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序言
推薦序
在全係統中呈現愛
粲然/知名作傢
鬆居直說:“這次看到米米,又有當年看到米飛的感覺,非常欣喜。”
如果說,做媽媽和做傢庭個體跟蹤這幾年,我得到某幾條稱得上寶貴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一個係統中去呈現愛。
構建一個健康的、持續發展的親子關係,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和學習怎樣建立自己的愛之係統。這個係統包含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對親密關係的看法,也包含在此之上,你對所有相關問題的相關解決模式。
然而實際上,在做父母的最初幾年,我們總是愛得太生澀,太缺乏整體性。
比如說,我們可能會認同要“親密育兒”,要“無條件接納”,要“讓孩子生活在一個真實的環境裏,而不是真空中”,在現實生活裏,卻因為孩子不肯坐馬桶而進行強製訓練;因為孩子不願意學擊劍憂心忡忡;因為孩子四歲還說不齣一個英語單詞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因為孩子在幼稚園裏和朋友吵架瞭,恨不得沖過去幫她理論是非麯直。
許多父母在育兒方麵的誤區,都齣在“反應式管理模式”上。總是覺得孩子這裏齣瞭問題,我就要去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在那裏還又不足,我就要去那裏”堵槍眼“。 實際上,當我們隨著孩子的成長階段,長成更為成熟的父母,迴顧來路,我們就會承認,成長的的確確是一個序列的事,一個迴圈的事,是多層麵的係統,從小時候的餵奶作息、朋友交流、感受情緒、學習態度到成長之後的飲食作息、社群交往、價值認定、學習方式,無一不是互相關涉、互相交通、互為補充。而不僅僅是簡單的 “你對我做瞭什麼” —— “我就會怎麼樣” 之膚淺因果。
永遠在孩子成長過程的”問題“中疲於奔命,不僅影響瞭我們對於真正廣闊人性的定義、阻礙瞭孩子自己萌生的成長原動力;而且,因為我們並沒有對孩子的成長結構模式有真正的理解,無法觸及他們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沒有形成互相照見的深層次洞察力,因此,哪怕一時“解決”問題,也無法撼動彼此的生命結構,無法為成長創造真正的、關於原動力的飛躍。
生命是一個整體,成長過程是一個整體。因此——
我們的愛,也應該是一個整體。
幾年前,在我還是個資淺媽媽的時候,我看過《米米係列》,當時,就僅僅覺得它是一套很好的繪本。幾年時間過去瞭,我的“媽媽齡”又長大瞭一些,迴首孩子的嬰幼兒期,我終於意識到 “米米” 這套繪本更為深遠的意義。
《米米係列》全套十本,講述瞭嬰兒——幼兒成長關鍵期方方麵麵的問題。
《米米說不》
隨著學步幼兒漸漸獨立,“不要”成瞭他們的口頭禪。
《米米愛模仿》
從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精彩描繪幼兒的模仿世界。
《米米遇見書》
通過米米遇見書的有趣曆程,巧妙呈現閱讀的樂趣。
《米米玩收拾》
一起來收拾玩具吧!收拾玩具會帶來這樣的精彩故事呢?
《米米坐馬桶》
孩子坐馬桶可是瞭不起的成長啊!以米米坐馬桶的有趣過程講述瞭一個跨越式的成長。
《米米小跟班》
溫馨描繪米米當媽媽小跟班的趣事和插麯, 媽媽和孩子是無法“互相失去”的。
《米米吸奶嘴》
生動描繪幼兒吸奶嘴的需求,以及逐漸長大的米米嚮奶嘴說再見的有趣過程。
《米米不想畫畫》
生動描繪米米和外婆的溫馨互動,學習並不是從“單純的學習”裏來的,而是從生活與愛裏來的。
《弟弟找媽媽》
穿插藏貓貓翻頁遊戲,生動描繪小小孩與母親分離的焦慮,適閤親子邊讀邊玩。
《小便的故事》
一連串的問題,邀請小朋友一起猜猜看,動物們在哪裏小便?
而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米米係列》實則呈現孩子近乎一個係統的成長需求
《米米說不》───說不的需求
《米米愛模仿》──模仿喜歡的大人的需求
《米米玩收拾》──秩序感的需求
《米米坐馬桶》──排泄的需求
《米米小跟班》──依戀父母的需求
《米米遇見書》──體驗閱讀快樂的需求
《米米吸奶嘴》──口腔吸吮的需求
《米米不想畫畫》──重復操作喜愛事物的需求
《弟弟找媽媽》──依戀父母的需求
《小便的故事》──排泄的需求
在這樣的係統中,父母、祖父母、同伴要以什麼樣的心態和感受去陪伴、去追隨、去觀察,以及——去充滿相信的等待。
在這樣以一個有一個小故事連綴起來的故事裏,一整個多方麵的、充滿愛的迴答體係,被呈現齣來。
在所有的成長問題中,去建構一個逐漸成型,卻不被任何一個突發問題更改的育兒係統。去始終如一地麵對孩子,始終如一地麵對自己。
這就是“米米”係列套書,最深刻最獨特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