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行动,打破陈规」是脸书的宗旨,「不作恶」是谷歌的警句。亚马逊创办人贝佐斯则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认为这种中心思想就是自由。」数位革命的兴起,是为未来社会带来进步与幸福的福祉,还是人类文明与民主的浩劫?
葛莱美奖得主罗珊‧凯许、T‧彭恩‧本内特:人类的生存正面临威胁。
华特‧艾萨克森(《贾伯斯传》)作者:激进的自由放任主义意识形态和许多硅谷创业家的垄断性贪婪,协助摧毁了音乐家的生计,并且正在扼杀网际网路初始的公社理想。
数位科技与网际网路的进步,助长了三大网路巨擘的权力,使它们发展成力量足以与世界抗衡的数位怪兽。这些巨大并持续快速发展的组织,究竟是为人类社会带来进步与幸福的数位革命家,还是带来毁灭与灾难的掠夺者?
《大破坏:Facebook、Google、Amazon制霸,如何引爆全球失衡》作者塔普林提出一个简洁有力的历史观,解释了网路生活如何依照这些公司创立者的价值观被塑造,包括彼得‧提尔(Peter Thiel)和赖瑞‧佩吉(Larry Page)忽视书籍、音乐和影片的盗版,并躲藏在晦暗的企业运作下,牺牲个人使用者的隐私,以便制造我们现今生活的监视行销式同质文化。
脸书、谷歌和亚马逊这些大型的数位垄断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较以往更多的原创性内容,借此收获更丰厚的广告利润。但是创作者和版权所有者却只得到微薄的报酬,还必须独自力抗盗版的氾滥,生存条件严苛。
此外,全球获利的重新分配也导致了权力的移转,使脸书、谷歌和亚马逊享有不下大型石油公司及药厂的政治影响力,因而对人类的实质民主产生巨大威胁。
身为资深音乐人及电影制作人,塔普林根据自身经验,在书中提出具前瞻性的大胆解方,唿吁内容创作者应团结起来,利用专业及决心夺回观众,制衡日益壮大的数位掠夺者。人们的声音终将胜出,数位乌托邦时代终将来临。
好评推荐
国际重要人士、专家、学者共同好评 在我所认识的人中,塔普林最能清楚剖析科技与音乐产业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其衍生之种种困惑现象。他为音乐家面临的惨况带来解决方案和复兴的鼓舞。每一位音乐家和制作人都应读这本书。──罗珊‧凯许(Rosanne Cash),葛莱美奖得主歌手兼作曲家
《大破坏》和其他几本着作佔据了我的书架,我将之视为二十一世纪生活迷宫中不可或缺的路标。我以最虔诚的祝祷,祈愿世人听到它吹响的警告号角。人类的生存正面临威胁。──T‧彭恩‧本内特(T. Bone Burnett),葛莱美奖得主制作人兼音乐家
塔普林的《大破坏》是一本摇滚乐传记兼网际网路史,更是艺术家宣言,为达各方的共同胜利提供振奋人心的解方──同时也提醒世人,音乐家和作家在科技舞台需要立足空间,以及更重要的,赚取合理报酬的方法。──杰佛瑞‧托宾(Jeffrey Toobin),《美国女继承人》(American Heiress)作者
在这本精彩并精准融合政治、经济与文化评论的原创书籍当中,塔普林严厉批评我们「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本书深入分析网际网路经济,将如何对美国未来的生活愿景带来破坏性冲击。──班杰明‧史瓦兹(Benjamin Schwarz),《美国保守派》(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杂志全国编辑、前《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全国编辑
这是一本必读的书,丰富而独特的内容交织其中──明晰的另类数位转型史、文化产业先驱的生动传记,以及我们的文化如何遭到绑架,却仍有救赎机会的精彩辩论。──库特‧安德森(Kurt Andersen),获皮博迪奖(Peabody Award)的公共广播节目「Studio 360」主持人
塔普林的新书出版恰逢其时。网际网路诞生二十年、社群媒体发明十年后,现在该是停止破坏,并开始严肃思考我们正在创造何种新环境的时候了。《大破坏》为人类未来得以安居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新蓝图。──罗斯(Frank Rose),《沉浸的艺术》(The Art of Immersion)作者
乔纳森‧塔普林精彩的新书揭露一群高科技公司垄断的现状,并已危及民主的根基。和一世纪前揭发丑闻的记者一样,塔普林清楚地解释垄断如何运作,并唿吁我们採取行动。我们的前途可能取决于我们是否听从他的警告。──西恩‧韦兰兹(Sean Wilentz),《美国民主的兴起》(The Rise of American Democracy)作者
塔普林以滔滔雄辩和热情谈论网际网路时代的牺牲者……这不是一本「科技书」,因为这个词太过局限。透过阅读《大破坏:Facebook、Google、Amazon制霸,如何引爆全球失衡》,我们得以了解2016年唐纳‧川普胜选演说中的许多话。──强恩‧福利曼(Jon Friedman),网路趋势专栏「Market Watch」作家
塔普林的《大破坏:Facebook、Google、Amazon制霸,如何引爆全球失衡》是一本启发人心的迟来书籍,检视垄断网际网路的大公司如何支配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且为我们的生活品质带来严重的后果。流畅的文字和高度的娱乐性,使本书成为一般读者和学生的理想读物。我很喜欢它,所以今年在我的课堂上教授它。──罗伯特·麦切斯尼(Robert W. McChesney),People Get Ready: The Fight Against a Jobless Economy and a Citizenless Democracy共同作者
国际媒体一致好评 乔纳森‧塔普林精采的新书解释了谷歌、脸书和亚马逊如何破坏民主体制、加速寡头统治的崛起……并摧毁文化和数百万人的经济机会。──《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塔普林清晰地阐述了他的观点。──《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塔普林以鞭辟入里的论述,检视被许多以网路救世主自居的吹牛专家吹嘘为「破坏」的概念带来的恶果。塔普林探究的是天下大势:他的论点是,网路世界的巨人──从谷歌到亚马逊──是民主根基的威胁,同时也以危险的新方式加强我们体制中的不平等。──《君子杂志》(Esquire)
对数位革命黑暗面的新分析……塔普林的批评可不是老生常谈。──《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全面的观点……塔普林的独到之处是,把整个观点放在改变中的全球经济架构下。──《泰晤士报》(The Times)
塔普林对科技巨人的规模和权力如此巨大的愤怒达到沸腾,他对我们所有人都应感到忧心的理由很有说服力。──《标准晚报》(London Evening Standard)
一本发人深省、一点也不浪漫的书,记叙网际网路如何被劫持……《大破坏:Facebook、Google、Amazon制霸,如何引爆全球失衡》是一本及时而有用的书。──《观察家报》(The Observer)
塔普林慈悲地挥舞他的斧头……读完本书后你将同意塔普林的看法:科技公司滥用它们的垄断力剥削我们,并颠覆我们的文化──他所描述的破坏……该是消费者反击的时候了。这项宣告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开始。──《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
塔普林以独树一帜的冷静自若写出《大破坏:Facebook、Google、Amazon制霸,如何引爆全球失衡》,他无情地批评并寻求解答为什么网际网路阻碍而非协助那些尝试靠艺术维生的人。──《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
对这些数位科技公司的贪婪及傲慢,所提出的严厉指控。──《卫报》(The Guardian)
今天就要读的一本书。──《美国保守派》杂志(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最根本的解方。──《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一本显示数位革命如何破坏人类互动模式及民主的必买书籍。──《国家》杂志(The Nation)
塔普林以他的特殊背景,在《大破坏:Facebook、Google、Amazon制霸,如何引爆全球失衡》中提出深刻的洞见……他对音乐及媒体产业的动盪,有着具启发性的广泛解释。──《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一部慷慨激昂的新作品。塔普林以他的强项,揭开既暧昧,又冠冕堂皇的用词──如「数位破坏」的面纱,以显示其对每一独立艺术个体所产生的影响。他的行文大胆……并提出了重要的全面观点。──《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本书兼具质与量的实证分析……所有音乐人与电影创作者,都应当唿应《大破坏:Facebook、Google、Amazon制霸,如何引爆全球失衡》所吹响的号角。──《富比世》杂志网站(Forbes.com)
一本卓越的新书……塔普林以强烈和有说服力的论证,叙述谷歌和脸书这类公司现在就可以运用它们强大的人工智慧程式,防止侵害着作权。──《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乔纳森‧塔普林对硅谷的所作所为有所怨言,而这事关重大。──《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
塔普林详尽地描述数位经济伤害创意工作者的惨况……对硅谷自命清高的姿态予以重击。──《快速公司》杂志(Fast Company)
任何想在网际网路时代变得稍微聪明一点人绝对必读的书。──《新闻週刊》(Newsweek)
真知灼见……塔普林提供一个清楚而透彻的观点,解释美国人今日和未来的生活,将受到大科技公司的影响和操纵,逐渐习于依赖这些大公司。其作品确实发人深省。──《出版人週刊》(Publisher Weekly)
强而有力的论述,为减少不平等和改革网路以造福多数人而非少数人独享利益提供洞见。──《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塔普林令人眼界大开的新书描绘了掌控创意和资料的战争如何如火如荼的进行,以及该如何做才能在斗争中胜出。──IP Watchdog网站
在这本尖锐的书中,塔普林解说网际网路垄断透过资料採矿和广告塑造了线上市场,创造违法的巨大获利……塔普林的见解引证自他在娱乐业的亲身经验,他曾为巴布‧狄伦和乐队合唱团担任巡回经理,也曾任史柯西斯旗下的制作人。他以冷静自持而令人信服的语调,为重新擘画网际网路愿景和复兴有意义的艺术价值请命。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全民基本收入、艺术家合作社,以及强调社群以提振创意文化生产和评估其价值……塔普林的议题很重要,他的主张很有启发性。──出版观察网站 Shelf Awareness
金恩一九六八年于国家大教堂佈道所提到的科技和社会革命,在他演说时早已展开。革命从当时反文化的道德箴言开始:控制的去中间化,以及人的和谐。最早的网络,如由《全球目录》(The Whole Earth Catalog)创办人史都华‧布兰德(Stewart Brand)组织的全球电子连结(Whole Earth Lectronic Link, WELL),即由一九六○年代的反文化孕育而出。布兰德曾协助小说家肯‧凯西(Ken Kesey)筹办酸性测试(Acid Tests),这是数千名吸食LSD迷幻药的嬉皮,随着新乐团死之华(Grateful Dead)音乐起舞的经典盛会。苹果电脑创办人史帝夫‧贾伯斯(Steve Jobs)当年也曾吸食迷幻药。约翰‧马可夫(John Markoff)在着作《PC迷幻纪事》(What The Dormouse Said)中写道:「贾伯斯解释,他仍然相信吸食LSD迷幻药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三件事之一。某些与他熟识的人,因为从未尝试过迷幻药,所以无法了解关于他的某些事情。」布兰德、凯西及贾伯斯均想像有一种真正「由下而上」的新类型网路,但是我们对这种新类型网路终将推翻政治阶层统治,并消除不平等的希望,到头来终究是南柯一梦,仅是数位乌托邦的幻想。据《纽约时报》的报导,世界银行(World Bank)于二○一六年的报告指出:「网际网路创新势必将扩大不平等,甚至加速中产阶级就业的空洞化。」为何原先充满希望的事,会错得如此离谱?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研究人员,也是网际网路先驱伊森‧祖克曼(Ethan Zuckerman)写道:「我们先前所为,现已成显而易见的失败,所以容我提醒你们,当年我们想做的是十分勇敢而高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