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与阅读(三)

儿童文学与阅读(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阅读指导
  • 儿童阅读
  • 文学教育
  • 亲子阅读
  • 绘本
  • 故事
  • 文学分析
  • 阅读推广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收录作者对众多儿童文学作品的推介与导读,共四十二篇,多为短文,除推广优秀作品外,也介绍多名在儿童文学领域耕耘有成的作者;其中仍兼有论述文章,内容包含儿童阅读方法、图画书如何引发幼儿阅读兴趣、绘本的滑稽美学特征、在台湾如何推广阅读教育等。
文学瑰宝的璀璨星河:一部聚焦世界经典儿童文学的深度探析 导言:穿越时空的想象力之门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儿童文学始终是一片充满魔力与启迪的沃土。它不仅是陪伴童年、滋养心性的伙伴,更是承载文化基因、传递普世价值的精妙载体。本书——《文学瑰宝的璀璨星河:一部聚焦世界经典儿童文学的深度探析》,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年龄段的阅读指导,亦非侧重于本土特定文学流派的梳理,而是以宏大的视角和严谨的学术精神,对全球范围内,跨越不同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儿童文学经典进行一次全面的扫描、深入的剖析与审慎的评鉴。 本书旨在为所有对儿童文学抱有深厚兴趣的读者、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理解“经典是如何炼成”的理论框架和丰富案例。我们相信,真正的经典,其生命力在于其对人类共同情感的捕捉,以及其叙事艺术的持久魅力。 --- 第一部分:经典的诞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回溯儿童文学的源头,探讨那些奠定现代儿童文学基石的早期作品。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外部环境如何塑造文学的内在肌理。 第一章:从民间传说到印刷革命的曙光 我们首先考察十八世纪以前,欧洲和亚洲民间故事的口头传统如何被文字记录下来,并逐渐进入“成人”阅读范围,最终被重新编码以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重点分析《伊索寓言》和早期的中国民间故事集,如何通过寓言的形式实现道德教育,以及这一阶段叙事手法的局限与突破。 第二章:浪漫主义的觉醒与想象力的解放 (19世纪上半叶) 十九世纪是儿童文学史上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本章将深入探讨浪漫主义思潮对儿童精神世界的重新定义。我们详尽分析了威廉·布莱克、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等人的创作,探讨他们如何首次将儿童的内心世界——那种兼具纯真与忧郁的复杂情感——置于文学叙事的中心。安徒生的童话如何突破了传统道德说教的窠臼,转而探讨存在的孤独、美的易逝等深刻主题,并探究其对后世叙事结构的影响。 第三章:维多利亚时代的双重面孔:教育与逃逸 (19世纪下半叶) 维多利亚时代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是严格的道德规范和对“好孩子”形象的刻板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对现实逃避和对奇幻世界的强烈渴望。我们将重点剖析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仙境》,研究其对逻辑的颠覆和对语言的解构,揭示其作为对僵化教育体制的微妙反抗。同时,对早期冒险小说(如儒勒·凡尔纳的作品)的分析,将聚焦于科技进步与人类探索精神的文学表达。 ---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的叙事策略与主题的演变 二十世纪中叶,儿童文学迎来了真正的“黄金时代”,创作技法日趋成熟,主题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拓展。 第四章:内在世界的拓宽:心理现实主义的引入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儿童文学开始关注角色内在的成长与冲突。本章聚焦于E.B.怀特的《夏洛特的网》,分析其如何巧妙地处理生与死、友谊与牺牲这些宏大命题,同时保持了语言的轻盈与诗意。我们将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成长的烦恼”这一主题的不同处理方式,例如,探讨不同地域的成长小说中对家庭结构和社群关系的描绘差异。 第五章:魔幻的边界与象征的重构 魔幻文学的经典,绝非简单的奇幻故事,而是对现实世界规则的深刻反思。本章将全面分析J.R.R. 托尔金和C.S. 路易斯的作品,将其置于神话原型和现代哲学思辨的交叉点。我们着重探讨“二次创作世界”的构建逻辑,分析这些宏大叙事中蕴含的善恶对立、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哲学辩证,以及其对后世奇幻文学的规范性影响。 第六章:挑战与反思:多元文化视角的涌现 二十世纪后半叶,儿童文学开始正视社会的不公与多元差异。本部分将集中探讨那些打破传统叙事单一性的作品。我们审视那些勇敢地将种族、阶级、性别议题引入儿童视野的经典,如对“局外人”身份的刻画。分析这些作品如何在不失文学性的前提下,完成对儿童读者的伦理唤醒,以及这些作品在不同国家接受度上的差异。 --- 第三部分:当代视域下的经典重估与未来走向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当代,反思经典在信息爆炸时代的价值,并展望未来的创作方向。 第七章:文本的生命力:经典在媒介转换中的重塑 经典文本的生命力,常常体现在其被不同媒介(电影、戏剧、动画)改编的能力上。本章将选取若干标志性作品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媒介转换过程中,叙事重心、人物形象和主题内涵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张力。探讨成功的改编如何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内核,而失败的改编又暴露了文本哪些深层结构是难以被视觉化的。 第八章:经典解读的代际差异 同一部经典,在不同代际读者眼中,其意义会发生微妙的偏移。本书将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部经典作品的评论导向,展示社会思潮如何影响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例如,早期评论对《小王子》的宗教寓意关注,与当代评论对“成年人世界疏离感”的解读有何不同?这反映了我们对童年和人性的理解是如何演变的。 第九章:永恒的主题与未来的叙事 总结全书,本章将提炼出贯穿所有经典的核心主题:勇气、爱、失去与身份探寻。最后,我们将探讨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背景下,儿童文学作为抵抗“技术化生存”的精神避难所,其新的叙事责任与可能性,强调文学想象力在构建人类未来中的不可替代性。 --- 结语:阅读,一场永不落幕的对话 本书试图证明,优秀的儿童文学经典,本质上是写给所有年龄段读者的,它们是关于人性、关于世界运作规律的精炼寓言。对这些经典的深度阅读与研究,不仅能提升我们对文学形式的鉴赏力,更能加深我们对“何为童年”、“何为成长”的理解。每一次重读,都是与历史、与作者、与我们自己内心深处那个永恒的孩童的对话。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文宝


  辅仁大学中文系硕士、曾任国立台东师范学院语教系主任、学务长、教务长、国立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专长于新文学、儿童文学、语文教学,曾获五四儿童文学教育奖、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儿童文学奖)、信谊特殊贡献奖等。现为国立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图书目录

自序 1
林良与《爸爸的十六封信》 1
阳光少年游 9
我们的香——故事奇想树 13
牧笛奖——台湾童话奖的最高殿堂 17
儿童阅读就是要「瞎子摸象」 21
图画书——吸引幼儿有法宝 27
绘本里的滑稽美学 33
台湾阅读推广的三驾马车 41
热闹的童话——简评《土豆皮蜗牛汤》 47
台湾儿童文学的导师 51
荒野中的一只豹子 55
当你愿意温柔 59
细数通向世界的来时路 63
《父母是最好的作文老师》序 67
阿凡提是谁? 71
儿童阅读的根基在于「乐趣」 75
我读《将军胡同》 79
漪然,依然 83
和好袋鼠蹦蹦一起蹦啊蹦 87
也说个晚安故事 91
共读绘本的召唤 95
杨思帆的私房游戏 99
经典是一种口味 103
思考的猫,思考的孩子 107
一切都是小平底锅的关系 111
到底在搞什么鬼? 115
令人惊艳的双人舞! 119
自然最美 123
万物静观皆自得 127
我们大家的裴利 131
淘气也可以很哲学 135
理解他人的美丽 139
阅读听故事,幼儿的学习渴望 143
最终的魔法宝藏 147
读《正阳门下》 151
不朽的灵魂 157
小时候的魔法 161
妈妈的话 165
一把图画书导读的钥匙 169
一部住在图画书中的小动画片 173
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记忆 177
儿童、阅读与教育 181
附录 文章出处一览表 223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迷上了几本日本的儿童文学,尤其是宫西达生的作品,他的文字总是能直击人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温暖。《小熊维尼》的日文版,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虽然故事本身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宫西达生的翻译,却赋予了它一种更加细腻的情感。他特别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让维尼、小猪、跳跳虎这些角色,更加鲜活和立体。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维尼熊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但长大后,我却更加欣赏他那种简单、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宫西达生的翻译,让我重新认识了维尼熊,他不再只是一个可爱的玩具熊,更像是一个智慧的哲学家,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这本书的装帧也很精致,纸张的质感很好,翻起来很舒服。我喜欢在午后阳光下,泡一杯茶,静静地读这本书,感受那种宁静和美好。它就像一杯暖茶,温暖着我的心灵,也提醒我不要忘记童年的梦想和纯真。

评分

《夏洛的网》这本书,我读了不下十遍,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悟。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生命、死亡和爱的故事。我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是个小女孩,我被夏洛的善良和智慧深深地感动了。她为了拯救威尔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的爱,让我热泪盈眶。长大后,我再次读这本书,我却更加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含义。它告诉我们,生命是脆弱的,但爱是永恒的。夏洛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留下的美好回忆,却永远留在威尔伯的心中。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优美,充满了诗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场的生活,也刻画了动物们的内心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比如夏洛织网的场景,威尔伯的成长过程,这些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这本书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人。它提醒我们,要用爱去对待每一个生命,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我们用心去呵护。

评分

最近在给女儿挑选绘本,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叫做《石头汤》的书,简直是惊喜!故事讲述了三个士兵来到一个贫穷的村庄,村民们都不愿意分享自己的食物,于是士兵们就用石头煮汤,并声称只要再加一点盐、一点蔬菜、一点肉,汤就会变得更加美味。村民们被士兵们的智慧和热情所打动,纷纷拿出自己的食物,最终煮成了一锅丰盛的石头汤。这个故事的寓意非常深刻,它告诉我们,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它也提醒我们,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绘本的画风也很独特,色彩明亮,线条流畅,人物的形象生动有趣。我女儿特别喜欢书中的三个士兵,她觉得他们很勇敢、很聪明、也很幽默。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女儿也开始主动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了。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绘本,更是一本关于价值观教育的书。它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分享、合作、乐观、积极等美好的品质。而且,它也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评分

读完《小王子》之后,心里好像住进了一只小狐狸,总忍不住要用更纯真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这本书啊,翻译的版本真的很多,我试着读过几个,但始终觉得没能完全捕捉到原著那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这次读的版本,译者特别用心地保留了法语原文的一些意象,像是玫瑰花,不再只是爱情的象征,更像是一种需要呵护的脆弱和独特。书中的插图也特别打动我,色彩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和诗意。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在书页上涂涂画画,现在再读这本书,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童话,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它提醒我们,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体会。读完之后,我忍不住想起了我的外婆,她总是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看着我,就像小王子看着他的玫瑰花一样。这本书,我会珍藏起来,时不时拿出来翻一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和纯真。它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我们用心去爱护。

评分

《怪兽屋》这本绘本,简直是拯救我儿子睡前故事的利器!他从小就怕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开着小夜灯,各种理由推脱。我尝试过很多方法,讲故事、唱歌、甚至陪他聊天,但效果都不太好。直到我发现了这本《怪兽屋》,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害怕屋子里有怪兽,于是他想尽办法把怪兽赶走,结果却发现怪兽其实也害怕他。这个设定太有趣了,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儿子。绘本的画风也很特别,色彩鲜艳,线条简洁,怪兽的形象虽然有点吓人,但却充满了幽默感。最重要的是,故事的结尾,小男孩和怪兽成为了朋友,这给了我的儿子很大的安全感。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会主动要读《怪兽屋》,读完之后,他也不再害怕黑暗了。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睡前故事,更是一本关于勇气和友谊的启示录。它告诉孩子们,即使是害怕的东西,也可以尝试去了解和接纳,也许你会发现,它们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可怕。而且,它也鼓励孩子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恐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成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