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人民币国际化
  • 国际金融
  • 金融
  • 经济
  • 报告
  • 2014
  • 中国经济
  • 货币政策
  • 跨境支付
  • 人民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主题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报告深入研究了离岸市场促进货币国际化的内在逻辑,重点分析了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对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和影响。结合当前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形势,讨论了资本帐户尚未完全开放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路径,以及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合理布局。同时,报告还被译成英文和日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法兰克福、伦敦等地同步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国际金融新格局与人民币的未来征程 一本透视全球金融脉络,深度剖析新兴市场动能的权威之作 内容概要: 本书并非聚焦于特定的年度报告,而是以一个更宏大、更具前瞻性的视角,审视并解析了自21世纪初以来,特别是进入2010年代后,全球金融秩序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新兴经济体,尤其是对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所蕴含的机遇与挑战。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宏观经济理论、地缘政治影响、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构建以及金融市场微观结构演变等多个维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高管、学术研究人员及关注全球经济走向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化的分析框架。 本书的首要部分,“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塑与后危机时代的权力转移”,着重分析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元主导体系的冲击及其深层影响。书中细致梳理了全球储备货币多元化呼声的兴起,探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篮子及其潜在的扩大路径,并对欧元区在危机后的结构性调整与再平衡进行了深入评估。重点比较了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资本流动和资产价格产生的溢出效应,并论证了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提升,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金融合作的范式。 第二篇章,“区域一体化浪潮与次级金融架构的勃兴”,将焦点转向全球化进程中的区域化趋势。本篇深入剖析了金砖国家(BRICS)新开发银行(NDB)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的运作逻辑与战略定位。书中详尽比较了区域性货币互换协议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特别是东亚、拉美和非洲地区在应对短期流动性风险时所采取的区域性自救机制。通过对这些次级金融架构的比较研究,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全球金融支持体系正在如何从“一元独大”向“多极并存”过渡,以及这种过渡对主权债务管理和跨境投资产生的结构性影响。 第三部分,“数字金融革命与跨境支付的范式转变”,前瞻性地探讨了信息技术进步对传统国际结算体系的颠覆性力量。本书没有停留在对传统SWIFT系统的技术性描述,而是深入分析了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在重塑跨境支付清算、贸易融资乃至外汇交易中的潜力。书中特别设立章节,探讨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理论基础、技术可行性及其对传统代理行体系可能带来的冲击。这种技术层面的变革,被视为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可及性,并间接削弱传统储备货币中心地位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第四部分,“新兴市场资本账户的开放与风险管理”,是本书最具实操价值的篇章之一。本部分聚焦于新兴经济体在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不可能三角”困境。书中运用最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量化分析了资本账户的“有序”与“无序”开放对国内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和金融稳定的复杂影响。此外,本书详细介绍了新兴市场国家在主权信用评级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背景下,如何构建和运用金融风险对冲工具,提升宏观审慎管理的有效性,以应对日益波动的全球资本潮汐。 最后,在总结与展望部分,本书提出了一个关于“未来全球金融治理的博弈与共识构建”的框架。该框架认为,国际金融体系的演进是一个动态博弈而非静态选择的过程。成功的国际金融合作,依赖于主要经济体之间在核心利益(如金融稳定、贸易规则)上的审慎共识。本书强调,任何单一货币的崛起,都不是由其自身力量决定的,而是由全球对现有体系信任度的消减程度决定的。因此,未来的国际金融格局将是竞争与合作交织的混合体,需要各国以更具建设性的姿态,共同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的韧性与包容性。 本书的语言风格兼具学术的严谨性与政策分析的敏锐性,图表丰富,案例翔实,为读者理解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和清晰的现实参照。它描绘的不是一个确定性的未来,而是一幅充满变量和机遇的宏大画卷,促使决策者和市场参与者做好应对“后美元时代”挑战的准备。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


  成立于二○○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秉承「大金融」学科框架和思维范式,以「融贯中西、传承学脉、谘政启民、实事求是」为宗旨,走国际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在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科研资政以及培养「能够在中西方两个文化平台自由漫步」的国际金融人才等方面卓有成效。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001
1.1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定义及编制宗旨 001
1.1.1 人民币国际化 001
1.1.2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002
1.1.3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构建原则 002
1.1.4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指标体系 004
1.1.5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计算方法及其经济含义 006
1.2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及变动原因 007
1.2.1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 007
1.2.2 推动RII走强的四大原因 008
1.3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变动的结构分析 011
1.3.1 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占比迅勐增长 011
1.3.2 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结算功能强化 014
1.3.3 人民币外汇储备功能继续扩大 023
1.4 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比较 024

第二章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028
2.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028
2.2 人民币直接投资 031
2.2.1 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 031
2.2.2 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 032
2.3 人民币证券投资 033
2.3.1 国际债券和票据市场 033
2.3.2 股票市场 036
2.3.3 衍生产品市场 038
2.3.4 RQFII扩大为全部境外机构 043
2.4 人民币境外信贷市场 044
2.4.1 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境外贷款 044
2.4.2 离岸市场人民币贷款 044
2.5 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 048
2.5.1 人民币进入更多国家的官方储备 048
2.5.2 国际储备多元化新趋势 051
2.6 人民币外汇及离岸市场 053
2.6.1 人民币外汇市场 053
2.6.2 人民币离岸市场 056
2.7 人民币汇率 057
2.7.1 人民币汇率制度 057
2.7.2 人民币汇率水准 059
2.8 中国资本帐户开放程度 065
2.8.1 中国资本帐户开放度测算 065
2.8.2 开放度发生变化的具体项目 072

第三章 舆情与观察 078
3.1 经济学家视点 078
3.2 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舆情分析 093
3.2.1 国际舆情分析方案与技术 093
3.2.2 人民币国际舆情特征 095
3.2.3 人民币国际舆情关注内容比较 100
3.3 观察——人民币国际化实践 107
3.3.1 前海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调研 107
3.3.2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调研 111
3.3.3 人民币国际化国外专家专项调查分析 114

第四章 货币国际化和离岸市场:历史经验的启示 119
4.1 离岸市场发展的必然性 119
4.2 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 122
4.2.1 离岸金融市场的特点 122
4.2.2 离岸市场的职能 123
4.2.3 离岸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25
4.3 人民币国际化与离岸市场建设的内在逻辑 126
4.3.1 离岸市场建设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纵深发展 126
4.3.2 缓解资本帐户开放前的人民币可兑换障碍 128
4.3.3 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以离岸市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131
4.4 以离岸市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实证分析 133
4.4.1 影响国际货币区域分佈的主要因素 133
4.4.2 对货币区域分佈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139
4.4.3 全球主要离岸金融中心人民币交易比重类比 144

第五章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 149
5.1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 149
5.1.1 发展历程 149
5.1.2 总体评价 156
5.2 其他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 159
5.2.1 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 159
5.2.2 非洲人民币离岸市场 167
5.3 人民币离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170
5.3.1 稳定的政治局面和持续的经济发展 171
5.3.2 深层次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 173
5.3.3 人民币流出途径与回流机制逐步形成 177
5.3.4 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普遍持欢迎态度 178
5.4 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选址研究 179
5.4.1 模型构建 182
5.4.2 模型分析与结论 184

第六章 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挑战 189
6.1 离岸人民币产品和机构竞争力有待提升 189
6.1.1 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不健全 189
6.1.2 中资离岸金融机构创新能力较弱 193
6.1.3 在岸与离岸金融市场相互影响 198
6.1.4 缺乏高效安全的离岸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 200
6.2 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法律制度架构有待建立 203
6.2.1 金融监管的挑战:设置监管机构与优化监管措施 204
6.2.2 保密制度带来的冲击 206
6.2.3 细化反洗钱法律规范及提升实施效率 207
6.2.4 明晰离岸金融业务载体制度 208
6.2.5 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司法制度 209
6.2.6 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面临的法律挑战及建议 210
6.3 国内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将承受较大压力 214
6.3.1 离岸市场发展可能干扰国内货币政策 214
6.3.2 离岸市场发展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219
6.4 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可能构成较大威胁 222
6.4.1 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的负面影响 223
6.4.2 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对中国的挑战 225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228
7.1 主要研究结论 228
7.1.1 RII开启个位数时代 228
7.1.2 国际舆论对人民币给予更多关注 230
7.1.3 离岸市场建设促进货币国际化 231
7.1.4 人民币离岸市场国际佈局选择 232
7.1.5 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的主要挑战 233
7.2 政策建议235
7.2.1 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并推动实体经济国际化 235
7.2.2 针对各国关切引导人民币国际舆情 235
7.2.3 「内外互动」破解人民币国际化难题 235
7.2.4 抓住有利时间视窗加速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 236
7.2.5 创建高效安全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 237
7.2.6 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法律制度框架 237
7.2.7 强化并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认同感与影响力 238

附录1国际舆情及人民币离岸中心讨论 239
1.1 国际媒体对人民币国际化进展的评估和政策建议 239
1.1.1 对人民币国际化前景的信心 239
1.1.2 人民币的地区化战略 242
1.1.3 人民币国际化可能面临的问题 243
1.1.4 对于未来进一步改革的政策建议 245
1.2 关于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讨论 246

附录2交通银行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经验 256

附录3主要离岸金融中心 259

3.1 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中心:伦敦和香港 259
3.1.1 伦敦 259
3.1.2 香港262
3.2 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中心:纽约 265
3.3 内外渗透型离岸金融中心:新加坡 266
3.4 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开曼群岛和英属维京群岛 269
3.4.1 开曼群岛 269
3.4.2 英属维京群岛 273
3.5 各类型离岸金融中心比较 274

附录4离岸金融中心的税制比较 277
4.1 「免征直接税」模式 277
4.2 「免征境外所得税」模式 279
4.3 「免征某些所得税」模式 279
4.4 「境外所得适用低税率」模式 280
4.5 「所得税和一般财产税适用低税率」模式 281
4.6 「特定行业或经营方式税收优惠」模式 282

附录5人民币国际化大事记 286
主要参考文献 300
后记 303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一) 啊,看到這本《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4》,腦袋裡就瞬間浮現出當年那些熱鬧的場景。當時兩岸的交流,特別是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可說是方興未艾,大家對於人民幣到底能走多遠,真的充滿了好奇與期待。我記得那時候,台灣的企業界也都在討論,是不是要開始研究人民幣的計價和結算,跟中國大陸的貿易往來,是不是能因此更順暢、成本更低。畢竟,當時的人民幣不像現在這麼普及,很多細節,像是匯率的波動、市場的開放程度、還有跨境交易的規定,都是大家關心的重點。這份報告,就像是當年大家心裡的一本「解答之書」,希望能從裡面找到一些清晰的脈絡,了解當時中國政府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規劃和目標,以及它可能會對我們台灣的經濟、金融市場,甚至是我們個人財富管理,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那時候,很多人對中國的金融體系還是有些疑慮,畢竟跟我們習慣的市場經濟體系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這份報告的出爐,在當時絕對是個重要指標,大家都在等著看,中國要把人民幣這張牌,打得多漂亮。

评分

(四) 閱讀《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4》,勾起了我對於當年兩岸經濟緊密連結的回憶。那時候,台灣的企業界普遍認為,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往來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則像是為這種連結注入了新的可能性。我記得當時很多企業家都在談論,如何利用人民幣來降低匯兌成本,以及如何參與到中國大陸蓬勃發展的金融市場中。這份報告,在我看來,就是當時中國大陸政府對於其貨幣戰略的一個重要宣示。報告裡所呈現的,想必不只是單純的數字堆砌,更有其背後的政策考量和長遠規劃。對於我們台灣的讀者來說,了解這份報告,就如同在觀察一盤國際金融棋局的關鍵落子。報告中對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裡的地位,以及與其他主要貨幣的比較分析,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部分。

评分

(五) 這本《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4》的標題,瞬間將我帶回了那段充滿歷史意義的時光。當時,全球對於人民幣的未來走向,可說是充滿了各種猜測和討論。在台灣,我們一直密切關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而人民幣國際化,無疑是其中最牽動神經的議題之一。我記得那時候,許多財經專家都在分析,人民幣要如何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它又會面臨哪些挑戰。報告裡,我想一定詳細闡述了當時中國大陸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所採取的具體措施,例如,在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建設、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推廣,以及人民幣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份額變化。對於像我這樣對國際金融體系有著濃厚興趣的台灣讀者來說,這份報告無疑是一扇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中國大陸在當時是如何一步步地將人民幣推向國際舞台,以及這個過程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评分

(三) 翻開《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4》,我腦海中浮現的是當時台灣金融市場的熱絡討論。那時候,許多券商、銀行和財經媒體,都在密切關注人民幣的動態,畢竟它關係到我們很多企業的海外布局和投資決策。我記得當時市面上關於人民幣的書籍並不多,這份報告的出現,就像是提供了一個官方、權威的視角,讓大家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大陸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策略和願景。報告裡探討的內容,想必涵蓋了人民幣在國際貿易支付、跨境投融資、以及作為儲備貨幣的發展狀況。對於我們台灣的讀者而言,最關心的可能還是人民幣在亞洲區域內的影響力,以及它如何與現有的國際金融體系融合。報告中或許會有一些具體的數據和案例分析,展現當時人民幣國際化的具體措施和初步成效,這對於我們進行市場預測和風險評估,都非常有幫助。

评分

(二) 這本《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4》,讓我回想起那段充滿變革的時期,當時全球經濟格局正經歷著微妙的轉變,而人民幣的崛起,無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之一。身為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金融從業人員,我深刻體會到,任何關於人民幣動向的資訊,都像是牽動著市場神經的訊號。報告裡頭,想必有許多關於當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資本帳戶開放的進展、以及與主要國際貨幣的比較分析。我尤其好奇,中國政府當時是如何評估人民幣國際化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例如,他們如何看待美元的主導地位,以及如何一步步地推進人民幣在國際貿易、投資和儲備貨幣中的地位。報告中或許還會提到,當時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主要經濟體,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反應和看法,這對於理解地緣政治與經濟力量的互動,也是相當有價值的。總之,這是一本充滿時代背景意義的書,對於了解當時中國大陸的宏觀經濟政策與其國際金融戰略,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