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人物

论三国人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三国
  • 历史人物
  • 人物分析
  • 历史传记
  • 古典文学
  • 三国演义
  • 历史研究
  • 人物评价
  • 文化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三国时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
  董卓、吕布、袁绍、曹操、刘备、诸葛亮、马超、司马懿……
  董卓仅是一个因为他人的愚蠢才得以上位的窃国者?
  吕布刺杀董卓,个人恩怨背后,并州军与凉州军的深层矛盾是甚么?
  袁绍若只是优柔寡断、心胸狭窄,怎能有那么强大的号召力和实力?
  刘备的真实形象,与《三国演义》中差别多大?
  马超有过人的勇勐,但为何被人评为「强而无义」?
  ……
  真实历史中的三国人物,远远比《三国演义》中的角色更复杂,也更厉害、更残酷。

  读《论三国人物》,看历史学家方诗铭如何通过详密的史料辨证,去掉这些历史人物形象上的迷雾,呈现一幅真实的三国英雄群像。

推广重点

  董卓不仅仅靠何进的愚蠢才得以上位。他是连皇甫嵩都避其锋芒的实力派军阀。
  董卓收服吕布,是凉州军事集团对并州军事集团的吞併。
  吕布刺杀董卓,是并州军的强力反弹。
  袁绍不仅是世家,也是游侠和豪杰。他比小说中强大得多。
  刘备的真实形象,是一个反覆无常的枭雄,并非忠厚长者。
  马超有过人的勇勐,但「强而无义」,害死家族,众人忌惮。

  比小说更复杂,更厉害,更残酷。这是血腥、暴力、狡诈、现实,充满人性黑暗与光辉的真正「权力的游戏」。
 
浩瀚星河的低语:一部关于宇宙学、形而上学与人类文明未来的探索之旅 本书不是关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也无意于剖析古代权谋的细枝末节。 它将带领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尺度的思想漫游,聚焦于人类理性所能触及的最宏大命题:宇宙的起源、存在的本质,以及我们在无垠时空中所处的真正位置。 第一部分:时间之河的源头与尽头——宇宙学的最新图景 本书的开篇,将我们置于一个极度炙热、极度致密的奇点之前。我们摒弃传统叙事,直接深入到量子引力的深水区。我们详细探讨了当前主流宇宙学模型——$Lambda$CDM 模型所面临的深刻挑战:暗物质的身份之谜、暗能量的驱动机制,以及暴胀理论中“永恒暴胀”所暗示的多重宇宙(Multiverse)的可能性。 我们不会止步于描述这些理论,而是深入探究它们的哲学含义。如果我们的宇宙仅仅是无数“泡泡宇宙”中的一个,那么我们所珍视的物理定律是否具有普适性? 随后,本书将时间线拉长至宇宙的终局。我们审视了热寂(Heat Death)、大撕裂(Big Rip)乃至大挤压(Big Crunch)的可能性。在这些宏大的尺度下,人类文明的兴衰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瞬间。通过对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分析,本书试图描绘出时间本身可能如何终结,或者如何演变为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非线性的存在形式。 第二部分:存在的结构——形而上学的再审视 在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之后,我们转向内部,探讨“存在”本身的结构。本书认为,意识并非简单的生物化学反应,而是宇宙结构在特定尺度上的某种涌现属性。 我们详细分析了柏拉图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现代交锋。通过对整合信息论(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 IIT)等前沿理论的批判性考察,我们试图回答“什么是意识?”这一古老问题。如果信息是宇宙的基本构建块,那么意识是否也以某种形式潜藏在夸克、场和时空曲率之中? 更进一步,本书探讨了实在性(Reality)的层次。什么是“客观实在”?量子力学中的测量问题揭示了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之间无法分割的联系。我们深入剖析了“哥本哈根诠释”、“多世界诠释”以及“退相干理论”,并提出一个激进的观点: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可能是由基础物理定律在约束下构造出的、具有高度压缩性的模拟界面。 这种视角,要求我们重新评估知识的边界和我们对“真实”的定义。 第三部分:技术的奇点与文明的未来——人类在宏大叙事中的角色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聚焦于人类自身,但不是通过社会学或政治学的角度,而是从技术演化的必然性来审视。我们探讨了强人工智能(AGI)的到来将如何根本性地重塑我们对“智能”的理解,以及它是否会成为连接物质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桥梁。 我们讨论了后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的伦理困境,特别是对“意识上传”和“生物学限制的超越”的思辨。如果人类可以摆脱生物躯体的限制,我们的目标是否会从生存斗争转向对宇宙基本定律的彻底理解? 同时,本书也探讨了星际文明的可能性。在面对宇宙的广阔与冷漠时,单一文明的脆弱性暴露无遗。我们分析了费米悖论(Fermi Paradox)的多种解答,从“大过滤器”理论到“动物园假说”,但最终聚焦于一个迫切的问题:为了确保文明的延续,我们必须以何种哲学和技术形态,才能真正地在宇宙中留下印记? 本书旨在激发读者跳出日常琐碎的叙事框架,用宇宙尺度的视角来审视个人存在的意义。它是一份献给那些不满足于已知答案、渴望在星辰与哲学深渊中寻找新航标的思考者们的邀请函。 它探讨的是永恒的谜题,而非尘封的往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方诗铭(1919—2000)


  中国着名历史学家,长期从事中国中古史的研究。1945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历史系,师从顾颉刚、陈寅恪、钱穆等史学大师。曾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兼任《史林》主编等。主要着作及古籍整理成果有《上海小刀会起义》(1965年)、《古本竹书纪年辑证》(1981年,合着)、《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1987年,合着)、《〈冥报记˙广异记〉辑校》(1992年)、《曹操˙袁绍˙黄巾》(1996年)。
 

图书目录

方诗铭先生和《论三国人物》/方小芬
前记
1 董卓兴起于「边鄙」的凉州
2「安危定倾」
3 董卓与凉州军事集团
4 董卓之死
5 吕布在并州的早年生涯
6 吕布与并州军事集团
7 吕布的最后
8「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9 作为「游侠」之士的曹操
10 曹操与袁绍为首的政治集团
11「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12 曹操据有兖州
13「规大河以南以待其变」
14 曹操保卫兖州的战争
15 曹操再次保卫兖州的战争
16 曹操与袁绍的矛盾和激化
17「奉天子以令不臣」
18「黄巾余众」郭泰即「郭大贤」
19「白波贼帅」杨奉
20《三国志》为甚么不写丁沖
21 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
22 世族、豪杰、游侠—袁绍的一个侧面
23 袁绍在冀州
24 袁绍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者
25 袁绍是如何覆灭的
26 公孙瓒「文武才力足恃」
27 割据幽州的公孙瓒
28 公孙瓒与「商贩庸儿」
29 公孙瓒在袁绍和当地豪族的进攻下失败
30 袁绍与「黑山贼」张燕
31 张燕窥伺袁绍的冀州
32 袁绍、张燕争夺冀州的战争
33「气侠」之士袁术
34 袁术与孙坚
35 袁术、曹操的封丘之战
36「袁术至于此乎」
37「轻狡」之徒孙坚
38 孙坚军事力量的形成
39 孙坚与袁术
40 孙坚之死
41「明果独断」「勇盖天下」
42 孙策与袁术
43「精兵之地」与「丹阳兵」
44 丹阳成为孙策平定江东的根据地
45 孙氏父子与会稽大姓强族
46 魏滕和虞翻
47 吴郡「四姓」与会稽「四族」
48 鲁肃的早年生涯
49 周瑜与孙吴建国
50 周瑜与赤壁之战
51「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52「枭雄」刘备
53 刘备与公孙瓒
54 刘备被拥戴为徐州牧
55「争盟淮隅」的失败
56 诸葛亮的家世
5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8 诸葛亮为甚么选择刘备
59《隆中对》
60 关羽其人
61 关羽与荆州之失
62 刘备与关羽
63 诸葛亮与法正
64 庞统、法正与刘备
65 马超及其在蜀的处境
66 李严与诸葛亮
67「明惠若神」「慧心大悟」
附:何晏与「玄学」
68「浮华」与何晏
69 何晏是曹爽的「腹心」吗
70 高平陵政变中的何晏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论三国人物》中关于周瑜的论述,让我对这位东吴名将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总觉得他被诸葛亮的光芒所掩盖,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其才能丝毫不逊于任何人。书中详细分析了他指挥赤壁之战的策略,以及他在东吴政坛上的影响力。同时,作者也深入探讨了他与诸葛亮之间的瑜亮之争,认为这并非简单的个人恩怨,更是两种不同政治理念和战略思想的碰撞。这种对人物历史地位和才能的客观评价,让我对周瑜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评分

《论三国人物》中关于关羽的描写,让我对这位“武圣”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描绘他的忠义勇武,而是深入探讨了他性格中存在的傲慢和骄矜,以及这些性格弱点最终如何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作者引用了大量细节,比如他对糜芳、傅士仁的轻视,以及他在孤军深入时,对于危险的低估,都成为了他覆灭的伏笔。这种对人物缺点同样毫不留情的剖析,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让我对他的惋惜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能理解为什么历史上的他,并非仅仅是一个完美的符号。

评分

刘备在《论三国人物》中的形象,与我以往看过的任何版本都不同。这本书没有过分强调他的“仁德”光环,而是着重分析了他作为一名领导者,如何在绝境中凝聚人心,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生存下来,并最终建立蜀汉政权。书中对他的“哭”的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认为这并非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他拉拢人心、展现政治手腕的重要手段。同时,作者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他性格中的局限性,比如在某些关键时刻的犹豫不决,以及他对关羽、张飞的过度信任所带来的潜在风险。这种真实而多维度的呈现,让我觉得刘备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道德楷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凡人。

评分

赵云在《论三国人物》中的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让我感受到了这个人物的独特魅力。这本书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超级英雄,而是通过一些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忠诚、可靠的将领,如何在战场上默默付出,如何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书中分析了他的“七进七出”并非仅仅是个人武勇的展现,更是他对刘备的忠心和责任感的体现。同时,作者也提到了他性格中相对温和的一面,以及他在军中受到尊敬的原因。这种朴实无华的英雄形象,反而让我觉得更加贴近现实。

评分

读完《论三国人物》的曹操篇章,我才真正理解了“乱世奸雄”这个评价的复杂性。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将曹操定性为反派,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以及一个普通人的多面性。从他年少时的狡黠,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勃勃,再到他对人才的渴求和包容,以及晚年对权力的巩固和对文学的热爱,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他“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哲学解读,书中分析了这并非单纯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是他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为了生存和实现抱负所必须采取的一种极端策略。这种解读让我对他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同情和理解,尽管我依然无法完全赞同他的某些做法。

评分

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早就对三国故事耳熟能详,但《论三国人物》却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深入剖析了那些塑造了历史洪流的个体。作者并没有仅仅罗列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仿佛一位高明的解剖师,将每个角色的性格、动机、乃至内心深处的挣扎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被关于诸葛亮的分析所吸引,书中并没有将他神化,而是细致地探讨了他“鞠躬尽瘁”背后的考量,以及他屡次北伐失利,甚至在最后一次北伐中,面对艰难险阻时,内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作者引用了大量史料和旁征博引,使得论证过程严谨而有说服力,让我不禁重新审视这位“智慧的化身”。

评分

这本书在分析吕布时,并没有简单地将他定义为一个“三姓家奴”。《论三国人物》深入剖析了他作为一名武艺绝伦但政治头脑几乎为零的悲剧人物。书中详细描绘了他如何凭借着超凡的武力,在乱世中纵横捭阖,但也正是因为他的缺乏政治远见和对权力的盲目追求,最终导致了他身败名裂的结局。作者引用了“辕门射戟”等事件,来展现他虽然勇猛,但缺乏真正的决断力,也无法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对人物性格缺陷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令人唏嘘的吕布形象。

评分

孙权在《论三国人物》中的论述,填补了我一直以来的认知空白。我之前总觉得他在三位君主中是最“佛系”的,似乎更多是承接父兄的基业。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孙权作为一位守成之主,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从他如何稳固江东,抵御曹魏和蜀汉的夹击,到他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任用,再到他晚年对于继承人问题的处置,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帝王的深沉和无奈。书中特别分析了他在“甘露之变”之后,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腕,重新巩固自己的权力,并且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合格的统治者,在权力斗争中的冷静和果断。

评分

《论三国人物》中对司马懿的解读,简直让我拍案叫绝。我一直以来都把他视为一个阴险狡诈的反派,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忍耐、智慧和远见。书中详细分析了他如何在大将军曹爽的压制下,隐忍蛰伏,伺机而动,最终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的权力。这种对权力斗争的精妙把握,以及他长远的战略规划,都让我对他的能力刮目相看。同时,书中也探讨了他对于“鹰视狼顾”的解读,认为这并非仅仅是权谋的体现,更是他身处乱世,为了生存和实现抱负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警惕和决断。

评分

张飞在《论三国人物》中的形象,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以为他就是一个粗鲁莽撞的武夫,但这本书却揭示了他性格中隐藏的另一面。书中分析了他作为一名冲锋陷阵的猛将,其勇猛无畏的背后,是对兄弟的忠诚,以及在战场上对刘备的绝对支持。同时,作者也指出了他嗜酒误事的缺点,以及他对下属的严苛,这些都成为了他最终被范强、张达所害的直接原因。这种对人物复杂性的深入挖掘,让我对这位“莽夫”的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看到了他身上那种草莽英雄的悲剧色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