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 中国学术,简称「国学」。国学的范围极广,从时间而言,纵贯五千年的历史与文物;从空间而言,涵盖三江五岳的人文和生活经验,这些都记录在历代的典籍中,表现了华夏民族高度的智慧,以及东方文化丰厚的异彩。
前人对中国历史,有「一部二十五史,从何说起」的浩叹。其实中国学术的范围,要比中国历史的范围更广,今要简介中国学术,其难度更高过于中国历史。为了使初学者接触中国学术,能明快地了解中国学术的内涵和精华,我们合力编撰了这一部最新的国学常识精要。使年轻的一代学子,以新观念、新方法,来体会中国学术的博大与深奥,进而喜爱它,并发扬光大。
二、 国学常识精要,是从本书局所编的国学常识一书删略而成。国学常识共六百余页,是自修的良友,也是自我学习国学的必备书籍。由于其中范围广阔,内容繁富,是一部包罗完备的国学常识。而国学常识精要,顾名思义是摄取国学常识的精华,使读者易于记诵,便于携带,作为枕中珍祕的书籍。
三、 国学常识精要不是一部教科书,它却是一部很实用的参考书,可以作为国文科的补充教材;它也是供应一般国学常识的泉源,既可丰富学问,又能开拓视野。就以一般适用性而言,对于提昇国文程度、奠定国学基础,当有所裨益。爱好中国文学者,更可以它作为研读国学的入门书籍,进而登堂入室,窥探中国学术的堂奥。
本书编纂的宗旨,主要是提供高中、高职、大学生,以及一般喜爱中国学术的社会人士,作为自我研读进修之用。尤其对一般升大专或就业考试的考生而言,有关「国文」、「国学常识」、「中国文学」等科目,往往因为范围漫无边际,不知从何准备、从何找寻适当的参考书。本书便是针对这个需要,从基本常识上着手,并配合新时代的观念来一一加以介绍。内容包括:国学的名称和范围、国学典籍的分类、经学常识、史学常识、子学常识、文学常识等项。此外,尚开列「国学基本书目」,读者可依此简明书目,再配合坊间古籍今註今译的本子,或后人校注的普及本,仔细研读,达到自我进修的功效。同时,书末提供「国学常识题库」,设计数百题的测验题和问答题,旨在帮助读者反覆学习,并自行评量学习的效果。
四、 我们都做过这类的数学题目:即一项工程,由甲单独去做,五天可以完成;乙单独去做,四天可以完成;丙单独去做,三天可以完成,今甲、乙、丙三人同时去做,请问几天可以完成?这项题目给我们的启示,说明了人类合作的可贵和团队精神的时效。我们本着这种精神,邀集了志同道合的学者,就各人的专长,分工合作,在短期内完成这部着作。其中国学的名称和范围、国学典籍的分类、文学常识,由本人执笔;经学常识,由师范大学张学波教授执笔;史学常识,由师范大学田博元教授执笔;子学常识,由中兴大学李建崑讲师执笔;国学基本书目及国学常识题库,由本书编者与东大图书公司编辑部同仁合力编纂而成。兹明表所司,以示征信。
五、 东汉王充论衡谢短篇云:「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夫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然而,今天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不是王充时代古今贯通的问题;而是我们面临古今中外学术文化交汇的新时代,如何确定中国学术的精华和价值?我们该如何自处?又如何迎接未来的挑战?也许这本书能给予我们一些启示罢!
中国学术,浩如烟海;中国典籍,珍如珠玑,细数中国学术的精华,犹恐有遗珠之憾。全书篇幅不少,必有疏漏,尚祈博雅君子,有所指正、指教。
民国七十九年六月
邱燮友写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