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是门好生意?社会企业的批判与反思

社企是门好生意?社会企业的批判与反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台第一本,揭露「社会企业」的是非虚实!

  是改善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抑或是包裹「良善」外衣的营利企业?
  是想解决问题,还是靠问题营利?


  破解「边赚钱边做好事」神话故事!

  从全球实际案例探讨,爬梳营利与公益间的冲突,
  这些创新的商业模式,真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微型贷款──贷款给原本无法申贷的穷人,再收「点」利息(20%至100%),这究竟是「帮助」还是「掠夺」?
  ‧台湾版《大志》──批发杂志给街友,规定他们穿着背心在指定时间与地点销售。然而街友没有基本工资、没有劳健保、罚单自己缴,这就是社会企业吗?
  ‧Soccket──充其量只是个有趣的玩具,根本无法实际解决当地缺电危机的「发电足球」,为何可以获得柯林顿全球倡议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并被大量购买后捐赠到发展中国家?
  ‧游戏帮浦──令人惊艳且被大力推广的水资源援助计画,主打小朋友可以边玩边取水。然而当地居民用过后竟说:以前的手动压取帮浦还比较好(也比较省钱)?
  ‧贫穷旅游──当贫穷变成吸引游客的观光商品,是否得够穷够惨才能留住游客?

  “批评坏人做坏事很简单,但要批评想做好事的好人很困难。但满足需求,不等于解决问题。所以,宣称透过贩卖商品或服务,就可以有效解决社会问题,这种社会企业主张就是我极力反对的说法。”──徐沛然

  关于本书

  社会企业主张「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其「边赚钱边做好事」的口号,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它告诉我们,光靠善意跟消费,就可以拯救世界。社会企业的概念近年来被引入台湾,在产官学界的共同推动下,越受瞩目。然而在各种振奋人心的成功案例下,却鲜少人讨论,这套神奇的商业模式,有没有任何潜在的风险或问题?社会企业真的能解决社会问题?

  本书作者徐沛然用批判之笔,深入社会企业的本质进行剖析,并提出质疑:「将社会问题商品化,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甚至可能仅是靠着社会问题来营利。」他在书中就社会企业此一概念提供更具历史性、社会性的批判分析,并探讨国内外案例。借此带领读者,重新评估社会企业的效应,并思考公益这条路该指向怎样一个未来。

名人推荐

  王增勇 政大社工所教授
  余孟勋 台湾公益责信协会 理事长/创办人
  邱毓斌 屏东大学社会发展学系副教授、台湾人权促进会执委
  陈信行 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
  张铁志 政治文化评论家
  褚士莹 国际NGO工作者/作家

  好评推荐(※依姓氏笔画排列)

  社企已然成为全民运动:教授带大学生解决社区问题,想像着大学生的创意可以创业;企业的一日志工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上班族到偏远地区体验底层文化;社福组织推动社企,想像有一天可以赚钱回馈做服务。不是参与者没反省,而是利之所趋,让人不愿戳破这个美梦,因社企是产官学利益分配的新风潮。沛然带头喊出国王没穿衣服的事实,令人好奇,国王是否会因此面对产业升级的困境、青年就业的瓶颈、社会安全网的破洞与福利保障的缺位?──王增勇

  对关心社会发展的读者而言,本书除了让社会企业的图像更清晰,更重要的是跳脱常见框架的争论,得以深潜观看制度安排的内涵;对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者来说,可以比对自身解决方案的设计,进行更多思辨对话;那怕是本书批判对象的支持者,或可以从对立面的思想有所领会。───余孟勋

  这是一本来得及时的书。在「社会企业」成为当红名词以及流行解方的当下,作者透过国内外社企实践经验来提醒我们:无心碰触社会实质的矛盾,同时又缺乏民主参与机制的社会企业,其凸显出的问题,恐怕远比解决的还要多。想要认识或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这是一本既标明了沿途美丽风景、同时也清楚定位路上荆棘的绝佳指南。───邱毓斌

  本书所探讨的「社会企业」的个案,及其所分析的各种弊病,应该让我们好好检视,这会不会是深思辩论大问题找不到出路时,一种偷懒的习惯性思考?这些个案往往花更多时间精力在募资行销与形象打造,而更少在探究服务对象的需求、让服务对象能够发声参与。如果换到选举政治的场域,人们或许就容易辨识出某种风格的政党或候选人是来骗票的,跟以前那些差别不大。但是,把自己摆在企业与市场中,这些风格反倒显得清新了。──陈信行

  「社会企业」这几个字,就像过往的乐活、有机、国民幸福指数一样,陷入望文生义但概念模煳不清的窘境,鲜少从本质被思考、被质疑,徐沛然从批判的观点来分析社会企业,无疑是勇敢的。如果我们能够因此意识到,社会企业并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万灵丹,将社会问题商品化也不等于「解决社会问题」,且我们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真正需要的能力、使用的逻辑以及必须具备的态度,必须重新思考;那么,或许对于正在找路的梦想家,这本书就能成为一记难能可贵的当头棒喝。──褚士莹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徐沛然


  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曾就读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

  大学时参与学生运动,对许多社会议题开了眼界,也将志趣由自然科学转向社会人文领域。就读政大新闻系期间,开始参与网路独立媒体《苦劳网》的运作长达近八年。曾任《苦劳网》记者,主要报导台湾社会运动和各种社会议题。并曾辗转任职于公民团体、环境保护团体以及非营利组织。近年来关注跨国社会运动、贫穷与发展议题以及社会企业。

  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作品散见于《苦劳网》、《NPOst 公益交流站》、《udn鸣人堂》、《转角国际》、《端传媒》等媒体。

 

图书目录

前言

1社会企业与新自由主义
社企定义分歧:欧陆VS.美国
各国社企法规与发展概况
台湾社会企业发展概况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社会企业与新自由主义

2既赚钱又做好事?营利与公益间的冲突
企业难,社企更难
大企业霸凌小社企?
古巴的有机农业
是解决问题,还是靠问题营利?
私有化还是公共化?

3为什么社会企业不能拯救世界
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L3C)的梦想与现实
社会企业的「社会」究竟是什么?
社会企业的「企业」又是什么?
台湾农夫的劳资争议

4《大志》:帮助街友的一份杂志?
台湾《大志》,受年轻世代欢迎的一份杂志
杀出红海,台湾《大志》的成功策略
英国《大志》,社会福利才是关键
小结

5微型贷款:一颗包裹糖衣的毒药?
尤努斯的葛拉敏银行
微型贷款是否有效?
微型贷款发展简史
包裹糖衣的毒药

6发展中国家:社会企业实验场
产出电力的酷炫足球
发展中国家的用水议题
当发展中国家成为实验场
「社会问题」商品化带来的问题
小结

7贫穷旅游与体验型社会企业
贫穷旅游的争议
贫穷体验,几个案例
体验型社会企业,以黑暗对话为例
小结

8金字塔底层商机
「雅芳小姐」前进非洲
夏克提计画,抢占新兴市场
联合利华社会企业?
破解话术:做好事的社会企业
破解话术:做生意不等于做好事
曲解经济行为,赋予道德诠释
 
结语
谢辞
推荐序
推荐语 
 

图书序言

前言

自二○○七年,台湾的出版社翻译了二○○六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所着《穷人的银行家》一书之后,微型贷款的概念首次正式地被介绍给台湾社会。尤努斯以其在一九七○年代所创办「穷人的银行」获奖。他看到孟加拉的穷人因缺乏资金改善生活与生产工具,同时深陷传统高利贷的利息回圈中无法脱贫。而传统银行业者因不信任穷人的还款能力,将穷人拒于门外,不愿意贷款给穷人。但尤努斯认为,很多时候只需要一点点的资金,穷人就有可能因此获得翻转的机会。微型贷款巧妙地将银行放款和扶贫工作连接起来,让人理解到,即便是营利性的金融工具,也能发挥其正面效应。

二○一○年,台湾的大智文创获得授权,开始在台湾发行台湾版的《大志》(Big Issue)杂志。《大志》起源于一九九一年的英国,街友透过贩卖这本杂志赚取收入,进而改善生活。让购买杂志的商业行为,也能同时帮助街友。英国《大志》目前每週发行量已到达近八万三千份,英国《大志》在其网站上宣称,商业手段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同时这种街头报纸的扶贫模式,已经散布到全球一百二十多个国家。

二○○六年,年轻企业家布雷克‧麦考斯基(Blake Mycoskie),因看到阿根廷的小朋友没有鞋子可穿,于是创办了TOMS Shoes公司,以「卖一捐一」(One for One)的商业模式,帮助第三世界的小朋友。「TOM」 三个字母取自单字「Tomorrow」,TOMS Shoes意思是明日之鞋(Tomorrow’s Shoes),TOMS Shoes承诺每售出一双鞋子,就会捐赠一双鞋给全球需要的小孩。根据其官网资料显示,至目前为止,TOMS Shoes已经捐出了六千万双鞋到超过七十个国家给需要的儿童。这些都是社会企业的经典案例。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