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圖鑑

寶石圖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諏訪恭一
图书标签:
  • 宝石
  • 矿物
  • 珠宝
  • 图鉴
  • 收藏
  • 鉴定
  • 宝石学
  • 自然科学
  • 科普
  • 装饰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寶石的種類與品質天差地別,而價格不貲的,是大自然中產量極少的美麗之物。因此本書將目標放在主要寶石上,透過照片來展現不同的寶石美,並且標示一個參考價值,好讓讀者能夠確認這些寶石的差異。

  本書根據摩氏硬度排列寶石順序,接著再依照礦物種加以整理,詳介163種寶石及82種礦物種類、有機物,圖表條列寶石GQ、JQ、AQ照片,讓您一看就懂,是認識寶石的最佳入門工具書。

本書特色

  ●根據摩氏硬度排列寶石順序,詳述寶石名由來、原產地、外觀呈現與挑選方法,並解說所屬礦物種的切磨前狀態、由來、特性、解理與結晶等知識。

  ●將種類、原產地、優化處理之有無已經確定的寶石分成GQ(Gem Quality)、JQ(Jewelry Quality)、AQ(Accessories Quality),讓您了解如何掌握寶石的品質與市場價值參考標準。

  ●以專欄說明關於寶石各種知識,從硬度、鑽石鑑別、寶石品質判定、祖母綠的產地與色調、加工處理等皆有詳細圖文說明,是您入門寶石專業的最佳工具書。
奇珍异兽录:失落的自然史卷宗 一、 引言:迷雾中的呼唤 本书并非描摹珠宝的璀璨光芒,而是深入探寻自然界中最古老、最神秘的生命形态——那些在人类历史的边缘游走,鲜为人知,甚至被认为已然消亡的奇珍异兽。我们打开的,是一部尘封已久的博物学手稿,它记录着探险家、隐士和少数具备特殊视野的观察者,穿越不同时空与地理屏障,所采集到的关于“非凡生命”的第一手资料。 《奇珍异兽录》的宗旨,是重新绘制生命演化的可能图景,挑战既有的生物分类学框架。它聚焦于那些适应了极端环境,进化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生理结构与行为模式的生物群体。我们相信,在那些深海的裂隙、高耸入云的冰川、或是被遗忘的地下洞穴中,生命的韧性远超我们的想象。 二、 第一卷:深渊的静默居民 (The Abyssal Stillness) 本卷详述了海洋最深处的生物群落。在没有一丝阳光的永恒黑暗中,生命并非消亡,而是以一种近乎哲学性的方式存在着。 2.1 烛光水母 (Luminiferous Medusa): 这种生物并非依靠化学发光,而是通过捕获地热微弱能量,产生一种极度稳定的、接近冷光的生物荧光。描述中详述了其伞状结构如何利用洋流进行近乎静止的漂浮,以及它如何以一种极其缓慢的新陈代谢速度维持生命,可能存活数千年。我们通过遥控深潜器的采集样本,推测其细胞结构中存在未知的稳定同位素,用于能量储存。 2.2 铁甲蠕虫 (Chitinous Vent Worm): 它们生活在海底热泉喷口附近,体表覆盖着由硫化物和重金属构成的坚硬外骨骼。本书详细描绘了它们如何构建复杂的共生菌群,直接氧化硫化物获取能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血液中含有高度浓缩的携氧蛋白,使其能在高压、高热、缺氧的环境中保持活性。书中附有数张由早期水下摄影机拍摄的模糊影像,展现了这些蠕虫群落如同金属森林般耸立的景象。 2.3 巨型底栖章鱼(Bathypelagic Leviathan): 尽管体型庞大,但其活动极其隐秘。记录显示,这种章鱼拥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其皮肤颜色能在瞬间模拟深海岩石的纹理,甚至能模仿远处其他深海生物的微弱生物电信号,用于威慑或引诱猎物。其眼球结构被描述为异常巨大,能够捕捉到最微弱的闪光,甚至可能感知到地球磁场的微小波动。 三、 第二卷:高地的幽灵与翼群 (Ghosts of the Altitudes and Winged Assemblages) 第二卷将视角转向地球海拔最高、空气最为稀薄的区域,探索那些适应了极低温度和紫外线辐射的生命形式。 3.1 冰原绒兽 (Cryophilic Woolly Beast): 本章基于中亚山脉地区牧民的口述传说和一些模糊的脚印分析。这种生物被描述为体型介于雪豹和熊之间,全身覆盖着多层结构复杂的绒毛,其中含有特殊的反光晶体,能高效隔绝低温并反射有害辐射。书中推测其血液中含有天然的抗冻蛋白,使其能在零下五十度的环境中正常循环。我们着重分析了其潜在的食谱,可能依赖于生长在冰层下的地衣和微生物群落。 3.2 虹膜蜂(Iridescent Hoverer): 它们是生活在安第斯山脉高海拔苔原上的昆虫群落。其翅膀结构非常独特,并非完全依靠肌肉振动,而是通过翅膀上覆盖的微小纳米级结构,利用气流的细微压力差进行高效悬停。书中详细记录了它们在花期短暂的高山植被中,如何进行复杂的导航和群落协作,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强风。 3.3 隐秘的飞蜥(Cryptic Glider): 记载于喜马拉雅山脉某处未被人类干扰的峡谷中。这种生物并非真正的鸟类,而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分支,拥有极其轻盈的骨骼和翼膜。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利用体内的微小气囊调节浮力,使其可以在山谷间进行长距离的无声滑翔。书中附带的素描图,展示了其流线型的身体结构和附着在指骨上的复杂翼膜连接点。 四、 第三卷:地底的迷宫与共生体 (The Subterranean Maze and Symbiotic Forms) 本卷聚焦于地下世界,那里光线、温度和营养来源的极端匮乏,孕育出了最依赖共生关系的生命形式。 4.1 菌丝智慧体(Mycelial Network Consciousness): 这并非单一生物,而是一个庞大的、横跨数公里的真菌网络。书中引述了一位长期居住于废弃矿井下的研究者的笔记,他观察到该菌丝体在受到外部刺激时,能表现出复杂的、类似神经信号的化学反应模式。这部分内容探讨了生物信息传递的非传统途径,以及“智慧”在不同生命形态中的定义。 4.2 盲眼穴居蟹(Troglobite Crustacean): 它们生活在与地表隔绝的地下水系中。本书详细记录了它们如何进化出完全退化的视觉器官,转而依赖异常发达的触觉和化学感受器。其外壳矿化程度极高,能抵抗地下水中的腐蚀性物质。研究表明,它们的繁殖周期与地壳活动的微小震动频率高度相关,这暗示着一种基于地质信号的生命节奏。 4.3 岩石食者(Lithovoric Organism): 这种微生物群落被发现在古老岩层中发现。它们的新陈代谢极为缓慢,通过分泌特殊的酸性酶,分解岩石中的硅酸盐和金属氧化物获取能量。书中对这种生物的“生存哲学”进行了思辨:以地质时间尺度计算生命活动,它们的存在挑战了我们对“生命力”的传统理解。 五、 结语:未竟的探索 《奇珍异兽录》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个完整的生物图谱,而在于揭示生命在极端压力下的无限创造力。本书的每一页,都代表着一次对未知领域的勇敢凝视。我们深知,书中记录的许多物种仍笼罩在科学的迷雾之中,它们的生存状态、演化路径和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仍待后世的观察者们以更先进的工具和更开阔的思维去验证和解读。这本“图鉴”,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一同踏上对世界深层秘密的好奇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諏訪恭一


  諏訪貿易株式會社會長。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系畢業。1965年首位在美國寶石研究院(GIA)取得寶石鑑定資格(G.G.)的日本人。1983~1985年世界珠寶聯盟(CIBJO)色石委員會副委員長,1985~1989年ICA(國際有色寶石協會)執行委員,1991~2001年NHK學院珠寶講座講師,1995~1996年(社)日本珠寶協會寶石部會鑽石小委員會委員長,1997~1999(社)日本珠寶協會理事。遠赴國外出差次數多達330次,足跡遍及北美、南美、歐洲以及東南亞,並且與世界各國的寶石暨寶飾相關業者攜手合作,展開事業,並且從事內容精準確實的資訊蒐集與研究活動。

  主要著作
  《寶石:品質鑑定方法與價值判斷》(1993年 世界文化社)
  《寶石2 決定鑽石與有色寶石價值的方法》(1998年 世界文化社)
  《寶石3 首飾:判斷品質與價值的方法》(2000年 世界文化社)
  《鑽石︰從粗獷原石到浪漫珠寶》與安德魯・考克森共著(2009年 世界文化社)
  《戒指88:道出四千年歷史的小小文化遺產》與寶官優夫共同監修(2011年 淡交社)
  《決定版 寶石:品質鑑定方法與價值判斷》(2013年 世界文化社)

審定者簡介

張雅晴


  現任GIA台灣分校 珠寶設計講師
  曾任 築藝金工負責人
  曾任 中國寶石鑑定顧問有限公司 珠寶鑑定師
  英國肯特大學珠寶碩士畢業,具有美國GIA G.G鑑定師文憑
  從事金工與珠寶相關教學多年經驗,擔任職訓局及推廣教育講師,亦參加金工與珠寶相關聯展。

譯者簡介

何姵儀


  隱居山林、神遊書海的日文譯者。
  www.facebook.com/hopeiyi1227/

 

图书目录

前言
何謂寶石
生日石之旅
寶石色別索引
如何參考本書

寶石綜覽(摩氏硬度順序)

硬度10

鑽石〔無處理〕(無色到黃色)
鑽石主要切工方式
圓明亮形鑽石〔無處理〕
圓明亮形鑽石(小鑽)〔無處理〕
梨形鑽石〔無處理〕
馬眼形鑽石〔無處理〕
墊形鑽石〔無處理〕
心形鑽石〔無處理〕
三角形鑽石〔無處理〕
祖母綠形鑽石〔無處理〕
長方形鑽石〔無處理〕
公主方形鑽石〔無處理〕
玫瑰形鑽石〔無處理〕
滿天星形鑽石〔無處理〕
未切割鑽石〔無處理〕
黃色彩鑽〔無處理〕
粉紅色彩鑽〔無處理〕
藍色彩鑽〔無處理〕
彩鑽〔無處理〕
礦物種:鑽石

硬度9
莫谷紅寶石〔無處理/加熱〕
泰國紅寶石〔加熱〕
孟蘇紅寶石〔無處理/加熱〕
莫三比克紅寶石〔無處理/加熱〕
星光紅寶〔無處理〕
斯里蘭卡藍寶石〔無處理〕
斯里蘭卡藍寶石〔加熱〕
星光藍寶〔無處理〕
馬達加斯加藍寶石〔無處理〕
馬達加斯加藍寶石〔加熱〕
喀什米爾藍寶石〔無處理〕
緬甸藍寶石〔無處理/加熱〕
拜林藍寶石〔加熱〕
彩色藍寶石〔無處理/加熱〕
蓮花剛玉〔無處理/加熱〕
紫羅蘭藍寶石〔無處理〕
礦物種:剛玉

硬度8
亞歷山大變色石〔無處理〕
貓眼石〔無處理〕
亞歷山大貓眼石〔無處理〕
金綠寶石〔無處理〕
礦物種:金綠寶石
紅色尖晶石〔無處理〕
藍色尖晶石〔無處理〕
礦物種:尖晶石
帝王拓帕石〔無處理/加熱〕
粉紅拓帕石〔無處理/加熱〕
無色拓帕石〔無處理〕
藍色拓帕石〔放射線照射〕
礦物種:托帕石

硬度7
哥倫比亞綠寶石〔油脂・樹脂含浸〕
桑達瓦納綠寶石〔無處理〕
貓眼祖母綠〔油脂・樹脂含浸〕
達碧茲祖母綠〔無處理〕
尚比亞綠寶石〔油脂・樹脂含浸〕
海藍寶〔無處理/加熱〕
乳藍寶石〔無處理〕
摩根石〔無處理/放射線照射〕
金綠柱石〔無處理/放射線照射〕
紅色綠柱石〔油脂・樹脂含浸〕
礦物種:綠柱石
綠碧璽〔無處理〕
雙色碧璽〔無處理〕
西瓜碧璽〔無處理〕
貓眼碧璽〔無處理〕
帕拉伊巴碧璽〔無處理/加熱〕
金絲雀黃碧璽〔加熱〕,蔚藍碧璽〔無處理〕,紅寶碧璽〔無處理/放射線照射〕
礦物種:碧璽
石榴石家族
鎂鋁榴石〔無處理〕 礦物種:鎂鋁榴石
鐵鋁榴石〔無處理〕 礦物種:鐵鋁榴石
玫瑰榴石〔無處理〕
錳鋁榴石〔無處理〕 礦物種:錳鋁榴石
沙弗萊〔無處理〕
鈣鋁榴石〔無處理〕 礦物種:鈣鋁榴石
翠榴石〔無處理/加熱〕
鈣鐵榴石〔無處理〕 礦物種:鈣鐵榴石
菫青石〔無處理〕 礦物種:菫青石
紅柱石〔無處理〕 礦物種:紅柱石
藍線石〔無處理〕 礦物種:藍線石
藍柱石〔無處理〕 礦物種:藍柱石
賽黃晶〔無處理〕 礦物種:賽黃晶
紫水晶〔無處理〕
黃水晶〔加熱〕
白水晶〔無處理〕
石英貓眼石〔無處理〕
煙水晶〔無處理/放射線照射〕,鈦晶〔無處理〕
粉晶 〔無處理〕
虎眼石〔無處理〕
灑金石〔無處理〕
礦物種:石英

硬度6
藍玉髓〔無處理〕
綠玉髓〔無處理〕
紅玉髓〔無處理〕
山水瑪瑙〔無處理〕
碧玉〔無處理〕
紅斑綠玉髓〔無處理〕
苔蘚瑪瑙〔無處理〕
紅縞瑪瑙〔無處理〕
瑪瑙〔無處理〕
礦物種:玉髓
貴橄欖石〔無處理〕礦物種:橄欖石
翡翠〔無處理〕
紫羅蘭翡翠〔無處理〕
礦物種:硬玉
紫鋰輝石〔無處理/放射線照射〕 礦物種:鋰輝石
斧石〔無處理〕 礦物種:斧石
水鋁石〔無處理〕 礦物種:硬水鋁石
硼鋁鎂石〔無處理〕 礦物種:硼鋁鎂石
符山石〔無處理〕 礦物種:維蘇威石
丹泉石〔加熱〕
黝簾石〔無處理〕 礦物種:黝簾石
長石家族
月長石〔無處理〕
正長石〔無處理〕 礦物種:正長石
天河石〔無處理〕 礦物種:微斜長石
日長石〔無處理〕 礦物種:鈣鈉長石
日長石〔無處理〕
拉長石〔無處理〕 礦物種:拉長石
綠簾石〔無處理〕 礦物種:綠簾石
方柱石〔無處理〕 礦物種:方柱石
葡萄石〔無處理〕 礦物種:葡萄石
軟玉〔無處理〕 礦物種:軟玉
矽線石〔無處理〕 礦物種:矽線石
藍錐礦〔無處理〕 礦物種:藍錐礦
黃鐵礦〔無處理〕 礦物種:黃鐵礦
礦物種:白鐵礦

硬度5
鋯石〔無處理/加熱〕 礦物種:鋯石
赤鐵礦〔無處理〕 礦物種:赤鐵礦
舒俱徠石〔無處理〕 礦物種:舒俱徠石
鉻透輝石〔無處理〕 礦物種:透輝石
藍方石〔無處理〕 礦物種:藍方石
莫爾道玻隕石〔無處理〕 礦物種:似曜岩
玫瑰石〔無處理〕 礦物種:玫瑰石
磷灰石〔無處理〕 礦物種:磷灰石
黑曜岩〔無處理〕 礦物種:黑曜岩
榍石〔無處理〕 礦物種:楔石
光蛋白石〔無處理〕
墨西哥蛋白石〔無處理〕
黑蛋白石〔無處理〕
礫背蛋白石〔無處理〕
火蛋白石〔無處理〕、坎特拉蛋白石〔無處理〕、普通蛋白石〔無處理〕
礦物種:蛋白石
波斯土耳其石〔無處理〕
亞利桑那土耳其石〔樹脂含浸〕
礦物種:土耳其石
青金岩〔無處理〕 礦物種:青金岩
陽起石〔無處理〕 礦物種:陽起石
方鈉石〔無處理〕 礦物種:方鈉石
天藍石〔無處理〕 礦物種:天藍石
透視石〔無處理〕 礦物種:透視石

硬度4
拉利瑪石〔無處理〕 礦物種:針鈉鈣石
白鎢礦〔無處理〕 礦物種:白鎢礦
異極礦〔無處理〕 礦物種:異極礦
藍晶石〔無處理〕 礦物種:藍晶石
菱鋅礦〔無處理〕 礦物種:菱鋅礦
冷翡翠〔無處理〕 礦物種:螢石
礦物種:鉑金

硬度3
孔雀石〔無處理〕 礦物種:孔雀石
藍銅礦〔無處理〕 礦物種:藍銅礦
紅紋石〔無處理〕 礦物種:菱錳礦
紅珊瑚〔無處理〕,粉色珊瑚〔無處理〕
有機物:珊瑚
文石〔無處理〕 礦物種:文石
方解石〔無處理〕 礦物種:方解石

硬度2
珍珠〔無處理〕 有機物:珍珠
阿古屋養殖珍珠
白蝶養殖珍珠
黑蝶養殖珍珠
有機物:養殖珍珠
海螺珍珠〔無處理〕 有機物:石灰質結核
礦物種:銀
礦物種:金
黑玉〔無處理〕 礦物種:黑玉
象牙〔無處理〕 有機物:象牙
貝殻〔無處理〕 有機物:貝殻
玳瑁〔無處理〕 有機物:玳瑁
琥珀〔無處理/加熱〕
有機物:琥珀
矽孔雀石〔無處理〕 礦物種:矽孔雀石
蛇紋石〔無處理〕 礦物種:蛇紋石
透石膏〔無處理〕 礦物種:石膏
礦物種:滑石

附錄
寶石是大自然寄放的物品
1 地球誕生
2 礦物誕生
3 找到礦物
4 切割、切磨礦物
5 完成寶石
6 擁有寶石
7 流通於市面的寶石

鑽石的歷史
人類與鑽石的邂逅
寶石商塔維尼埃的大冒險
鑽石的故鄉
18~19世紀的切磨技術
19世紀末完成的寶石首飾配件
20世紀之後世界最大鑽石的出現
切磨技術的進步與寶石的嶄新時代
留下大自然的證據~21世紀的方向性~

依價格帶分類122件實物大小珠寶

英文索引
中文索引
用語解說
寶石人工加工處理
參考文獻
謝辭/製作協助
結語

專欄 Column
寶石的硬度
關於生日石
寶石與裝飾配件的唯一接點
金伯利國際鑽石原石認證標準機制(KPCS)
鑽石鑑別與4C
16~17世紀的訂婚與結婚戒指  
區分鑽石原石的五大要素
*合成紅寶石與填充紅寶石
*擴散加熱(二度燒) 藍寶石
*合成藍寶石與夾層藍寶石
首飾配件帶來的樂趣
寶石優化處理的歷史
祖母綠的產地與色調
*祖母綠的重度含浸處理
*合成祖母綠與仿造祖母綠
寶石品質比較判定
紫水晶戒指
*合成紫水晶
可以琢磨成寶石的礦物與有機物
瑪瑙染色(人工著色)
貴橄欖石的研磨
*翡翠的樹脂含浸處理與仿冒品
翡翠原石館
隕石
*雙層蛋白石與三層石
吸收水分的蛋白石
*養殖珍珠的加工處理
*馬氏養殖珍珠(貼合)
戴戒指的麻煩事
*人工優化處理鑽石
*人工合成鑽石
配戴寶石的「禮法」
(打上*的項目是經過人工加工處理、合成與仿造,但是市面上並不承認其價值的寶石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438693
  • 叢書系列:台灣自然圖鑑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5 x 22.5 x 1.2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裝扮可說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數萬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穿戴首飾了。在這段時間裡,偶然發現世上有堅硬及多彩,如紅藍等色彩繽紛的珍貴寶石,而且呈現的清澈透明與亮麗色彩令人讚賞不已,進而成為皇室、貴族以及神職人員珍惜的特別之物,最後連一般市民也有能力擁有寶石。但是站在礦物學的立場將寶石分門別類,卻是這近200 多年的事。

  此書是根據摩氏硬度排列寶石的順序,再依照礦物種加以整理的圖鑑。不僅如此,筆者還親自將手中的寶石與礦物以圖片的形式清楚列出寶石是否經過優化處理,同時還彙整出產地、歷史與寶石名由來。

  尺寸如同成人指甲般大小的寶石,價值從數億日圓到數百萬日圓都有,差距甚大,不過這是有理由的。寶石種類與品質天差地別,而價格不貲的,是大自然中產量極少的美麗之物。因此本書將目標放在主要寶石上,透過圖片來展現不同寶石之美,並且標示一個參考價值,好讓讀者能夠確認這些寶石的差異。

  20 世紀後半,寶石需求高漲,礦山不斷開發,人們可以得到的寶石也隨之增加。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人們對於寶石的認知缺乏一個得當的觀點,因此具備一個適切的寶石知識勢在必行。為此,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夠釐清讀者對寶石的迷思,讓大家深入了解寶石的美與價值,並且由衷期望大家都能夠為自己找到一顆適合寄託幸福的寶石。

用户评价

评分

哎唷,最近剛看完這本《**寶石圖鑑**》的姊妹作——《**台灣原生蘭花賞析**》,老實說,這本在植物愛好者圈子裡可是響噹噹的角色。它完全跳脫了礦物學的範疇,直接把鏡頭聚焦在咱們福爾摩沙這片土地上那些嬌嫩又堅韌的野蘭。書裡面的攝影簡直是鬼斧神工,每一張特寫都能讓你感受到蘭花瓣上細微的脈絡和絨毛,那種晶瑩剔透的質感,簡直比鑽石還耐人尋味。作者群顯然是跑遍了山林,從低海拔的闊葉林到高海拔的霧林帶,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孕育著稀有品種的角落。特別讓我驚豔的是,它不僅僅是圖鑑性質的羅列,還深入探討了這些蘭花獨特的授粉機制,像是有些品種居然需要特定種類的蛾類才能完成傳播花粉的任務,這種生態上的緊密聯繫,讀起來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書的排版設計也十分用心,採用的紙質不像一般圖鑑那樣過於光滑,而是帶有一點點啞光,讓色彩顯得更為沉穩內斂,拿在手上賞讀時,真有種在翻閱珍貴手稿的感覺。對於想更貼近台灣自然之美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必收的聖經,它教會你的不只是「認識」蘭花,更是「理解」台灣山林的生命力。

评分

我最近剛拜讀完的這本《**日式庭園的侘寂美學與空間哲學**》,跟《寶石圖鑑》的「蒐集與分類」思路完全相反,但都指向了「美」的極致追求。這本關於日式庭園的書,它的文字充滿了詩意,但內容卻是極度嚴謹的。它不是教你怎麼蓋日式庭園,而是探討為什麼日本人會將「不完美」和「消逝」視為至高無上的美。書中詳細分析了枯山水庭園中每一顆石頭的擺放角度、砂紋的耙痕深度,以及苔蘚的生長密度是如何被精心控制,以達到一種「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最讓我著迷的是,作者將禪宗思想與空間佈局做了完美的結合,解釋了為什麼庭園中的留白(Ma)比實體結構更為重要,那種「虛」的空間留給觀賞者無限的想像。書中的插圖多採用黑白素描和水墨風格,極簡卻充滿力量,完美呼應了書名中的「侘寂」。這本書讓人意識到,真正的藝術,往往藏在那些我們習慣性忽略的細節和不完整之中。它徹底顛覆了我對「美」的傳統定義,讓我對生活中的許多面向都開始用更深層次的美學眼光去審視。

评分

我最近手邊正在研讀的,是一本關於「**全球葡萄酒釀造的微氣候與土壤學**」的巨著。這本書的厚度可以當枕頭用了,但內容的紮實度絕對能跟一本專業的地理學教科書比肩。它完全是從「風土」(Terroir)這個核心概念出發,探討地球上各種極端的微氣候條件如何影響葡萄的生長、糖分積累,乃至於最終酒液中的單寧結構。書中詳細分析了從智利沙漠邊緣到法國羅亞爾河谷的土壤層剖面,從石灰岩到火山岩,每一種基質如何透過離子交換影響葡萄的風味分子。它不像一般的葡萄酒鑑賞書那樣只教你如何品酒,而是著重於「為什麼」會有這種風味。作者用大量的圖表和數值分析,來證明葡萄酒的風味曲線其實是一系列複雜的環境參數作用下的必然結果。這種將藝術(釀酒)與嚴謹的自然科學(地質、氣象)結合在一起的敘事方式,給我帶來一種極大的學術滿足感。讀完這本,你會發現,每一瓶好酒的背後,都藏著數百萬年的地質變遷和數百個日夜的氣候考驗,那種對自然規律的敬畏,跟欣賞一顆完美切割的寶石所帶來的震撼,是同樣深沉而長遠的。

评分

你知道嗎,我最近剛啃完一本硬核到不行的《**中古世紀歐洲煉金術的草藥與礦物配方考據**》。這本書的學術氣息非常濃厚,幾乎每一句話都有拉丁文的註解和文獻引用,跟《寶石圖鑑》那種大眾科普的風格簡直是天壤之別,但都在各自的領域裡展現了對材料的極度執著。這本煉金術的書,它會帶你深入了解當時的「醫學觀點」,那時候的礦物不只是用來看的,更是用來「治病」和「轉化物質」的媒介。作者窮盡心力地去比對不同修道院的羊皮紙手稿,試圖還原那些失傳已久的「賢者之石」的理論基礎——雖然我們知道這是迷信,但從文獻學的角度來看,其過程的嚴謹性令人敬佩。書中花費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釋不同顏色的礦物粉末(例如硫磺、砒霜等)在不同溫度下會產生怎樣的「視覺變化」,這些變化被當時的人視為「靈魂的顯現」。對於熱衷於歷史科學演變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寶庫,它讓我們看到知識是如何一步步從神祕學轉化為現代科學的艱辛歷程,那種對知識邊界的挑戰精神,實在是太過癮了。

评分

說真的,我最近沉迷於一種叫做「**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繪畫技法解析**」的專著,這兩本書雖然主題差了十萬八千里,但給我的那種「深度挖掘」的震撼感卻是異曲同工。這本《文藝復興繪畫技法》簡直是藝術史愛好者的福音,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浮光掠影的藝術史讀物,而是非常扎實地進入了顏料的化學結構和畫布的準備過程。作者花了好大篇幅去解構油畫顏料是如何從礦石和植物中提煉出來的,以及他們如何使用蛋黃、油或蠟作為媒介來調和顏料,創造出那種層次豐富、歷久彌新的光澤感。書中甚至還附帶了大量的顯微照片,展示了提香或拉斐爾畫作表面顏料層的微觀結構,那種細膩程度,讓人不禁懷疑,我們現在用的壓克力顏料簡直是速食文化下的產物。更厲害的是,書裡面的「實作示範」章節,雖然我們沒辦法真的回到佛羅倫斯的工作室,但作者透過現代設備重現了「蛋彩畫」和「油畫轉印」的過程,讓讀者對古代畫家的工作日常有了具體的想像。讀完這本,你再去看博物館裡的畫作,眼神絕對會不一樣,你會開始注意顏料邊緣的處理,或者底層色調對最終視覺效果的微妙影響,那種知識積累帶來的滿足感,真是無可取代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