,讲课内容包括伦理学、修辞学、法学、政治经济学和「治安和税收」。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期间,发表了其第一部着作----《道德情感论》,确立了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威望。于1766年出版的《国富论》,更是倍受推崇,随着《国富论》的普遍流传,亚当.斯密也随之声名大噪。《国富论》最早的中译本是由清末民初的严复所翻译的文言文版本----《原富》。

  亚当.斯密把财富的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富裕视为政治经济学的首要目标。《国富论》以富国裕民为中心,有系统的阐发了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使国家和人民迅速达到富足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图书目录

1、编者序:带上《国富论》,一起跨入富国裕民的时代
2、本书阅读导航

第1章 一部伟大着作的诞生
1、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富论》问世的年代
2、处于萌芽期的政治经济学: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3、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不同凡响的亚当斯密
4、《国富论》之前的铺垫:《道德情操论》与《法学讲稿》
5、形成体系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国富论》的全书架构

第2章 包罗万象的着作与难以解释的谜题
1、自利、利他和互利的关系:亚当斯密的「自利原则」
2、支撑《国富论》各种论题的理论:自然权利与自由思想
3、外在的排他性权利:财产是一种权利
4、一对互相依存的关系体:政府与公民权利
5、与自由秩序一致的理念:平等观念
6、《国富论》思想的两块互相依存的「基石」:自利与合作
7、《国富论》思想的精髓:「看不见的手」
8、《国富论》中的机构:团体主义抑或个人主义的机构理论

第3章 劳动与分工
1、本章核心:劳动力的提升及生产物的分配
2、分工:劳动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3、分工的起因:人类与生俱来的交换倾向
4、受限的交换能力: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
5、货币的产生:分工造就的交换媒介
6、商品的价格:实质价格和名目价格
7、商品价格的构成:工资、利润和地租
8、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9、基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判断:工资的标准
10、工资与国民财富的关系:不同国家的工资状况
11、二者变动带来的社会问题:工资与物价的关系
12、以利率为参考:利润、利息和国民财富之间的关系
13、劳动和资本用途的不同:导致工资和利润的不用
14、3个条件:使劳动和资本不同用途的利害均等
15、政策的不均等:导致工资和利润的不均等
16、使用土地的代价:地租的产生
17、食物的生产: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18、衣物、住宅及矿产:间或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19、地租产品价值比例的变动:基于白银价值变动历史的回顾
20、社会进步的影响:商品实质价格以及地租的变动

第4章 资本的流动与利用
1、本章核心:资本与财富增长
2、资产的分类:划时代的分类方法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人力资源理论的发端
4、论三类资产的关系:时代痕迹的大师智慧
5、货币金融理论的逻辑起点:总收入和纯收入
6、货币:纸币功用的完美阐释
7、银行:信用经济的诞生
8、纸币的发行数量:劣币驱逐良币
9、纸币的面额:「保守「表像下的缜密逻辑
10、通向繁荣之门:金融风险控制
11、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资本累积的起点
12、国富、国穷之谜:年产品分配
13、节俭:资本累积之道
14、奢侈和妄为:亵渎神灵的行为
15、消费:个人选择与财富累积
16、借贷资本:贷出取息的资产
17、来源及决定性因素:利息
18、大师的高明之处:资本利润与利率
19、经济调节器:利率政策
20、资本的综述性说明:资本的运用
21、一种比较「资本运用与财富增进
22、探寻富强之路:国家层面的资本运用
23、商品流动的原动力:贸易中的资本运作
24、贸易政策:经济自由主义的真谛
25、一个悖论:农业是最赚钱的行业吗?

第5章 论欧洲各国财富增长的方式
1、本章核心:财富的自然增长
2、城乡贸易:乡村改良与城市发展
3、一个基本逻辑:财富的自然增长过程
4、土地改良的羁绊:长子继承法
5、大变革:从奴隶、佃农到农民
6、抑制农业的其他因素:劳役、税赋和贸易限制
7、具有重要意义的地位转变:「自由市」和「自由市民」
8、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市民权利和财富积聚
9、传导机制的建立:城市商业与乡村改良
10、贵族的没落:城市工商业如何摧毁贵族权利
11、最终的结论:欧洲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方式

第6章 论被抛弃的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
1、本章核心:政府干涉与自由放任之争
2、财富即金银:重商主义财富观
3、徘徊在真理与缪误之间:重商主义之失
4、金银货币的获得:市场流通的自然结果
5、对重商主义的进一步批判:「无用」的金银
6、大格局:对外贸易的真正意义
7、一种值得商榷的政策:进口限制
8、一把双刃剑:关税
9、谁更有害: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
10、两个层面的分析:进口限制与自由贸易之争
11、汇率:增减贸易收益的「魔法棒」
12、退税:可笑动机下的有效制度
13、出口奖金:一项「损己利人」的政策
14、财富增加的真相:名义价值和实质价值
15、一种替代性政策:生产奖金
16、得不偿失的利益交换:通商条约
17、无用的慷慨:免征铸币税
18、贸易和金银:建立殖民地的动机
19、掠夺之外的启示意义:新殖民地的繁荣
20、贸易垄断权:饮鸩止渴的制度安排
21、重商主义的旧瓶新酒:鼓励进口和限制出口
22、重农主义概述:「矫枉过正」的学说

第7章 论国家的财政
1、本章核心:国家财富的再分配
2、国防开销:捍卫财富与文明
3、司法开销:维护公正的成本
4、自发的合力:服务商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
5、对青年的教育支出:学费、礼金和私人捐赠
6、宗教教育的费用:教会收入与宗教改革
7、公共资本和土地: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泉源
8、一种评价标准:赋税的征收原则
9、艰难的平衡:土地税
10、资本的收益再分配:利润税
11、有害的税赋:劳动工资税
12、一种国家信用:公债

第8章 《国富论》在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1、作为经济学之源的伦理──经济思想:道德哲学家的开山之作
2、铸就古典经济学的基石: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形成
3、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国富论》:经典的永恆魅力

附录
附录1:亚当.斯密的年表
附录2:经济学问世以来的发展脉络
附录3:30本必读的经济学名着
 

图书序言

《国富论》中两块互相依存的「基石」
 
自利与合作
 
亚当.斯密认为,在为自我利益进行经济交换的各方也并非纯粹是竞争对手,因为它们仍要依靠合作与运作。自我利益只有在合作的经济交换中才有意义。
 
在《国富论》的开始部分,亚当.斯密对自我利益的四个特征已经进行解释。接下来,他清楚地区分自利的行为与贪婪的活动。他谴责富人的道德堕落,这些人不把他们的资本进行投资,推行高昂的价格,破坏了节俭之风,导致资本的减少。高价对于公共利益不利,而贪婪阻碍了良好的经济表现。因此贪婪与运行良好的制度背道而驰,所以应该被防止。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自我利益应该受到节俭的制约,而节俭是谨慎的美德。「奢侈都是公众的敌人,节俭都是社会的恩人。」亚当.斯密奢侈与节俭的观点与古典经济学家曼德维尔关于人们奢侈的行为最终会导致社会和社会成员共同繁荣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促使我们行动的动机并非仅是自我利益,还有想获得尊重的欲望。的确,我们尊重并崇敬社会福利,我们为经济福利进行竞争的动力来自于想得到他人赞同的欲望,根据《道德情感论》的说法,这种欲望来自于社会感情。然而,亚当.斯密同样注意到,这种欲望一部分是对他人好运的嫉妒,他认识到我们总是敬仰富人而回避穷人。因此,在《国富论》中,希望得到赞同的欲望就取代了自私的、非社会的和社会的这三种感情的地位。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关于劳动分工的分析就是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互相交织的一个例证。「这种劳动分工是人类倾向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这种倾向促使我们同他人进行合作,而这样做同样是为了我们互相的好处。合作的自然欲望鼓动我们同他人进行物物交换,在此同时,又在交换中追求自我利益。这种制度同样对每个人都有好处,因为透过专注于自己的技巧,每个人都可以提高生产率,并用自己的特殊劳动交换物品。正如亚当.斯密所说的:「分工的结果,像其他方面的分工一样,对从事各种职业的居民都有利益。」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