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的海洋課

十六歲的海洋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廖鴻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海島的機會在海洋, 颱灣的機會,在轉過頭來麵對海洋。 有人形容颱灣是航行於西太平洋東亞陸棚邊緣的航空母艦,隻可惜這艘船上的船員,都因為怕海,而選擇躲在船艙裏,試想,這樣的一艘船將如何航行?又將航嚮何方? 嚮海發展是人類的大趨勢,大好機會已經來到島國的我們身邊,來到我們這座轉過頭來就能直接麵對大海的寶島。 失去海洋的島國人民, 如同失去夢想隻剩現實的人生。 我們是陸生動物,海上活動從心理到生理都需要適應和調整,這是擴大生活領域的跨界行為,當下我們會思考,必要這樣做嗎?必要如此冒險嗎? 當我們做瞭選擇,那就是生命成長的決心。走齣去、航齣去的過程,耳際常有濤聲,視野在海麵漂泊,心思係在漂泊深處,我們也許會聽見一首洄瀾的麯子,遇見船邊上演的一齣戲,這航海、遊海、看海的過程,內心將得到有彆於陸地的滋養,海洋於是和「生命教育」有瞭直接牽連。 接觸後會想要認識,認識後會想要關心,我們開始思考,為什麼這海島上有許多人不願意接觸海,也不願意認識海?轉過頭來就是美麗的風景,為何轉不過來?於是有人去說明、去鼓吹:不過冒一點險,付齣點代價,就有海闊天空的機會。這就是「海洋教育」。 地球有45億年曆史,至於海洋年齡,從45億歲到隻有1億歲的說法都有,無論如何,以一本書,幾萬個字,要介紹如此寬廣深邃的海洋,絕對是不夠的。本書以海洋教育的期望齣發,提供給青少年參考的海洋讀本,誠摯希望颱灣的年輕一代,未來能成為真正以海為榮的島國子民。---廖鴻基 本書特色 1.首部針對年輕世代設計的海洋颱灣文化讀本,耙梳既往被忽略(刪節、隱匿)的曆史、以全新視角開展多麵嚮主題、重新詮釋海洋與颱灣島嶼的關係,讓年輕世代將此特殊性化為競爭優勢。 2.為年輕世代建構一個「去陸地中心」的海洋颱灣史觀。翻轉附屬、偏狹的島國情結為積極、遼闊的海洋意識。重新錨定颱灣於(世界)海洋的定位,等同於建構颱灣主體論述的第一步。 3.摒除大量資訊數據的堆砌,以邏輯嚴謹但不失趣味的文字風格,培養年輕世代對齣版內容之閱讀興趣與識讀力,進而對海洋文化産生共感與認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廖鴻基


  1957年齣生於花蓮,曾從事漁撈,以及執行多樣海洋計畫,並將海上生活觀察與感想寫成海洋文學作品。著有《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尋找一座島嶼》、《山海小城》、《海洋遊俠》、《颱11綫藍色太平洋》、《漂島》、《颱灣島巡禮》(編著)、《腳跡船痕》、《海天浮沉》、《領土齣航》、《後山鯨書》、《南方以南》、《飛魚百閤》、《漏網新魚》、《迴到沿海》、《劃嚮大海 找到自己》(編著)、《大島小島》、《海童》、《黑潮漂流》、《遇見花小香-來自深海的親善大使》等。得瞭些文學奬肯定。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終點,還是起點——以海岸綫為證

各島嶼或島礁,無論麵積大小,無論岩岸或沙岸,都是以一道麯摺、窄狹且環抱陸域的環狀海岸綫,麵對大海。海岸綫雖是陸域的終點,但是換個角度看,海岸綫也是開闊海域的起點。

這道窄隘且呈現帶狀的獨特空間,無論是沙、是岩,都不如陸地堅固,也不像海水軟塌。它隨潮汐、海況、季節等因素漲縮、進退,時寬時窄。無論以麵積算,以物産計,都算不進整體島國比例上之分寸。但海岸綫這道空間,卻是島國重要的海權根據綫。

海岸綫不是島國邊界,由海岸綫往外推12浬(1浬=1.852公裏)為「領海」,推24浬為「鄰接海域」,推200浬為專屬經濟海域。颱灣的海權範圍,就是以我們外圍的海岸綫為根據。所以,我們群島外圍的每一座島嶼或島礁,所撐起的海岸綫都是我們領土與海權的尖點根據。這些點、這些綫,往外或可延伸齣的200浬麵積,就是群島國的「藍色國土」。海島社會若是習慣背對著海,海岸綫就成為島嶼的終點和疆界;若是轉過身麵對海,海岸綫將轉而為島國社會嚮海延伸及發展的起點。背對寬廣或麵對寬廣,發展格局終究不同。這道似乎微不足道的海岸綫,但海島對海岸綫的空間觀點,一念之間,結果將差異懸殊。

若選擇為終點的話,海洋就是島國的天險阻隔,這樣的颱灣麵積=陸域麵積,≒36,000平方公裏;若看待海岸綫是起點,島國麵積=陸地麵積+海域麵積,≒36,000+180,000 =216000平方公裏,將近陸地的6倍。

島國似乎沒甚麼道理緊守住窄狹的陸地,而放棄寬廣開闊的大海。島國若願意轉過頭看重海洋,海洋將成為島國連接到全世界的通道。何況海權範圍海域所蘊藏的各種資源,均遠遠超過島嶼陸域。

邊陲或門麵?關係著我們是自以為是的「島國心態」,還是泱泱大度的「海洋國傢」。一直以來,颱灣社會幾乎沒有形成海權觀點,也許跟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將海岸綫當成終點、邊陲、角落等思維有關。從來沒有任何一座島嶼可以將海岸綫完全給封閉住,多少生物經由海流、波浪,經過海岸綫而登上這座海島。無論先來後到,都將成為眼前這座島上的一份子。我們的祖先,無論是哪個族群,都是搭著船,先後渡海,踏上海岸綫,而後得以定居在這裏。也曾經不少盜匪或外族從海岸入侵,他們也曾局部或全部,或長或短,佔領過這個島嶼。入侵、佔領,固然帶來衝突、爭戰與傷損,一但拉開時間的維度,這也確實為島國帶來不同文化的刺激與活力,而我們的海岸則是默默見證瞭這些過往。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