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好好玩1-4:正确建构国小自然课程中最抽象、重要的物理观念,给小学生的第一套杰出物理科学绘本套书(《好玩的密度:能漂浮和不能漂浮的物体》+《好玩的光波:折射和反射》+《好玩的磁性:相吸或相斥》+《好玩的机器原理:轮子、槓桿、滑轮》)

物理好好玩1-4:正确建构国小自然课程中最抽象、重要的物理观念,给小学生的第一套杰出物理科学绘本套书(《好玩的密度:能漂浮和不能漂浮的物体》+《好玩的光波:折射和反射》+《好玩的磁性:相吸或相斥》+《好玩的机器原理:轮子、槓桿、滑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AVID A. ADLER
图书标签:
  • 物理
  • 科学
  • 绘本
  • 儿童
  • 科普
  • 自然
  • 实验
  • 国小
  • 密度
  • 光波
  • 磁性
  • 机器原理
  • STEAM教育
  • 物理启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美国科学教师协会」推荐给小学生的杰出科学童书
  正确建构国小自然课程中最抽象、重要的物理观念

  最好懂——适合国小低中年级阅读
  最好做——取材日常用品动手实验

  物理就在生活里。这套物理绘本,帮助小学生理解日常生活里的物理现象,提早培养科学素养!

  ★四大主题,扣合国小自然课程:
  ✔水的密度﹙国小中年级﹚
  ✔光波的原理﹙国小中年级﹚
  ✔磁铁的性质﹙国小中年级﹚
  ✔简单机械的科学原理﹙国小高年级﹚

  全美最受教师、家长欢迎,给儿童的第一套生活物理绘本。
  以最简单活泼的方式介绍最重要的物理知识,
  让儿童在有趣的故事情境和生活化的角色中,尽情学习。
  启发儿童「找到问题、学习解答」的关键。

  1.《好玩的密度:能漂浮和不能漂浮的物体》
  「水的特性」是小学中年级自然课程学习的重要概念,想进一步了解水的密度吗?透过比较物体和水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密度才是影响能否在水面漂浮」的最重要概念。

  2.《好玩的光波:折射和反射》
  扣合国小中年级自然科学课程,探讨与「光」有关的问题。光看得见,却又摸不到﹔好像有,却不是很具体存在。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物体有各式各样不同颜色?为什么站在阳光下会出现影子?

  3.《好玩的磁性:相吸或相斥》
  扣合国小中年级自然科学课程,探讨磁铁的性质。磁铁具有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特性,不用接触就能产生磁力的作用,透过磁铁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各种电器设备才能正常运作。我们一起打开书本,探索磁铁的奥妙。

  4.《好玩的机器原理:轮子、槓桿、滑轮》
  扣合国小高年级自然科学课程,学习简单机械的科学原理。本书以精心绘制的图画搭配适当的文字说明,原本抽象难懂的机械原理变得浅显易懂,将科学原理应用在生活当中,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让生活变得更好!

名人推荐

  ★米 兰老师  强力推荐
  ★杨世昌老师 专业导读
  (台北市长春国小教师兼主任、台北市国小自然科学辅导小组兼任辅导员)
  ★张东君:物理课可以这么有趣吗?一起动手做做看吧!
  (科普作家)

 
图书简介:探索宇宙的奥秘——为小科学家量身打造的科学启蒙之旅 书籍名称: 探索宇宙的奥秘:为小科学家量身打造的科学启蒙之旅(共四册) 目标读者: 小学阶段学生(6-12岁),亲子共读,小学自然科学教师 书籍定位: 一套全面覆盖基础科学概念,旨在激发孩子对自然世界永恒好奇心的精美图文读物。本套书通过生动的故事、精美的插画和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带领小读者走进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科学的核心领域,为他们打下坚实的科学思维基础。 --- 内容概述:打破抽象,触摸真实 本套《探索宇宙的奥秘》汇集了四大核心科学板块,每一册都专注于一个关键领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将宏大的科学原理“缩小”到他们的日常经验中。我们摒弃了枯燥的定义和复杂的公式,转而采用情境化的叙事和视觉化的解释,确保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第一册:奇妙的物质世界——物质的形态与变化 (化学启蒙) 本册着重于物质的本质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我们将带领小读者观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如水的三态变化(冰、水、水蒸气)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温度如何影响这些变化。 核心概念: 物质的构成、混合与分离、酸碱性初探。 重点内容阐述: “看不见的积木”: 介绍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用积木搭建的比喻解释物质的微观结构。孩子们将了解到,即便是空气,也是由特定“小颗粒”构成的。 神奇的“变身术”: 通过简单的家庭实验,如将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的气泡(二氧化碳的生成),展示物质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而非仅仅是形态改变。 溶解的秘密: 探讨为什么有些东西能溶于水,有些则不能,引入“溶解度”和“溶液”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和溶液平衡打下基础。 色彩的语言: 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原理,例如用紫甘蓝汁来区分不同液体的性质,让化学测试变得像魔法一样有趣。 第二册:生命的律动——动植物的生存之道 (生物学基础) 本册聚焦于生命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我们不仅关注我们熟悉的动物和植物,更深入探讨生命赖以存在的关键机制。 核心概念: 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与循环、生态系统的相互依存。 重点内容阐述: 植物的“食物工厂”: 详细解析光合作用的过程,用拟人的方式描述叶片如何像工厂一样,利用阳光、水和空气制造养分。并解释氧气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身体里的“运输系统”: 介绍动物(尤其是人类)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着重强调心脏如何泵送血液,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以及排出废物的重要性。 微观世界的居民: 引入细菌和微生物的概念,解释它们在分解和转化中的作用,让孩子们理解“看不见”的生物对环境的巨大影响。 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 通过对比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如沙漠中的骆驼和极地的企鹅),展示生物如何通过身体结构和行为来适应极端气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第三册:地球的脉搏——认识我们的蓝色家园 (地球科学) 本册带领小读者将目光投向脚下的土地和头顶的天空,探索地球作为一个动态系统的运作方式。 核心概念: 地壳的运动、水循环、天气现象的形成。 重点内容阐述: 地下的力量: 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形式讲解板块构造。解释地震和火山喷发并非随机事件,而是地球内部巨大能量释放的结果。我们用简单的模型展示板块的挤压和分离。 云朵的旅行: 深入剖析水循环的每一个环节——蒸发、凝结、降水。本节特别强调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活动的必需品,并讨论水资源的保护。 岩石的“家谱”: 介绍岩石的三种基本类型(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通过描绘岩石如何经过数百万年的时间相互转化,让孩子理解“时间”在地球科学中的尺度。 四季的秘密: 解释地球的倾斜角度如何导致季节的变化,澄清关于太阳距离影响季节的常见误解。 第四册:宇宙的广阔与秩序——星辰、运动与能量 (天文与基础物理) 本册将视野扩展至太阳系之外,同时回顾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基础物理现象。 核心概念: 太阳系结构、引力、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概念性介绍)。 重点内容阐述: 我们的邻居: 详细介绍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特征,强调它们围绕太阳运动的规律性,并介绍探索太空的工具和方法。 为什么会掉下来? 用生动的方式解释引力,这不是一个“神奇的力量”,而是质量之间的相互吸引。通过月球绕地球运行的例子,说明引力是如何维持天体系统的稳定。 能量的“不灭定律”: 介绍能量有多种形式(如动能、热能、电能),并阐述能量可以转化但总量不变的基本原理。例如,手电筒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的过程。 声音的波纹: 介绍声音作为一种机械波的传播方式,探讨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是如何产生的,并鼓励孩子进行简单的共振实验。 --- 设计特色:不仅仅是阅读,更是探索 本套书的设计理念是“动手即学习”。我们深知,科学的魅力在于实践和发现。 1. 沉浸式插画艺术: 每一页都配有由顶尖科学插画师绘制的、细节丰富的彩色插图。这些图像不仅美观,更承担了解释复杂科学模型的任务,确保视觉信息与文字信息同步传递。 2. “小小科学家的工具箱”: 每册书的末尾都设有实践环节。这些实验全部使用家庭中常见的安全材料即可完成(例如:食用色素、食用油、橡皮筋、纸板等)。这些步骤清晰、安全的引导,能让孩子立即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亲身体验。 3. 概念地图与词汇宝库: 关键科学术语被特别标注,并配有简洁易懂的解释。每册结束时,我们提供了“概念联系图”,帮助孩子将本册学到的新知识与之前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关联,构建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探索宇宙的奥秘》系列,旨在成为孩子科学学习旅程中的第一座灯塔。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点燃求知欲、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方法的火种。通过这套书,孩子们将学会如何观察、提问、假设,并最终在世界的运行规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答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大卫 ‧阿德勒(DAVID A. ADLER)


  是现居纽约的知名童书作家,写过超过两百本童书,并曾经是一位数学老师。观迎拜访他的网站www.davidaadler.com。

绘者简介

安娜‧瑞夫(ANNA RAFF)


  现居纽约,是得奖众多的童书作家及插画、设计家。欢迎拜访她的网站 www.annaraff.com。

译者简介

张东君


  科普作家、推理评论家、也从事口译和笔译。着作有《动物勉强学堂》、《象什么》、《小鸭鸭溪游记》、《蝌蚪答人》、《青蛙歌神》、《爸爸是海洋鱼类生态学家》、《是谁把驴子变斑马》、《大象林旺是怎么到动物园》、《动物数只数只》等近200本着译作,目标为「着作等岁数、译作等身」。第五届吴大猷科学普及着作奖少年组特别奖翻译类得主、第四十届金鼎奖儿童及少年图书类得主。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导读

杨世昌(台北市中山区长春国小教师兼主任、台北市国小自然科学辅导小组兼任辅导员)


  《好玩的密度:能漂浮和不能漂浮的物体》
  小学中年级自然课程开始学习「水的特性」这个重要概念。想进一步了解水的密度吗?透过比较物体和水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密度才是影响能否在水面漂浮」的最重要概念。

  地球表面2/3的面积被水覆盖,如果不想被水阻碍,而能自由的在陆地上行动,除了搭飞机,就只能靠船来渡河、穿越海洋。一艘船载了很多人,仍可以自由在水面航行。不过,船上的乘客丢一颗小石头到水里,小石头却会下沉。如果把硬币丢入水中,会沉下去,但是将宝特瓶装入一些水增加重量,却能浮在水面。

  将一些物品丢入水中,有些能浮起来,有些却会沉下去。进一步比较这些物品,大小、形状和重量都不一样,但比较重的不一定会沉下去,反过来说,轻的也不一定会浮起来,可见「重量」并非影响水中漂浮的关键因素。

  那么影响物体能否漂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将一张铝箔纸捏成松松的球状,放进水中会漂浮起来,但如果将这团铝箔再捏紧实之后,再放进水中,它就沉下去了。可见,物体紧密的程度,才是影响漂浮的主要关键,用科学术语来说就是「密度」。

  密度对国小学生而言是个抽象的名词,并不容易了解,在《好玩的密度:能漂浮和不能漂浮的物体》这个绘本中,作者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精心绘制的图画,搭配许多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物品,有系统的导引孩子,认识抽象的密度概念,再透过比较物体和水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密度才是影响能否在水面漂浮」的最重要因素。

  钢的密度虽然是水的八倍,但为何做成一艘船之后,仍然能在水面航行?水的特性是国小中年级自然课程学习的重要概念,想进一步了解水的密度吗?现在就请跟着本书作者,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祕。

  《好玩的光波:折射和反射》
  小学中年级的自然科学课程中,探讨了与「光」有关的问题。光看得见、却又摸不到,好像有、却不是很具体存在。光波,是太阳的能量,以光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透过小实验,将了解「光波以直线前进」「无法穿透不透明的物体」「反射与折射的原理」,光波特性的最重要概念。

  每天清晨,随着太阳的升起,阳光赶走了黑暗、照亮大地,让我们看清楚四周环境,看似平常的「光」,有很多你可能不知道的祕密。
  比如:一张开眼,我们就能看到光,但我们看到的阳光,其实是八分钟前离开太阳的,这是因为地球和太阳距离非常遥远的缘故。

  还有,阳光是一种能量,可以被绿色植物吸收,用来制造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植物被食用后,它的能量也跟着转移给动物或人类,所以,太阳的能量以光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是所有生物主要能量来源。

  此外,光看得见、又摸不到,好像有,却不是很具体存在。究竟光到底是什么?在国小中年级的自然科学课程中,也探讨了与光有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站在阳光下会出现影子?为什么物体有各式各样不同颜色?这个现象跟下雨后的彩虹有关吗?为什么直的吸管放入水中看起来像折断了,取出后却还是直的?镜子可以反射光线,也可以看见自己的影像,这是什么科学原理?

  想知道以上问题的答案吗?现在,请你好好阅读《好玩的光波:折射和反射》这本书,一起解开「光」的神祕面貌。

  《好玩的磁性:相吸或相斥》
  小学中年级的自然课程中,开始探讨「磁铁的性质」:「磁铁具有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特性」、「磁铁不用接触就能产生磁力的作用」,了解透过磁铁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让各种电器设备正常运作这件重要的事。

  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懂得使用磁铁来辨认方向。随着科技不断创新进步,磁铁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在许多3C产品中,如手机、电脑或平板中都可以找到它。现代人几乎离不开3C,没有磁铁,这些物品就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只是个空壳。由于它的重要性,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的自然科学课程中,就有一章的单元是探讨磁铁的性质。

  磁铁能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性。首先,如果磁铁在自由旋转的情况下,静止时会固定指向南、北两个方向,罗盘或指北针就是应用这个特性制作的工具,在没有GPS的时代,指北针是人类旅行时重要工具。不知道你是否想过,为何指针会固定指向同样方向呢?为何不是固定指向东西呢?

  此外,磁铁具有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特性,且不用接触就能产生磁力的作用,透过磁铁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各种电器设备才能正常运作。
  磁铁分为永久和电磁铁两大类,永久磁铁的磁性一直存在,电磁铁则是通电后才产生,除此之外,两种磁铁还有哪些差异呢?

  本书以「磁铁」为主题,介绍了各种和磁铁有关的知识,你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照着书中介绍的内容亲自做做看,对深入探讨磁铁科学原理有很大帮助喔!心动了吗,现在就请你打开书本,跟着作者一起探索磁铁的奥妙。

  《好玩的机器原理:轮子、槓桿、滑轮》
  小学高年级的自然课程中,学习「简单机械的科学原理」,比如「斜面」、「轮子与轮轴」、「槓桿」、「滑轮」等利用科学原理将简单的机器应用在生活当中,原本抽象难懂的机械原理概念,变得浅显易懂,易于了解。

  人类虽有万能的双手,但力气有限,搬不起太重的物品。聪明的我们懂得应用科学来解决问题,向是使用平缓的「斜面」,可以轻易的将比身体重许多的物品搬上高处。相同的原理也运用在无障碍坡道上,在不需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使用轮椅的人也可以顺利上下。斜面的原理,也运用在山区的道路上,让开车上山更容易。

  刀子和剪刀是经常使用的工具,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型,刀片前端窄、后端宽,是两片斜面的组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简单机械称为「楔子」,这个特征可将往下力量转为横向,让物品分开。

  人类祖先千年前就懂得将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由平面改为圆形,大幅减少了摩擦力,并进一步将两个大小的圆组合起来成为「轮轴」,做成马车的轮子,常见的水龙头和方向盘也是轮轴的应用。

  人类跑不快也不能飞,跟很多动物比起来力气也不大,为了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累积了很多像是楔子、轮轴或斜面等科学知识,随着科技进步,更多运用简单机械原理的工具被发明和使用。

  简单机械应用的科学原理其实一点都不简单,想进一步了解它吗?在《好玩的机器原理:轮子、槓桿、滑轮》这本书中,精心绘制的图画搭配适当的文字说明,原本抽象难懂的机械原理变得浅显易懂,阅读这本书对学习六年级自然相同的单元帮助不小喔!现在,就请你打开书本,跟着作者一起进入简单机械的神奇世界。

物理课可以这么有趣,一起动手做做看吧!

张东君(科普作家、译者)


  很多人只要听到「物理」(及数学、化学等等各种「科学」知识)都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它们很难而退避三舍,何况「以后也不会用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用品、活动,全部都是科学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就读的动物系,隶属于理学院,物理课是必修课程,不过我没跟系上同学一起上课,而是跟小我三个月的表弟一起上他们牙医系的物理课。当时的物理老师特别挑了一本适合他们用的物理课本,那本课本里举出的例子、列出的练习题,绝大部分都是以动物为例。比如:流速的计算,以水往下流的速度、鲑鱼回游时往上流游的速度,再让我们计算「鱼梯」该设多宽。关于槓桿的课程,是用鳄鱼及各种动物的颚部构造,说明骨骼的结构与咬合力之间的关系,非常实用而有趣,完全颠覆同学们对物理课枯燥无味的印象。当我到京都去念书的时候,还特地把我非常喜欢的那本物理课本,扛去当睡前读物,回台湾时又再带回来,现在也还在我的书架上呢!

  【物理好好玩】系列的四本物理绘本,用非常简易的文字与清新的图画解释基础的物理,让我们可以边看书、边操作,边玩边学。我妈妈说,我考小学时的考题中,有一题问到,隔着玻璃的上下两块磁铁,如果移动下方的磁铁,能不能让上面那块磁铁移动呢?这个答案,会在《好玩的磁性:相吸或相斥》这本书里得到解答。如果你曾经有泡澡、游泳、搭船的经验,就会知道这些活动跟「浮力」很有关。更不用说,如果没有「光波」,我们根本无法视物。如果没有槓桿、滑轮等等装置,在工作的时候,则会非常吃力。而这只是一小部分的例子。

  读完【物理好好玩】这四本书,小读者们不但会发现物理课多么有趣而重要,也一定会想要一起动手做做看!


 

图书试读

《好玩的密度:能漂浮和不能漂浮的物体》

我们的世界被河川、湖泊和海洋所覆盖。

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都是水。

在飞机发明以前,人们往来大陆之间,必须飘洋过海,渡河、渡湖,才能搬运东西和旅行。

所以,人们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能漂浮,哪些东西不能漂浮。

一艘几百公斤重的大船,是可以漂浮的。即使船上有很多人,船还是可以漂浮。

如果,船上有人丢了一颗小石头到水中,那颗石头马上就会沉入水中。小石头不能漂浮。

来玩一些好玩的小实验,猜猜看,哪些东西能漂浮,哪些东西不能漂浮。

把水槽的水加到半满,放入一枚一元硬币,硬币会立刻沉到水槽底部。一元硬币虽然不重,却不能漂浮。

拿一个空的宝特瓶,装半瓶水。它的重量一定比一元硬币重。

把宝特瓶放入水槽,会怎样呢?它会漂浮在水面。

《好玩的光波:折射和反射》

有光,我们才能观看事物。

有光,植物才能生长。许多动物吃植物维生,而我们的食物来源以植物和动物为主,如果没

有光,我们就没有食物。没有光,我们就没办法生存。

我们需要光。但光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能够看见光,却摸不到光。我们没办法握住光、携带光、尝光的味道、闻光的气味。

光是一种能量的形式。

能量,是让东西发挥作用的能力。

《好玩的磁性:相吸或相斥》

一个没有磁力的世界,也是一个没有电脑、印表机、手机、电视、吸尘器、微波炉的世界。

磁铁所产生的磁力,有我们看不见的拉力和推力,让这些工具能够操作。

磁铁会被金属和金属制造的东西吸引,像是铁、钢、镍、钴等金属,以及富含磁性的稀土元素钕、钐等。

磁铁有永久磁铁和电磁铁两种。我们比较常见的是永久磁铁,像是贴在冰箱门上的那种。

《好玩的机器原理:轮子、槓桿、滑轮》

机器,能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简单又轻松。

照照镜子、笑一笑。眼前的你,就具备一整组简单的机器,称为楔子。楔子是一种简单的机器,

能帮忙把东西切断。(它的一端是薄的、另一端是宽的。)

你的牙齿是楔子。当你咬下苹果的时候,牙齿又薄又利的一端会切进苹果里。牙齿这个简单的工具,把咬合时的上下方向,转换成横向的力量,再把苹果切成适合吞嚥的小块。

斧头也是楔子。伐木工人把他的斧头噼进木柴里,他把手上的斧头往下方挥动,木柴就被噼开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非常推薦這套《物理好好玩》給家裡有小學生的家長,尤其是對自然科學有點擔憂的家長,這套書絕對是你們的神隊友!《好玩的光波》那本,我以前學光學的時候,都覺得很抽象,只能死記硬背一些公式。但這本書透過生動的圖畫和貼近生活的例子,像是太陽光怎麼產生影子,或是照相機的原理,讓小孩對光學有了初步的認識,而且是用一種很輕鬆愉快的方式。我發現,小孩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眼神裡充滿了好奇,會一直問:「媽媽,這裡為什麼會這樣?」我不用給出標準答案,而是引導他們去書裡面找答案,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再來《好玩的機器原理》,裡面介紹的各種機械裝置,像是槓桿原理,真的很有用,讓小孩了解為什麼有些工具可以省力,這對他們理解生活中的各種機械運作非常有幫助。

评分

這套《物理好好玩》根本就是國小自然課的救星啊!我記得我小時候上自然課,老師在講到各種物理現象的時候,我都是聽得一知半霧,回家問爸媽,他們也講不清楚。現在有了這套書,我再也不怕小孩問我「為什麼」了!《好玩的密度》那本,光是看圖,小孩就已經在自己腦中模擬各種情況了,像是把玩具放到水裡會怎麼樣,放到油裡會怎麼樣,而且書裡面還會引導他們去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結果,而不是直接給答案。再來《好玩的磁性》,裡面的小實驗真的太有趣了,他們可以自己動手做,用磁鐵組裝一些簡單的裝置,像是讓小船在水上滑行,或是用磁鐵當開關,完全就是寓教於樂的最佳典範。我觀察到,自從看了這套書之後,小孩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明顯提升,甚至開始主動去觀察周遭的現象,這是讓我覺得最欣慰的一點。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這套書的名字,心裡還有點小小的疑慮。畢竟「物理」兩個字,對於小學生的繪本來說,聽起來總是有點硬梆梆的。但我抱持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買了回來,沒想到完全是意外的驚喜!《好玩的光波》那本,我以前對光學的印象就是鏡子和透鏡,覺得有點單調。但這本書用了很多很有趣的圖示,說明光線怎麼彎曲、怎麼反射,連小孩都看得懂為什麼水裡的筷子看起來會斷掉。更厲害的是,書裡面的例子都非常貼近生活,像是讓他們觀察彩虹,或是利用光影玩遊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好玩的機器原理》,裡面介紹的輪子、槓桿、滑輪,我以前上學時都覺得很難理解,但這本書用簡單的圖畫和生活化的例子,像是說明為什麼用滑輪可以輕鬆把重物拉上來,讓小孩覺得「原來這麼簡單」。這套書完全打破了我對物理的刻板印象,讓我覺得物理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一點都不遙遠。

评分

哇,這套《物理好好玩》真的是讓我家小朋友眼睛都亮了!身為一個每天都要跟國小課本搏鬥的媽媽,最頭痛的就是那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像是牛頓定律、能量守恆什麼的,光是用說的,小孩就已經在神遊了。但這套繪本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好玩的密度》那本,光是看小球在不同液體裡沉浮,小孩就問不停:「為什麼這個會浮?為什麼那個會沉?」「老師說密度,可是密度是什麼?」光是這一個問題,就讓他們對「密度」產生了好奇心,不再只是課本上的死字。再來《好玩的磁性》,我記得以前學磁鐵,就只是知道有相吸有相斥,但這本裡面藉由各種小實驗,像是讓小汽車自動往前跑,或是用磁鐵釣魚,讓他們親身體驗,甚至還自己動手做,把鐵釘排成隊伍,完全就是把物理實驗室搬回家。而且畫風也很溫馨可愛,不會讓小孩覺得枯燥,這點真的很重要!

评分

這套《物理好好玩》真的讓我對小學生的科普繪本有了全新的認識。之前總覺得要讓小學生理解物理,一定得是艱澀難懂的文字搭配簡單的圖案,但這套書完全打破了我的迷思。《好玩的密度》那本,光是看書裡面的各種實驗,像是把不同材質的東西放到水裡,小孩就已經看得津津有味,還會自己拿家裡的物品來實驗。而且書裡的提問引導也非常棒,不會直接告訴答案,而是讓小孩自己去思考、去發現。而《好玩的磁性》,我必須說,裡面的小機關真的設計得太巧妙了,小孩可以親手操作,感受磁力的神奇。像是讓磁鐵帶動小車子前進,或是用磁鐵來分類物品,這些都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這套書的優點在於,它能將非常抽象的物理概念,轉化為具體、有趣、可觀察的現象,讓小孩從「聽說」變成「看見」、「體驗」,這才是真正的科學啟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