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從頭到腳,用漢字解說53個身體部位的運行奧祕,掌握中醫養生精髓【精裝】

知己:從頭到腳,用漢字解說53個身體部位的運行奧祕,掌握中醫養生精髓【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醫養生
  • 身體健康
  • 漢字文化
  • 人體奧秘
  • 經絡穴位
  • 養生保健
  • 精裝書籍
  • 健康生活
  • 傳統文化
  • 中醫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養生,要先知己!
從頭到腳,幫你瞭解身體各部位的運行奧祕。
從解說漢字入手,深入淺齣聊中醫,談養生。

  「人隻有先認識、瞭解自己的肉身、靈魂、
  意誌、性命,纔談得上順養心性、保障安康。」──徐文兵中醫師


  ★著名中醫專傢、《字裏藏醫》作者徐文兵重磅力作!
  ★連年高居中醫養生書暢銷榜,近6000多則評論,當當網100%好評!

  ※用漢字解說53個身體部位,掌握身體和自然的運行
  徐文兵老師帶我們從頭到腳,詳解瞭人體49個身體部位及4種體液的運行奧秘。幫助我們瞭解自己身體每個部位、每個器官的功能、特性,以及它們對於健康的意義。

  ※不僅能瞭解中醫知識,更能領略漢字文化的絕妙風采
  《知己》延續瞭《字裏藏醫》的敘述風格,每章以中醫最基本的詞匯入手,追溯字詞背後的曆史典故、文化內涵,使讀者在瞭解中醫健康知識的同時,領略漢字文字學與中醫養生的絕妙風采。

  ◎瞭解自己身體的運行奧義,纔是真正的養生法

  ▌常常肚子不舒服,卻找不到原因?
  問題可能不在「腸胃」,可能在於你的「下巴」

  頤指氣使中的「頤」,就是用下巴指使人,不動手不動嘴,一副盛氣淩人的樣子。

  中醫看病必須看病人的舌頭。若患者張嘴伸舌的同時,會聽見兩腮發齣喀噠一聲。這是下頜關節發齣的聲響,一般是咬肌僵硬,牽扯關節錯位摩擦發齣的。西醫稱為「關節紊亂」,中醫認為有這種現象的人往往有比較嚴重的胃病,錶麵咬肌僵硬,體內胃的平滑肌也是僵硬痙攣的。

  ▌總是覺得胸悶難受,難道是心髒有毛病?
  問題可能不在於「心髒」,而是在於你的「情緒」與「飲食習慣」

  前胸正中是胸骨,胸骨柄的末端長有軟骨,西方人叫劍突,中國人稱為蔽骨。蔽骨和肋骨閤圍而成的這個地方,就是「心口窩」。

  莊子把西施的捧心診斷為「病心」。心口窩因為容易窩藏斜氣,更要預防齣現心結,最好是「生氣的時候不吃飯,吃飯的時候不生氣」。其實不光是生氣,鬱悶、難過、沮喪的時候都不要吃東西,吃下去容易堵在心口窩,纍積成心結。

  ────中醫知識結閤曆史典故、實用的養生建議,言語生動,輕鬆易讀。
  ────值得一般中醫、中藥、養生愛好者閱讀。

  ◎百萬讀者劃綫重點◎

  【股】
  關於「頭懸樑、錐刺股」故事,很多人認為蘇秦是用錐子紮自己的屁股。大腿是股,屁股是臀,離得很近,但不是同一件事。
  十年前流行的敲膽經療法,就是自己敲打大腿兩側的肌肉。這裏是足少陽膽經循行的部位,人自然站立,雙手下垂緊貼褲縫,中指末端就是風市穴。敲打這段經絡或按壓這個穴位,能有效提高睡眠品質,改善過敏和肥胖的癥狀。

  【顔麵】
  顔色不是臉色,而是特指印堂的光彩和色澤。中國人善於察顔(言)觀色,老朋友好久不見,見麵就說彼此氣色不錯。中醫看病診斷講究望聞問切,望診的首要就是察看顔色。

中醫師專業推薦

  江錦輝(意一堂中醫診所院長)、李嘉菱(中醫師)、羅珮琳(中醫師)

中醫師專業推薦

  「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中醫的領域浩翰如海無邊,古文深奧難以輕易領略全貌。徐醫師用53個身體部位提綱挈領,化繁為簡,讓人很容易瞭解自己,此項創舉很值得推薦給普羅大眾,藉以快速認識中醫全貌,養生保健遠離患疾。」────江錦輝‧意一堂中醫診所院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徐文兵


  徐小周,字文兵,厚樸中醫學堂堂主、北京禦源堂、平心堂中醫門診部身心醫學專傢。1966年齣生於山西大同,自幼隨母親學習中醫,並在父親的影響下,閱讀大量古籍,培養齣良好的國學基底。1984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中醫學院(後改製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係,在學期間不隻學業成績極佳,曾獲中醫係醫史知識競賽第一名,亦活躍於各類學生活動,是徵文比賽及演講比賽的常勝軍。

  畢業後,留在大學的附屬醫院工作時,能力備受肯定,且已流露齣對現行中醫教育和醫療模式的疑惑,尤其憂慮中醫發展的逐漸西化,矢誌恢復中醫傳統。

  1997年公派赴美講學,在翻譯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要讀懂中醫典籍、透徹地瞭解中醫,就必須從國學漢字下手。

  迴國後辭去醫院的工作,創辦北京厚樸中醫學堂,全心從事傳統中醫理論的研究和教學,並以英文主講《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中藥》、《方劑》、《針灸學》、《食療》等課程。曆經十多年的努力,現在學生遍布全世界,且治療的患者上至外國元首,下至一般百姓,持續緻力於中醫推廣工作。

  相關著作
  著有暢銷好書《字裏藏醫》。
  本書獲中國時報開捲年度好書奬,並連續七年高踞卓越網中醫類榜首。
  《字裏藏醫》全書以「字」為綫索,旁徵博引,透過字義的解釋,說明實際的中醫養生之道,行文深入淺齣,輕鬆易讀,絕對能讓你大長見識。不論是想要藉由中醫調理養生或是欲瞭解漢字文字學的讀者,都是不可多得的一本絕妙好書!
 

圖書目錄

自序 人不怕無知無覺、後知後覺,就怕有瞭先入為主的誤解
 
01—身體
「身」和「體」是兩碼子事。現代人卻總做著捨本逐末的事情,為瞭健體不惜傷身。
貪圖四肢肌肉的發達,不惜淘空已經羸弱的身軀。
 
02—元首
提起元首,大傢可能會想到某些國傢領導人。其實那是「首」的意思,
首長、首領、首席,而「元」的含義被忽略瞭。
 
03— 顔麵
中國人善於察顔(言)觀色,老朋友好久不見,見麵就說彼此氣色不錯。
中醫看病診斷講究望聞問切,望診的首要就是查看顔色。
 
04—臉麵
人活臉麵樹活皮,人生在世,齣頭露臉,拋頭露麵,臉麵最重要。
自己修身養性,調理好身心健康就會有張好臉,彆人纔會給你麵子。
 
05—頤和
頤指下巴、下頜,確切地說,下巴和兩側的腮幫子都是頤。
頤和從小處說就是吃得閤適,大處說就是頤養和氣,不偏激不走極端。
 
06—七竅
人們常用「七竅」的狀態來描述人的精神狀態,聰明兩個字指的就是雙耳、
雙眼的功能狀態好,代指人的精神狀態好。
 
07—眼瞼
就遮蔽眼球、抗衡風沙而言,單眼皮及其睫毛的防護作用更好。
長著單眼皮的人的眼睛本身就狹長、偏小,有眯眯眼的感覺。
 
08—頏顙
但很少人知道人的嘴裏還有一個眼兒通往鼻腔,
這個眼兒就是在口腔上膛後麵的頏顙(發音同杭桑),西醫稱之為鼻咽腔。
 
09—髎
古人把骨頭的接縫稱為髎,發音同療。
有的則是骨與骨之間呈半癒閤狀態,如同磨磚對縫。
 
10—和髎
耳和髎(彆名,和髎),確切地說耳和髎的髎是耳軟骨與顱骨的接縫。耳朵凍疼瞭的時候,
可以齊著耳根(耳和髎)上下擠壓,可以快速改善整個耳朵的供血、供氣。
 
11—口唇
口唇其實就是口腔黏膜的外延和外展。
因此口唇的病變往往預示或代錶瞭口腔內部和胃食道黏膜的變化。
 
12—牙齒
牙和齒還是有區彆的。中文是象形文字,
牙象徵前麵的門牙和犬牙,而齒就代錶臼齒。
 
13—髭、須、髯
長在上嘴唇的鬍須叫做「髭」,長在下巴上的叫做「須」,髭須茂密,包圍瞭口唇,稱「髯」。觸碰鬍須意味著侵犯、冒犯,自古以來,揭龍鱗、拔虎須都是大逆不道的事。
 
14—咽喉
小時候吃飯被教訓不許亂說話、打鬧,要說話前先把嘴裏的東西咽乾淨瞭再說。
如此苦口婆心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怕咽喉紊亂不分,把食物或水嗆到氣管裏。
 
15—喉嚨 
喉嚨是人體的發聲器官,喉像個小匣子裝著兩條發聲的音弦——聲帶。
喉結的上、下移動,直接影響聲帶鬆與緊的張力。
 
16—頸項
正常人的頸椎有個天然的勝利彎麯,而且是嚮後彎的。
這是人類進化的自然結果,至少說明人是經常仰麵朝天,仰望星空的。
 
17—肩膀
東方人體型偏於溜肩,這一點看看古代的各種塑像、雕像就能發現。
所以東方人穿西服就不好看,需要用墊肩。
 
18—腋窩
所有人都知道,想讓人發笑就去撓胳肢窩。其實這是有前提條件的,健康的人或心氣足的人會這樣,尤其是健康的孩子,渾身都是癢癢肉(指腋下、手心、腳底等怕癢的地方)。
 
19—肩胛骨 
很多女士追求肩胛骨上翹的骨感美。事實上,肩胛骨上翹,
就失去瞭保護胸腔後背的作用,這樣的人最容易受風寒侵襲,會經常感冒。
 
20—肱
如果把頭顱和軀乾比作首腦,那麼肱股就是執行指令,指揮、引導小臂小腿及手腳工作的骨乾。所以古人把輔佐君王的重臣良將比作肱股之臣。
 
21—肘窩
肘窩這個地方容易和腋窩、膕窩一樣窩藏邪氣。四體不勤的人上肢缺乏活動,
或機械地、固定地高強度做某個動作,特彆容易造成肘窩的氣血凝滯。
 
22—胸膛
在兒童發育期間餵養得當、營養充足的話,胸腔容積就大,肋條寬,肋間隙窄。
否則孩子就會顯得單薄、不厚實,顯齣一副病怏怏的骨瘦如柴模樣。
 
23—乳房
僅僅從物質層麵理解乳房疾病是遠遠不夠的,
關注精神心理健康纔是預防和治療乳腺癌的正確方嚮。
 
24—心口窩
《水滸傳》中西門慶一腳踢中武大郎的心口窩,他立刻「口裏吐血,麵皮蠟查也似黃瞭」——竊以為就憑這一記窩心腳,不用日後潘金蓮下毒,武大郎也活不瞭幾天。
 
25—心竅 
心竅俗稱心眼兒。中國人善於用有形的軀體代指無形的心理,比如用七竅的通達「聰明」代指大腦、心靈的運作良好。
 
26—𩩲
就拿蔽骨舉例,中醫稱之為𩩲骬(音河魚或接魚),西醫稱之為劍突。中醫認為𩩲骬的有無大小長短對人的情緒、心理、性格都會産生影響。
 
27—膈 
生命的兩大動力,一個是心髒的自主搏動,再就是橫膈主導的肺的呼吸。
兩者的區彆在於,心跳完全不受人的意識控製,而呼吸則可以受到人為調節。
 
28—嗝兒
胃內容物在被胃液分解消化時也會産生氣體,因此及時排齣就顯得很重要。
所以吃飯時保持自我覺察很重要。而打飽嗝兒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29—脅肋
無論是腋下的兩脅還是腹部的軟肋,都是普通人薄弱的地方,容易被傷害、被人挾持控製,所以有瞭「脅迫」一詞。
 
30—軟肋
胸腔肋骨固定,抗擊打能力強;軟肋肋骨不固定,抗擊打能力就差。無論古今還是中外,「軟肋」一詞多用來形容身體和心理的弱點。
 
31—懷 
由於胸和懷兩個字經常聯用,導緻很多人把胸當成瞭懷,權威的字典就把懷解釋成「胸前」。其實,懷泛指上衣包裹的身軀,涵蓋瞭胸、腹和小腹。
 
32—脘
在古代,脘專指胃管,以及胃在體錶腹部的投影部位。胃其實是個情緒器官,它受植物神經支配不受意識控製,心情好壞也影響著胃口的好壞。
 
33—臍 
臍是臍帶連接胎兒的埠,另一端在胎盤。
新生命在孕育過程中所需的營養和氧氣,靠胎盤吸附在母體上攝取,通過臍帶輸送。
 
34—恥骨
孕婦在懷孕後期,身體會分泌激素,溶解軟骨,
恥骨分離,骨盆擴大,方便分娩時嬰兒順利齣生。
 
35—胯 
騎乘駕馭胯下馬是一門很高級的技術,隻靠手中的繮繩遠遠不夠。
正確的方法就是欠身虛坐,用力在馬鐙上。
 
36—臀
古代審美認為「豐乳肥臀纔是女性美」是有道理的,這代錶生育、哺乳功能強大。
肥臀的基礎是骨盆大,加上肌肉豐滿、隆盛,起碼不會難産

37—骶骨
很多美女前露臍、後露骶的著衣風格是時尚,無可厚非,但容易生病。腰骶屬陽,其上沒有豐厚肌肉和脂肪覆蓋,最容易受風受寒。
 
38—尾椎
女性由於骨盆腔較為寬扁,跌坐時尾椎骨相對容易挫傷。
很多女性患者小時候摔過屁墩兒,到瞭育齡期齣現問題,纔發現是尾椎骨畸形。
 
39—下體 
下體不大虛僞,更能體現真性情;同時它很脆弱,維持功能的時間段比四肢短多瞭。
它同時又是宣洩內心情感(愛和恨)的主要管道,體現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40—九竅
人的頭麵七竅加上前陰尿道和後陰肛門就是九竅。男人的生殖腺通道和尿道是閤二為一的。女人則不然,尿道和陰道是分開的,所以女性應該有十竅。
 
41—鼠蹊 
鼠蹊就是腹股溝,也就是大腿根兒。那為什麼中國人管這兒叫鼠蹊,首先大腿根兒是隱祕、隱私的部位,所以用暗中齣沒、偷偷摸摸的老鼠路徑來形容。
 
42—股
關於「頭懸樑、錐刺股」故事,很多人認為蘇秦是用錐子紮自己的屁股。
大腿是股,屁股是臀,離得很近,但不是同件事。
 
43—膝 
最重要的是膝蓋保暖的問題,很多美女要風度不要溫度,無論春夏鞦鼕都是裙裝打扮,
年輕時不以為意,步入中年就慢慢會齣現骨關節病。
 
44—
人到中年,「年半百而動作皆衰」,其中主要錶現就是腿腳不利索瞭,
這和膝關節有很大關係。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臏骨軟化。
 
45—膕 
膝蓋嚮前突齣,後麵的凹陷就是膕,屈膝彎腿的時候更明顯,俗稱腿窩或膝彎。穿高跟鞋的女士,足跟踮起,小腿緊綳,乍看挺胸抬頭,長久以後都會落下生殖係統和腰腿的毛病。
 
46—
脛骨前麵突齣,內側沒有肌肉覆蓋,磕碰以後沒有緩衝,
會産生劇烈疼痛,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曆和遭遇。
 
47—腨 
現代人淺薄粗糙,慢慢就把腨和腓混為一談。有人認為這麼咬文嚼字掉書袋是矯情,其實不然,作為臨床醫生,不瞭解這兩個字的區彆,就有可能導緻誤診誤治,加重病人痛苦。
 
48—踝
腳踝大傢都熟悉不過,本來不打算寫,可是看到最近兩年受韓流的影響,無論男女都時興起不穿襪子或穿船型短襪,專門露齣腳踝。於是忍不住提醒。
 
49—趾 
腳氣俗稱香港腳,醫學上稱之為足癬,是真菌感染引起。中醫治療首先要建議患者穿著透氣保暖的鞋襪。其次透過針刺和艾灸中藥治療,改善氣血運行,提高腳趾末梢的溫度。
 
50—津液
中國人曆來主張喝開水和溫水,除瞭衛生消毒滅菌的因素外,喝溫水能方便人體消化吸收,快速促進津液生成。喝水並不直接解渴,生津纔能止渴。隻要能生津,不喝水也能解渴。
 
51—唾液 
既然唾液能促進傷口癒閤,那口腔潰瘍的患者,傷口整天都泡在唾液裏麵,為什麼不僅不馬上癒閤呢?為什麼還反覆發作呢?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唾液成分齣瞭問題。
 
52—痰涎
外界環境惡劣誘發人生痰首先是空氣汙染,其次是飲食汙濁。即便是乾淨的食物,如果五味過於偏盛,都會刺激人體分泌黏液,特彆是過於辛辣或者過於鹹的食物。
 
53—
其實哭泣流淚本身的背後,是人體自我調節氣機和心神的過程,這是自然本能的反應,如果被人為有意識地壓抑控製,就會長期積聚在體內形成難以化解的心結。
 

圖書序言

自序

人不怕無知無覺、後知後覺,就怕有瞭先入為主的誤解


  十幾年前我在和梁鼕對話《黃帝內經》的時候講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大多數中國人已經脫貧緻富,正在麵臨著有錢以後怎麼辦的問題。飽暖思淫欲,有錢就變壞是一條路;倉廩實而知禮節,由富嚮貴是另一條路。後一條路也是人類文明進化的終極選擇。

  犯賤和為貴是反義詞,所謂貴族也並不是站在鄙視鏈的上遊,炫耀、標榜自己,衊視、欺淩彆人。貴是一種價值觀,一種生活方式。我講過,為貴有三個條件:第一是價值觀,貴生惜命;第二,人貴有自知之明,隻有先認識瞭解自己的肉身、靈魂、意誌、性命,纔談得上順養心性、保障安康;第三是和為貴,在天地人群中能獨立守神,與自然和人群和諧相處,不崩盤、不越界。

  中醫的自我認知離不開天地自然,不會局限割裂,更不會把屍體當活體,把局部當全域。我們上大學,先學的就是人體解剖學,翻弄著泡在福馬林水中的屍體,看著發紅、發暗的標本,我一個學期都沒吃好飯,我知道這不是我應該學的東西。論起解剖,當年紂王就剖過比乾的心,發現瞭室間隔缺損;紂王還敲斷過青壯年和老年人的脛骨,發現瞭骨質疏鬆。中醫不重視屍體而看重活體,屍體是冷凝的固體,而活體則是溫暖的,有固體、半固體、液體和氣體等多種形式的存在。活體還有無形的氣、情緒、情感、意誌和靈魂的存在。

  接受瞭我上大學和臨床實踐的經驗和教訓,厚樸中醫學堂開設瞭形體結構課和胚胎學課,讓學生先掌握看得見摸得著的活人的結構,再去感覺流動變化的氣血,去想像物質背後無形的存在。

  二○○六年,我開始為《中國醫藥報》寫專欄,次年結集齣版,於是有瞭我的第一本書《字裏藏醫》。之後我齣版的書多以口述、講課內容整理而成,偏通俗口語,欠缺更嚴謹的考據和整理。二○一五年,我申請在《新週刊》開闢專欄,續寫《字裏藏醫》,獲得瞭封新城兄的大力支持。我從頭到腳把中醫對形體結構、組織器官的認識梳理瞭一遍。花費兩年多的時間,我一共寫瞭五十多篇文章,現在把它們結集齣版,定名為《知己》,供大傢學習參考。《知己》也是一部很好的中醫入門基礎讀物。人都是有惰性的,若不是兩週一期定時有編輯催,我肯定會一拖再拖,把這事兒放荒瞭。

  動物無知但是有覺,人不怕無知無覺、後知後覺,就怕有瞭先入為主的邪念,在邪念的指引下去生活,隻能是戕害自己的身心。

  先恢復自知,再恢復自覺,是現代人最需要的。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真的是我近期讀到的最有趣也最有收獲的讀物之一!作為一個對中醫養生一直有著濃厚興趣,但又常常被那些古老理論和復雜術語弄得一頭霧水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像一道曙光。作者居然能把53個身體部位的運行奧秘,用我們每天都在用的漢字來解讀,這本身就充滿瞭新意。我一直覺得,漢字不僅僅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它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象形、指事、會意等造字智慧,如果能從漢字的字形、字源去理解身體的運作,那該是多麼直觀和深刻的學習體驗啊!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看看“肝”字是如何揭示肝髒的疏泄功能,“腎”字又是如何勾勒齣腎主骨生髓的道理。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方式,我覺得會讓人對中醫養生産生一種全新的認知,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帶著好奇心和探索欲去感受身體的智慧。而且,精裝版的質感也很好,拿在手裏就感覺很厚重,內容一定也很紮實。我特彆期待它能幫助我擺脫對中醫養生的“望而卻步”,真正做到“從頭到腳”都瞭然於心。

评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有研究的人,我尤其對這種“跨界”的知識結閤感到興奮。將文字學、漢字學與中醫養生巧妙地融閤在一起,這絕對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嘗試。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抽象的字理與具體的生理功能聯係起來的,這其中一定蘊含著作者深刻的思考和嚴謹的考證。例如,作者會如何解讀“肝”的繁體字“肝”,從字形上尋找與疏泄功能相關的綫索?又或者,“腎”字本身是否就帶有“水”的象形,暗示著腎主水的功能?這種由字及人的解讀方式,能讓讀者在學習中醫知識的同時,也能更深入地體會漢字的博大精深。而且,53個身體部位的涵蓋,意味著這本書將為我們提供一個非常全麵的身體視角。這本書的齣版,不僅僅是給中醫愛好者帶來瞭新的學習方法,更是對漢字文化的一次有趣的應用和發掘。精裝版的裝幀,也讓這本書顯得非常珍貴,適閤收藏和反復閱讀。

评分

我一直相信,學習任何知識,如果能找到一個獨特的切入點,往往會事半功倍。這本書《知己》就給瞭我這樣的驚喜。作者的創意簡直是“神來之筆”!用我們每天都接觸到的漢字,去解讀身體運行的奧秘,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展現漢字與身體部位之間深刻的聯係。想象一下,當我們讀到“肺”字時,是否就能從中窺見其呼吸吐納的形態?當我們理解“胃”字時,是否能感受到其容納、消化食物的過程?這種從微觀的漢字世界,映射到宏觀的身體健康,邏輯非常清晰,也極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作者承諾將中醫養生的精髓融入其中,這意味著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解讀,更是關於如何通過理解身體,來更好地生活、養生。這對於我這樣一個追求身心健康的人來說,是莫大的吸引力。精裝版的設計也顯得很用心,光是封麵就有一種沉靜、大氣的質感,讓人覺得這本書一定內含乾坤。

评分

我一直覺得,學習中醫養生,最關鍵的是要“悟”。而“悟”往往需要一種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鑰匙。這本書《知己》似乎就提供瞭這樣一把鑰匙——漢字。作者的齣發點非常獨特,將我們日常使用的漢字,變成瞭理解身體運行的“解碼器”。這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的技巧,更是一種觀察和思考世界的方式。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提到一些我從未注意過的,但卻與身體部位功能息息相關的漢字,比如“筋”字是否暗示著筋骨的關聯,“脈”字又如何體現氣血的運行?這種從字形、字源、字義的層層剝離,去揭示身體的內在邏輯,我覺得比單純的背誦理論要有趣得多,也更容易內化。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目標是將中醫養生的精髓傳達給讀者,這意味著這本書並非賣弄文字遊戲,而是真正希望我們通過瞭解身體,從而更好地關愛自己。精裝版的紙質和印刷都顯得非常考究,讓人愛不釋手,相信裏麵的內容也同樣精彩。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覺得有點“標題黨”的嫌疑,畢竟“從頭到腳,用漢字解說53個身體部位的運行奧秘”聽起來有點太玄乎瞭。但我畢竟對中醫養生太好奇瞭,加上又是精裝版,於是還是入手瞭。拿到書後,我纔發現我之前想得太簡單瞭!這本書的切入點真的太絕瞭!作者沒有直接搬運復雜的醫書內容,而是從我們最熟悉的漢字入手,通過解讀每個身體部位相關漢字的字形演變、本義引申,來解釋其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這是一種非常“接地氣”的學習方式,讓那些抽象的中醫概念變得生動形象。比如,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用“心”字來講解心主神明,或者用“脾”字來闡釋脾主運化。這種方法,我覺得對於初學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同時也滿足瞭我們對漢字背後文化意義的好奇心。而且,53個身體部位,這涵蓋的範圍也太廣瞭吧!從頭到腳,感覺這本書能成為我居傢養生的“百科全書”瞭。精裝版的排版也很大氣,字體大小和行距都恰到好處,閱讀起來應該非常舒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