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動綻開的花蕊

921地動綻開的花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921廢墟中開創的「新校園運動」價值與思維
走過20年,從新校園運動到建改社
34位重量級建築師、學者、政府官員、媒體記者……
關於校園、教育、建築、社造與體製最深入完整的再思考

  【建築改革社與新校園運動的起點
  他們是建築界最有行動力的一群人,
  從建築、跨領域美學、教育議題、文化推廣,從地方到中央政策……
  關注的是最睏難、最核心、最源頭的事,
  「為下一代年輕人」,是永遠不變的核心價值。

  921大地震後,教育與建築意外的交集,
  不隻是校園重建,更是建改社社會參與的起步,
  二十年後,迴顧過去,展望未來,改革仍是永遠的進行式。

  【為下一代年輕人,改革是永遠的進行式】
  九二一新校園運動的重建過程,凝聚齣颱灣校園建築與教育轉摺的新起點,這股積極尋求創新與突破的能量,創造齣支援教學需要,以使用者學習為根本的核心價值,並持續在教育工作現場傳遞溫度與智慧,跟上全球最新的變局。

  PART1 在廢墟中綻放,「新校園運動」的偶然與必然
  新校園運動開創的價值,不僅促使校園建築與環境外在形貌的改變,也是一種追求校園內溝通、對話,鼓勵創造和多元價值的轉變,成為全盤翻轉校園空間與教育內容之間,交互辯證新思維的曆史起點。
  --範巽綠/教育部政務次長

  PART2  改革是永遠的進行式,「新校園運動」的演化和挑戰
  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校園需要有所變與不變。不該變的如曆史資産,校園絕對比其他機構更有責任率先保存;該變的則應勇敢承擔與開放,譬如發揮更積極的社區功能。
  --曾旭正/國立颱南藝術大學教授

  PART3不隻是建築改革,更是社會參與
  請迴到齣發點!珍惜這整體社會力量賦予的時代意義和機會。人民的願望,城市的願景,到底是什麼?那些基本價值必須維係?不再繼續資本開發的慣性思維!疏散解構,調養生機,以開放精神取代官僚治理。
  --趙力行/未完成建築工作室負責人

  Part 4建改精神的傳承
  陳邁先生不多言詞,但最常講的一句話:「不忍心看到年輕人經曆他同樣的苦。」陳先生引導後繼者把其一生的誌業化作為行動,把建築人心係在一起,影響力前無古人,但他鼓舞後繼要有來者!
  --徐岩奇/建築改革社社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建築改革社


  緣起於921震災後教育部積極進行校園重建工作,由當時的次長範巽綠負責推動,受教育部的新校園理想感召熱烈參與。但麵對僵化的法令及招標製度,熱情與能量很快的被非關設計的行政、採購因素磨耗殆盡。隨即自發性的成立瞭「新校園運動閤作社」,研擬改革「建管」、「審議流程」、「招標製度」的方式;時任災後重建副執行長的林盛豐則從公部門施力協助。營建工程採「最有利標」方式,避免低價搶標即為我們當時的推動結果之一,開瞭類此採購方式的先河。

  921後,這群朋友雖然迴到瞭各自的崗位,發現在我們的建築環境裏待改革的事情還有許多;包括執業環境的桎梏、公部門對專業者的藐視心態、建築師公會的運作,以及建築教育及考試製度的偏差作為等,我們都認為是建構美好的執業環境的總體目標下,必須改革的對象。有鑑於上述的認知,我們在921後經過多年的醞釀,於2006年成立瞭「建築改革社」,2007年嚮內政部正式登記。第一屆社長為陳邁先生。

 

圖書目錄

序  曾誌朗/廢墟現美景,災難見智慧
序  黃榮村/重建校園元年的開啓
序  吳思瑤/九二一後,颱灣前進瞭多少?
序  陳柏森/在荊棘中緩步前行,一條充滿使命感的改革之路
前言  徐岩奇/因九二一而凝聚的奉獻與力量

PART1 在廢墟中綻放,「新校園運動」的偶然與必然
1.範巽綠/開啓新想像,打造未來世代的多樣化學習空間--「九二一新校園運動」的曆史意義與未來展望
2.林盛豐/恐龍如何學習貓的靈敏?--九二一新校園重建的關鍵政策
3.夏鑄九/廢墟上重新綻放的文化花朵--災後重建的反思與期望
4.王維仁    /尺度院落與大樹場所--九二一校園後記
5.黃建興/為下一代蓋一所好學校
6.林洲民/一趟知性辯證和良性互動的建築之旅--南投縣民和國小及民和國中校園重建的建築誌業和建築信念
7.劉木賢/校園是許多人的夢田
8.曾光宗/教育與建築的意外交集--新校園運動中空間與教育的質變
9.丁榮生/九二一,颱灣的原罪,片刻的覺醒    
10.羅時瑋/九二一震災的曆史性迴看:鄉村復興之曙光
11吳建邦、林榖達/打造南瀛新校園

PART2  改革是永遠的進行式,「新校園運動」的演化和挑戰
12.曾旭正/嚮前展望新校園
13.範巽綠/未來校園品質的關鍵因素與願景--呂欽文/採訪整理
14.邱乾國/不隻是硬體,更期待校園文化的改變--殷寶寜/採訪整理
15.郭一勤/前浪已遠,期待下一波變革--「新校園運動」一•〇與二•〇的距離
16.陳永興/放大的傢屋,縮小的城市--後九二一與社區緊密連結,崇尚風土環境的校園設計
17.謝伯昌/革命尚未成功,「新校園運動」持續進行中……--這些年我的一些非正統新校園運動的實踐
18.曾梓峰/新校園運動綻開在「高雄的花蕊」--「新都市校園運動」與「新校園運動五•〇版」
19.林彥頴/浴火重生,追求對的價值--對未來公共建築、新校園運動的期待與展望

PART3不隻是建築改革,更是社會參與
20.郭瓊瑩/種下二十年來的美好
21.謝英俊/從九二一展開的開放式建築之路--徐岩奇/採訪整理
22.趙力行/崩解時代建築何為
23.李仁豪/對公共建築工程法製之期許
24.潘天壹/重生,比創生更難
25.關華山/不忘「本」、發揮「本」的永續之路--二十年後,原住民可持續部落與族群的期盼如何瞭?
26.張基義/用設計力與設計思維進行社會改革--從九二一新校園運動到設計研究院

Part 4建改精神的傳承
27.徐岩奇/逆風前行--嚮創社陳邁社長緻敬
28.呂欽文/「為下一代鋪一條道路!」--記與陳邁先生為建改走過的日子
29.吳宜晏/「建改社YOUNG TALK」開啓改變力--淺談建改社「世代交融」的實踐與作為
附錄 建改社大事記

 

圖書序言

恐龍如何學習貓的靈敏?
 
--九二一新校園重建的關鍵政策
 
林盛豐/監察委員、前九二一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
    
九二一大地震,地方政府包括縣市政府及鄉鎮公所權責範圍內的辦公廳捨及國中小學大量震毀。災區校園全倒者有二九三所,學生人數閤計三萬四韆人,此次地震若發生在白天上課時間,將會有多少傷亡?長期以來的草率規劃、草率設計、低價搶標、缺乏專業,潛藏瞭這麼一個可能導緻數萬學童喪命的危機。幸運的是,地震來的時候,學生不在教室裏!
 
産生低品質教室的機製
 
到底是那些原因導緻大量低品質的教室不斷産生?而任何試圖突破的提案,不但馬上被各級行政官僚的反對意見淹沒,甚至以將被檢調起訴為由而堅決反對呢?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
 
一、人口成長無法預測,教室零星增建。
 
二、教室興建預算低單價。
 
三、好建築師不參與公共工程,各校零散新增的教室、預算少、設計費僅數萬元,結果隻能草草設計。
 
四、低價設計,又低價搶標。當時各級政府的行政官僚,都認為公共工程招標,價格標是原則,閤理標是例外。各縣市政府常依設計費給付相關規定打八摺以示節約,所以設計監造費偏低,工程發包則又以最低價標為之,偷工減料在所難免。
 
零散成長的校園由設計費極低的建築師草草設計,而營造廠一開始低價搶標,後續必須偷工減料纔能有利潤,大量低品質的教室就這樣被製造齣來。其實地方政府其他公共設施的生産過程大同小異,包括各種辦公空間、警察局,消防隊的廳捨等等,也在這次地震中大量被震毀。
 
新校園運動的三大突破
 
九二一震災之後,重建會與教育部,針對上述公共建築生産流程的嚴重缺失,提齣三大對策,以確保重建的新校園,能有最高的設計與施工品質。
 
三大對策如下:
 
一、營建管理顧問( PCM)之進用
 
各級政府之行政人員麵對各種建築、營建工程,缺乏規劃、建築設計、遴選建築師、發包、監工的經驗,再多的行政人員開會,也不會做齣正確的技術決定,所以PCM之引進絕對是必要的。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