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动绽开的花蕊

921地动绽开的花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921废墟中开创的「新校园运动」价值与思维
走过20年,从新校园运动到建改社
34位重量级建筑师、学者、政府官员、媒体记者……
关于校园、教育、建筑、社造与体制最深入完整的再思考

  【建筑改革社与新校园运动的起点
  他们是建筑界最有行动力的一群人,
  从建筑、跨领域美学、教育议题、文化推广,从地方到中央政策……
  关注的是最困难、最核心、最源头的事,
  「为下一代年轻人」,是永远不变的核心价值。

  921大地震后,教育与建筑意外的交集,
  不只是校园重建,更是建改社社会参与的起步,
  二十年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改革仍是永远的进行式。

  【为下一代年轻人,改革是永远的进行式】
  九二一新校园运动的重建过程,凝聚出台湾校园建筑与教育转折的新起点,这股积极寻求创新与突破的能量,创造出支援教学需要,以使用者学习为根本的核心价值,并持续在教育工作现场传递温度与智慧,跟上全球最新的变局。

  PART1 在废墟中绽放,「新校园运动」的偶然与必然
  新校园运动开创的价值,不仅促使校园建筑与环境外在形貌的改变,也是一种追求校园内沟通、对话,鼓励创造和多元价值的转变,成为全盘翻转校园空间与教育内容之间,交互辩证新思维的历史起点。
  --范巽绿/教育部政务次长

  PART2  改革是永远的进行式,「新校园运动」的演化和挑战
  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校园需要有所变与不变。不该变的如历史资产,校园绝对比其他机构更有责任率先保存;该变的则应勇敢承担与开放,譬如发挥更积极的社区功能。
  --曾旭正/国立台南艺术大学教授

  PART3不只是建筑改革,更是社会参与
  请回到出发点!珍惜这整体社会力量赋予的时代意义和机会。人民的愿望,城市的愿景,到底是什么?那些基本价值必须维系?不再继续资本开发的惯性思维!疏散解构,调养生机,以开放精神取代官僚治理。
  --赵力行/未完成建筑工作室负责人

  Part 4建改精神的传承
  陈迈先生不多言词,但最常讲的一句话:「不忍心看到年轻人经历他同样的苦。」陈先生引导后继者把其一生的志业化作为行动,把建筑人心系在一起,影响力前无古人,但他鼓舞后继要有来者!
  --徐岩奇/建筑改革社社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建筑改革社


  缘起于921震灾后教育部积极进行校园重建工作,由当时的次长范巽绿负责推动,受教育部的新校园理想感召热烈参与。但面对僵化的法令及招标制度,热情与能量很快的被非关设计的行政、採购因素磨耗殆尽。随即自发性的成立了「新校园运动合作社」,研拟改革「建管」、「审议流程」、「招标制度」的方式;时任灾后重建副执行长的林盛丰则从公部门施力协助。营建工程採「最有利标」方式,避免低价抢标即为我们当时的推动结果之一,开了类此採购方式的先河。

  921后,这群朋友虽然回到了各自的岗位,发现在我们的建筑环境里待改革的事情还有许多;包括执业环境的桎梏、公部门对专业者的藐视心态、建筑师公会的运作,以及建筑教育及考试制度的偏差作为等,我们都认为是建构美好的执业环境的总体目标下,必须改革的对象。有鑑于上述的认知,我们在921后经过多年的酝酿,于2006年成立了「建筑改革社」,2007年向内政部正式登记。第一届社长为陈迈先生。

 

图书目录

序  曾志朗/废墟现美景,灾难见智慧
序  黄荣村/重建校园元年的开启
序  吴思瑶/九二一后,台湾前进了多少?
序  陈柏森/在荆棘中缓步前行,一条充满使命感的改革之路
前言  徐岩奇/因九二一而凝聚的奉献与力量

PART1 在废墟中绽放,「新校园运动」的偶然与必然
1.范巽绿/开启新想像,打造未来世代的多样化学习空间--「九二一新校园运动」的历史意义与未来展望
2.林盛丰/恐龙如何学习猫的灵敏?--九二一新校园重建的关键政策
3.夏铸九/废墟上重新绽放的文化花朵--灾后重建的反思与期望
4.王维仁    /尺度院落与大树场所--九二一校园后记
5.黄建兴/为下一代盖一所好学校
6.林洲民/一趟知性辩证和良性互动的建筑之旅--南投县民和国小及民和国中校园重建的建筑志业和建筑信念
7.刘木贤/校园是许多人的梦田
8.曾光宗/教育与建筑的意外交集--新校园运动中空间与教育的质变
9.丁荣生/九二一,台湾的原罪,片刻的觉醒    
10.罗时玮/九二一震灾的历史性回看:乡村复兴之曙光
11吴建邦、林谷达/打造南瀛新校园

PART2  改革是永远的进行式,「新校园运动」的演化和挑战
12.曾旭正/向前展望新校园
13.范巽绿/未来校园品质的关键因素与愿景--吕钦文/採访整理
14.邱干国/不只是硬体,更期待校园文化的改变--殷宝宁/採访整理
15.郭一勤/前浪已远,期待下一波变革--「新校园运动」一•〇与二•〇的距离
16.陈永兴/放大的家屋,缩小的城市--后九二一与社区紧密连结,崇尚风土环境的校园设计
17.谢伯昌/革命尚未成功,「新校园运动」持续进行中……--这些年我的一些非正统新校园运动的实践
18.曾梓峰/新校园运动绽开在「高雄的花蕊」--「新都市校园运动」与「新校园运动五•〇版」
19.林彦颕/浴火重生,追求对的价值--对未来公共建筑、新校园运动的期待与展望

PART3不只是建筑改革,更是社会参与
20.郭琼莹/种下二十年来的美好
21.谢英俊/从九二一展开的开放式建筑之路--徐岩奇/採访整理
22.赵力行/崩解时代建筑何为
23.李仁豪/对公共建筑工程法制之期许
24.潘天壹/重生,比创生更难
25.关华山/不忘「本」、发挥「本」的永续之路--二十年后,原住民可持续部落与族群的期盼如何了?
26.张基义/用设计力与设计思维进行社会改革--从九二一新校园运动到设计研究院

Part 4建改精神的传承
27.徐岩奇/逆风前行--向创社陈迈社长致敬
28.吕钦文/「为下一代铺一条道路!」--记与陈迈先生为建改走过的日子
29.吴宜晏/「建改社YOUNG TALK」开启改变力--浅谈建改社「世代交融」的实践与作为
附录 建改社大事记

 

图书序言

恐龙如何学习猫的灵敏?
 
--九二一新校园重建的关键政策
 
林盛丰/监察委员、前九二一重建推动委员会副执行长
    
九二一大地震,地方政府包括县市政府及乡镇公所权责范围内的办公厅舍及国中小学大量震毁。灾区校园全倒者有二九三所,学生人数合计三万四千人,此次地震若发生在白天上课时间,将会有多少伤亡?长期以来的草率规划、草率设计、低价抢标、缺乏专业,潜藏了这么一个可能导致数万学童丧命的危机。幸运的是,地震来的时候,学生不在教室里!
 
产生低品质教室的机制
 
到底是那些原因导致大量低品质的教室不断产生?而任何试图突破的提案,不但马上被各级行政官僚的反对意见淹没,甚至以将被检调起诉为由而坚决反对呢?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一、人口成长无法预测,教室零星增建。
 
二、教室兴建预算低单价。
 
三、好建筑师不参与公共工程,各校零散新增的教室、预算少、设计费仅数万元,结果只能草草设计。
 
四、低价设计,又低价抢标。当时各级政府的行政官僚,都认为公共工程招标,价格标是原则,合理标是例外。各县市政府常依设计费给付相关规定打八折以示节约,所以设计监造费偏低,工程发包则又以最低价标为之,偷工减料在所难免。
 
零散成长的校园由设计费极低的建筑师草草设计,而营造厂一开始低价抢标,后续必须偷工减料才能有利润,大量低品质的教室就这样被制造出来。其实地方政府其他公共设施的生产过程大同小异,包括各种办公空间、警察局,消防队的厅舍等等,也在这次地震中大量被震毁。
 
新校园运动的三大突破
 
九二一震灾之后,重建会与教育部,针对上述公共建筑生产流程的严重缺失,提出三大对策,以确保重建的新校园,能有最高的设计与施工品质。
 
三大对策如下:
 
一、营建管理顾问( PCM)之进用
 
各级政府之行政人员面对各种建筑、营建工程,缺乏规划、建筑设计、遴选建筑师、发包、监工的经验,再多的行政人员开会,也不会做出正确的技术决定,所以PCM之引进绝对是必要的。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