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概要(4版)

民法概要(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民法
  • 法学
  • 法律
  • 民法概要
  • 教材
  • 教科书
  • 法学教材
  • 法律法规
  • 4版
  • 王利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本书系作者在相继完成民法总则、民法债编总论、民法物权等重要财产法着作中的系列之一。为使「初学者迅速领会、充分理解民法基础要义」,视阅读与研习之必要性,将「例题」(申论题,并附以参考简析)、「课后练习」(选择题)穿插于各章节之间。

  本书在编排上亦与坊间教科书有所不同,尤其在各种之债,系依考试院所公布之提纲,将国家考试所涉及之各种契约编排于前,列入重点介绍,其后则系关于其他契约之概略介绍。
 
《刑法学原理与实践》(第十三版) (本简介旨在介绍《刑法学原理与实践》(第十三版)一书,与您提到的《民法概要(4版)》内容完全无关。) 导言:时代的拷问与刑法的基石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社会结构、科技发展与人类活动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数字经济的崛起、生命科学的突破、全球化的深入以及新型犯罪形态的不断涌现,对传统刑法理论与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犯罪的边界日益模糊,惩罚的边界亟待重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刑法学原理与实践》(第十三版)以其深厚的理论积淀和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再次站在了中国刑法学研究的前沿,为理解和适用刑法提供了权威而系统的指南。 本书的第十三版,是在前十二版成功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重大修订与升级。它不仅全面吸收了近年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一系列重要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意见,紧密结合了近年来重大的刑事审判案例和立法动态,更重要的是,它在方法论上实现了从纯粹的德日法学移植到植根中国国情、融合本土经验的深度转型。 第一部分:刑法总论的理论重构与体系革新 刑法总论是理解刑法体系的逻辑起点与核心骨架。本版在总论部分进行了结构上的优化和内容的深化,重点突出了对犯罪构成理论的本土化阐释和对刑罚机能的哲学反思。 一、 刑法的机能与基本原则: 本部分详细梳理了刑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重功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保障说”和“应报说”的二元对立,而是提出了“保障—预防—修复”的整合性刑法观。对刑法谦抑性原则的论述尤为深入,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刑法教条的自我克制”,尤其是在涉及经济犯罪、环境犯罪等领域,如何平衡社会治理的效率与公民权利的保障。 二、 犯罪构成理论的精深探讨: 针对实践中对行为、结果、因果关系认定的长期争议,本版引入了多学科视角,特别是系统引入了风险社会理论对“风险刑法学”的探讨。 构成要件: 对“实行行为”的界定更加细致,特别是针对网络环境下的“虚拟行为”和“不作为犯”的新的认定标准进行了详尽的阐释。 违法性: 重点分析了正当防卫的“限度”与“超过”,并结合新的司法解释,对紧急避险在面对不可抗力、紧急状态下的适用边界进行了澄清。 罪责: 深入探讨了可责性基础的心理说、规范说以及二者的融合。对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辨识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标准,引入了精神病学和心理学评估的最新成果,力求实现司法裁判的科学化。 三、 犯罪形态与未遂、中止: 这一部分对“着手”的认定标准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和实务性的提炼,尤其针对高科技犯罪(如黑客攻击、金融诈骗的预备阶段)中的着手点进行了具体案例分析。对犯罪中止的“自动性”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强调了中止行为的社会价值和法律鼓励机制。 四、 共同犯罪理论的体系化: 共同犯罪的认定和责任分配是司法实践的难点。本版对教唆犯、帮助犯的界限,特别是“地位犯”(如单位犯罪中的关键岗位人员)的共犯责任进行了细致的区分。针对新型犯罪集团,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犯罪组织属性”判断标准。 第二部分:分则体系的现代化与重点罪名的深度解析 刑法分则的修订与解释直接反映了国家治理重心的转移。《刑法学原理与实践》(第十三版)紧密结合了最新的立法变化,对高发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罪名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深度剖析。 一、 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的新发展: 针对近年的社会热点,如过失致人死亡、非法拘禁等,本版详细分析了司法实践中对“间接故意”与“放任”的认定差异。对侵害女性和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加大了对其保护强度和入罪标准的阐释。 二、 财产犯罪的适应性调整: 在金融创新和互联网经济的背景下,传统盗窃罪、诈骗罪的适用空间受到挑战。 金融犯罪: 对非法集资、洗钱罪、内幕交易罪等,本书详细梳理了相关金融监管法规,明确了刑法介入的必要性和时点。 新型网络犯罪: 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本书不仅解释了法条本身,更阐释了其背后的数据安全治理逻辑。 三、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精细化: 针对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本版对贿赂罪的“地位”与“影响”进行了严格区分,对职务侵占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界限进行了清晰的描绘,强调了对“亲清”政商关系的法律界定。 四、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风险控制: 重点关注了危险驾驶罪的司法延伸、环境污染犯罪的“入罪门槛”问题。特别是针对爆炸物、易燃易爆物品管理的新规定,给出了详尽的实务操作指南。 第三部分:刑罚论的价值重塑与量刑的科学化 刑罚的实施是刑法追求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本版在刑罚论部分,着重探讨了刑罚目的的现代意义,并提供了量刑裁量的科学模型。 一、 刑罚的目的与种类: 全面评估了“特种预防”和“一般预防”在当前中国情境下的有效性。对附加刑(如财产刑、资格刑)的适用条件进行了严格限制,强调了限制自由刑使用的必要性。 二、 累犯与数罪并罚的复杂计算: 针对实践中最为棘手的数罪并罚规则,本版提供了清晰的“吸收原则”与“择一重处理”的适用流程图。对累犯的认定,特别是对“前罪”的既遂和宣告情况的认定,提供了具有指导性的案例分析。 三、 暂缓、假释与特赦的制度价值: 深入分析了非监禁刑的适用前提,重点强调了社区矫正制度与刑罚执行的有效衔接,致力于实现刑罚的“人道化”与“有效改造”的统一。 结语: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刑法学原理与实践》(第十三版)不仅仅是一部教科书或纯粹的理论专著,它是一部面向立法者、司法者、法学教育者和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工具箱”。它以其严谨的逻辑体系、详尽的条文解释、丰富的判例支撑和前瞻性的理论视野,确保读者在面对日益复杂的法律现实时,能够精准、公正地适用刑法,维护法治的尊严与社会的安定。本书的每一处修订,都旨在回应时代的呼唤,让刑法之光,既能照亮犯罪的幽暗角落,又能守护无辜者的自由边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郑冠宇


  现职:
  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

  主要学经历:
  德国哥廷根(Göttingen)大学法学博士
  美国傅尔布莱特(Fulbright)访问学者
  强制执行法修正委员
  民法物权编修正委员
  教育部中央教师申诉评议委员会委员
  国防部国家赔偿委员会委员
  新北市政府法规委员会委员
  澳门立法及司法见解评论学术顾问
 

图书目录

四版序 i

绪 论
第一章 概 说 3
第二章 民法之结构与编排 15

第一编 民法总则
第一章 法 例 27
第二章 权利主体(人) 37
第三章 权利客体 61
第四章 法律行为 79
第五章 期日与期间 127
第六章 消灭时效 131

第二编(一)债之通则
第一章 债之发生 143
第二章 债之标的 157
第三章 债之效力 167
第四章 债之保全 179
第五章 契约之效力 185
第六章 多数债务人及债权人 193
第七章 债之移转 199
第八章 债之消灭 205

第二编(二)各种之债
第一章 概 论 215
第二章 买 卖 217
第三章 赠 与 223
第四章 租 赁 227
第五章 使用借贷 237
第六章 消费借贷 243
第七章 僱 佣 247
第八章 承 揽 251
第九章 委 任 259
第十章 寄 託 265
第十一章 运 送 271
第十二章 合 伙 279
第十三章 合 会 287
第十四章 和 解 291
第十五章 保 证 293
第十六章 互 易 299
第十七章 交互计算 301
第十八章 旅 游 305
第十九章 经理人与代办商 311
第二十章 居 间 315
第二十一章 行 纪 319
第二十二章 仓 库 323
第二十三章 承揽运送 327
第二十四章 指示证券 331
第二十五章 无记名证券 333
第二十六章 终身定期金 335

第三编 物 权
第一章 概 论 339
第二章 物权之变动 343
第三章 所有权 351
第四章 用益物权 371
第五章 担保物权 393
第六章 占 有 431

第四编 亲 属
第一章 概 论 443
第二章 通 则 447
第三章 婚 姻 451
第四章 父母子女 475
第五章 监 护 487
第六章 扶 养 495
第七章 家 499
第八章 亲属会议 501

第五编 继 承
第一章 总 论 507
第二章 遗产之继承 513
第三章 遗 嘱 525

图书序言

四版序

  民法概要,乃集民法之精要,用简单的语言,将民法体系及抽象规定,以简易能懂之方式加以表达。本书乃笔者多年来从事教学及着作经验之累积,虽然省去了长篇大论的法学理论,但为求能使初学民法者迅速掌握诸多法律知识,而不得已之抉择。

  本书此次之改版,在编排上如同第三版之方式,仅将本书以往所附例题(申论题,并附以参考简析)、「课后练习」(选择题)等,重新加以整理,并且将错误部分修正,部分选择题内容增减,期能令初学者迅速简明地掌握民法基础理论及运用逻辑。

  这本书的四版,笔者必须感谢多年来关心本书的诸多授课同道、学生及社会人士们,一直在敦促笔者、催生本书第四次的改版;由于接任行政工作,以致于略有延误在查阅、校订的进行,但终能克服困难,颇感安慰;最重要的,祝福我的家人,感谢他们对我持续的关怀与支持。由于笔者资质有限,书中或有仓促而谬误之处,或有未尽深思而疏漏之处,尚祈读者能多加包涵,并不吝指教。

郑冠宇
2019年6月17日
序于台北东吴大学崇基楼研究室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合同法部分,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学习难点,各种合同的类型、成立、生效、履行、变更、解除,以及违约责任,常常让我头晕目眩。然而,《民法概要(4版)》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梳理能力。它没有一开始就陷入各种复杂的合同条文,而是先从合同的本质、合同自由原则等宏观概念入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接着,它逐一介绍了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赠与合同等常见的典型合同,并重点讲解了合同成立的要件、效力以及履行中的各种问题。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不安抗辩权”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讲解,书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和适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引导读者理解合同法精髓方面的良苦用心。

评分

家庭法部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民法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民法概要(4版)》在这一部分的论述,同样做到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从亲属关系的确立,到婚姻的成立与效力,再到离婚的各种程序和法律后果,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亲子关系”的阐释,不仅包括了婚生子女的推定,还对非婚生子女的认定和抚养问题做了详细的说明。 在婚姻家庭关系的维护和解除方面,书中也详细阐述了夫妻的财产制度、扶养义务以及子女的监护权等重要内容。对于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子女的抚养权归属等复杂问题,书中都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指引和思考方向。读完这一章,我感觉自己对于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认知,而是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侵权行为编,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过去我对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总觉得似懂非懂,特别是因果关系和过错的认定,常常是一团模糊。但《民法概要(4版)》通过对侵权行为法基本原则的深入浅出阐释,以及对各种典型侵权案例的细致分析,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比如,书中对于“加害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做了非常细致的区分,区分了相当因果关系和事实因果关系,并且讲解了如何运用“经验法则”来判断。 我还特别赞赏书中对“过错”的解读,从故意和过失的不同层次,到举证责任的分配,都做了清晰的说明。对于那些涉及交通事故、产品责任、名誉侵权等案例,作者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能深刻理解这些法律条文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以及如何在法律上维护自己的权益,都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简直是民法学习者的一大福音!我平常在准备国家考试,民法总是让我头疼不已,特别是法条多、体系庞杂,很多概念之间都环环相扣,一不小心就陷入了迷茫。这本《民法概要(4版)》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条理清晰,逻辑性极强。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将民法的核心概念、重要原则以及相关法条一一剖析,就像为我绘制了一张完整的民法地图,让我不再是凭空摸索,而是能沿着清晰的脉络前进。 从物权编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罗列法条,而是着重讲解了物权变动、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核心内容,并且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所有权”的解读,从最基础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到权利的限制和返还,讲解得非常到位,让我对权利的边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关于不动产的抵押权和典权,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但往往容易混淆的概念,在这本书里被梳理得明明白白,连我这种对法律专业术语比较敏感的人,都能轻松理解。

评分

继承法是民法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法概要(4版)》对其的讲解同样十分精炼且到位。书中首先清晰地界定了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这两种主要的继承方式,并详细阐述了各类继承人的顺序和应得的份额,让我对法定继承的规则有了清晰的脉络。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遗嘱的种类、有效要件以及遗嘱执行的程序,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解释。例如,对于自书遗嘱、公证遗嘱、代书遗嘱等不同形式的遗嘱,作者都列举了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且分析了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此外,对于继承中的“特留分”制度,书中也进行了深入的讲解,让我能够理解在保障继承人基本权益的同时,如何尊重被继承人的遗愿。这本书的继承法部分,为我解答了许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关于遗产继承的疑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