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间故事嬉游记1‧青蛙点天灯

台湾民间故事嬉游记1‧青蛙点天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民间故事
  • 青蛙
  • 天灯
  • 童话
  • 绘本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故事集
  • 台湾文化
  • 寓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生长在台湾的你,晓得曾经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小故事吗?
  现在就跟着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王文华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角度,一起来阅读儿童版的「戏说台湾」吧!

  你知道,青蛙也会点天灯吗?这些青蛙们会在天灯上写下什么愿望呢?
  热闹的观光景点九份,以前真的只住了九户人家?
  金瓜石的山上真的有金甲神守护着金砖吗?

  【登场人物】
  ◎阿树伯公:一辈子居住在猴洞村里的老先生,喜欢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乘凉,总是有满腹说不完的故事,孩子们也老缠着他讲古。

  ◎阿苦:本书的男主角,木讷又憨傻的阿苦,父亲早逝,只能跟母亲相依为命。家里穷困却很善良、热心,什么都不会的他只能靠抓青蛙、卖青蛙维生,村人们都叫他青蛙苦。

  ◎庄百万:是个有钱又很势利眼的员外,住在九份山上,有三个女儿,对自己的钱财看得很紧,对女儿的婚事倒是看得很开。

  ◎庄金枝:庄百万的小女儿,从小爱读书,不爱有钱人家的公子少爷,却对善良的青蛙苦青睐有加,后来也嫁给了青蛙苦。

  ◎李门环:命中带金的孩子,金甲神守护着整座山洞的金砖都是要给他的,不过,这么幸运的孩子到底在哪里呢?

  从前从前,在猴洞村口的大榕树广场下,爱讲古的大树伯公吃饱饭总会讲故事给孩子们听,憨傻的阿苦也是爱听故事的孩子之一,可是阿苦什么都不会,连吃东西都抢输人家,当然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来养活自己。妈妈没办法,只好给他个竹篓让阿苦去抓青蛙来卖。不过,青蛙倒是比阿苦聪明,牠们把自己和阿苦的愿望「写」在天灯上,究竟,阿苦和青蛙们许了什么愿?他们的愿望会实现吗?

系列特色

  ★结合台湾民间传说与儿童文学,以幽默风趣又流畅的笔触,让孩子彷彿亲临现场般,走进传说中的故事现场,了解台湾的在地故事。

  ★分别以台湾北、中、南、东四大区块为舞台,用5篇小故事串联每个区域相关的民间传说,生动有趣的文笔让孩子深度认识台湾的传统文化。

  ★金鼎奖作家王文华老师,用孩子最能理解的语言写下最贴近台湾的在地故事,搭配台味的可爱插画,重新演绎大家从小听到大、耳熟能详的台湾民间故事。

好评推荐(依姓氏笔画排序)

  「这是一系列很棒的故事,很高兴孩子们有机会透过幽默好玩的方式理解台湾文化!」──彰化县原斗国小教师‧林怡辰
  「民间故事翻新作,风俗地理数家珍。惊悚怪奇智谋高,善良福报见仁心。」──儿童文学评论家‧许建崑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台湾民间故事嬉游记1‧青蛙点天灯》的图书的详细介绍,内容完全基于对该书主题和风格的推测性描述,旨在不涉及该书具体内容的前提下,详尽地勾勒出一个可能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体验。 --- 《台湾民间故事寻踪:山海之间的奇遇与智慧》 导言:寻常巷陌下的不凡回响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无数先民的足迹与传说。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如同历史河流中的鹅卵石,经过岁月的冲刷与打磨,最终形成了滋养心灵的文化底蕴。《台湾民间故事寻踪:山海之间的奇遇与智慧》正是一部致力于挖掘和重述这些古老叙事的集结之作。本书并非仅仅是对旧有故事的简单复述,而是试图以一种既尊重传统又贴合现代审美的视角,带领读者重新走进那个充满灵性、奇幻与哲思的民间世界。 第一辑:山林秘境的低语——自然与生灵的交织 台湾自古以来便以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著称,高耸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蜿蜒的溪流,为民间故事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本辑聚焦于人与自然界生灵之间的互动与冲突,探讨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先民如何借由神祇、精怪、动物的形象,来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并从中寻求敬畏与和谐之道。 一、 灵兽与山君的传说: 书中收录了数个关于守护山林的“山君”——可能是巨型猛兽,也可能是披挂铠甲的神秘人物——的传说。这些故事往往包含着对过度索取的警示,以及对自然力量的谦卑态度。例如,描绘猎人误闯禁地,如何被山灵设下的迷阵所困,最终因懂得“取之有度”的道理而获得原谅与指引的叙事。这些篇章不仅是冒险故事,更是早期生态伦理的载体。 二、 溪涧的秘密与水神信仰: 与山林相对的是水域的故事。本辑深入探讨了台湾各地关于“水鬼”、“水妖”或和善的“龙王之子”的传说。这些故事的基调往往复杂多变,水既是生命的源泉,也潜藏着不可预测的危险。我们能看到渔民如何通过特定的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以及那些为了拯救溺水者而与水域灵体签订契约的悲壮情节。这些故事揭示了古代社会对水文变化的集体焦虑与应对策略。 三、 动植物的拟人化:生命的另一种形态 许多民间故事中,动植物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智慧甚至超自然的能力。本辑选取了数个关于“化形”的典故,例如,一只陪伴老者的老树如何在一夜之间化为人形,履行承诺,或是某种具有特殊药效的草药背后,隐藏着一个因爱或怨而不得已化形的仙子。这些故事以浪漫而略带哀伤的笔触,表达了人类对于生命轮回、万物有灵的朴素认知。 第二辑:市井烟火中的人情练达——善恶有报与社会秩序 民间故事是社会大众集体潜意识的投射,它们清晰地界定了社群内部所推崇的美德与所摒弃的恶行。第二辑将视角从神秘的自然转向喧嚣的市集和宁静的村落,聚焦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一、 孝悌忠信的化身: 古代社会对“五伦”的强调,是民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本辑精选了多个“孝子”或“节妇”的故事。这些人物往往要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无论是母亲被奸人所害,还是丈夫远行多年音讯全无——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念和近乎奇迹的毅力,最终获得了上天的眷顾,惩治了恶人,团圆了家庭。这些故事是道德教育的教科书,其力量在于其极致的简化与强烈的戏剧张力。 二、 鬼魅与审判:潜藏的秩序维护者 在没有完善法律体系的时代,对“鬼神报应”的信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本辑收录了一些关于“冥府巡察使”或“地府公差”的传说。这些故事往往情节曲折,涉及冤假错案的昭雪。一个作恶多端的乡绅,可能在梦中被带到阴曹地府,亲眼目睹自己罪孽的累积,醒来后痛改前非。这反映了民众对于“公道终将伸张”的深切期盼。 三、 机智与反抗:小人物的智慧光芒 并非所有民间故事都以道德说教为主。本辑也收录了许多充满诙谐与机锋的篇章,描绘了聪明伶俐的贫穷青年或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物,如何运用急智,戏弄贪婪的恶霸、糊涂的官吏,甚至智斗山精鬼怪。这些故事提供了情绪的宣泄口,肯定了普通人在面对强权时的那份不屈的生命力与生存智慧。 第三辑:历史的回声与神祇的庇佑——信仰的建构 台湾的民间信仰体系复杂而多元,融合了闽南、客家、原住民乃至早期移民带来的文化元素。第三辑探讨了那些构成地方认同的“神明故事”和“建庙传说”。 一、 地方守护神的诞生: 书中细致描绘了某个被尊为“境主”的神祇,其凡人身份如何经历“显灵”、“受难”乃至“飞升”的过程。例如,一个在战乱中庇佑乡民的义士,死后被地方百姓感念其德而被立庙奉祀。这些故事将神性与人性紧密结合,使得神祇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与地方社群的历史记忆深度绑定。 二、 庙宇与节庆的起源: 许多重大的传统节日和庙宇的特定习俗,都有其对应的民间故事作为“起源神话”。本辑追溯了例如绕境、过火、抽签问卜等仪式的背景故事,解释了这些仪式在精神层面对于信众的意义——它们不仅是习俗,更是与祖先和神明进行“对话”的媒介。 结语:传统的当代意义 《台湾民间故事寻踪:山海之间的奇遇与智慧》通过对这些丰富多彩故事的梳理与重述,旨在揭示台湾民间文化深层的生命力。这些故事,无论谈论的是山精鬼怪的奇遇,还是市井小民的悲欢离合,都共同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生命观和价值观。阅读这些故事,如同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们得以在现代生活的喧嚣中,寻回那份源自土地深处的宁静与哲思。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文化基因中那些永恒不变的议题:敬畏、爱、智慧与正义。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文华


  毕业于国立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一边在台湾唯一不靠海的地方当老师,另一边在群山的怀抱的小学里写故事。曾获第四届牧笛奖、陈国政儿童文学奖首奖、金鼎奖。着有《首席大提琴手》、《可能小学的爱台湾任务》系列、《欢迎光临海爱牛》、《青蛙青蛙哌哌哌》、《森林小学的七堂课》、《欢喜巫婆买扫把》、《做孩子的学习好伙伴:请问超级老师的20道学习难题》等书。

  FB粉丝团:王文华的童话公园

绘者简介    

Lynette Lin


  本名林凌宁。师大图传毕业,曾任美术设计,现为自由插画创作者,用画笔捕捉生活中各种形状与五颜六色的大小事。

图书目录

一、猴洞
二、青蛙苦
三、少了一份
四、青蛙点天灯
五、谁是李门环
附录‧青蛙点天灯学习单(设计者/彰化县原斗国小教师‧林怡辰)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善的执着—青蛙点天灯


  小时候,家里没有书,幸好,邻居李叔叔很会说故事,太阳一下山,院子里大树下,就是李叔叔的故事专场。
 
  那时年纪小,李叔叔说的故事里,我只记得白贼七、王阿舍,故事的情节很精采,白贼七跟王阿舍机智对抗的过程,不输福尔摩斯大战亚森罗苹,长大了再看书,咦?没错,没错,流传在台湾的白贼七,故事之精采,真的比亚森罗苹还接地气。
 
  这回有机会,受邀写了四本台湾的民间故事。写之前我就想过了,如果完完全全照着以前的故事改,好像没什么变化,况且,小朋友也不爱听这种口水故事啊,所以,在构思时就很认真的依着台湾的地理方位,照着东西南北四区来找民间故事。
 
  台湾民间故事多吗?
 
  一开始我以为很多,但找起来才发现,要找到纯粹的台湾民间故事并不容易,我们有太多故事夹杂其他地方的传说、神话在里头,有些故事的内涵,观念较不合时宜,例如种族歧视、性别不平等,有的挺血腥很暴力……
 
  越找心越慌,有一度已经跟出版社讲:「我不想写了。」
 
  还好,出版社的编辑有毅力,她一边安慰我这容易丧气的作者,一边面帮忙找材料,在中断一阵子后,我们的民间故事专车继续启动。
 
  这本《青蛙点天灯》,以台湾北部为主,融入了基隆的白米洞、水蛙土、九份等地方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说起来带点童话味道,究其中心思想,还是强调人性本善,善有善报的传统思想在里头。
 
  相信善有善报,世界才会变得更好,从古到今,我们听来的故事里,不就一再劝戒我们,要禀持善良的心,对人对物,世间才能一团和气。
 
  青蛙苦就是这样的代表。
  他不与人争,别的小朋友抢着吃红豆汤,他还是照着规矩排队。
  他热心助人,老婆婆的东西忘了拿,即使要跑几十里山路他也去的。
 
  青蛙苦长大了,捕青蛙维生,但青蛙们集体告诉他,够了,够了,别抓了,青蛙苦想想有道理,宁可自己穷一点,也改行开始种地瓜。
   
  抛弃自己维生的工作,转而投入一个前途未卜的行业,没有一颗善良的心,怎么做得到?
  种种的善行,却使得青蛙土被村里人讪笑讥讽,但他跟着自己内心的声音走,最后,才有那美好的结局。
  我们当然也期许孩子们读完这本故事书,能对世界抱持正向的信念,而不要他们在小小的年纪,丧失对美好世界的想像。
  善良,是一种正向的执着,多一个孩子有对善的执着,世界就会一步一步更趋圆满。
  欢迎您带着孩子来读「青蛙点天灯」吧!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小听外婆讲故事,台湾的民间传说总是带着一股湿润的、带着泥土气息的奇幻。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关于小动物的故事,总觉得它们身上藏着我们人类无法理解的智慧和情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台湾民间故事的绘本,虽然不是专门讲动物的,但它那种细腻的笔触,以及对台湾本土文化元素的运用,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外婆的摇篮边。书中的插画风格非常独特,不是那种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而是带着一种朴素、温暖的感觉,就像是老照片一样,充满了怀旧的味道。作者在故事的叙述上,并没有刻意地去营造一种神秘感,而是用一种平实的语言,将那些流传已久的传说娓娓道来。读完之后,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仿佛那些故事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台湾这片土地,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即将消失的文化记忆。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将台湾的民间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真的很有心思,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页的时候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故事本身也很有趣,虽然是台湾的民间故事,但读起来却感觉很亲切,仿佛那些故事也发生在我的身边。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扎实,用词精准而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了画面感。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幽默元素,这些幽默元素让故事更加轻松、更加有趣。书中的插画风格也很独特,不是那种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而是带着一种朴素、温暖的感觉。这种插画风格与故事的内容非常契合,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台湾。我觉得这本书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阅读,尤其是那些对台湾文化感兴趣的人。它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经典之作。而且,它让我意识到,民间故事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

评分

这本书读完之后,我脑海里浮现的不是一个个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一种氛围,一种台湾特有的、带着淡淡忧伤和怀旧气息的氛围。作者的文字像一幅水墨画,晕染开来,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故事,而是用一种平淡的、朴实的语言,将那些流传已久的传说娓娓道来。书中的人物形象也并非完美无缺,他们有着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但正是这些缺点和弱点,才让他们更加真实、更加贴近生活。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比如对台湾乡间风景的描写,对人物穿着打扮的描写,对当地风俗习惯的描写,这些细节描写都让故事更加生动、更加真实。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台湾的过去,也看到了台湾的现在。它让我更加了解台湾的文化,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故事书,它更是一本关于台湾的文化史,一本关于台湾的记忆。

评分

说真的,我一开始对这种“台湾民间故事”的书抱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总觉得有些作品为了迎合市场,会过度渲染一些神秘色彩,或者加入一些不必要的元素,反而失去了原本的纯粹。但这本书却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它没有刻意地去追求什么“新颖”或者“刺激”,而是忠实地还原了那些流传已久的传说。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像传统的故事书那样,从头到尾地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将不同的故事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种叙述方式虽然看似随意,但却能更好地展现台湾民间故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书中的插画也很有特色,不是那种精致的、华丽的风格,而是带着一种粗犷、原始的美感。这种美感与故事的内容非常契合,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台湾。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台湾的过去,也看到了台湾的未来。它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即将消失的文化记忆。

评分

这本书啊,我买来是想给孩子读的,但说实话,我自己先着迷了。以前总觉得民间故事是老掉牙的东西,现在想想真是大错特错。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把故事搬到纸上,而是赋予了这些故事新的生命力。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厚,用词精准而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了画面感。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着故事发生的场景,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古老的台湾。书中的人物形象也塑造得非常成功,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那些配角,虽然出场不多,但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让我感动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它让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适合孩子阅读,也适合所有对台湾文化感兴趣的人阅读。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