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即经验

艺术即经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ohn Dewey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美学理论的代表着作之一
  20世纪的美学经典着作

  《艺术即经验》是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杜威的美学专着,1934年首次出版,集中代表了杜威美学思想,也是实用主义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主要阐述作为艺术的经验与普通经验的来源——「日常生活」之间的连续性。把经验看作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的各种情感和意志的表现、人对刺激的一种反应;认为经验最完美的表现就是艺术,经验即艺术,并认为从审美经验中去寻找艺术的答案是不可能的,这种答案只能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才能找到,审美经验必须首先适宜这种知觉经验。杜威以「经验」为其艺术观的出发点,阐述了「艺术即经验」的美学观。

  第一章〈活的生物〉是全书的纲领,提出「艺术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经验之中」,指出艺术的任务是恢复美的经验与日常生活进程之间的连续性。该书在论证结构上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总体上讲述了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艺术的统一关系;第二部分侧重介绍了审美经验的特征;第三部分主要强调了艺术的作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约翰‧杜威 John Dewey   1859-1952


  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为美国着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是为20世纪西方哲学主流之一的美国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1875年于佛蒙特大学就读,1882年转入霍普金斯大学,188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美国哲学学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会长。主要着作有《哲学的改造》、《经验与自然》、《确定性的寻求》、《艺术及经验》、《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逻辑:探究的理论》等,其中1934年出版的《艺术即经验》一书影响极大。杜威在实用主义诸位哲学家中着作最多,影响也最深远,是集大成的宗师。

译者简介

高建平


  1955年生于江苏扬州。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扬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国际美学协会主席;中华美学学会外国美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主要着作有《中国艺术的表现性动作》(英文)、《画境探幽》、《全球化与中国艺术》等,翻译《艺术即经验》、《西方美学简史》、《弗洛伊德的美学》等国外学术着作。主持大型多语种辑刊《印迹》的编译工作,主编现代美学经典译丛。
 

图书目录

译者导言
序 言 
第一章 活的生物 
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乙太物」 
第三章 拥有一个经验 
第四章 表现的动作 
第五章 表现性物件 
第六章 实质与形式 
第七章 形式的自然史 
第八章 能量的组织 
第九章 各门艺术的共同实质
第十章 各门艺术的不同实质 
第十一章 人的贡献 
第十二章 对哲学的挑战 
第十三章 批评与知觉 
第十四章 艺术与文明 

名词索引
杜威年表

图书序言

序言

  1931年冬春之际,我应邀到哈佛大学作了十次系列讲座。讲演的科目是艺术哲学,那些讲演是这本书的缘起。这个讲座是为纪念威廉•詹姆斯而设立的,我为这本书哪怕是间接地与这个杰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感到莫大的荣幸。在进行这些讲演时,哈佛大学哲学系的同事们始终如一的友善和好客也给我留下了愉快的回忆。

  有关这个科目,我在对我所受的影响做出说明时,感到有点为难。这种影响也许部分可从书中所提到或所引用的作者中显示出来。我阅读这一科目的书籍已经很多年了,英文书籍阅读面较为广泛,法文的少一点,德文的则更少一点。我从那些我现在已经无法回忆起来的源泉之中汲取了很多的东西。此外,某些作者对我的影响,要远比书中所提到的大得多。

  说明那些直接向我提供帮助的人则比较容易。约瑟夫•拉特纳(Joseph Ratner)博士向我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出处。迈耶•夏皮罗(Meyer Schapiro)博士阅读了第十二章与第十三章,并提出建议供我自由地採用。欧文•埃德曼(Irwin Edman)阅读了本书的大部分手稿,他的建议和批评使我获益匪浅。悉尼•胡克(Sidney Hook)阅读了许多章,这些章现在的形式大都是与他讨论的结果;特别是论批评的那一章以及最后一章,就更是如此。我最需要感谢的是A. C.巴恩斯(A. C. Barnes)。这本书曾逐章与他讨论过,但他对这些章的评论和批评仅只是他对我的帮助的很小的一部分。在好几年的时间中,我从与他的谈话中得到了许多教益,许多谈话都是在他那无与伦比的藏画前进行的。这些谈话与他的书都是我关于哲学美学的思考形成的主要因素。viii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优点的话,那都归功于巴恩斯基金会良好的教育工作。这一工作比起当代包括科学教育在内的各门学科的优秀教育工作来,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我为这本书能够成为这个基金会所产生的广泛影响的一部分而感到高兴。

  感谢巴恩斯基金会允许我复制一些插图,感谢巴巴拉和威拉德•摩根为本书提供照片。

约翰•杜威

图书试读

第一章   活的生物
 
活的生物原文是creature,兼指动物与人。有译者考虑到这个词与create,creator等同根词的关系,将它译为创造物。——译者
 
作为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会有的具有讽刺意味的反常现象,美学理论的构成所依赖的艺术作品的存在成了关于它们的理论的障碍。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这些作品是外在地与物质地存在着的产品。在一般观念中,艺术品常被等同于存在于人的经验之外的建筑、书籍、绘画或塑像。
 
由于实际的艺术品是这些产品运用经验并处于经验之中才能达到的东西,其结果并不容易为人们所理解。除此之外,这些产品中一部分的完善本身,它们由于拥有无可争议地受赞赏的长久历史而具有的特权,形成了一个阻碍新鲜洞察的成见。一旦某件艺术产品获得经典的地位,它就或多或少地与它的产生所依赖的人的状况,以及它在实际生活经验中所产生的对人的作用分离开来。
 
当艺术物品与产生时的条件和在经验中的运作分离开来时,就在其自身的周围筑起了一座墙,从而这些物品的、由审美理论所处理的一般意义变得几乎不可理解了。艺术被送到了一个单独的王国之中,与所有其他形式的人的努力、经历和成就的材料与目的切断了联系。
 
因此,从事写作艺术哲学的人,就被赋予了一个重要任务。这个任务是,恢复作为艺术品的经验的精致与强烈的形式,与普遍承认的构成经验的日常事件、活动,以及苦难之间的连续性。山峰不能没有支撑而浮在空中;它们也非只是被安放在地上。就所起的一个明显的作用而言,它们就是大地。弄清楚这一事实的各种含义,是地理学家与地质学家这些与地球的理论有关的人的事。对艺术进行哲学研究的理论家,也要完成类似的任务。
 
如果有人愿意接受这一见解,那么甚至只要通过短暂的实验,他将看到随之而来的是初看上去令人惊讶的结论。为了理解艺术产品的意义,我们不得不暂时忘记它们,将它们放在一边,而求助于我们一般不看成是从属于审美的普通的力量与经验的条件。我们必须绕道而行,以达到一种艺术理论。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