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吾手记

天吾手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双雪涛
图书标签:
  • 哲学
  • 存在主义
  • 个人思考
  • 人生感悟
  • 文学
  • 天吾
  • 反思
  • 孤独
  • 自我追问
  • 精神世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当困境到了不可能的程度,奇妙的冒险就会诞生 #台北文学奖创作年金得奖作品 #台北与沈阳双城对映的警匪+爱情+奇幻小说 #当代中国最受注目小说家双雪涛的困境与幻境双城记 #陈栢青(作家) 卢郁佳(作家) 推荐 如果一个人能真心爱另一个人,那他就应该爱这个世界; 两个人相爱,是爱这个世界的一种比喻。 在中国东北担任警察的李天吾,突然奇妙地出现在台北街头,他被「老板」交付任务,要去找一座比台北101还要高的教堂。天吾遇到一个好心来帮他的少女小久,她正在「消失」,但除了天吾,旁人都看不出来⋯⋯ 天吾当年以全市第七名成绩通过高考,却不填医科或法律,以第一志愿进入了警校。因为他在高中时喜爱的女同学安歌突然失踪,毫无下落,他希望可以成为警察后找到她。多年后天吾发现,当年安歌失踪之前给他唱的歌和提到的书,来自描述七〇年代台北女高中生生活的《击壤歌》。李天吾和同为刑警的前辈蒋不凡破了很多案件,一个寒冷冬日,他们俩埋伏跟踪一伙连续抢劫杀人的嫌犯,却被对方设下陷阱掳走,带到水潭边处决⋯⋯ 在台北的天吾跟着被他视为向导的小久在台北游晃,陪小久完成她消失前的几个愿望,也跟着小久走了一趟她的年少生活。天吾发现小久追寻的过往,与「老板」要他找的教堂似乎连结在一起⋯⋯ 几年前双雪涛获得文学奖而到台北来领奖,以他短暂之行对台北的印象与想像,结合东北故乡的现实,写成《天吾手记》这虚实交错的双城故事。小说里的台北像是座外地人眼中的美丽城市,像是一场梦,是天吾的怀想,是追寻消失的初恋情人之地。而东北的故事与台北非常不同,是写实冷硬的警探小说。两种不同调性的故事,巧妙结合在一起,相互依靠、互为出口,故事与故事虚实交叠,在冷酷的现实中,有着昇华的浪漫出路。 [封面装帧设计概念] 封面书衣设计以主角李天吾在沈阳与台北两地虚实相倚的经验手记为出发,以不同的印刷媒材表现主角困境与幻境中的记忆,以及其在时光之流中闪现微光。 书衣设计表现深黝记忆之海中闪现透明幽光的记忆片段,记忆也有空缺,也有不想被看见的部分。记忆也是虚实相倚,就像故事中「老板」讲的,记忆不只是发生过的事,还包含了当事者的意志,而意识的力量甚至可以扭曲现实。 书籍内封则展现记忆手记的原始码,是庞杂的经历与慾望资料库,透过意识筛检整理浮现出来的(呈现在书衣上),才是重要的有意义的记忆。 封面设计透过内封与书衣的重层,映现小说里虚实互补的概念,让书籍封面装帧设计概念与小说内容隐隐扣合。 名家推荐 《天吾手记》是双雪涛小说世界的动力核心。 如果少了《天吾手记》的痛与爱,在这世界里不是肥羊就是骗子,不是吃就是被吃。你我都毫无价值。——卢郁佳 双雪涛所有的小说都有一个「现实无处可去」的共同点,所以故事必须存在才行。它做为一个喘息,一种宽慰的眼光,一个可能性。——陈栢青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天吾手记》的书籍的简介,其中不包含《天吾手记》本身的内容,并且力求自然、详尽,避免任何AI痕迹。 --- 《无光之境:一个失忆者的漂流指南》 作者: 陆羽安 出版社: 启明文库 字数: 约 45 万字 开本: 16 开 故事梗概 《无光之境》讲述了一个关于身份迷失、记忆碎片以及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生存意志的宏大叙事。故事的主人公,代号“零”,在一艘名为“方舟号”的深海科研潜艇中醒来,但他对自己的过去一无所知。他没有名字,没有记忆,只有身体深处对某种未竟使命的本能驱动。 “方舟号”在一次神秘的深海勘测任务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当零苏醒时,潜艇已然失控,船员们下落不明,通讯系统完全瘫痪。外部世界,是永恒的、压抑的黑暗,以及深海压力带来的致命威胁。零必须依靠潜艇内部残存的有限资源、他身体中潜藏的、他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技能,以及一张残破的、似乎是某位前任船员绘制的“导航图”,开始他孤立无援的求生之旅。 随着零在潜艇的各个舱室中探索,他逐渐拼凑出关于“方舟号”任务的蛛丝马迹。这不仅仅是一次例行的科学考察,更像是一场深入人类认知边界的秘密实验。他发现的日志、加密的数据文件,无一不指向一个被深埋的真相:他们究竟在寻找什么?以及,为什么所有人都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 《无光之境》的魅力在于其对心理描写的细腻刻画。零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判断,都伴随着对“我是谁”的拷问。他发现自己似乎对机械操作有着惊人的天赋,能凭直觉修复复杂的电路;同时,他又对某些声音和气味表现出强烈的恐惧反应,这些都暗示着他失忆前的身份绝非普通人。 小说的高潮部分,零利用仅存的能源和氧气储备,试图启动一个被称为“回声定位系统”的古老装置。这个过程充满了技术性的张力与个人情感的挣扎。他必须信任那些陌生的、不完整的记忆片段,才能避免被深海的黑暗永久吞噬。最终,当他成功激活系统时,所接收到的信息,颠覆了他对“世界”的全部认知,并将他引向了一个更广阔、也更令人不安的未来。 核心主题与风格解析 《无光之境》融合了硬科幻的严谨设定、心理惊悚的压抑氛围以及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辨。 1. 记忆与身份的重构: 小说大量篇幅用于探讨“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当记忆被剥离后,驱动个体行动的究竟是生物本能、社会习性,还是某种更深层的、先验的“自我”?零的探索过程,就是一场剥开社会化外壳,直抵人性核心的旅程。他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定义他“现在”是谁。 2. 极端环境下的技术崇拜与反思: 深海环境作为故事的主要舞台,不仅是物理上的障碍,更是对人类技术极限的考验。作者对潜艇的结构、生命维持系统的运作、深海生物学等进行了详尽的、令人信服的描述。然而,这种对技术的依赖,也带来了反思:当技术成为唯一的救赎时,人类的脆弱性反而被暴露无遗。 3. 孤独与连结: 零的漂流是绝对的孤独,但他并非没有“同伴”。他通过解读前人的笔记、修复的录音带,与那些已经逝去的船员建立了跨越生死的联系。这些文字和声音,成为了他对抗虚无的锚点。小说探讨了在绝对隔绝中,人类对社群和理解的原始渴求。 4. 未知恐惧与启示录情结: 深海的黑暗象征着人类认知的边界和未知的恐惧。小说巧妙地将这种恐惧从外部环境引向内部的未知——关于人类文明起源的秘密,以及“方舟号”任务的最终目的。这种未知的揭示,带着一丝末世论的色彩,迫使读者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真正位置。 艺术特色 叙事结构: 小说采用多重时间线叙事。当前时间线是零在潜艇内的求生,穿插着他通过电子日志、全息投影发现的“过去”的碎片。这种交错不仅增强了悬念,也使得真相的揭露更具冲击力。 文笔风格: 陆羽安的笔触冷静、克制,但在描绘零的内心波动时,又展现出极强的代入感。他对环境的描写精准而富有画面感,深海的冰冷、金属的锈蚀、水压的轰鸣,无不让人身临其境。尤其擅长使用“静默的暴力”来营造紧张感——例如,潜艇内设备突然停止运作时的寂静,比爆炸声更令人心悸。 读者评价(摘选) “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也陷在了那冰冷的黑暗中。它不是一部简单的科幻小说,它是一次对‘存在’本身的深度潜水。零的旅程是关于如何从虚无中为自己创造意义的终极寓言。” “硬核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完全没有故弄玄虚的感觉。但最吸引人的是角色内心的拉扯,那种在绝境中依然要保持‘人性’的挣扎,极其动人。” “节奏把控得极好,悬念层层递进,直到最后揭示真相的那一刻,仿佛被扔回了现实世界,久久不能平静。” 适合读者 喜爱硬科幻设定的读者。 对心理惊悚、存在主义主题感兴趣的读者。 偏爱高概念、情节严密、注重氛围营造的文学作品的爱好者。 《无光之境》:在遗忘的深渊,重新定义“我”的边界。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双雪涛


  出生于一九八三年,沈阳人,小说家。

  首位获得台北文学奖的大陆作家,首位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得主,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短篇小说奖」。

  出版长篇小说:《翅鬼》、《聋哑时代》,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多部作品已经授权影视改编。本书是获得台北文学奖创作年金的作品,也是双雪涛长篇小说创作的起点。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台湾版序

  《天吾手记》原叫《融城记》,写于二○一二年冬天,起因是参加了当年台北文学奖年金奖的申报,另一个原因是二○一一年第一次去台湾,受到了触动,便自大地张织了一个双线的故事,一部分是在台北发生的,因为我只去过台北。

  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上学时候的事情,好像是因为考试的分数正在焦虑,醒来发现自己已三十六岁,梦中的人与事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往日不可追,这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清晰的痛苦,我已经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再也没机会重来了,它只是一种记忆,一种而今的原因,一个远处的他者,一种谈资,一块素材,人生无意义的焦虑就是在这种回望里显现的,你可以选择耗尽自己人生的方式,但是最终的意义为何,确实搞不明白。写《天吾手记》时并不知道这点,那只是想成为名作家的一种尝试,或者说是实现梦想的努力,究其实质到底是何种文学,自己并不敢担保,写得倒是认真的,投入的真情实感也是不少,其间也有台湾朋友无私的帮助,如果现在写这个故事会写成什么样,也许会包含更多的谨慎,不对,也许干脆就不会写的,如此想来,那时的莽撞和急切也有些用处,就是到底留下了一部小说,回望时又多了一件可以望见的东西。

  我对台湾的了解实在很皮毛,所写下的台北部分极多是自己的想像,怎么写了这么长,我也有点纳闷,可能当时确实对想像台湾有一种热情吧,S市的部分也不能说是特别了解,只是想像的策略略有不同。这部小说在这点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我正在练习通往自己腹地的方法,其中出现的人物有的在我后来的小说也出现过,虽然可能只是个名字,但是在小说中,一个名字可以代表很多东西。这次在台湾出版的版本,我曾在二○一五年年末通改过,题目也是那时候调整的,阅读的感觉可能比原来稍好,文稿比最初消瘦了些。我应该还会写小说的,从二○一一年开始到现在,每一篇小说、每一部小说都在暗处相互关联,我的生命就耗在这上面,所以每一个东西都像是浸透了时间的手巾,花时间拧一拧,总有有点水出来。

  写完《天吾手记》初稿时,我曾手舞足蹈,兴奋异常,现在却可以冷静地谈论此事,因为人类的内心是极复杂的,那个瞬间为什么那样,现在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了。我确实对别的事情没有太大的热情,观察生活和书写生活可能是逃离生活的最好的方法,因为每当如此,生活这种伟大的存在就在脑中一点点消融了。

双雪涛
二○一九年四月六日星期六

推荐文

我像一颗坠落的星,不停地穿过夜空寻找你


  在世故和勇敢之间,这是一本勇敢的书。如果你轻视爱情,必然鄙夷勇敢。但《天吾手记》证明了双雪涛是读者可以交心的作者,如果你经历过艰苦煎熬,不敢言希望,他会为你说出来。

  双雪涛说,《天吾手记》向村上春树致敬。学者王德威评道:「村上作品善于处理日常生活的小奇蹟。淡淡的奇想悬念,似曾相识的邂逅与分离、无可承受之轻的生命思考,曾被一个世代的全球小清新读者奉为经典。但同样的装置放在双雪涛的铁西世界里,毕竟格格不入。他早期的《天吾手记》就有这样的毛病。」《天吾手记》确有村上春树常用的冷硬派侦探奇幻冒险框架和元素。但村上春树是不是一个止于小清新追捧的过气畅销作家,而《天吾手记》是否受村上春树之累,把日本资产阶级风花雪月的小清新,误放进中国无产阶级集体痛苦的大叙事?必须先釐清这点。

  ●

  为什么《天吾手记》要致敬村上春树,非如此不可吗?双雪涛短篇〈自由落体〉里,高中生小凤说,因为父母行医忙碌,总不回家,寂寞的小凤总赖在邻居家吃饭,听邻居拉小提琴听得出神。一夜邻居猝病,经父亲手术,死了。隔天小凤悲痛梦醒,只听见父母在抱怨这事妨碍了升迁,也不懂小凤有什么好难过。同学胡波由此明白了她的孤寂,暗自感谢她说了这个故事,因为两人虽熟,但要原原本本说自己的事儿,这还是头一次。但小凤却说这事没发生过,是小说里的,「我顺口胡编,把我爸妈编进去了。」胡波是否被耍了一记,而小凤是否存心撒谎耍人呢?

  两人平日里都不说自己的事,它们全是痛苦难言的祕密。别人看得到那些表面的情节,以爸妈的观点,批判小提琴手犯错死在不该死的节骨眼妨碍我,断言小凤的悲伤无的放矢,为赋新辞强说愁。就好比人说「村上春树还有什么呢,就小奇蹟、小清新嘛」。所以,当事人唯一说出来的方式,是透过别人的故事,彼此达成理解。村上春树的小说表面写实,实是象征,往往借配角的故事,隐喻主角的祕密。《天吾手记》前往内心的捷径是借道村上春树,真相只能假谎言之口道出。原原本本说自己的事儿,《天吾手记》还是头一次,至今或许也是最后一次。

  非如此不可。

  ●

  如果按照双雪涛小说在台湾出版的顺序阅读,少作《天吾手记》反而晚出,就像一批顺序颠倒的信,因倒叙而更添悬疑和张力。读者先读到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当中的同名短篇,写一桩杀警悬案多年后起死回生,写一个在婚姻中卧底多年的女画家,惊心动魄。结尾笔锋一转,主旨竟然是要写故事边缘一张苍白模煳的少女小脸。多年前引起警察蒋不凡办案被杀,只因为少女李斐一心完成青梅竹马庄树的愿望。李斐因为与庄树自小分离,相信只要心念够诚,海水就会在你面前分开,让出一条干路,让你走过去,天涯海角总会相见。而多年后,重启悬案果真把庄树带回李斐面前。连环凶案错中有错,只为成全李斐相见的心愿。

  〈平原上的摩西〉结构上声东击西,和主旨「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都令人想起《1Q84》的主角青豆雅美与川奈天吾。青梅竹马阔别的两人,各自从1984年误入了岔开的平行时空「1Q84」。别人告诉青豆,她会来到1Q84,是因为和天吾强烈地互相吸引。青豆觉得天吾不可能记得她,男人说,天吾不但记得妳,而且正需要妳,他除了妳一次也没有爱过别的女人。他叫青豆不要害怕,青豆连自己在害怕都无从察觉。

  〈平原上的摩西〉极少着墨两人关系,李斐心念再诚,遂也显得虚浮,到底为什么李斐执着爱庄树?读者期待《天吾手记》解开谜底。《天吾手记》的英雄梦幻冒险,中国新科警察李天吾搭档老鸟蒋不凡办案,见识社会的暗黑,原来会破的案子都是没警察罩着才会破。他在陌生女子突如其来的追求中进退失据,想要接受又似有阻碍,一面休假照顾住院濒危老父,逐渐适应了女友的热情关爱。一夕偕蒋办案遇险,李穿过濒死冰湖,来到异国的台北,邂逅迈向死亡的少女小久。一边限时一百小时寻找故人,打听线索「台北市比101大楼还高的教堂」;一边陪伴孤寂又热情的小久完结从小学到成年的几桩无望情债。奇异地,天吾前半生的各种片段,都在台北重组为新的面貌出现,小久的爱情也仪式性重演了天吾的悲剧。借书店里一本朱天心《击壤歌》的台北少女心事,招魂故人,再活一遍。未竟的思念,在此完成告别。渴望与哀伤不再浮游无影,终于着了实,有了根柢。台北读者初看或会着眼于「你说的台北不是我的台北」的违和感。但与其指责穿越剧考据错误,不如去看历史剧吧,不同类型各有其伦理关怀。等读完恍然大悟书中的台北为何物,忘了文化鸿沟误会,再思前想后,它会让读者发炎剧痛。

  ●

  村上春树的井,双雪涛的湖。

  双雪涛《飞行家》中的短篇〈光明堂〉结尾,主角落入冰封的影子湖,审讯者变成六鳍怪鱼,胸前带爪,主角与之格斗。《平原上的摩西》的〈诗人〉结尾,客运司机利欲薰心,结尾化为湖中六鳍怪鱼。当现实撒谎,破绽百出时,维系谎言的方法就是惩罚说真话的人。于是主角陷于思觉失调。湖里是精神世界,入水后一切打回原形,眼前就是不可碰触的祕密真相。

  无论处境如何艰苦,外人总觉得反正贫民窟大家一样惨,男主角也自以为适应良好;只有湖能揭露他内心的损坏之深。〈自由落体〉里,小凤在泳池中向胡波告白,胡波打岔否认。〈走出格勒〉里,煤山积水成湖,一路诱惑主角男孩的少女老拉,结尾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水边露出一只手,男孩抓住拖出一个陌生溺水少女,背负她去求救。在男孩眼中,溺水少女脸庞清秀,鼻子小巧精致。从旁观者看来,那尸体严重腐烂。我想起多年前中国花儿乐团主唱,描述读书时前女友变心,「别瞧外头看着挺好的,其实里面连根儿都烂了。」男孩看待老拉和溺水少女是同一人,既想拯救脆弱可怜的透明感少女,又恐惧背叛和被抛弃,就像如花少女秒变腐尸。

  双雪涛短篇〈跛人〉中,少女刘一朵像《麦田捕手》主角般,邀男友逃家奔向美梦,其真相却是她用性爱控制男友、交换保护。保护容易吗?〈平原上的摩西〉母亲教幼子庄树,你要保护李斐。说来理所当然,然而在人人遭受践踏不能反抗的高压社会里,这最容易的誓约竟可以难如登天。少女刘一朵遭陌生人施暴,便迁怒怪罪男友「不保护她」,将挫败投射为对男友失望,在他耻辱伤口上撒盐。纯爱是英雄主义,但不平等之下,没人能保护别人,他註定令爱人失望,这是男人深沉的恐惧。

  书中女人并不是真人,而是主角爱别人的能力。在后来的作品中,它已经消耗磨损,不再灼烫。青豆在害怕爱,但自己不知道。《天吾手记》不知害怕,透过预设天吾与小久两人的限时必死,凡事都自由奔放一无阻碍。《平原上的摩西》非常害怕。

  ●

  《天吾手记》和《1Q84》的距离,就是和双雪涛其他作品的距离,是解读双雪涛小说世界的钥匙。《1Q84》全靠偶然令男女主角重逢。如果以几米的作品来譬喻,就是一九九九年的《向左走.向右走》,偶然,像个全能好妈妈,眷顾他们、捉弄他们,引领他们走向快乐结局。在被追杀的阴影下,希望仍旧乐观振翅。但几米十七年后的《忽远忽近》揭晓,男女主角就算心存思念,去找对方仍旧千难万难。现实是,他们不会在一起的机率,大于百分之百。现实完全违背读者的善良期待,其实男女主角不找对方,就算遇到也不挽留对方,就算挽留了也不说真心话,就算说了真心话对方也装耳背没听见,回家喝醉睡一觉就当没事。

  《天吾手记》里,李天吾为寻找失踪的至交女同学安歌,所以当了警察。他把生涯交託在找安歌上,有了前述的现实基础,显露押上这筹码的重量石破天惊,也不输王小波《黄金时代》文革中下放知青王二竟敢独排众议跟人称破鞋的陈清扬好上了。心理学者萨提尔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书中说,人们都着重研究病理,其实更应去发现健康状态是怎样的。这当中,她定义「信任」是「一种特质,允许一个人主张自己的想法、愿望、感受和知识,而不害怕遭到其他人摧毁、波及或抹煞,也不害怕传达给另一个人」。《天吾手记》的底气,就是信任。李天吾少时陷落在自己的困境中,看不见安歌的困境,安歌也顺从了,没有透露自己也处于崩溃的极限。李天吾伤害了安歌,但因为安歌的告白,所以他没觉得安歌不想被他找到。再千疮百孔,在这点上他是一个尚未崩坏的人。

  ●

  《天吾手记》是双雪涛小说世界的动力核心。如果少了《天吾手记》的痛与爱,〈自由落体〉的胡波听小提琴手故事就只是被耍了一记,小凤就只是存心撒谎耍人,如胡波深信「人和人之间有着永恆的距离」,在这世界里不是肥羊就是骗子,不是吃就是被吃。你我都毫无价值。

  有了《天吾手记》,后来作品未明说的悲痛才从虚空中现身。少女们忽然走出纸页,口吐冤情:
  〈平原上的摩西〉里,李斐诉说她的祕密思念如何分开人海、得以和庄树重逢。而庄树说,如果不是为了办案,也不会来找她。
  〈走出格勒〉里,老拉反覆用钢笔为饵诱迫暗恋的少年陪她。而少年反覆索讨钢笔,一心只想拿了回家。
  〈自由落体〉写小凤面临被父母送去留学,不愿分离,哀求胡波留她下来。而胡波听而不闻,只顾计较她说她脚抽筋是不是骗人。事后说,没过多久就把她忘了。

  又写胡波成年后,老同学张舒雅借口挑选新衣约他,胡波拒绝。上床后隔天早餐,胡波说要走了,张舒雅说要再吃个蛋。胡波说去探病,张舒雅要跟,获准,这蛋就不吃了。说明吃蛋只是借口挽留他。

  中国自古歧视妇女,相信女人无权向男人求爱。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说:「本来,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是淫妇;如果一个女人想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反而上了人家的当,那是双料的淫恶,杀了她也还污了刀。」钱钟书小说《围城》令妻子心死的一句话,就是丈夫撇清责任说「当初是妳千方百计嫁我」,理直气壮把婚后问题全归咎她下贱算计活该。女人告白失败,不只得不到爱,连尊严也一起丢失,屈辱感大到无以复加。要跨出这一步身涉重险,只能绕道而行,找借口勾搭男人。无论办案,钢笔,脚抽筋,选新衣,再吃个蛋,都是借口。小说为了生借口,〈倾城之恋〉香港倾覆了,《1Q84》邪教和暗杀组织对决了,《天吾手记》和〈平原上的摩西〉血祭开启了灵界。尽管女人千方百计,而双雪涛各篇男主角都仍执着于借口,女人在示爱,男主角假装浑不知情,胆颤心惊把借口贯彻到底,唯独《天吾手记》作出超越。

  〈自由落体〉写胡波寄了钢笔给狱中父亲,父亲回信也讨钢笔要看一看。可是钢笔被监狱退件了,因为可作凶器。钢笔隐喻小说中的男女主角,一方给出爱,一方想得到爱,都尽了力,可是最终谁也没收到。

  男人们失去了回应爱的自由。因为,爱,可作凶器。

  ●

  爱就是民主,容许别人和你平等。不爱就是心存防备,深怕受暗箭所伤。《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等设防指南在中国和台湾畅销,显示了剥夺信任感有多广泛。集体痛苦,绝不限于沈阳铁西区为政策所抛弃的无产阶级,是在阶级不平等的压力下,全民锋芒互指。

  村上春树《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中的〈Yesterday〉,重考生阿明经历了丧失自我的剥夺过程,无法再靠近青梅竹马恋人一步,甚至千方百计找借口推开她。女主角说:「我常常做同样的梦。我跟阿明坐在船上。长途航海的大船。只有我们两人在小船舱里,那是深夜,圆形的窗外看得见满月。但那月亮是由透明的漂亮冰块做成的。而且下面一半沉在海里。『那看起来是月亮,其实是冰块形成的,厚度大约二十公分的东西。』阿明告诉我。他说:『所以到了早晨太阳出来的话,就会融化掉。趁着这样看得见的时候,不妨好好欣赏喔。』」

  留恋美丽短暂的冰月亮,透露了女孩想靠近阿明、却预感分手的悲哀。小说也借此点出,阿明在表面推拒底下,相同的恐惧和渴望。《天吾手记》就是双雪涛的冰月亮,是当初眼睛仍凝视渴望的时候,后来就剩失望和恐惧了。后来他往深处写,写得精采成熟,痛处溃烂得深不见底。使读者望着《天吾手记》那饱涨盛满童话的眼神,会因预感,会因为不忍其失望,而哀伤难已。

  《天吾手记》如冰月亮,在你见到它时,其实它早已消融。对爱的渴望虽然难以压抑,但为了活下去,我们难免在沉默中一天天失去它。稍纵即逝,所以珍贵。
 
卢郁佳

图书试读

第一章 照相机和猫城

一百个小时之后,死亡就要来临,这是站在台北街头的李天吾知道的为数不多的几件事情之一。

已经在台北转了一天,毫无线索。不得不说,这是一座相当令人舒适的城市。除去建筑本身的美观,高大的楼群与矮小的咖啡馆相得益彰,日式的总统府周围充满了风格迥异的中式建筑,街道整洁。成群结队的机车在巨大广告板底下涌过,湿润的风在楼宇之间盘旋,人们泰然自若地走动,毫不慌张,目不斜视,两只手应着某种韵律轻摆。自在,从来没有人告诉他,这些人看起来如此自在,这种自在震撼了他,也让他感到悲伤。

街上走过这么多自在的人,可他一个也不认识。

他伸手摸了摸腰上的手枪,那是维持他体面的最佳方式。一把小巧的半自动手枪,装有八发子弹,重量四百八十克,每颗子弹三十五克,只需要三十五克就可以把他送去另一个世界。需要细致的操作才好,按下扳机的一刻要绝对果断,才能把后坐力对于精确度的影响降到最小。子弹通常不会像电影一样,横贯大脑,从另一个太阳穴飞出来,大脑虽然给人一种虚无其中的印象,其实里面的组织十分厚密,大约一百二十亿个脑细胞集聚成一个墙体,子弹会在里面形成一个梭形的血槽,做三到四个前空翻,然后停留在鼻腔左右的位置。与从嘴里发射不同的是,头骨不会完全飞出去,而是会碎成几个大块,但是仍保持着似乎完整的假象,只不过脑浆和血水会从鼻子耳朵和嘴巴流出来。不过没关系,只要入殓师仔细的擦净,看上去就和一个心脏病突发的年轻尸体没什么区别。

太阳落到他的眼前。一轮几乎完美的落日在两楼之间缓缓落下,带着某种自然界的庄严,如同一个老去的时代,虽然落幕,余威尚存。他注视着这个陌生的太阳,和故乡的完全不同,家乡的太阳若是在盛夏,光芒四射,显得浮夸,若是在冬日,就算你完全被阳光笼罩,也没有多少暖意,它只是每天按时上班,并没有履行自己的工作,或者说是已经变成了傀儡,垂帘听政的是漫布四周的寒冷空气。而这里的太阳,即使就要落山,也带着温润的诗意,并不是告别,而是暂且小憩,打一个惬意的盹,不久就会再来。他有了和人拥抱的念头,在离开这里之前。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看到「天吾手記」這個名字,腦袋裡閃過的是一本筆記本,可能記錄著生活瑣事,或是某些深刻的感悟。這種樸實的標題,反而讓人在翻開前,多了一份貼近生活、感受人情味的期待。我喜歡這種「接地氣」的感覺,彷彿作者就坐在你對面,緩緩跟你說著他的故事,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紮實的情感堆疊。 我特別在意書的「氛圍」。有些書讀起來很熱鬧,文字像在跳舞,讓人目不暇給;有些則像一杯溫熱的茶,緩緩滲入心底,餘韻悠長。「天吾手記」給我的感覺,就更偏向後者。我期待它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屬於自己的空間,讓我在喧囂的城市裡,找到一塊可以喘息、可以沉澱的角落。 我很欣賞那些能夠引人深思的作者。不是那種生硬的說教,也不是故作高深的哲理,而是透過一些細膩的觀察、一些不經意的對話,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甚至對周遭的世界產生新的理解。我希望「天吾手記」能夠提供這樣的閱讀體驗,讓我在合上書本後,腦海中仍舊迴盪著一些想法,一些關於人生、關於情感、關於存在的問號,值得我們去一一探索。 台灣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一種特有的溫柔和韌性。無論是描寫小人物的艱辛,還是記錄時代的變遷,總能在字裡行間找到一股溫暖的力量,讓人感到共鳴。我對「天吾手記」也抱持著類似的期待,希望它能夠觸及我們心中柔軟的部分,讓我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以及生命中的那些美好與堅持,即便是在困難之中。 我一直認為,好的書,就像是一位老朋友。你可以在任何時候翻開它,每一次都能有新的發現。它可能在你心情好的時候,讓你更加愉悅;在你失落的時候,給你一些安慰。我希望「天吾手記」能夠具備這樣的特質,成為一本可以在我生命中長久陪伴的書,每一次重讀,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啟發和力量。

评分

拿到《天吾手記》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份不落俗套的名字。在現今充滿奇特、煽情的書名當道之時,「天吾手記」反而給人一種樸實、內斂的感覺,彷彿一本塵封的日誌,等待著被翻開,去窺探其中真實的生活軌跡。這種低調的風格,反而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讓我迫不及待想知道,這位「天吾」究竟記錄了些什麼。 我特別喜歡那些能夠捕捉到時代脈動,又能在其中細膩描繪個人情感的作品。台灣的社會變遷,經歷了許多轉折,這些歷史的痕跡,往往也深刻地烙印在每個人的心中。《天吾手記》是否能夠在這個宏大的背景下,呈現出個人獨特的生命體驗,是否能在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時代的觀察與感悟,是我非常期待的。 對我而言,閱讀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它能夠帶領我們進入一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世界,去體驗不同的生命。我希望《天吾手記》能夠提供這樣一種閱讀經驗,它或許描寫著我們不曾經歷過的生活,但其背後所傳達的情感,卻是普世的。我期待它能引發我更深層次的思考,去理解人性,去探索生命的意義。 台灣的文學,總有一種溫柔而堅韌的底色。無論是描寫小人物的奮鬥,還是記錄社會的變遷,總能在其中找到一股暖流,給人前行的力量。我希望《天吾手記》能夠保有這樣的特質,它不一定要充滿激昂的口號,但必須能夠觸動人心,讓我們在讀完後,對生活多一份理解,對未來多一份希望。 一本真正的好書,應該像一位良師益友,在你需要的時候,能夠給予啟發;在你迷茫的時候,能夠提供指引。我希望《天吾手記》能夠具備這樣的潛質,它不僅僅是一本消磨時間的讀物,而是一個能夠在我的書架上,長久佔據一席之地,並在每一次翻閱時,都能帶來新的感悟與思考的夥伴。

评分

坦白說,對於《天吾手記》這個書名,我最初的想像非常單純。或許是關於某個角色的內心獨白,又或許是一些零散的觀察紀錄。這種帶有「手記」性質的標題,往往暗示著一種未經修飾的真實,一種貼近個人感受的表達。這讓我對書中的內容,有著一份不設限的期待,希望能看到最純粹的文字。 我個人特別偏愛那種能夠在文字中營造出獨特氛圍的作品。有些書讀起來像是置身於熱鬧的市集,充滿了各種聲響與色彩;有些則像是獨自漫步在寧靜的森林,感受著大自然的氣息。《天吾手記》給我的感覺,似乎更傾向於後者,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在翻閱之間,彷彿進入了一個由作者精心構築的意境。 對於文字的力量,我始終抱持著敬畏之心。優秀的文字,不僅能夠傳達訊息,更能觸動人心,甚至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我希望《天吾手記》能夠具備這樣的力量,它不一定需要販賣雞湯,但必須能夠引人深思,讓我在閱讀後,能夠帶著一些新的視角,去重新看待這個世界,去感受生命的種種可能。 台灣這片土地,孕育了無數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品。從過去的歷史敘事,到當代的社會觀察,總能在其中找到一份溫暖與堅韌。《天吾手記》是否能延續這樣的情感,是否能在文字中流露出對土地、對人民的關懷,是我非常關注的一個面向。我期待它能夠讓我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在地連結,一份屬於我們共同的記憶與情感。 我深信,一本值得反覆品味的書,一定有其獨到之處。它可能在某個情節上、某個角色塑造上、或是在某些對話的設計上,都藏著作者的巧思。我希望《天吾手記》能夠是一本禁得起時間考驗的書,它不只是一時的閱讀娛樂,更是一種能夠在日後不斷被回味、被理解的寶藏,每次重讀,都能有新的收穫。

评分

初次見到「天吾手記」這四個字,腦海中浮現的是一種寫實的畫面,彷彿一本老舊的筆記本,攤開來,裡頭記錄著一段段真實的人生片段。這種名字,沒有過度的包裝,沒有炫麗的辭藻,反而有一種樸實的吸引力,讓人期待著,能藉由這本「手記」,窺見一段不加修飾的生命故事。 我對於那些能夠細膩描寫生活場景,又能在其中巧妙融入深刻情感的作品,有著莫名的偏愛。台灣的城市風景,巷弄裡的人情味,甚至是餐桌上的家常菜,都能承載著豐富的情感和故事。我希望《天吾手記》能夠觸及這些細膩的日常,從平凡的點滴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義,讓讀者在字裡行間,感受到一份貼近生活的真實。 閱讀,對我來說,是一種心靈的對話,一種與作者、與書中人物的交流。我期待《天吾手記》能夠引發我內心的共鳴,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與書中的情感產生連結,進而反思自身的生命經驗。它不需要告訴我該怎麼做,但必須能夠引導我,去思考,去感受,去探索。 台灣的文學,常常帶著一股溫柔的堅毅,一種面對困難卻不屈不撓的精神。無論是個人命運的起伏,還是社會脈絡的變遷,總能在其中找到一絲溫暖的光芒。《天吾手記》是否能夠傳承這樣的人文關懷,是否能在文字中展現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是我非常好奇的。 我認為,一本真正有價值的書,應該能夠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它可能是一段難忘的情節,一個觸動人心的句子,又或者是一種全新的觀點。我希望《天吾手記》能夠具備這樣的力量,它不僅能滿足我閱讀的當下,更能在日後,成為我回味無窮的心靈風景,每一次翻開,都能有新的啟發。

评分

拿到《天吾手記》這本書,第一時間吸引我的是那種沉靜的氣質。在如今資訊爆炸、節奏快速的時代,一本名字聽起來不那麼張揚、不那麼迎合的書,反而有種獨特的魅力。這讓我不禁聯想到,或許作者在創作這本書時,也懷抱著一份返璞歸真的心境,希望透過文字,帶領讀者一同沉澱、一同感受。 我特別喜歡那些能夠細膩描繪日常,卻又能從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之處的作品。生活中的點滴,往往蘊藏著最真實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意義。我期待《天吾手記》能夠在這些細節上著墨,讓我們透過作者的雙眼,重新看見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或是那些藏匿在角落的孤寂。 閱讀,對我而言,不僅是獲取知識,更是一種心靈的對話。我希望《天吾手記》能夠成為一個引導者,開啟我與自身、與世界對話的契機。它或許不會直接給出答案,但會拋出問題,引發思考,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與書中的文字產生碰撞,激盪出屬於自己的理解。 在台灣,我們經歷過許多歷史的變遷,也見證了社會的快速發展。這使得我們對人情世故、對情感的細微之處,有著特別深刻的體會。我希望《天吾手記》能夠觸及到這些情感的面向,描寫出那些細膩、真實、甚至有些許無奈的人際互動,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找到情感上的共鳴,感受到一份貼近人心的溫度。 一本好的書,就像是心靈的風景,能夠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境下,展現出不同的樣貌。我希望《天吾手記》能夠擁有這樣的深度與廣度,它不只是一篇篇文字的集合,而是一個能夠引導我去探索內心世界、去理解更廣闊的現實的旅程。我期待這段旅程,能充滿驚喜,也能帶來深刻的啟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