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21废墟中开创的「新校园运动」价值与思维
走过20年,从新校园运动到建改社
34位重量级建筑师、学者、政府官员、媒体记者……
关于校园、教育、建筑、社造与体制最深入完整的再思考
【建筑改革社与新校园运动的起点】
他们是建筑界最有行动力的一群人,
从建筑、跨领域美学、教育议题、文化推广,从地方到中央政策……
关注的是最困难、最核心、最源头的事,
「为下一代年轻人」,是永远不变的核心价值。
921大地震后,教育与建筑意外的交集,
不只是校园重建,更是建改社社会参与的起步,
二十年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改革仍是永远的进行式。
【为下一代年轻人,改革是永远的进行式】 九二一新校园运动的重建过程,凝聚出台湾校园建筑与教育转折的新起点,这股积极寻求创新与突破的能量,创造出支援教学需要,以使用者学习为根本的核心价值,并持续在教育工作现场传递温度与智慧,跟上全球最新的变局。
PART1 在废墟中绽放,「新校园运动」的偶然与必然 新校园运动开创的价值,不仅促使校园建筑与环境外在形貌的改变,也是一种追求校园内沟通、对话,鼓励创造和多元价值的转变,成为全盘翻转校园空间与教育内容之间,交互辩证新思维的历史起点。
--范巽绿/教育部政务次长
PART2 改革是永远的进行式,「新校园运动」的演化和挑战 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校园需要有所变与不变。不该变的如历史资产,校园绝对比其他机构更有责任率先保存;该变的则应勇敢承担与开放,譬如发挥更积极的社区功能。
--曾旭正/国立台南艺术大学教授
PART3不只是建筑改革,更是社会参与 请回到出发点!珍惜这整体社会力量赋予的时代意义和机会。人民的愿望,城市的愿景,到底是什么?那些基本价值必须维系?不再继续资本开发的惯性思维!疏散解构,调养生机,以开放精神取代官僚治理。
--赵力行/未完成建筑工作室负责人
Part 4建改精神的传承 陈迈先生不多言词,但最常讲的一句话:「不忍心看到年轻人经历他同样的苦。」陈先生引导后继者把其一生的志业化作为行动,把建筑人心系在一起,影响力前无古人,但他鼓舞后继要有来者!
--徐岩奇/建筑改革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