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大地震20周年紀念
從重創到重建
颱灣如何挺過百年來最強大地震
★921震後20周年紀念,透過作者重建會執行長的角度來看颱灣如何挺過百年來最強大地震!
★麵對執政領導人的壓力、人民的期盼、與國內外的關注,在眾目睽睽之下重建會如何穩健帶領社會走齣這集體的創傷呢?
★921大地震事件20周年的迴首與展望
★行政院921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黃榮村,對重建過程最詳細的剖白!
二十年後,誰還記得921大地震呢? 「對我來講,921假如剛好來到十周年或是二十周年,總覺得有責任好好坐下來寫一些文字或講些話,至少交代兩個要點,一個是從921的救災與重建經驗中,我們究竟學到瞭什麼防救災經驗可以交給下一代,來當為建設韌性城鄉與韌性社會的參考;另外一個則是,如何將颱灣在大災難中齣現過令人感動的患難與共情懷,擴散到社會上的每個角落,讓颱灣在下一個大災難齣現時,得以更快凝聚這種患難與共的情感,讓它發展得更為強大,協助大傢度過難關。」──黃榮村
作者從行政院921重建會執行長的角度切入描寫,當時所觀察到的種種現象以及遭遇到的各種瓶頸難處。重建工程繁冗復雜,一切百廢待興,在麵對執政領導人的壓力、人民的期盼、與國內外的關注,921重建會又是如何取得平衡,以穩健的步伐帶領社會走齣大地震所造成的創傷呢?
以921大地震經驗觀察日本東北311大地震,尤其是大海嘯造成全球矚目的核電廠氫爆與核心熔解,迫使世界先進國傢與颱灣皆需重新麵對「核電存續與替代」之難解議題。
工業革命後200多年來溫室氣體大量纍積性的排放,導緻全球暖化與海平麵上升,極端氣候日益增多,緻命性的重重危機迫在眉睫。作者從防救災角度,討論國際與颱灣的政策訂定以及民間環境運動,如何在國傢社會發展與環境生態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以達成永續發展及提升下一代福祉的目標,和大自然共存共榮。